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空子 于 2010-8-11 08:24 编辑
浙江省象山县第二中学是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宁波市文明单位,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学校地处东海之滨的著名渔港——石浦镇。东邻风光旖旎的皇城沙滩,南望千舟竞发的石浦港。校园绿树荫翳,花草葳蕤,一派生机。
历史沿革
该校是本县历史最悠久的中学,创办于1938年,前身为立三中学,是在原杭州安定中学(杭七中前身)的基础上,由我国著名考古和文物鉴定专家励乃骥先生等著名学者、教授所创立。原址在象山墙头欧氏立三堂,学校以“立德、立功、立言”的古圣言为校训。 1948年,学校由墙头迁至石浦。1952年12月,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1979年学校更名为“象山县第二中学”,1980年被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重点中学。从此学校在各方面得到迅速发展,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先后有80多届初、高中学生毕业,3万余名学子在校受到教育和培养。
优秀校友
七七年恢复高考以来,共有3600多人考入高校,为国家和社会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他们中有数学家、书画家、作家、电脑专家、博士后、大学教授、中科院研究员、高级工程师、远洋轮船长、高校领导、企业家、军工专家,还有地师级以上干部100余名。比如著名数学家华东理工大学基础学院副院长俞文 ,第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科院研究员、天体物理学家韩天芑,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励惠国,航天部一等功臣、世界之最的香港天坛大佛总设计师史庭惠教授,中国空间电子学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陈振国,水利电力部专家吴基拥,代表我国首次登上南极考察的海洋专家任典勇,国家“跨世纪优秀人才”、青年科学家、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陈纯教授,军工专家俞满江,军旅画家邵叶道,原宁波市副市长叶信虎等等,这一批批二中学子,在各自岗位上,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授予荣誉
1988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劳动部、国家计委联合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培育四有新人”先进单位,省首批劳技资格认可学校,宁波市十大“勤工俭学全国先进集体”。96年以来又获得了浙江省实验普及教学先进单位、宁波市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宁波市高中证书会考先进单位、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市卫生先进单位、市校本培训先进单位、市园林式单位、市一级档案先进单位、市先进团委、县先进单位、县双拥先进单位、县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县敬老文明学校、县先进党支部、县先进基层工会等多项荣誉。
办学规模
学校占地总面积7365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663平方米。有立三楼、林杏琴教学楼和集电脑、实验、电化、语音教学于一体的多功能科技楼。有图书楼、运动场、德安球场、6幢教工宿舍和新建的两幢梅坞学生公寓。有校办厂——象山电动推杆厂和占地130 亩的潼关山农场。现有34个教学班,学生总数1686人,正式教职工总数134人,其中中高级教师占64%,全校教师学历合格率99%。有30名中高级骨干教师和县学科带头人参加了硕士课程班学习,占教师数的30%。
象山中学创办于1942年,建校历史65年,学校三迁校址,十易校名。现学校坐落于象山县城丹城靖南大街,地处东海之滨,位于东谷湖畔、塔山脚下,既有现代城市交通之便捷,又有塔山古文化之氛围,湖光山色,旖旎秀丽,校园占地面积8667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为60.4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8279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26.71平方米,绿化面积28800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20.9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拥有较高标准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室内体育馆、餐厅和400米塑胶跑道田径场。学校现有29个高中班,在校学生1433人;在109位任课教师中,省特级教师4 人,市名师5人,高级教师占36.6%,中级教师占34%,大学本科学历达100%。学校1996年5月被评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1998年通过复查。
65年来,学校秉承“崇正、敬业、严谨、求实”之校训,倡导“博雅、勤奋、坚韧、团结”之精神,先后培养出60多届初、高中毕业生,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了3万多名合格毕业生,其中不乏成就卓越的杰出人才,有著名的科学家、博士生导师、教授和享有国家特殊津贴的学者、专家、高级工程师以及被誉为“京城活雷锋”的军官等,桃李满园,名声远播。同时学校在2002 年培养了省文科状元朱萝伊和2004年宁波市文科状元陈晓艳。象中的业绩和贡献,在社会各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和赞誉。
二、组织沿革
