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10月5日到7日CCTV10的《百科探秘》节目中有《破译张衡密码》系列节目,由地震台网张锐教授和国家历史博物馆李先登教授介绍了张衡地动仪的复原过程,并说明了直立杆结构是由一名考古学家假设,无法预报地震,最有可能的结构是悬挂的摆。在节目的最后介绍利用悬摆原理制成的功能模型已经可以成功预报地震。下图是
新版地动仪模型草图
新设计地动仪外形图。
科学家和历史学家:复原千年张衡地动仪之争
当年复原的地动仪只能观赏
昨天,中国地震局地震信息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冯锐告诉记者,目前第一阶段地动仪原理复原已完成,模型试验的项目小组将开始工作。
冯锐从事地震工作近40年,近两年来,他一直为复原地动仪四处奔走。他说,1951年,王振铎先生参考《后汉书》的记载及日本专家的设计图,复制出首个地动仪模型,但这个地动仪始终有名无实———无法准确预报地震,只能置于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中专供欣赏。
“50多年来,国内外,批评的声音很尖锐啊!”冯锐沉重地说,一些国家的专家因此怀疑地动仪的真实性,认为这个不动的地动仪是中国科技停滞的典型代表,更有人认为中国人把张衡的地动仪奉为国宝,完全是出于民族热情。有些国家甚至根据《后汉书》的记载绘制发表了自己的地动仪。
“作为中国人,这口气一定要争;作为地震工作者,科普宣传也要展开,所以2年前我们决定复原地动仪。”
他进一步举例,直立棍就像竖在地板上的啤酒瓶,地震来时它会倒,可是平时一跺脚,它也可能倒。地动仪应该是只在地震才动的仪器,这才配得上科学界给予的最高地位。
“从专业角度来说,地震和地面震动有本质不同,所有地面上的震动都是上下颠动,地震是一种错动,不仅有上下震动,更重要的是水平晃动。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的也是这种横向水平晃动。”
冯锐说,与老地动仪不同,复原后的机器,中间的摇摆棒不应贴地,应该悬垂在半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