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利比亚风土人情2

[复制链接]
老U 发表于 2010-3-22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到利比亚已有四个多月,身临其境,观察他们的衣、食、住、行,慢慢发现有属于它自己的文化传统、特有的生活方式以及迷人的自然风光。
首都Tripoli北临地中海,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气温8~16度,夏季22~30度,气候宜人。著名的“绿色广场”依海而建,广场以南直通以民族英雄奥马尔•穆斯塔尔命名的宽阔大街。广场西边是被称为“红堡”的旧城,以热闹的阿以南直拉伯集市为特点,弯曲狭长的街道,琳琅满目的小滩,精雕细刻的古寺,高墙深院的住宅,构成典型的阿拉伯古城的风情画。坐落在“红堡”的东南角的利比亚最大的国家博物馆内装饰典雅,设施齐全先进,展品丰富、精美,涵盖了利比亚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利比亚和北非地区社会发展各阶段的历史风貌、文明发展程度和独特的文化风格。
在Tripoli以东60公里处,地中海岸边,是著名的Saburatha考古遗址。它曾经是努米底亚王朝的组成部分,邻海而建的大剧院是这些建筑中的杰作,它一共有三层,每层都用巨大的圆柱支撑,剧场内还饰有白色和粉色大理石浮雕。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剧场的粉色的砂石墙正在遭受严重的自然破坏,尤其是由于海风和海浪引起的风化剥蚀。剧场的一些建筑常常需要就地取材,临时加固。而海边的一些建筑则逐渐被海水剥蚀,最后消失了。现今,剧场已被意大利考古学家们修复了,并且每年夏季都在此举行盛大的文化表演。在Saburatha考古发掘时发现了大量的文物,有拜占廷时期的镶嵌画、古罗马时期的雕塑、古腓尼基遗迹等。Saburatha考古遗址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并在198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利比亚是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在这里97%的人口为阿拉伯人,逊尼派穆斯林占全国人口的97%,《古兰经》就是利比亚的社会准则,是一切法律的依据。在这里每天你都会听到远处传来韵味十足的祈祷声,每天五次,从不间断。而且每个星期五都是他们去清真寺里做大礼拜的日子,这一天全国都放假,商店也不开门。
阿拉伯语为国语,意大利语和英语在大城市也可通用,但事实上,由于卡扎菲接受了幕僚的建议,大力提倡阿拉伯语教育,目前利比亚中青年的英语水平并不高,在这里语言上的交流是个大问题。所幸的是,我们平时所用的日常用品可以去超市里买,想买什么直接拿完凭单付钱就行了,可以不动嘴。这里街边小店还是挺多的,但没有象国内那样动辄有一层楼面积的大超市,但是品种还是挺齐全的,在这里基本可以找到了我们想要的东西,可价钱多少却听不懂,还好阿拉伯数字是通用的,可以用手写,用计算器,真是不容易啊。最可笑的有一次我们坐当地的车去市场调研,在中途想要找卫生间,结果费了好大劲打了n个电话找中英、英阿翻译才搞明白。
虽然利比亚是非洲国家,这里白人比黑人多得多,大部分如欧洲人一样白,长的都很漂亮,尤其小孩子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象洋娃娃一样可爱极了。但是,如果在街上看到漂亮女子,尤其是陌生男女邂逅相遇的时侯,男人必须自觉回避,切不可一直盯着看。到宾馆住宿或到办公楼等公共场所,须注意楼梯、门及工作间,男、女均分开使用。参观时,不能随便进入未经人领进的房间,不要东张西望,女性用房与男性用房是严格分开的。这是当地的习俗,在这里女子一般是不能随便出门的,即使出门也是要裹的严严实实的。最很奇怪的是,在这里不管男女在冬天的时候他们上身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下面却是光脚穿凉鞋,都不知道他们是冷还是热。
利比亚人的生活很简单,工作时间也很短,一般的商店甚至银行都是早上9点到中午12点营业,然后就关门休息,直到下午5点才开门,给商务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多不便,加上政府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往往一件小事,多会拖上几天。利比亚人下午有很充裕的时间休息,而他们的主要休闲项目之一就是到水烟店美美地吸烟。水烟在当地叫shisha,我第一次看见这种东西,感觉很新奇,它的外形像一个打气筒,底座部分里面装着水,管子的顶端有一层锡纸,上放一些炭火,服务员面会帮你把炭火点着,然后用嘴吸着从水烟底部里面伸出来的管子,直到里面的液体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才算点着了烟,就可以吸了。
利比亚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属于高福利低收入国家。没有工作的人每月可从政府领取一些生活费,所以在这里看不到乞丐看不到收垃圾的人。
利比亚人平常吃的也很简单,平时以面包、饼等面食为主。当地一道著名的饭菜是Couscous,即用粗面粉、肉和马铃薯混合蒸成。肉食以牛、羊肉为主,街上随处可见烤肉馆。利比亚人还有饮茶和喝咖啡的习惯,而且里面要加很多的糖。由于利比亚是穆斯林国家,信奉伊斯兰教,所以猪肉类食品和酒是绝对禁止的,并制定有严厉的法律条文,禁止饮酒和所有含酒精的饮料。利比亚茶是一种加有薄荷叶的浓茶,有时还加花生,深受当地人喜爱。很多人下午就在露天咖啡厅消磨时间,美式和英式咖啡比较普遍,咖啡中要加入至少1/2的像奶酪似的牛奶,浓浓的浮在上面。
