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六百里海岸起宏图

[复制链接]
兔叮咚 发表于 2009-8-21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纵观浙江经济版图,在杭州湾产业带与温台沿海产业带这两个经济最发达、百姓最富裕、机制最灵活的连接带,存在一个令人扼腕的经济“断层区”。她,就是浙江省四大海湾之一的三门湾。
  历史上,由于时代变迁,三门湾的三门、宁海、象山三县时分时合。这样一来,虽然造就了一湾三地相同的文化渊源,但也严重影响它的开发步伐。不过,随着甬台温铁路、温福铁路的即将通车及沿海大通道的兴建,加上国家决定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开发区,三门湾作为长三角与海西经济开发区的交融带,其独特的战略地位越发凸显,由湾变圈的先决条件日渐成熟。
  不变则退,应变则兴。走在蓄势待发、万马齐奔的三门湾,“开发”与“合作”已成为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汇聚成一股响彻三门湾畔的最强音!假以时日,随着“三门湾次经济圈”的成型,浙江东部沿海最后一块“处女地”的落后面貌不仅可一举改变,浙江经济格局也将发生积极变化。
  百舸争流三门湾
  “三门湾,金银滩”。
  这句俗语道出三门湾的富庶。确实,她的资源禀赋优势十分明显,海岸线长300多公里,海域面积775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第一长、第二大海湾。且湾内拥有健跳港、石浦港两大深水港口,这在浙江乃至全国其他港湾地区并不多见。
  不过,一组数字折射出三门湾的尴尬现实:2008年,三地的GDP总量496亿元,仅比温岭市的478.6亿元多近20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约3.24万元,比浙江省42214元的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少了近1万元。
  就综合实力而言,三门与宁海、象山在台州与宁波都属“小字辈”,是典型的“资源大县、经济小县”。究其原因,宁海、象山的发改部门负责人不约而同认为,关键是三地一直忽视了三门湾的协作开发,致使这块宝地“养在深闺人未识”。
  宁海县发改局副局长应国建说,宁波市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将宁海与象山定位于“生态涵养发展区”,适当控制两地的工业发展,一定程度影响了两地经济的快速增长。象山县发改局副局长朱永平则分析,长期以来,象山与宁海的发展重心在北部的象山港,但该港的海水交换能力极差,交换周期长90多天,不利于大规模布局临港产业,宁波市为此于2006年出台《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规划纲要》,将环境保护摆在该区域的首位。
  “穷则变,变则通”,当北面发展受阻,宁海、象山悄然拉开了三门湾的开发大幕。走在三门湾北畔,一股股大开发、大建设的浪潮扑面而来,一幅宏大的海洋经济产业画卷正徐徐展开——造船业异军突起、港口物流蓬勃发展、电力产业方兴未艾、海洋旅游显山露水……
  象山县鹤浦镇,这个昔日落后偏僻的海岛镇,于2004年抓住国际造船业加速向中国转移之机,投资建设30公顷的船舶修造基地,目前一期工程全面完成,投资6亿元的二期工程正在兴建,已集聚大大小小的船厂11家,形成120万载重吨的年造船能力,年产值近20亿元,一跃成为象山临港产业潮流的引领者,扭转了象山经济“北强南弱”的传统格局。
  宁海县长街镇,该县两个省级中心镇之一,近年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斥资建设数控雕刻城、三门湾造船基地与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全力打造“三门湾畔滨海新城”。更让人惊叹的是,投资15亿元、围垦面积5.4万亩的下洋涂围垦工程已在这里如火如荼建设,将为宁波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撑起战略空间。
  宁海在茶山建设亚洲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象山檀头山与鹤浦的两个风电项目完成风力资源评估、健跳港的潮汐能电站正式签约……环顾三门湾,300多公里的海岸线已呈百舸争流之势。其中仅船舶修造业,两岸就密布近70家,全部建成投产,将会形成600多万载重吨生产能力,年产值超500亿元,成为今后浙江省除舟山以外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
  “相比象山港,三门湾的海水交换能力强,交换周期只有7天左右,环境容量大,发展临港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我们来说,未来50年,三门湾的开发都是一个热门话题。”象山县发改局副局长朱永平道出该县“工业南下”的个中缘由。
  一湾三地同脉动
  三门湾畔,激流涌动。
  眼下发生在三门湾的积极变化,不仅是环湾各县内部生产力布局的改变,更是逐渐由“湾”到“圈”的嬗变。
