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新安化工杯”九姓渔民龙舟大赛隆重举行 【组图】

[复制链接]
成根 发表于 2010-8-8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安化工杯”九姓渔民龙舟大赛隆重举行

   


      会场彩旗猎猎,江面鼓声阵阵,江岸人山人海。8月7日下午,随着市委书记陈春雷的一声令下,第十四届中国.建德新安江旅游节“新安化工杯”九姓渔民龙舟大赛正式拉开大幕。经过激烈角逐,新安江职业学校、三都镇和新安化工3支代表队从18支参赛队中的脱颖而出,最终获得冠亚季军。
      下午2时,在新安化工舞龙队的激情表演中,“新安化工杯”九姓渔民龙舟大赛开幕式在江滨公园隆重举行。
      杭州体育局局长赵荣福,我市四套班子领导陈春雷、徐志生、程茂红、章舜年、汪华瑛、严凌云、张文戈、朱启鸿、王伟等参加了开幕式。
      赵荣福在开幕式上讲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章舜年致词,副市长张文戈主持开幕式。
      章舜年在致词中指出,龙舟竞渡是我国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有着广泛的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新安江龙舟赛已经成为新安江旅游节的传统节目,是一个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体育文化活动品牌。建德新安江不仅有悠久的渔民文化历史,更有一江天下独绝的秀水。独特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竞技平台,大型国际龙舟大赛的成功举办,使建德新安江享誉全世界。尤其是龙舟大赛的举办,能够进一步提升新安江龙舟活动的档次和水平,进一步打响“清凉世界”品牌,推动新安江龙舟竞赛蓬勃发展。
      下午2时10分,陈春雷宣布 “新安化工杯”九姓渔民龙舟大赛正式开幕。
      随后来自各乡镇(街道)、新安化工和新安江职业学校组成的18支队伍,身着清一色队服,在龙舟漂流码头整装待发。
      此次龙舟比赛赛段全长800米,江面被分六个赛道,18支参赛队伍被分成3组进行小组赛,参赛队从白沙大桥出发,逆流而上,直至彩虹桥,小组赛的前两名直接进入决赛。
      下午2点40分,随着发令枪德响起,整齐如一的击水,水花四溅的炫丽,劈波斩浪的霸气,瞬间充斥着观赛市民的眼球。第一小组的六艘龙舟瞬间启动,向着终点逆流前行。比赛中,两岸边观战的人流,也随着龙舟的前行方向一同飞快的前移着。当赛程过半时,龙舟的差距开始逐步显现,领头的龙舟斗志昂扬,一路前行;紧随其后的一直咬住不放,试图超越;落后的队伍,在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划桨的手臂似乎更加旧遒劲有力,奋起直追。
      临近终点,龙舟上的鼓手击打鼓点的频率变得越加密集,为了仅有的两个出线名额,所有的队伍都在做着最后努力。龙头过线,胜利在望,领先的队伍开始欢欣鼓舞。虽然自知出线无望,但落后的队伍依旧没有放弃,在奋力的船桨声中,直至龙舟过线。
      历经三轮小组赛,新安江职业中学、三都、大洋、洋溪和新安化工一队、二队六支代表队伍从18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进入最后的总决赛。随后进行了最后一轮总决赛,最终在一片欢呼声中,新安江职业学校、三都分别荣获了冠亚军。在第三名的争夺战中,新安化工在最后关头以微弱的优势超越了洋溪代表队,赢得了胜利。
      市领导陈春雷、徐志生、程茂红、章舜年、汪华瑛为获奖队伍颁了奖。
                                                               【建德新闻网记者 胡晓坤 实习生 周碧辉】

1

1

2

2

3

3
浪潮 发表于 2010-8-8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姓渔民龙舟大赛”的九姓啥意思?
 楼主| 成根 发表于 2010-8-8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0-8-8 21:19 编辑
“九姓渔民龙舟大赛”的九姓啥意思?
浪潮 发表于 2010-8-8 20:30