说到建筑,整个利比亚最打眼的就是清真寺,因为每个社区都有清真寺,而且都是装修最好最有特点的建筑物,圆顶、尖塔、马蹄形拱、石造花窗格、拱券上部通常带有大量经过简化的几何形交织图案,这些典型的阿拉伯风格图案随处可见。清真寺、普通的住宅、商店、旅馆到处都散发着浓厚的伊斯兰风情。别看这个沙漠国家缺少天然植物,但大街小巷却是一年四季都“绿”意盎然。在中国,红色是幸运色,代表着幸福和喜庆。但在利比亚他们不喜欢红色、偏爱绿色,认为绿色是吉祥、胜利的颜色。可以说,绿色就是利比亚的象征,人们还把绿色看成是革命的象征,绿色代表吉祥、幸福和胜利。无论你走在利比亚的港口城市还是乡村小镇,绿色都随处可见:小到绿色纸币、绿色标语(卡扎菲语录),大到绿色国旗、绿色建筑,甚至连人都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在利比亚,许多学生的校服被设计成军绿色,而军队的姑娘们也爱穿绿色军装,号称“绿色娘子军”。由此可见利比亚人民对绿色的确情有独钟。利比亚的住宅格局跟中国也是大不相同,利比亚地广人稀,基本上都是独门独院,很注意自己的私密性。根据穆斯林的宗教特点,女人们是不能随便外出,而且有客人来访的时候,女眷们也都回避,所以他们的住宅中有至少设有两个客厅、多个卫生间。进门客厅用于接待访客,而且配有专门的卫生间,通过住宅的格局对访客视觉范围做了一定的限制,看不到住宅内室的情况。内室是供家眷们生活、娱乐的空间,外人不宜进入。此外,当地住宅的窗户都比较小,而且外面还设有百叶窗,窗户紧闭,这除了满足当地的防晒要求外,另一功能就是保护自己的隐私。还有,内衣裤不能晾在外人看到的地方,除了对自己隐私的保护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出行,利比亚境内没有铁路,陆路交通以公路为主。Tripoli有发往全国主要城市的长途和短途客车,市内有公交车。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出租车大多是黑白相间的大宇或三菱,很好辨认,招手即停,最好事先谈定价格,一般为3~5Dinar。在这里跟国内一样是靠马路右侧行使,国际驾照可使用三个月,但过期必须申领使用利比亚驾照。利比亚私车很多,全世界各种不同类型的小车都能见着,犹以韩日系车型为多,当地人开车比较快,在城内时速可达80~120km/h。道路交通标识很少,市区内路况一般,当地习惯让车、并道时辅以手势,因此驾车时不能仅注意信号灯,须特别注意行车和交通安全。当地人都比较懒,自己的私家车很多就停在马路边,平时都不洗,马路上的车都落满了灰尘还有泥土。
利比亚的移动通讯起步较晚,利领导人卡扎菲长子穆罕默德任国家邮电通讯公司Libyana主席,中国两大通讯公司华为、中兴自进入利市场以来,以优质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与利比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了当地最大的运营商。在这里移动电话使用GSM卡;网络终端喜欢采用无线接受器,也就是说你家与网络公司是采用无线连接,但是在家里可以使用无线接收或者通过普通网卡直接连接到无线接收器上,两种都可以的,不过无线除了速度比较慢,但是还是方便。
利比亚治安一般,近年来,由于大量外籍劳工和非法移民的涌入及国内失业问题严重,治安状况有所恶化,吸毒,偷盗、抢劫案件明显增多,尤其是针对外籍公司和人员的犯罪活动接连发生,所以建议尽可能不要在夜间出行,白天出门也最好不要挎包,出门最好是坐车。听说中国大使馆前段时间被盗汽车一辆,至今未找回,还有华为公司有人电脑被抢。现在利比亚政局稳定,但当地人政治敏感度很高,马路上监控镜头、秘密警察很多,在利比亚须谨言慎行,不要谈及政治和他们国家领导人,不要随处照相,以免惹麻烦。犹太人和以色列在这里是绝对不可提及的,因为那是他们的敌人。利比亚人对卡扎菲是极为敬仰与崇拜的,在利比亚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悬挂的大幅卡扎菲图片,不仅如此,商店,人们的家里也是把卡扎菲像挂在最显眼的地方。
利比亚在1978年8月9日,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卡扎菲执政39年以来,一直实行集权统治,政治局势非常稳定。人民爱戴卡扎菲,卡扎菲也处处为他的人民着想,从2000年他就开始筹划25000套的住宅安居工程,直到2004年投入实施,但由于利比亚自身的实力较弱,没有办法独立完成这么巨大的工程量,只有通过国际招标的方式来完成,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有机会来到这“沙漠之国”。
利比亚是穆斯林国家,宗教礼仪非常严格,因此到利比亚与利比亚人打交道时,要遵循一般的阿拉伯礼节和社会习惯。
1、严禁携带或进入利比亚境内的商品有:猪肉类及其派生产品;酒和所有含酒精饮料;动物、鸟类、鱼类(除原产非洲的动物外);水果。
2、严禁毒品及大量麻醉进入利比亚。
3、入关免税香烟200支或雪茄25支,或烟草半磅。
4、在利比亚境内不要谈论政治。
5、热天不要穿短裤、背心上街。
6、夜间尽量不要出门,白天出门最好不要挎包,或乘车出行更安全。
7、进行商务会见必须事先约好日期,提前查明节假日(星期五、星期六是周末休息时间),不要突然登门打扰,节假日期间利比亚人是绝对不办公的。
时移势易,制裁已经解除,利比亚旅游之门也在慢慢开放,希望大家有机会到这神秘而陌生的国度走走看看。虽然语言不通,交流不便,但利比亚人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利比亚政府正在加快与世界交流的进程,利比亚人民向往进步、向往富强、向往开放的精神也使我们相信,这个国家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skyhood 发表于 2010-3-22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U刚到四个月就搞出如此长篇巨作,高才。
大海 发表于 2010-3-23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的很精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5-1-12 18: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