少一点“精英”感 多一份群众观(2007年4月6日,周江勇记于石浦镇东门渔村)
长期的从政经历,让很多官员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精英式”的自信,自以为对基层情况熟悉,经历丰富,习惯于闭起门来做决定,然后告诉群众,“我已为你们做了最佳的选择”;而面对批评,很少扪心自问,反而埋怨群众不明白他们的一片苦心。蹲点东门渔村,住渔家、看渔户、上渔船、聊渔况、访渔市、商渔计,摸实情,理思路,办实事,感受深刻,教益良多,尤其是对领导观和群众观有了更深的认识。
要领导群众首先要成为群众。刚到渔村时,渔民说好话的多,谈论问题的少,通过一段时间沉下身来的交流座谈,渔民逐渐畅开胸怀,把我当作自家人,坦诚地诉说遇到的困难和心头的忧虑,如渔货交易、渔村困境等。4月4日清晨6点钟,乘渔货交易繁忙时,我来到中国水产城,了解市场交易和管理秩序情况,当渔民和经营户认出是县委书记来访渔市,就纷纷聚拢过来,反映水产城外来人员管理混乱、鱼货偷盗现象严重等问题。这显然是我们工作的失职,我当即恳切地向他们致谦,并承诺马上抓落实,还大家一个公平、安全的市场交易环境。几天来,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加大监管力度,并着手研究建立长效机制,水产城秩序大为改观。由此我反思,这些问题为什么以前下基层没有听到,为什么刚到渔村时听不到,这说明我们与群众有距离,群众与我们有距离感。领导群众首先要成为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从群众中了解问题,从群众的心理分析问题,依靠群众解决问题。
好事也需“多磨”。采取政府补贴形式,开展渔民、渔船保险,是降低渔业生产风险的一件大实事。但4月2日下午在渔船上与船老大座谈时,一位船老大感叹:渔民、渔船保险是政府为我们渔民做的好事,但保费收缴时间集中在开渔之前,而渔民休渔期间没有收入,第一次出海成本需30—40万元,保费成为一笔不小的负担。如果选在开渔后的10月份收缴,渔民都比较乐意。由此联系到政府平时在推进造路、造桥等一些造福于民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中,有些老百姓不理解、不支持,百般阻挠,有的领导干部就认为老百姓素质差、不领情,自己是出力不讨好。应该说,这其中除了工程实施本身存在的主客观因素外,还有我们工作上的问题。不能因为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就可以不顾工作方式方法,简单处理。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即使是好事实事,也要认真对待,统筹考虑,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讲究策略,完善方法,真正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
大家的事要大家办。“挖掘渔文化,发展渔家乐”是这次蹲点的调研课题。在村“渔文化”座谈会上,东门村一批热心渔文化研究的人士提出,要把本村特色的渔文化挖掘与“渔家乐”开发结合起来,这与我的思路不谋而合。在村“发展渔家乐”座谈会上,渔家妇女们对搞“渔家乐”兴趣浓,热情高。于是,我与村班子商量,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为文化热心人士提供基本的活动经费,发动他们挖掘渔文化;另一方面,牵线搭桥,让村委会与旅行社共同组成一个以渔家经营为主的联合体,充分发挥渔家妇女的积极性。目前村里正热火朝天地筹备“渔家乐”项目,打算5月1日开业。可见,办成一件事,做群众工作,因势引导,调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是关键,大家的事让大家来办,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新时期,开展领导干部“蹲点”等活动,很有必要,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克服“精英”信念,强化群众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