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传承民族篾业 光耀中华竹艺——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光华和他挚爱的竹艺

[复制链接]
木兰花 发表于 2009-5-19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日期:2007年3月15日      作者:齐悦     【编辑录入:hxin】  



  1948年生于竹编世家的卢光华,系雅溪卢氏竹编传人,从事竹编艺术的研究和开发近四十年,由他独创的平面竹编书画艺术作品百余幅,曾获各类奖项40余项,其中金奖14个,是全国竹编界中获奖最多、奖项档次最高的;30余件大型作品为博物馆或国内外行家和知名人士所收藏,被誉为“中国竹编书画第一家”、“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卢光华也先后被授予“华夏英杰”、“中国世纪专家”、“中国竹工艺大师”等荣誉。今年年初,卢光华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中成为唯一的竹编工艺类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卢光华,现任安吉中国竹子博物馆和中国竹艺博物馆技术顾问,东阳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高级工艺美术师,竹编艺术家,浙江省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东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东阳市竹艺精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吉县光华竹艺精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技术总监。  
  中国竹编,源远流长,编织着二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依然享受着竹编器具、竹编用品和竹编艺术带来的天然与实用、意趣与典雅。卢光华就是这些竹编工艺的痴迷者,他痴心地编制着他挚爱的竹艺,正是这种始终不渝的“痴情”博得了我国工艺美术技艺人员最高荣誉的厚爱。
  
  编制竹艺神话屡获最高殊荣   
  卢光华生于竹编世家,长在竹编故乡,秉承竹艺对于他来说可谓是得天独厚。高中毕业的卢光华阴差阳错地结束了短短的从教生涯,回家务农。在务农之余,卢光华潜心竹编工艺,熟练掌握了制编、修补、挑、压、弹、插、绕、穿、贴等一系列竹编技法,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卢篾匠”。卢光华的竹编艺术生涯就是这样从贴济生活,到爱不释手,到痴迷的艺术追求。这一追求编制了举世瞩目的竹艺神话,创造了意喻深远的三个“第一”。
  
