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孤城万仞王之涣——我的唐宋兄弟

[复制链接]
我心狂野 发表于 2010-5-10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满金  


      上过小学的想必都背过《登鹳雀楼》吧,不管是自觉自愿还是被逼无奈,反正都是背过的。现在每听见孩子们用稚气的声音齐声朗诵这首诗,内心某个柔软的地方便被击中。

  于是山便青了,水便绿了,孩子在开满小花的田野里疯跑。这一跑,孩子就回不去了。

  操场上,篮球架依然孤单,高低杠还是沉默。我靠在老槐树下,听年华暗淡,孩子吟唱。

  是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老师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楼太高了,孩子累了,那里离花啊草啊都太远了,那里离奶娘家的田野都太远了。

  有人说:“孩子,你跑题了。”

  是的,我跑题了。这首诗是王之涣写的,一个并不算伟大的唐朝诗人写的。现在能找到的他的全部作品,只有六首短诗。可我还是要写他,为他见证过无数孩子的童年岁月。现在是,将来也会是。

  记载王之涣的史料非常少。因为一辈子就只当过衡水主簿、文安县尉这样的风尘末吏,所以新旧《唐书》都没有关于他的记载,《唐才子传》里也只写了寥寥几行。古人这样对待王之涣也就算了,何以今人编撰的《中国文学史》里提都没提到“王之涣”这三个字?我费解且愤怒!陈子昂所有作品里,就一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听说过,可文学史还专门为他开了一个章节。虽说我没多少文化,可文学作品毕竟是要为大多数群众服务的吧。如果弄场街头采访调查,知道王之涣的绝对比知道陈子昂的多。有没有历史和思想价值,绝对不是某一群“老师”说了算,该是像我这样没多少文化的百姓说了算。

  有人说:“孩子,你又跑题了。”

  我:“……”

  还好清末挖出了一块古碑,刻有唐人靳能为王之涣所作的墓志铭。碑载王之涣卒于天宝元年二月,享年五十五岁,也就是公元742年卒,公元688年生,比李白大十三岁,死后十三年才发生“安史之乱”。生逢盛唐,难怪《登鹳雀楼》与《凉州词》写得雄浑壮阔,大气磅礴。

  王之涣生于名门望族,祖辈一直做官,想来家境也是颇丰。《唐才子传》载王之涣“少有侠气,所从游皆五陵少年,击剑悲歌,从禽纵酒”,和李白少年时“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倒是臭味相投。

  少年白衣胜雪,暮色苍茫的田野里围篝火、饮烈酒,击剑悲歌,声透十里,身后烈马嘶鸣。

  那夜星光满天,穿过千年又静静照临人间。理想躲在云端轻轻地惆怅。

  这是多么值得年老时回忆的年少轻狂,令人神往。可怜李商隐年少时只能帮人抄书贴补家用。靳能在墓志铭中称王之涣“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如果史料详尽的话,我想这样一个英武少年的一生,该有多少故事,让后人吟唱。

  多少尘埃,轻轻覆盖往事。水漫过青草,阳光照过山冈,涂作山痕水迹,鸟儿在远方收起翅膀。

  少有侠气的王之涣想必是耻于和迂腐的书生们同场科考,所以终身未参加科举。也许是官宦世家的原因,王之涣三十五岁才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在主簿任上,他的县令上司李涤将十八岁的三女儿许配给他,那时王之涣已三十五岁,而且已经娶妻。县令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下属王之涣作妾,想来也是因欣赏其才华。

  王之涣官虽做得不大,在当时却是个风流人物,诗名远播。他每写一首诗,就被乐工谱以声律,传唱于坊间井巷。他常与王昌龄、高适、崔国辅等名诗人交游,所做之诗“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唐才子传》在对王之涣为数不多的记载里,写了一个故事:

  一日天寒微雪,王之涣与和他齐名的王昌龄、高适三人至旗亭小饮,正好有些梨园名角与当红歌妓也来此会宴,他们便一面饮酒一面观看。王昌龄提议说,我们各擅诗名,究竟谁胜于谁,今天可看她们所唱谁的诗多,谁便为优者。第一个歌妓唱的是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在壁上为自己画了一道。第二个唱的是高适的“开箧泪沾臆”,高适也为自己画了一道。随后王昌龄又添得一道。想来这时候王之涣脸上挂不住了,说,这几位都是柴火妞,唱的都是没文化的歌。应看那位美女歌妓唱的是谁的诗。若唱的不是我的诗,我终身不敢与你们二位争了。须臾,佳妓唱曰: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王之涣的《凉州词》。三人开怀大笑,之涣曰:“田舍奴,吾岂妄哉!”诸伶因他们大笑而见问,知是王之涣等,拜曰:“肉眼不识神仙。”估计后头是追着要签名了。

  旗亭画壁,遂成典故。元人还编成杂剧上演。可见当时王之涣诗名之盛,也可见当时的诗人都是散仙哪,个个狂放不羁,心如赤子。心向往之。

  可恨的是王之涣的表弟,在王之涣死后,帮其整理诗集,不小心将他的诗集烧了。本来烧了也还是可以补救的,大不了再从民间去收集。想来那个脑袋进水的表弟也没当回事。这一烧就烧掉了多少篇“白日依山尽”,对中国文化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王之涣的诗虽只有六首存世,但仅凭《凉州词》与《登鹳雀楼》两首就足以睥睨群雄,流芳千古。乾隆一辈子写诗无数,号称“十全老人”,可那一大堆纸,生火烧煤炉倒挺合适的。

  如此风流人物,岂是池中之物。王之涣在衡水主簿任上没几年,便愤然辞官而去,直到十五年后再任文安郡文安县尉。十五年的松风竹露,明月梅开,王之涣该是写了多少山水诗、田园诗啊!真想把他表弟弄去凌迟了。

  县尉品级应是比县令还要低,我想和县丞差不多。就这样一个县公安局长的职务,王之涣干得也兢兢业业。当地百姓颂扬其“在职以清白著,理人以公平称”。杀鸡用牛刀,宰辅之才干个刀笔小吏的活儿,那还不是小菜。

  可惜王之涣只活到五十五岁,卒于文安县尉任上。三十八岁的李氏并未改嫁,六年后也病死。因不是正妻,未能与王之涣合葬。

  如果我会有孩子的话,我会教他念:“白日依山尽……”

  我要告诉他:在很久以前,有个白衣少年,喜欢击剑悲歌。楼太高了,云太远了,孩子累了。他的故事很少,他的心情很长……
知秋 发表于 2010-5-10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抢个沙发先坐坐 喝茶.gif
胡雨 发表于 2010-5-11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tange 发表于 2010-5-11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八岁的李氏并未改嫁,六年后也病死。因不是正妻,未能与王之涣合葬。
可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3 16: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