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转贴]钓与被钓

[复制链接]
百无一用 发表于 2009-9-15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这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名篇,读罢此文,脑海里一定有这样的一幅图画:千山万岭白雪皑皑,看不见一只飞鸟的身影,千万条道路,只有一片白茫茫的积雪,找不到一个人的脚印。可是在这漫天飞雪的江面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端坐在一只孤零零的小船上,手执钓竿,专注地钓着鱼。

    中国人是最擅长借古喻今,借物喻人的,表面上看柳公的诗文,是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实则寄托着自己的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不能实现远大抱负的郁闷和苦恼,即谓之“求钓”也。

    柳公绝对称不上是垂钓的高手,不仅未被当权者高高钓起,也未从宦海中钓得能让其飞黄腾达的大鱼,反累累遭贬,不得不在“苛政猛如虎”的残酷社会里挣扎,直至因病而逝。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流传甚广的歇后语,《中国通史》上确有精彩的描述:

    相传一次周文王出去打猎,在渭水的南岸看到一个垂钓的老者,便与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交谈,愈谈愈投机。那老人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治国安邦的精辟见地,使文王意识到他正是自己需要的“贤才”,于是,兴奋地对老人说:“像你这样有本领的人,我们老太公望盼好久了”。自此后,把这个老者称为“太公望”,周文王马上把他请上了车子,与他一同回到王宫,封他为专理军事的太师。

    这个老人姓姜名尚,字子牙,又叫姜子牙,他年轻时为了维持生计,在商都朝歌宰牛卖肉,后又到别处开过酒铺,徒有才华,却没有施展之地。转眼间已成七十多岁的老人,但心里始终存留报国的希望,一心想找到用武的机会。当听说周文王广求贤德,搜罗人才,便每天在渭水支流的一条小河边钓鱼,等待着能碰见周文王的天赐良机。

    据说姜太公钓鱼时十分滑稽,他所用的鱼钩上不仅没有饵料,还用了个直钩子,并且频频举起,以吸引别人的眼球,这些奇怪的举动,终于被文王的侦察人员发现,于是智者与贤者的历史性际会开始了。

    真是皇天不负苦心人,姜太公用耐心与智慧钓到了鱼,周文王也用贤德与慧眼钓到了姜太公,与其说是姜太公钓鱼,还不如说是姜太公求钓,最后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姜太公完成了兴周伐纣的夙愿,周文王满足了求贤纳士的渴求。姜太公果真不负文王之所望,内强管理,外联诸侯,积聚力量,扩充地盘,最后挥师东进,直捣朝歌,一举推翻荒淫暴虐的商纣王,开创了800年西周的千秋基业。

    另一个垂钓高手,非刘备莫属,历时数月的三顾茅庐,终让一介布衣,躬耕垄亩,抱定“苟且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孔明先生,把“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精囊妙计和盘托出,并“以身相许”,若干年后他还感激涕淋地对刘备的儿子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猬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毕生为西蜀王朝劳心劳力,鞠躬尽瘁,直至死而后已。

    不知姜太公是否为现今钓者之宗师,然今人之钓术,虽说太公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可望其项背,自叹弗如。

    在硬件上,以金钱、肉欲为钓饵;以名誉、地位为钓钩;以关系、亲情为钓竿,再加上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拉帮结派、贪污受贿、买官卖官等垂钓技术,长驱直入,所向披靡,致使多少声名显赫、位高权重的政界精英、商海名流,纷纷落入了垂钓者的口袋,成为其手中的玩物,媒体频频暴光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案例,可见垂钓者钓术之精湛、钓技之高超,被钓者之眼光贪婪、心胸之狭隘。当垂钓者的野心与被钓者之贪心天衣无缝的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什么法律、制度,便成了写在白纸上的空文,抛进了废纸篓里。

    这是多么可怕的生物链,一方面,以权钱为交易,不计成本、不计后果,轻易突破法律道德的底线;另一方面,位于权力与财富中心的钓者与被钓者,可用金钱、权力摆平各种障碍,完成权力寻租和资本寻权。

    人生几何,生生死死之间,有多少饥饿者在寻觅香甜美味,又有多少诱饵在找寻吞食者,有人钓起的是名与利,有人钓起的是权和欲,但,愿者上钩,诚望天下苍生好自为之。

原文:浪淘天    于2006/9/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5-1-6 19: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