    卢光华:新中国“第一”位从事平面竹编艺术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2007年1月1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表彰大会在隆重举行,共有161人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东阳的竹编巧匠卢光华榜上有名,而且是唯一一位平面竹编大师。在这含有三个一的日子,卢光华创造了他的第三个“第一”。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国家级荣誉称号,是我国工艺美术技艺人员的最高荣誉。在前四届评审中,全国共评出二百零四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本届评审是一九九七年国务院发布《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以来首次工艺美术大师评审。经过140多名专家的认真评审,共有161人获得本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54人获得全国优秀工艺美术创作奖。在评审表彰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本届“大师”荣誉称号的获得者表示祝贺,并向与会全体代表和全国工艺美术工作者表示慰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大会并讲话。
  卢光华大师感言,这次评审活动充分说明了国家对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视,很多人认为竹编是低档次的,而这一次的评审则让竹编艺术跟其他工艺美术一样得到了尊重,做竹编的人同样可以成为顶尖的艺术人才。本届评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传统工艺美术的评审活动。参评时,每人需送三件作品,他送评的作品是本色竹编《兰亭序》、精细竹编台屏《百马图》、竹编壁挂《前后赤壁赋》。评审专家对他的作品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认为他将文化与竹编艺术相结合,创作出了竹编的新品种。他希望能借这次机会使东阳竹编更广为人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习竹编技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工艺,以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
  至此,新中国有了第一位从事平面竹编艺术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位大师就是卢光华。
  卢光华:中国竹编书画“第一”家卢光华从民间的普通竹编、立体竹编中推陈出新,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融竹编与绘画、书法于一体的竹编艺术作品。1985年,卢光华首先想把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兰亭序》用竹编艺术再现。这对竹材的要求十分特殊,卢光华跑遍了南方的竹乡,找到了适合的川毛竹,长长的竹节、细细的竹丝在卢光华的指间穿梭。他细细琢磨《兰亭序》整幅书法气势韵律,从单个笔划勾勒到其间的游丝牵引进行周密的设计,用掩盖式的编织方法将已经相当精致的竹丝用绣花针多次分割,竹丝达一厘米7根,对照原迹一丝不苟地穿插编织。甚至几天光阴才编一个字,精细程度可想而知。春去春又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1000多天,325个浓墨竹书清晰地呈现在竹编上。这一作品大型竹编书法《兰亭序》在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一绝大展”中获特别荣誉奖。中国美院的顾方松、高而颐等教授赞叹作品“能完全代表中国竹编工艺美术和技术的崭新水平”。在台湾展出引起轰动,并被台商以巨资购买收藏。
  1998年,卢光华又用竹编开始了新的挑战,大型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成为他青睐的挑战对象。要用竹编艺术再现这幅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惊世杰作,要用薄如蝉翼的竹丝编织出精湛极致的工笔画卷,创作艰辛与挑战难度不言而喻。同编织《兰亭序》相比是难上加难,首先是《清明上河图》作品面积大,长4.36米,高1.8米,而《兰亭序》长4.2米,高1.3米;其次是竹丝细,《清明上河图》为每厘米24根,每根不足0.04毫米,《兰亭序》为每厘米7根;再有是竹丝用量多,《清明上河图》用丝量多达30余万根,《兰亭序》为1万多根。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卢光华精心挑选了6位技艺高超的竹编艺人作助手,开始了他的竹艺创作挑战。两年半后,挑战宣告成功,集竹编书画、山水、人物于一体的《清明上河图》大型竹编艺术品“惊现于世”。“屡战屡胜”的卢光华在竹编书法和绘画领域屡创奇迹,他的创作构思如同《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繁忙昌盛景象,众多名家书画的浓郁诗情和画意源源不断地被他的创意编织成竹艺,先后创作再现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浪淘沙·滚滚长江东逝水》、《温州雁荡山》、《北京万寿山》、《八仙过海》、《八骏图》、《金陵十二钗图》等竹编佳作。卢光华在创作中形成了他特有的“编织精细传神、色泽雅致大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竹编书画第一家”。
  
    卢光华:中国竹编界获殊荣奖项高居“第一”
  卢光华创作的大型竹编《兰亭序》开竹编艺术之先河,在国家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一绝大展”中获“特别荣誉奖”。1989年后创作的竹编立屏《清明上河图》、《百马图》、《醉中八仙》、双面竹编《博古屏风》、《虎威图》、《八骏图》、《前后赤壁赋》等40余件作品先后获国家级、省级金奖和银奖,两件作品评为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30余件大型作品为博物馆或国内外行家和知名人士所收藏。
  他独创的竹编书画艺术品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独特的编织技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流派,被誉为“古今中外竹编艺术的新高峰”。2003年11月,卢光华被国际竹藤组织、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竹产业协会授予我国首批“中国竹工艺大师”荣誉称号。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卢光华竹编佳作频频问世,至今已在国内外各种展会上获得了40多项金、银奖。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上,他的那幅取材于国画大师徐悲鸿的本色竹丝双面编织《八骏图》,被国际著名社会活动家陈香梅女士看中。陈香梅家中藏有一幅丈夫陈纳德将军生前十分珍爱的《八骏图》,如今见到这幅足可“乱真”的《八骏图》,不禁睹物思人,欣然购下作为永久珍藏。目前,卢光华已有10多件竹编作品被中国竹子博物馆收藏。素有“中国民间艺术一绝”之称的卢光华也先后被授予“华夏英杰”、“中国世纪专家”等荣誉称号,堪称是中国竹编界中获奖最多、奖项档次最高的“第一”人。
  