象山中学前身为“定象联中”,创始于1942年。是年3月,踞茅洋日寇进攻丹城,象山县城沦陷,县府退守西乡山区,私立立三中学迁象东珠山庙僻处一隅,限于经费校舍,规模较小,高小毕业生升学无门,时失学青年日增,家长忧心忡忡。定海兼象山县长苏本善顺应民心,首议创办学校,择宁海和平岙普福寺为临时校址。为解决沦陷区学生就读时经济困难,设甲、乙、丙三种救济生。报省教育厅备案核准后,校名为 “定象两县联立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简称“定象联中”。1944年秋,附设教师训练班一班,为小学培养合格教师。同年11月,省教育厅改校名为“象山县立初级中学”,并颁校钤,经费亦由象山县独立承担。
1945年5月,德意两国投降,日军已成强弩之末,校址从宁海和平岙迁至象山儒雅洋何氏支祠。秋,简易师范招1班,附设于象中。抗战胜利后,1946年2月,县府指令迁校至丹城。是年秋,原附设之简易师范扩至3班,有学生113名,县府决定与象中分立,迁于丹城文庙。
1950年2月,宁波专署文教科派张侃等接管象山县立初级中学,改名“象山县第一初级中学”,为县内解放后第一所公立初级中学。1956年7月,专署文教科决定改学校为完全中学,冠名为“浙江省象山中学”,招收高中2班,结束学子出县就读高中的历史。1958年,附设初级师范和卫生班,学制均为2年。同年10月,象山、宁海两县合并,易名“象山第二中学”。1961年宁象分治,复名“浙江省象山中学”。“文革”中期成立象山中学革委会,后改称“象山 ‘五·七’中学”。1978年复名“浙江省象山中学”。1979年易名“浙江省象山县第一中学”,定为县重点中学。1980年定为市重点中学。此年经省教育厅检查验收,批准为省重点中学。1989年复称“浙江省象山中学”,沿用至今。1996年,经省督导组评估考核,被省教委认定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叶澜教授在他们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因此,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教师尽量要做到旁若无人,因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上给听课的人听的。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很多的公开课,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也没有问题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我想首先是错误的。
浙江省二级重点高中
象山县第二中学形象展示
一、学校简介
背偎洋下山,面临汝溪水,东傍皇城沙滩,西挽玉女青峰,翘首金山巍然,极目千帆竞发。校园绿荫婆娑,芳草萋萋,鸟鸣风轻,繁花竞艳,占地120余亩,总建筑面积40000多平米,教学楼、科技楼、体艺馆、学生公寓等,或新建或改造,都堪称一流,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这就是“象山第二中学”,我县教育史上的第一所中学,“浙江省二级重点高中”。创校时,首任校长励乃骥先生与同仁选定了古圣言“立德、立功、立言”为校训,以激励广大教师恪尽职守尽心事业建功立业,为国家民族培育人才;鞭笞莘莘学子勤勉刻苦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为人生道路夯实基础。故此,命校为“立三中学”。倏忽近七十春秋,四万多学子在她的环抱里茁壮成长。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为高等院校输送了5000多名合格学员。从二中走出来的人,有的已成长为国家级的科技专家,地、师级领导干部;有的闯荡海外创造了不凡的业绩……真可谓是桃李遍天下,馨香播宇寰!原清华大学校长、国家教委副主任张孝文先生来学校视察时,看到这欣欣向荣的景象,欣然命笔,写下了“立三精神放光辉,素质教育开新篇”的题词。进入新世纪,学校以“和谐发展”为根本,以“立足全面发展的道路,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宗旨,以“省一级重点高中”为目标,以“花园、乐园、学园”为方向,加强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整体上丰富了内涵,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创造新一轮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四有’新人先进单位”、“宁波市文明单位”、“浙江省第三批绿色学校”等八十多项荣誉,每一项都是一行坚实的脚印。
可以相信,“象山第二中学”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历史脚印
1938年9月,在抗战的烽火硝烟之中诞生于本县诞生于墙头镇欧氏“立三堂”,是象山历史最为悠久的中学。
1948年,因时局变化在县境几经辗转后迁至石浦,最终定于现址。
1952年12月,由人民政府接管,始为公立学校,先后更名为“石浦中学”、“石浦联中”等。
1979年,象山县人民政府决定,我校更名为“象山县第二中学”。
1988年,我校及校办工厂——象山电动推杆附件厂被国家有关四部委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学校被评为宁波市十大勤工俭学全国先进集体之一。
1990年暑假,恢复中断了近十年的军训,聘请37602部队指战员担任教官,对高中部全体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自此,军训成为学校德育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1997年团委主办的不定期刊物《渡口》于当年“五四”期间创刊。
1999年,宁波市教委发布甬教督[1999]180号文件,认定我校为“省A级普通高中”;发布甬教组[1999]437号文件,命名我校为98—99 年度市示范性文明学校。新学年开始,初中部迁出。当年10月,全国政协常委张孝文先生视察我校,欣然写下了“立三精神放光辉,素质教育开新篇”的题词。
2000年5月,省教育厅督导处在组织专家对我校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后,认定我校为“省三级重点普通高中”,并于2002年进行了复查,结果令人满意。
