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有关)母亲的故事

[复制链接]
寶寶 发表于 2009-5-10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总有一个人,默默将我们支撑;总有一个种爱,让我们泪流满面。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常常,我们感动于“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无私和“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但人世间没有任何一种无私和奉献能与母爱相提并论。即使再冷酷无情和铁石心肠的人,也能体会到母亲的关爱给予他们的心灵慰藉与情感抚慰。

                           动物的母爱

中国古代有位读书人叫周豫。一天,周豫将朋友送的鳝鱼放入锅中,在锅底下用小火缓缓加热,只见那些鳝鱼仍自由自在地在锅里游着,水温逐渐变高,鳝鱼在锅中丝毫未觉水温的变化。汤慢慢煮沸了,周豫将锅盖慢慢掀起来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锅中有一条鳝鱼的身体竟然向上弓起,只留头部跟尾巴在煮沸的汤水之中,整个腹部都向上弯了起来,露出在沸汤之外,一直到它死了,身体仍然保持弓起的形状而不倒下。周豫看到这种情形,心中感到十分好奇,便立刻将这条形状奇特的鳝鱼捞出来,取了一把刀将鳝鱼弓起的腹部剖开来,想要看个清楚,它究竟为何弓着。在剖开的鳝鱼腹中,周豫惊奇地发现,那里面竟藏着满满的鱼卵,数目之多,难以计算。

                 

乌鸦反哺

乌鸦妈妈生育子女后,每天都早出晚归,千方百计地寻找食物,好带回来喂养自己嗷嗷待哺的子女们。

随着岁月的流逝,乌鸦妈妈的年纪越来越大。乌鸦妈妈年迈无法出去觅食的时候,年轻的乌鸦便会出去寻找可口的食物孝敬老乌鸦,一口一口地喂给老乌鸦,尽心尽责地照顾好老乌鸦,知道老乌鸦自然死亡。

这就是中华民族流传了几千年的“乌鸦反哺”的故事。

生活中,人们似乎很习惯于长辈对晚辈的无微不至的体贴,不求回报的关照和默默无闻的呵护,我们是否也英爱像衔食喂母的小乌鸦那样,反过来,为长辈做点什么呢?



                            数鞋子

一次上课时,老师注意到有个同学老是走神。下课后,老师问她怎么了,她说她想买一双漂亮的新鞋,就找到父母要钱,没想到父母不给,她气得连饭都没吃就来到了学校。

老师沉思片刻,说:“我给你布置一道家庭作业,回家后仔细数一数你和父母的鞋子,明天把结果告诉我。”

第二天,老师见到这个同学就问:“昨晚数鞋子了没有?”她说:“数了。”老师追问:“你爸爸有多少双鞋子?”这个同学说:“4双。”“你妈妈呢?”“6双。”老师停了停,问:“你有多少双鞋?”她脸上红彤彤的,好一会儿才小声说:“12双。”

“那你还生气嘛?”这时,这个同学的眼里已满是泪水,她哽咽着说:“老师,我错了。可是,老师,您又没去过我家,怎么知道我父母的鞋没我的多呢?”老师感叹说:“父母的鞋总是比儿女的少,家家户户都一样,只是做儿女的常常忘了数一数。”



                             没有上锁的门

曾经,乡下小村庄的偏僻小屋里住着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便在门把上连锁三道锁。女儿则厌恶了像风景般枯燥而一成不变的乡村生活,她向往都市,想去看看自己通过收音机所想象的那个华丽的世界。某天清晨,女儿为了追求那虚幻的梦,离开了母亲。她趁母亲睡觉时偷偷离家出走了。

“妈,你就当没生我这个女儿吧。”临行前女儿在心里这样告诉母亲。

可是,外面的世界并不如她想象的那般美丽动人,在不知不觉之中,她踏上了堕落之途,深陷于无法自拔的泥泞中,这时她才领悟到自己的过错。

“妈!”经过10年后,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拖着受伤的心与狼狈的身躯,回到了故乡。

她回到家时已是深夜,微弱的灯光透过门缝渗透出来。她轻轻敲了敲门,却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女儿扭开门时把自己吓了一跳,“好奇怪,母亲以前从来不曾忘记把门锁上的,莫非······”

母亲瘦弱的身躯蜷曲在冰冷的地板上,以令人心疼的模样睡着了。

“妈,妈······”听到女儿的哭泣声,母亲睁开眼睛,一语不发地搂住女儿疲惫的肩膀。在母亲怀里哭了很久之后,女儿突然好奇问道:“妈,今天你怎么没有锁门,要有坏人闯进来怎么办?”