  瑰宝世代相传 民族情节使然   
  卢光华生长在远离县城几十里的六石镇,这里世代以竹编谋生。出身竹编世家的卢光华,自从踏上竹编艺术之路,就一直坚定地阔步前行着,他认定这世代相传的竹艺是民族的瑰宝,中华的一绝,中国的骄傲。如今,卢光华独创的竹编书画艺术品已享誉国内外,竹艺已走向世界。
  一生嗜竹的卢光华如今思虑最多的是如何让传统工艺后继有人。由于受到市场竞争压力和高科技产业影响,时下东阳竹编主要靠一批45岁以上的中老年艺人支撑,年轻人当中几乎无人肯学,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这一传统工艺将濒临失传。谈到这里,艺术家显得忧心忡忡。为了传承竹艺,带着民族使命的卢光华在竹乡安吉专门建立全国首家竹编培训中心,他要利用自己多年的经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工艺美术人才,让传统工艺世代相传。
  不惜重金的卢光华还曾将佳作捐赠母校。王羲之的《兰亭序》在后世的摹写和钩填本中,影响比较大的有五个范本。卢光华从赵孟瞓的定武本开始,以冯承素的神龙本结束,共创作了5幅竹编《兰亭序》。前几年他赴南国参加广交会,一位港商以4万元买走了其中的定武本,第二年又想以高价买走剩下的4幅。但卢光华婉言拒绝,毅然将其捐赠给母校,作为东阳中学80周年校庆的礼物。
  怀着赤子之心,民族情节的卢光华创造的一幅幅旷世之作,为平面竹编艺术开创出一个崭新的门类,为竹艺文化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面对众多殊荣的卢光华始终不忘他挚爱的事业还要更上一层楼,他用荣誉来激励鞭策自己,更加努力钻研竹编技艺,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面对执著的竹艺大师,敬慕之情油然而生,仰视大师的竹艺佳作,图象意境栩栩如生,不免翘首期盼大师的更多杰作早日映入眼帘。
  
  发展竹艺文化,编织竹艺人生   
  卢光华满怀竹艺之心、竹艺之情,孜孜不倦地传承着他挚爱的竹艺,编织着他的竹艺人生,他深信竹艺是故乡的,是民族的,是中国的。
  作为竹编艺术界内的获奖专业户,卢光华非常重视参加各类权威性的展事和赛事,以促进竹艺文化的发展。他认为,“以怎么样的心态和目的参展参赛很重要。我个人以为,这样的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一是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交给人家评价,从而知道自己的不足;二是可以学习别人的优势,博采众长;三是可以对作品投放市场先前调查,投石问路;四是可以让别人了解自己,提高知名度。”他接连参加了6届西博会,获得了五金二银三铜的佳绩,使“光华竹编”在业界内尽人皆知。在有形与无形中促进竹艺文化的发展。
  发展不能背离市场,谈到市场和创作,卢光华认为这并非“二律背反”。相反,他认为人人都应该对市场有充分的认识,要有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而大师更要勇立市场经济的潮头,成为工艺美术行业走向市场的先行者。在构思设计、开拓产品和作品时要分别对待,“以精品促产品,以产品养精品”,既提高知名度,又开发新产品,使两者有机结合,迎合市场需求,扩大市场领域。
  “我并不认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就得放弃经济利益。创作过程需要淡泊宁静,创作思路需要明志致远,但是如果你的作品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就证明你的创作思路是不对的。任何艺术门类,都要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要或者实用需要,孤芳自赏的作品得不到大众的认可,也就无法为大众服务。因此,大师只谈创作不谈创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也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卢光华说他从事竹编艺术的初衷,就是为了让传统的竹艺获得更高的附加值,这也是令他不断提高技艺的动力之一。他还坦言,从艺者不必对社交活动讳莫如深,“参加社交可以扩大认知,增加朋友,同时可以将艺术观念渗透到社会各界,引起人们对艺术的重视,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特别应该提倡“走出去、请进来”,结合竹编产业原材料和劳动力的特点,从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目的出发,与外地同行相互推动,共同发展。
  他在四川、安吉等地举办竹编技艺培训班,开办加工点,就是一种非常成功的选择,既开发了西部,又发展了东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提高了东阳竹编的知名度,可谓两全其美。“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师也是一种稀缺社会资源,因此我要好好利用,为东阳竹编的发展,为提升全国竹编行业的整体水平而驱驰效力。”
  卢光华还创办了东阳市竹艺精品有限公司,为竹艺发展提供切磋、交流与发展的平台。
  “光华似竹,其容貌清瘦如竹秀于外;诚信若金,其性格坚毅如竹刚于内”。卢光华在竹编艺术领域孜孜以求,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出各种竹编技法,达到了游刃有余、炉火纯青的竹编技艺,并形成了独特的“编织精细传神,色泽雅致大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的卢光华把丰富的色彩与形象结合在一起,把浓郁的诗情和画意编织在一起,在中国竹编史上浓情泼墨,谱写着辉煌的篇章。
  有卢光华大师和众多象卢光华一样挚爱竹艺的志士仁人,我们看到了竹艺事业的朝阳,中国的竹艺文化必将传承创新,与时俱进,中国的竹艺事业一定会又好又快地长足发展。
  
