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宁波网)
儒雅洋村位于象山西周东南青龙山南麓的丘陵古地,可以把整个村看成是一座古老的山庄,就像那著名的“呼啸山庄”,在漫长的时光隧道里,一定也发生过那样令人胆战心惊的爱恨情仇的故事吧。
这座古老的山庄,在我们抵达的那天,恰巧也充满阴郁、迷乱的氛围,天上的云像是水墨画里的背景,这样的背景下,画出一条小弄,两边低矮的老房子,还有一些树。
山庄曾有的工笔细描般深深浅浅的心事,已无从捕捉。但相信这一定是个经常处在风暴之中的山庄,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因为进入古村,强烈地感到它在安全方面的煞费苦心。村两头是雕楼和团练住房。村西南的雕楼建在山墙上,可以在那里架一座机关枪,固守着村口的要道。村的东北角,是一字排开的5间武装团练居住的房子,楼上的窗很小,也是用来射击的。如有紧急情况,这两处的火力一起展开,可以将整个村封死。
此外,就是那些迷宫般的老屋了。何家是村里的大族,何氏旧宅中,规模最大的要数何恭房和友二房。现在出入何恭房的门是后来开的,原先的头门和二门都在围墙的另一边,如今的围墙也是以前的照壁。进去,就是以前的大厅,现在已搭建成住房。何恭房和友二房的院门前都竖立着旗杆,是官职和地位的象征。而大厅是客人下轿的地方,后面才是正房,前后三个相连的天井将它们隔开。再后面一进是后院,原是下人们的住处,现在也有人住着,檐下挂着一些衣服。
这处规模较大、结构复杂的何恭房,也是一座迷宫,屋连屋,门套门,没人领路,外人就会被曲折的道路转浑,绕来绕去,就回到原处,这也是旧时主人为安全所考虑的初衷。
大院两边的房子里,也有天井,都是鹅卵石铺地,收拾得干干净净,这些偏院偏房,一脚进去,也是别有洞天。房间里面还有个房间,再里面还有天井,这个天井后面还有门……里面只住着一个老太太,说子女都搬到外面去读书、工作了,这么多房子就她一个人守着。一边听她闲聊,一边往回走,寻找着出口,发现在进来的门边,还有一扇门,进去,是另一个小天井。连绵的院落,重门之后的老人,守着寂寞的家园,守着平静似水的年月。
新大份是另一个庭院,大门的屋檐还在,从一侧的门进去,走几个台阶,一幅古雅的场景就在眼前铺开来,像不小心走进了一幕戏剧中,等着才子佳人从门中转出来,等着咿呀的唱腔在耳边响起。
那是一所清中期的院落,有着精美的雕刻,卷棚廊和廊顶、木窗上的雕刻内容各异,可细细观摩。二楼的墙面,是上了红色的木质,透露着书香的气息。甬道高出地面,鸡冠花、串串红等在庭院里盛开出一片明媚的秋色,几只鸭子悠闲地穿梭在草木盆景间。月洞门、漏窗、瓦花等,古民居中典雅的元素也都齐全。
在成片的古建筑中东奔西闯,连带队的老村长也要踌躇一下前面的路该怎么走。
总算从大迷宫里出来,去看村里的祠堂,觉得视线渐渐开朗起来。何家的祠堂,比较突出教育功能,从过去的私塾到如今的小学,贯穿着祠堂演变的历史。先去看承志堂,占地达27亩,从村小学的校舍间穿过去,首先看到一个很大的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村长指给我们看一排房子,说以前是藏书楼,曾是抗战期间的县政府驻地,后来成了小学的教室。楼前有荷花池,池边有假山和亭台楼阁,是个景致优美的中式园林。花朵芳香,彩蝶纷飞,池边曾有棵古老的五针松,于1983年被移植他处。
承志堂也是四合院结构,前后卷棚和雕刻,显示着当初的显赫。现在这里成了家具厂,打造出来的中式家具倒是古色古香,很应周围的环境。这座建筑共有5个天井,正屋前一个,其他4个在厢房两边。从1944年起,陆续办过县中学和村中学,这些房子都是教室,共有8个。儒雅洋中学一直办到2000年。
另一个祠堂崇本堂,就在承志堂的前面,也堆积着一些旧式的家具,一台电视机,正在播着宁波老话的节目,使老房子更有了乡土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