  2009年1月,县十一届三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这个承载着有识之士和三门、宁海、象山人民的百年梦想,越来越清晰。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今年4月,宁波市正式启动南部三门湾发展战略规划,着力构建大都市各组团之间有机分工协作、紧密便捷联系的格局。宁海、象山更是紧盯环三门湾区域,将其作为长远发展的战略后备空间,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宁海县委副书记、县长褚银良在6月12日召开的宁海东部沿海(环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研究专家研讨会上,向与会的浙江省政府等各级专家表示,加快三门湾区域开发、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不仅是三地发展的一次历史机遇,也将为浙江东部区域在更大范围推进统筹协调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象山县委副书记黄志明在该县6月19日召开的县委读书会发言时认为,21世纪是海洋时代,随着沿海地区的加快开发,三门湾区域将成为三地新的战略支撑点,今后要在资源保护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无缝对接。
  “为准备这份发言材料,黄书记特别带领发改、经贸、海洋等部门负责人下乡蹲点调研,并认为象山沿三门湾区域有8个乡镇,而不是原来的5个。”象山县发改局综合计划科科长赵素玉向记者透露诸多值得注意的细节,“今年以来,宁波市频频来调研三门湾区域发展,自5月以后的短短2个月,就已有3次。”
  这一切,无疑都在传递一个谋求合作、共创未来的强烈信号。
  其实,三门湾历史上就是一家,后因种种原因,逐渐分出三门、宁海、象山。这种特殊的历史渊源,决定了三地相同的文化血脉、人情风俗等。宁海县文广新局文化文物科科长张建国对此有着深切体会,他举例道,比如元宵节,全国其它地区都是正月十五日过节,但三门、宁海、象山都在正月十四日过,且都有舞狮、烧樟树枝等习俗。中秋节也如此,三地都在农历八月十六日过。
  “‘硬气、正气、大气’的宁海精神,深受以方孝孺为代表的台州文化的影响。”张建国说,明代名贤方孝孺以其不畏生死的经历成为宁海精神象征,但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读书种子——方孝孺传》却由台州人士编著,足以说明彼此之间的文化渊源。
  同样,“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象山精神也是三门湾海洋文化的共同写照。在该县渔文化研究会编著的《渔文化研究》一书中,记者发现,其收录的渔家号子、渔家舞蹈等民间习俗,也为三门湾其它地区所共有。
  经过千百年的捶打,三门湾地区还形成独有的文化现象,比如石窗艺术,广泛存在三门的蛇蟠、亭旁、沙柳,宁海的桑洲、一市、前童,象山的南田等地。“相似的文化特质,决定了环三门湾具有极强的互融性,一湾三地好比同气连枝的兄弟,共同拥抱着自己的母亲湾,为区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赵素玉说。
  由“湾”变“圈”天地宽
  由“湾”变“圈”,意义深远。
  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无论是民间交往,还是政府合作,三地之间都开展得比较频繁。早在2007年,三门、宁海、象山就共同在宁海县举办首届三门湾海洋论坛。“环三门湾的水产养殖资源比较丰富,但三地存有同质化发展现象,如果整合利用各自资源,统一品牌,统一营销,区域竞争力将会大幅增加。”时隔2年,宁海县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沈贤来对论坛取得的成果仍给予高度评价,“该论坛的举办,为三地渔业合作叩开了大门。这样的交流平台,多多益善。”
  不光渔业,采访中,宁海、象山各部门都对三门湾的协作开发充满期待。“三门湾有沙滩、有岛屿、有石窟。”宁海县风景旅游管理局规划发展科科长俞启兵对打造三门湾滨海休闲带信心十足。象山县发改局副局长朱永平则认为三地的船舶修造业有整合发展的广阔前景:“三地的造船企业加在一起有70来家,其数量比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国家还多。我们要携手做大做强这个产业,合力打造浙江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
  时代所呼,发展所需,民心所望,“三门湾次经济圈”的打造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从县域发展空间看,三门、宁海、象山都是典型的“七山一水二分田”,经过几十年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土地资源已十分紧缺,唯一尚存的成片土地都在广袤的三门湾。从区域发展态势看,三门湾已成为杭州湾产业带与温台沿海产业带、长三角与海西经济开发区的连接带,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宁海县委副书记、县长褚银良的观点有一定代表意义,他认为,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首先有利于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有助于通过两大产业带、城镇群之间的链接与组合来推动区域发展。其次,有利于拓展经济增长空间,加快该区域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最后,有利于提升当地发展水平,为三门、宁海、象山提供一个新的更高的开发开放平台,从而加速集聚发展要素、转变发展模式、提升发展水平,缩小与宁波、台州发达地区的差距。
