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读书第一期

[复制链接]
tange 发表于 2010-2-25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肖鹰:我为什么否定网络文学?
非常视点
     ■ 宋平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近期提出“不存在网络文学”的观点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在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的讨论中,肖鹰曾表示,所谓“网络文学”是“前文学”,没有经过准入程序,不能称之为文学,“网络文学”本身就不存在。
     文学本身就是一个精英文化概念
     肖鹰表示,要搞清楚为什么说不存在“网络文学”而只有“网络写作”,那就要搞清楚“什么是文学”?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学”这一概念起源18世纪西欧,特别与当时德国的启蒙思想有关。在西方世界,现代意义的“文学”观念,最初与确立民族文化认同相联系,更进一步的发展,是与现代启蒙思想相联系,具有先天的精英文化意识。文学的精英性质在这个概念进入中国的时候,也得到了最彻底地贯彻:从梁启超开始就认为要用文学来教育民众、革新文化。梁启超重视小说,他认为小说的最大作用就是对民众进行现代文化启蒙。肖鹰说:“我所说的文学,应该表达人类具有普遍深刻意义的人文情怀,它的标杆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人文理想和艺术水准。”而从肖鹰批评莫言、贾平凹等作家来看,很明显,他对于“文学”有很高的标准。
     为什么不存在“网络文学”?
     “文学就是严肃的,”肖鹰说,“一个作者的写作如果真是文学,那他一定要有为文学献身的精神,而不是把文学当作谋生的手段。”肖鹰认为现在很多签约网络写手为了“生计”被逼日产数千字,甚至上万字,的确做的只是“码字的文字农民工”。网络写手的“作品”普遍是动漫画、连环画的“看图说字”,破碎、怪诞、空洞,缺少文学之为文学的灵魂。因此他们只能算是“写手”,他们写出的是文字,而不是文学,“写作是自我表达的权力,每个人都有这种权力,但是你不能管码字叫文学,那个不是有精神价值的创作。”
     虽然认为网络写作不是文学,但是肖鹰依然承认它们中有佳作出现的可能:“网络上当然也有好的作品,但是这不能根本改变网络写作的前文学状态。而且,我强调文学需要经过准入程序。一部作品需要经过编辑出版的过程才能具有被称之为‘文学’的资格。”肖鹰表示编辑出版的过程就是最初的一次筛选,“这不存在任何歧视,因为只要是有价值的作品,就不愁出版。从文稿到文学必须有这一个程序,天才的胚胎没有孵化也始终是胚胎,放在抽屉里暗无天日的稿纸再优秀也只是稿纸,就是开明如诺贝尔文学奖也只颁给正式出版一年后的作品,而不会颁发给手稿或网络写作。”
     郭敬明代表消费文化的反精英写作
     肖鹰认为,那些批评自己的人给他扣上“反对文化民主”的帽子,简直是可笑,“政治民主是现代性社会的根本制度。但是,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中,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文化创新都不是靠‘民主’的办法来推进的。我们能用投票产生李白或莎士比亚吗?人类文化的真正进程是,总有一些人走在前面,创新并领先,那就是文化精英。所以文化民主如果指的是人们得到知识、自我表达的民主,那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指的是制度化的反精英文化意识,它的直接作用就是社会文化全面低俗化。作为有良知的学者,对这种‘文化大民主’就一定要批判。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我们已经有深刻的反精英的‘文化大民主’的教训,不能忘记。”
     当记者告诉肖鹰,郭敬明的新书《小时代2.0》号称销量突破120万册时,他认为这进一步证明了这是消费主义泛滥的时代。消费主义更大的背景是反精英、反权威、反理性的后现代文化思潮。“郭敬明”是消费文化的反精英写作的代表,它的畅销,并不是流行文学的奇迹,而是消费文化的奇迹。在这个时代,畅销书的写作、出版和营销,是全程符号化和消费化的,“郭敬明”成功的奥秘就完全在于它是消费文化市场打造的一个从真人到影像、包括负面新闻都被完整包装的 “80后”消费文化符号。读者购买的不是那本书,阅读的更不那本书,而是那本书所指代的消费文化符号“郭敬明”。这个“郭敬明”只有市场价值,没有文学价值。“依靠商业运作和营销,完全屈服于点击率与销量,被市场所左右,满篇都是堆砌的奢侈消费符号,这能叫文学吗?”肖鹰说。“在这个消费文化主导的时代,真正的文学追求的恰恰是反消费的精神价值。这是纯文学存在的唯一理由,也是它不可消亡的唯一理由。”
