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建设象山海洋文化大县[渔文化篇]

[复制链接]
成根 发表于 2007-3-23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家住在潮烟里,万里涛声到枕边。”这是清人陈秉元对石浦的印象。探寻6000余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渔文化,一如涛声,时时在我们的耳边回响。
                                                                          
                                                                          源于贝壳印痕的形与色
   上个世纪80年代,在滨海的塔山遗址上,考古人员惊喜地发现:在一件夹砂红陶的制品上,隐约装饰着贝壳的印痕———这是6000多年前,象山先民利用海洋生物创造出的最原始的艺术之一。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我们的祖先依山而居,以海为生,耕海的艰辛和牧渔的喜悦激荡着他们质朴的胸怀。面对亦敬亦畏的大海,他们只能用笨拙的双手把贝壳直接按印在陶器上,用最简单的形与色诉说艰辛、喜悦和敬畏。
  潮汐涨落,岁月流转。祖先留下的形与色被后人无穷地放大和丰富,半岛渔区由此变得越来越多姿多彩。
  船是渔民最重要的工具。从小舢舨到机帆船,每条船上都有一对船眼睛。虽然它黑白相间并无异彩,但在渔民的心目中却十分的神圣:它一只关注着天,能测风云变幻;一只关注着海,能知浪涛变化和鱼群的动向。因此,寓意阴阳协调的黑与白,需以代表金、木、水、火、土的五色彩带来搭配,需要通过“定彩”、“封眼”、“启眼”这一套隆重的程式来展现它的“灵光”。
  每年春节、元宵节、庙会的时候,在半岛的城镇、乡村,总可以看到人们成群结队,提着各种鱼灯、虾灯、蟹灯,穿梭在大街小巷。“年年有余”、“富足有余”,或红或黄或白的灯光闪烁着喜庆、吉祥,也闪烁着半岛人民对大海的深深情意。
  积淀孕育嬗变,嬗变带来新生。如今,贝壳的印痕早已收藏于博物馆内,但其积淀下来有形有色的表达方式,历经数千年传承和嬗变,已有了新的创造。剪纸、农民画、竹根雕,渔民的后代用纸、笔、刀刻画出了更加丰富的形与色。
渔家号子延续的韵与律
    “耶—喽—耶,耶—喽—嗨……”如果没到过渔村、船头,没听过渔民兄弟拉网时呼喊的号子,你永远无法理解这些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耶—喽—耶,耶—喽—嗨……”也就是这些简单的文字,重复在雄浑、粗犷、激越的韵律中,从远古喊响,穿透了历史的潮烟,一直传递到今天。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千百年来,伴随着潮起潮落的节律,半岛渔民日复一日在起锚、升帆、拉网这样单调的劳作中“嗟叹”“咏歌”,传唱下了浓浓海腥味的号子———渔家号子。
  “一橹又一橹呀,一网又一网呀!”“加把油啊,发大财呀!大阿嫂啊,生得好呀!”“老酒热腾腾呀,热被热枕头呀!”出海的人是天然的音乐家,在简单的韵律中,他们触景生情,随口填词,“耶喽耶喽”间,让所有的劳累随风而逝,让无限的快乐逐波涌来。
  出海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不止于喊号子。也许是浪涛拍岸赋予的灵感,也许是鱼跃船头带来的启迪,他们在鼓眼彩船上,吹响了“呜呜呜”的螺号,用大鼓、大顶钹,敲打出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韵律……在每一个节庆,《渔家船鼓》以其磅礴的气势,展示着半岛渔民憨厚朴实、豪迈粗犷、捍勇威猛的精神风貌。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今,《渔家号子》、《渔家船鼓》经过后人的加工、创新,掺和了舞蹈元素,已从渔区的船头、码头跃上了都市的艺术舞台,民间自娱自乐的节目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精品。越来越多的人们从《渔家号子》、《渔家船鼓》那些充满海腥味的韵律中,领略了半岛渔民的风采和情怀。
                                                                           
                                                                            祭海渔俗升华的礼和仪
    渔家历来热情好客,来了客人总会热酒热菜招待,当然少不了海鲜美味。到渔家作客,席间吃完了鱼的一面,绝不可以把鱼翻转来吃———因为渔家最怕船翻身;吃完了饭也不可将筷子搁在碗上———因为怕船搁浅……渔家的禁忌就是这么讲究,就是这样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
  正月十四夜吃发财糊辣羹,元宵夜舞鱼灯、跑马灯,三月初三踏沙滩,六月初六赶庙会,七月半夜放水灯……渔家还有许多习俗,渗透在他们需要讲究的日子里。
  “吃糊辣越吃越聪明,讨糊辣越讨越发财。”“万点红灯波历乱,星河倒影水连天。”无论是吃发财糊辣羹的那种欢愉,还是放水灯时的那种肃穆,渔家的每一个习俗都表达着共同的心声,那就是对大海、对生活的虔诚和期待。
  最能够表达渔家对大海、对生活虔诚和期待的还是“出洋”祭海和“谢洋”赛会习俗。每当渔汛来临、渔船成群结对出海之际,渔民们都要举行神圣的“出洋”祭海仪式———在船头摆上酒菜,点上香火,船老大率众船员念念有词,跪拜大海上苍,祈求丰收平安。每年六月廿三,渔船满载而归,渔家就要举办“谢洋”赛会,祭拜妈祖,庆贺丰收,虔诚还愿,感激保佑。
  然而,隆重的祭祀只能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大海还是因为过度捕捞而日见资源衰减。面对生我养我的大海所面临的现状,半岛的渔民率先提出了伏季休渔的倡议,并响亮地喊出了“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口号。其后,由政府组织、民间参与的一届届中国开渔节,经过去粗存精、提炼升华,赋予了祭海渔俗崭新的内涵:颂祭文、奏祭乐、献祭果、敬祭酒、放海生……在祈盼一帆风顺、平安丰收的同时,倡导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现在,每年的9月16日,大海总会接受渔家儿女由传统升华后的礼仪,敞开胸怀让锣鼓齐鸣,让千舟竞发!
空子 发表于 2007-3-23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哥作品丰富,支持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2-24 03: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