   
      一、“九姓渔民”的来历

      钱塘江的西源新安江和南源兰江在古严州、即今建德市梅城汇入富春江,被称为浙江“疍民”的水上部落――“九姓渔民”就生活在这里。旧时,他们与广东疍民、山西乐户、浙江绍兴堕民一样,被称为“贱民”。
      所谓“九姓”,是指“陈、钱、林、李、袁、孙、叶、许、何”九家。关于“九姓渔民”的来历,据文字资料记载有四种说法:
     1、南宋大夫遗族  宋末杭为京都,朝士爱严陵山水。公元1279年南宋亡后,他们便带眷属溯水而上、避世而居于船上。不舍舟就陆,犹如伯夷、叔齐薇蕨首阳,为誓不降敌之意;不与当地居民通婚,以明不践元土。原以为双桨一舟、浅斟低唱、自得其乐,却不料平日娇生惯养、而今谋生乏术,世代望族后裔只好卖唱度日,捕鱼船便变成“茭白船”。
      2、元代部分汉人  “相传当元主宰割华夏,此九姓助虐压迫汉人,为明太祖所罚,使其世代操此贱业,常泊严子滩头,故名严州九姓渔船。”(周天放、叶浅予:《富春江游览志》,上海时代图书公司1934年6月出版)九姓为“孙、陈、叶、许、钱、项、卢、赵、朱”。
      3、明朝歌妓之后  明朝制度,缙绅之家可以自蓄戏班歌妓;官绅富户一旦主人败落,其艺班无以为生,即流落江上以此营生。“娥眉队队斗妍华,九姓于今莫向他;如此江山怨长夜,相逢况是在天涯。”(李经义诗)其中多来自江山县之富户人家,故又称为“江山船”。
      4、陈友谅的部属  因陈友谅明初抗师,公元1368年朱元璋做了皇帝,便把他们贬为渔户,“相传陈友谅部曲共九姓,明太祖锢元,不齿诸民,故其子孙无寸土,惟船于家,男作船户,女多流娼……。”(范宗:《越谚》)亦说陈友谅兵败鄱阳湖,散兵游勇多数定居湖区、部分将士携带眷属沿着赣东北的古驿道“九江――景德镇――浮梁县――祁县”行走、再往北经“黟县――休宁――屯溪”,来到新安江畔。他们顺流而下,在渔货最丰的严州“三江口”定居下来。当地官府查明其来历、上报朝廷,朱元璋恐其反明,即下旨贬其为“贱民”、逐入渔舟。这些人在钱塘江流域从事捕捞、撑船、背纤等种种苦活,上岸只能拖拉着穿半只鞋、不准穿长衫,不准上岸居住、与岸上人通婚,不准读书应试,而官家有事还要应召服役。因多数以捕鱼为生,故有“九姓渔船”或“九姓渔户”之称。
      “南宋遗民”与“歌妓之后”之说,至今尚无资料佐证,显然有着过多的诗意、且不可能限于九姓。“元代限于九姓。“元代汉人”之说,九姓中有“项、卢、赵、朱”四姓与前面所述不同。清初严州淳安学者方(婺字下面女改为木)如在《百五岁老妪》中曰:“渔舟凡九姓,相传故陈水军也。友谅败死,水军散走东下,其后杂隶衢、婺、睦三郡……。”建德渔业、旅游部门,曾有人去鄱阳湖渔区实地考察,发现那里许多渔民的姓氏与建德“九姓渔民”相同,其习俗亦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如“九姓渔民”出殡时,它的女儿要送一顶黄纸伞、家人要做一块“铭旌”(灵幡)。这一出自祖上遗风的习俗,也是陈友谅后代的一个“铁证”:因为黄伞、灵幡皆为王家之物,自称“汉王”的陈友谅子孙死后,也要沾光“荣耀”一番。在梅城一带,早年流传“老子严江七十翁,年年江上住船篷;早年打败朱洪武,五百年前真威风”的渔歌,可见连他们自己也承认是陈友谅部属的后代。笔者以为:“九姓渔船”之来历系“陈友谅部属”。
                                                          【摘自:吴成根《钱塘江“九姓渔民”考证》】
 楼主| 成根 发表于 2010-8-8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0-8-8 21:21 编辑


      二、“改贱为良”的经过
      史载建德县原编不入地丁征科之船户、有九姓大小船只二千另三十一条,船编“伏仁义礼智信捕”七字;至清道光、咸丰年间,尚有一千余只;太平天国以后只剩三百多只。
      “娇小吴娃拢髻年,轻衫窄袖舵楼边。抢风打桨生来惯,侬是严州九姓船。”([清]王佃:《桐江棹歌》)对“俏觞荐寝”这一败坏风俗的宿弊,清同治五年(1866)严州知府戴槃奏请裁革九姓渔民课税、并准予改贱为良。是年七月,朝廷下旨恩准戴槃之奏章。戴槃接旨后撰成十六行《六言府示》:“九姓渔课钱粮,出自渔户船只。向由府邑完纳,积习相沿已久。本府详情奏裁,已奉圣谕恩准。定自五年为始,课银一概免纳。并准改贱为良,革除九姓名目。船中窝娼宿弊,嗣后永行禁止。各宜禀尊毋违,风化肃整净洁。奸人倘敢踏袭,立即严拿究办。”在严州大街小巷、码头城门、交通路口广为张贴。
      戴槃还撰写了《裁严郡九姓渔课并令改贱为良碑记》:“严郡建德县之渔课,始自明洪武年间。九姓则陈、钱、林、李、袁、孙、叶、许、何。相传陈友谅明初抗师,子孙九族家属贬入舟居,使之身为贱业,几无异于校坊之设也。由明至今数百年来,渔课照完,舟中所居之妇女,名为眷属,实则官妓……。从此渔课裁,而九姓之民人,可以渐入士林,所以清其源也。今本府咨部裁革,诸宪亦出示严禁,庶数百年民患可除,而积习为之一变,其所以维持风化者匪浅鲜也!是为记。”他令工匠镌刻石碑、立于梅城南门码头,永示后世照章办理;点造九姓渔民花名册,赶刻木印《改贱为良执照》,按名册每户一张分发,以作法据。“改贱为良”碑于1960年列为浙江省二级保护文物,在“文化大革命”中失踪,现仅存断片两块。
      “改贱为良”至新中国成立前,“九姓渔民”仍然浮家泛宅,唱着“一根竹竿撑破船,既无地位又无权;随水漂泊无定居,妻离子散不团圆”的渔歌,过着凄惨的水上生活。1949年5月建德解放,尤其是1970年淡水渔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九姓渔民”的后裔实现了陆上定居,在梅城、三都和大洋建立了生产和生活基地,养捕结合、多种经营,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上一世纪末,三个渔民村先后进入“小康村”的行列。
                                                                   【摘自:吴成根《钱塘江“九姓渔民”考证》】   
浪潮 发表于 2010-8-9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成总,学习了。成总还编了本《钱塘江“九姓渔民”考证》书籍,为发掘钱塘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做出贡献!敬佩!
 楼主| 成根 发表于 2010-8-9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成总,学习了。成总还编了本《钱塘江“九姓渔民”考证》书籍,为发掘钱塘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做出贡献 ...
浪潮 发表于 2010-8-9 07:17


    文章在首届《中国渔文化研讨会》上交流,并刊于《浙江渔业》杂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5-1-11 18: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