 楼主| tange 发表于 2010-2-25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曹操父子3人反目的女人
史海钩沉
     ■ 广宙
     甄妃,三国时袁绍次子袁熙之妻,有国色。曹操平定河北,见甄氏貌美,欲纳之,使人把守袁氏府门。曹操离开后,长子曹丕过其第,见甄氏,竟自取之。后丕为帝,立为后。不久为郭氏夫人所谗,构陷而死。陈思王曹植曾作《感甄赋》以怀之。
     及魏明帝曹睿继位,避母嫌,命改为《洛神赋》。
     曹操父子三人都追求过她,足见甄妃是个很了不得的女人。
     《世说新语》中载:太祖
    曹操)下邺,文帝
    曹丕)先入袁尚府,有妇人被发垢面垂涕,立绍妻刘后。文帝问之,刘答:“是熙妻。”使人揽发,以巾拭面,姿貌绝伦。既过,刘谓甄曰:“不复死矣!”遂见纳。
     从曹丕在袁尚府内“使人揽发,以巾拭面”的一连串行动可以看出,他很有可能就是直奔着甄妃而杀过来的,找到了甄妃,目的既达,他也就不再胡乱杀人了。据传,就在甄妃被曹丕带走之后,随后赶到袁尚府第的曹操叹息了一声:“我就是为这个女人才打这场仗的啊!”他的这句话令后人揣摸不透,文韬武略的曹操,究竟是为了讨个儿媳还是为给自己纳一宠妾,这才大动干戈的呢?好在曹操非等闲之辈,他襟怀云水,没有像董卓与义子吕布那样,为夺一个女人而彼此翻脸。
     甄妃之美丽,连小曹丕5岁的弟弟曹植也心动不已。兄弟二人斗法斗智,最后是曹丕夺得了继承人的地位。王位到了兄长手里,弟弟还敢觊觎这个“嫂嫂”么?曹丕占有甄妃数年之后,“遣使赐死”
    《三国志》),“赐死”的因由,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美是灼目而短暂的,越是美丽的女人,越易于招致残忍、悲惨的收局。在这个女人香销玉殒之后,曹丕却别出心裁,将其用过的枕奁赐予了悒郁终日的曹植。这不是恩赐,而是残酷地向一个尚在流血的伤口上撒盐。由此可以推知,曹植对甄妃的日日夜夜的希冀与追慕,曹丕是了然于胸的
    甄妃之死,也可能从这里埋下了伏线)。香魂已灭而赠去枕奁,从精神领地上,等于是赠去了一杯用甄妃血泪拌和着的毒酒……甄妃,是曹植美学冥想之对象。曹植很可能是面对着枕奁,才写下了《洛神赋》,此赋流传一千七百余年,在中国文坛上属于久传不衰的名篇。赋中的洛神是神还是人?若是人,会是甄妃其人吗?后世之人论说纷纭。
     上天赋予女性以娇美与温柔,而战争与强权又为男人提供了攫取美、亵渎美、摧残美的机遇与借口。
     世称美人为“尤物”,“尤物”可以引发人类的战争,而战争却又完全剥夺了“尤物”们关于爱情的权利———原因很简单,“尤物”在男人世界里终归只是物,而脱离了“人”的范畴。
 楼主| tange 发表于 2010-2-25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巧骂洪承畴
珍闻轶事
     ■ 崔墨卿
     自1644年吴三桂降清以后,洪承畴和吴三桂一文一武成了多尔衮的左膀右臂,吴三桂是攻城略地的急先锋,而洪承畴则成了拉拢士大夫阶层的智囊,“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有他助纣为虐。
     到了顺治十年,洪承畴在云贵五省经略任上,眼疾突然发作,只好辞官回京,住在北京东城南锣鼓巷方砖厂东口一座一品大员的豪宅中。且说洪承畴回京后本想乐享荣华富贵,有一年春节,北京城里一片鞭炮齐鸣万众欢腾的景象,洪承畴豪宅的大门两旁,也和千家万户一样,贴上了一副喜庆的对联,不外乎“诗书传家久,礼义继世长”一类词句。当初一早晨洪承畴尚在似醒未醒之际,看门的家人赶来回报,原来是洪宅昨晚贴的对联不见了,却被人用白纸黑字写了一副对联悬挂在府门两旁,上联是:“孝悌忠信礼义廉”,下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洪承畴一看顿时气得暴跳如雷,一口气冲入了胸中,霎时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家人赶忙请医调治,怎奈是急气攻心,纵然是神医华佗也难使其再生,不久便忧郁而死。
     你道洪承畴为何如此发怒,乃至丧了性命,原来这副对联上联无“耻”字,下联忘
    谐音“王”)了写“八”———骂他是无耻的王八,由此可见,当时的京城百姓对于卖身求荣的二臣们,是如何的气愤与仇恨。
charry 发表于 2010-2-25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楼主| tange 发表于 2010-3-3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是灼目而短暂的,越是美丽的女人,越易于招致残忍、悲惨的收局。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10 14:1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