2003年下半年,宁波市教育局根据《宁波市学校现代化建设纲要》对我校进行督导评估,批准认定我校为宁波市首批现代化建设达纲学校。
2004年6月7日,我校被省教育厅浙教督[2004]147号文件核准认定为“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并于2006年5月顺利通过复查。
2006年,宁波市特级教师协会对我校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考察,认定我校为宁波市特级教师学术研究活动基地,并聘请了姜水根等九位特级教师担任我校的学术顾问。
三、新一轮发展目标
1、积极整合教育资源,争创省一级重点高中
根据县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我校将积极整合教育资源,争创省一级重点高中,使办学水平、办学条件更上一层楼。
2、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办学效益
加快学校的发展步伐,深化内部体制改革,挖掘潜力,努力提升教育质量,为我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奉献力量。
3、强化德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尽力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组成的“三结合”教育网络,加强自我发展、热爱集体、奉献社会的责任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茁壮成长。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强化师德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水平,提倡无私奉献精神。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鼓励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
5、加强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科技含量
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我校特色,组织力量积极申报“十一五”课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和使用好二中网页。
6、加强法制教育和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组织教职工学习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提高教职工的法律意识,依法治教、文明执教,把学校创建为和谐、平安校园。
7、加强体育、艺术特色教育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营造和谐优良的育人环境,发挥自身优势,加强特色教育,鼓励学生的发展个性特长,努力促进他们的合理成长。
四、近10年主要荣誉
(一)集体荣誉
1、我校与驻小网巾海军某部被宁波市人民政府授予“军民共建先进单位”。
2、宁波市教委颁布甬教组[1999]437号文件,命名我校为“98—99年度市示范性文明学校”。
3、2001年10月23日,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决定,命名象山二中等单位为市第七批文明单位。
4、我校团委被评为“宁波市2002年度先进团组织”。
5、中共宁波市委甬党发[2003]143号文件批准授予象山二中为第八批“宁波市文明单位”。
6、宁波市人民政府颁发甬政发[2005]15号文件,授予我校为“宁波市环保模范(绿色)学校”称号。
7、宁波市教育局于2005年3月4日颁发甬教基2005]46号文件,授予我校为宁波市首批“行为规范示范学校”。
8、宁波市有关部门经过审核,认定我校高三文科综合组为2006年度“宁波市巾帼文明岗”。
9、2006年11月5号,省环保局、教育厅联合颁发浙环发[2006]77号文件,授予我校为“浙江省第三批省级绿色学校”的荣誉称号。
10、2006年12月,省有关部门授予我校“浙江省军训先进学校”的荣誉称号。
(二)个人荣誉
1、1999年11月,我校青年教师王敬义荣获宁波市第六届教坛新秀评比一等奖。
2、我校林珍同学荣获省“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3、2003年1月9日,共青团浙江省委员会发布“团浙联[2003]2号”文件,授予我校德育处主任陈兆季为2002年度“浙江省青年志愿者行动”先进个人。
4、在宁波市第五届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中,我校吕增峰老师的《Swfplayer》和《排列组合》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
5、2006年11月3日,省有关部门颁布“浙环发[2006]78号”文件,授予我校高二(2)班徐梦蝶同学为浙江省第二批“绿色小卫士”的荣誉称号。
五、走近名师
近年来,尽管调走的教师比较多,但我校坚持培养与引进两条腿走路,使师资队伍不断得到优化,师资结构更趋合理,始终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进行。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14人,其中,中高级教师83人,占73%。省特级教师2人,省级名师、学科带头人3人,省“春蚕奖”获得者3人,市县两级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各种荣誉称号获得者等60多人。下面,特介绍我校部分优秀教师:
马超俊 语文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省立项课题《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构建高中作文序列化教学新体系》主要承担者,学校副校长。
王国庆 生物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
秦公瑾 地理高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