  然而,“三门湾次经济圈”的概念,目前更多的是从地缘关系、生活习俗、历史文化等层面定义的。“经济圈”的真正内涵,只是初现端倪,要形成一体化的区域经济有待时日,尚需两市三地的共同努力。眼下最有效的途径是,加强三县资源的整合。
  规划上,可以争取省里早日编制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做到规划统一、发展统一;交通上,可以进一步打通三县互通环节,提高三县人流、物流的互融度和经济的关联度;旅游开发上,可以景点连通,营销联手,资源共享,客源互流;农业产业上,可以共同打响三门湾特色产业的品牌,其影响将非同日而语。
  “首要任务是加紧对三门湾协作发展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与政治可行性进行逐一研究,为三门湾开发与合作打下基础。”宁海县发改局副局长应国建认为,三门湾的经济在自身融合时,更要顺应经济潮流,阔步融入“长三角”与海西经济开发区,融入世界经济波翻浪涌的洪流之中。
  当然,三门湾的开发不能走入输出资源、留下污染、破坏生态的“资源陷阱”。在资源的开发上,要变过去的“有水快流”为“细水长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比如滩涂围垦,由于三地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都争先上马项目。长期下去,极有可能加快健跳港与石浦港的淤积,逐渐丧失我们天然的港口优势。”象山县发改局副局长朱永平说。
  在合作中开发,在开发中合作,伴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滚滚浪潮,一湾三地的人民正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共同描绘发展新篇章。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百业齐兴、富庶璀璨的三门湾,一定会在中国东部沿海散发出夺目光彩!


(来源:三门新闻网)
nbda00877479 发表于 2009-8-22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核电有二个,一个准备在石浦.三门一个.谁还来这种地方投资...
伊人 发表于 2009-8-22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chy116 发表于 2009-8-22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海,三门,象山的南田县,以前都属于台州的,所以文化上肯定相识
海天渔歌 发表于 2009-8-22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象山县发改局副局长朱永平则分析,长期以来,象山与宁海的发展重心在北部的象山港,但该港的海水交换能力极差,交换周期长90多天,不利于大规模布局临港产业,宁波市为此于2006年出台《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规划纲要》,将环境保护摆在该区域的首位。
    “相比象山港,三门湾的海水交换能力强,交换周期只有7天左右,环境容量大,发展临港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我们来说,未来50年,三门湾的开发都是一个热门话题。”象山县发改局副局长朱永平道出该县“工业南下”的个中缘由。
    象山港的海水交换能力极差,周期长90多天;三门湾的海水交换能力强大,周期只有7天左右。显然随着海水交换携带的泥沙就会沉积在港湾,而象山港的海水交换弱,海水比较清澈自然淤积就少,三门湾的海水交换强,海水相对混浊自然淤积就多。然而象山港区域控制围垦,三门湾区域却盲目围垦,就生态持续性考虑显得得不偿失!所属三门湾区域的石浦港淤积问题就可见一斑!深思熟虑情有可愿,中国讲究的决策依据是政治经济,而决非技术经济,失策由“中国特色”、“以人为本”去承担吧!
    至于《三门湾宣言》,其实是一种约会,无非想充当角色的潜意识准备而已。那么象山南部地区,尤其是石浦在三门湾次经济圈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功能等问题,是值得象山计策的!事不再来,计不可失
陈老大 发表于 2009-8-23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决策 合理决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5-1-8 05: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