    链接:
  东阳竹编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东阳,歌山画水之地,人文荟萃之乡。朴茂的民俗风情、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沉积,孕育了独特的“三乡”文化。
  东阳木雕、东阳竹编正是“三乡”文化中璀璨的姐妹花,而工艺精品馆则是当今东阳木雕、东阳竹编精品佳作的聚汇之地。
  东阳市工艺精品馆位于浙江省东阳市艺海北路,主要职能是对东阳木雕、东阳竹编为主的工艺美术精品的收藏、保管、展示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交流和推广。内设“东阳木雕精品展览馆”和“东阳竹编精品展览馆”两个分馆。东阳木雕精品展览馆藏有当代东阳木雕精品近300件。东阳竹编精品展览馆藏有竹编精品500余件。
  
    东阳木雕精品展览馆
  东阳木雕,民族精华,神州瑰宝,三乡奇葩。
  东阳木雕,因地而名,为浙江三大名雕之一,居全国四大木雕之首,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
  东阳木雕,历史悠久,流长千年而愈茂愈盛,师宗鲁班,滋长于秦汉,形成于唐,经宋至明,技艺臻于纯熟境界。至清代,进入全盛。史载:自清嘉庆年间始,营造皇家宫殿,雕刻一技上,多征自东阳木雕翘楚。由此,奠定东阳木雕在国内地位。民国时期,东阳木雕由上门加工转向工场生产,并设厂于香港、新加坡等地,产品销往海外。新中国成立后,东阳木雕大放异彩,千年古艺亮相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进入美、法、德、新加坡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华一绝”。自古至今千秋史,口碑中外数百年。
  木雕馆藏有当代东阳木雕精品近300件。其中包括“雕花宰相”黄紫金、“雕花状元”楼水明、“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冯文土、吴初伟、姚正华、徐经彬、方可成等人的代表性力作及大批现代获奖精品。
  
    东阳竹编精品展览馆
  东阳产竹,素有竹编之乡之称。东阳竹编在殷商时代问世。作为工艺品的“东阳竹编”,也有1200多年历史了,宋代以元宵节灯著名,明清以来以选为贡品而闻名于世,清末民初进入全盛时期,早在1915年即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奖。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东阳竹编枯木逢春,蓬勃发展,先后获轻工部优质产品、浙江精品、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银杯奖及金杯奖、中国民间艺术一绝金奖等。至2005年底,共获奖项95项(次)。
  竹编馆藏有竹编精品500余件。其中有“竹编状元”马富进百年精品“提篮”、国家级珍品“九龙壁”和“渔翁”、“香炉阁”等稀世工艺杰作,以及“中国竹工艺大师”卢光华何福礼的代表性力作。
  本栏由浙江浪莎集团协办
  集团董事长翁荣金、总经理翁荣弟携全体员工祝全国两会圆满成功!
沧海一笑 发表于 2009-5-19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海 发表于 2009-5-19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类艺术性文章好 ! 值得借鉴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4 11: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