吴清恩 英语高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
江东跃 历史高级教师,省历史教育学会会员,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
王文伟 语文高级教师,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课题《“立三”精神与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负责人,学校副校长。
杨冬德 数学高级教师,省“春蚕奖”获得者,市优秀教师,学校副校长。
王敬义 化学高级教师,省“春蚕奖”、市教坛新秀一等奖获得者,全国化学学会会员,市骨干教师,学校教务处主任。
史丹丹 历史高级教师,硕士,市新课程教学指导小组成员,学校教务处副主任。
林坚定 生物高级教师,市“红烛奖”获得者,县学科带头人。
六、近期教科研主要成果
1、我校青年教师程赞红《学业优秀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1999年获浙江省第二届学校心理辅导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学校课题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的课题,获宁波市2000年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3、程赞红老师撰写的《高中生师源性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2004年获宁波市第四届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暨“首届中小学优秀德育成果”三等奖。
4、高二学生课题组撰写的《“家”研究性学习报告》2004年获省中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论文评比二等奖。
5、林坚定老师《提高生物教师实验能力的途径探索》2004年获市基础教育教研系统结题课题评比一等奖。
6、李根福老师《浅淡化学图表化知识生成和整合中的功能》2005年获省化学会(浙东片)优秀化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7、学校德育课题组的《“立三”精神与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2005年获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
8、王国贤老师《营造合作场的策略》2006年获宁波市高中英语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9、王爱娣老师《一堂峰回路转的历史课》2006年宁波市高中历史学科论文评比一等奖。
10、程赞红老师《男孩爱清洁的背后》2006年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探索与实践论文评选二等奖。
八、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殿堂,陶冶思想情操、锻铸意志品质的熔炉,创造人生价值、展现自我形象的舞台——她是力量的泉源,也是奋进的阶梯,还是自由快乐的天地。在这里,我们开始迢迢征程;在这里,我们扬起生命风帆!看,这就是浙江省二级重点高中——象山二中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图片展示)
象山二中教育教学管理有关信息
1、凡我校录取的优秀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在我校招入的新生中位列前100名的,都将被编进实验小班。
2、凡我校录取的优秀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上三中录取分数线(指令性)的保证进实验小班。
3、实验小班将实行象山一中的管理模式,采用他们的教学资料,教研工作两校联动;根据学生以及家长的意愿,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将有机会在高三年级时被选送到一中就读。
4、学校将在县、镇政府的支持下,加大引进名师、学科带头人的力度,努力优化师资,最合理地组合教师队伍,使各类班级都能有最佳的教师配置。至今,我校已引进特级教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其中的2人07学年将执教高一年级),有力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5、学校将有计划地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已获得“宁波市特级教师协会”的认可,成为我市特级教师学术研究基地, 9位特级教师担任我校的学术顾问;我校共有20来位中青年教师,成为特级教师的徒弟;还有许多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教坛新秀评比中获得优异成绩。
6、石浦镇人民政府决定,从上一年级起对我校考上全国重点大学的学生进行重奖。
象山二中奖学、助学措施
㈠奖学金
1、优秀新生奖
①被我校录取中考成绩列前10名(或位列全县前800名)的新生,每人6000元。
②被我校录取中考成绩列第11~20名(或位列全县前1000名)的新生,每人3000元。
③被我校录取中考成绩列前21~30名的新生,每人奖励1000元。
2、海岛新生特别奖
岳浦、高塘两所海岛中学的学生报考我校,根据中考成绩每校分别取前三名,每人奖励2000元。(获奖学生中考成绩须在我校录取分数线30分以上,与优秀新生奖重叠,则往奖金高的一项靠。)
3、“梅坞”奖学金
由美籍华人、我校校友后人捐资设立,以奖励品学皆优,表现突出的在校学生。
4、“毛正棠”美术奖学金
由我校校友、原浙江大学教授、画家毛正棠先生捐资设立,以奖励在美术方面有发展前途,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
㈡助学金
由学校出资及师生、校友、社会贤达捐资设立,以资助家庭贫困(指民政部门、总工会确认的特困家庭)而品学良好积极上进的学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