母亲回答说:“不只是今天而已,我怕你晚上突然回来进不来家门,所以10年来从没锁过。”

母亲10年如一日,等待着女儿回来,女儿房间里的摆设一如当年。

这天晚上,母女恢复到10年前的样子,紧紧锁上房门睡着了。



母爱无言

听说过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

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要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她心急又用力,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

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跟裤腰带贮藏在身边。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在想,他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外的家的。

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探望服刑的儿子。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

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肉,手开始抖。母亲亦无言语,撩起衣襟拭泪,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许多开支才凑足路费。来前,在白天的劳碌后,晚上在煤油灯下嗑瓜子。嗑好的瓜子肉放在一起,看它们像小山一点点增多,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许多夜晚。

服刑的儿子垂着头。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在所有探监人当中,他母亲的衣着是最褴褛的。母亲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千言万语。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

一次,结婚不久的同龄朋友对我抱怨起母亲,说她没文化思想不开通,说她什么也干不了还爱唠叨。于是,我就吧这两个故事讲给他听。听罢,他泪眼朦胧,半晌无语。

母爱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滋润干枯的心灵。它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着一份惊人的伟大!有时,母亲是一剂特效药,可以拯救那病入膏*行将就木的灵魂;有时,母爱又是人生海洋上的一盏指路明灯,引导我们走出迷途,追随光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份沉甸甸的母爱,有谁能够掂出它的分量,有谁能够真正偿还呢?“母爱无言,母爱无垠啊!······”



幸运补丁

大款张三郊游时遭遇了车祸。好在事故不大,他只是划破了表皮。将撞坏的车送到修理厂后,他忽然想到,父母的家就在附近,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家看望过父母了。
  于是,张三回了一趟家,住了一夜。第二天走的时候,他接过母亲递过来的西装,发现衣服上面破损的地方已经被母亲密密的针脚缝好了。他有些感动,又有些不以为然——他有的是钱,这衣服他回去就要扔掉了。
  但张三工作太忙,回去后就把这件事给忘了,穿着那件补丁衣服在各种场所穿梭,还谈成了一笔久拖未决的大业务。一直忙到晚上,他想起身上穿的是件破衣服,就脱了下来,扔进了垃圾桶。
  第二天早上,张三家里来了两个警察。原来,昨天晚上,另一个大款被绑架了,绑匪当晚就被抓获了。审讯绑匪时,他们供认说,他们原来是想绑架张三的,所以警察今天来提醒张三注意。
  张三吃了一惊,问警察:“那他们为什么没有绑架我呢?”
  “因为你西装上的补丁。”警察说,绑匪看到你西装上的补丁,推想你不像传说中那么有钱,因为有钱人不可能穿打补丁的西装。
  张三一时感慨万千,没想到一个意外的补丁,竟然救了他。
  上午,他昨天谈成的那笔业务正式签字,客户问他:“你昨天穿的那件打了补丁的西装今天怎么没穿?”
  他不好意思地说:“换下洗了。”大客户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可能不知道吧,我们能跟你签约,都是因为你身上的补丁——从小小的补丁上我们可以看出来,你是个艰苦朴素的人,而一个艰苦朴素的人,无疑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张三回到家,从垃圾桶里翻出那件补丁西装,抚摸着密密的针脚,像个孩子一样哭了。



陪母亲吃饭

乡下的母亲赶场来我家,常被我和妻子挽留着吃饭。可是不知怎的,一向胃口较好的母亲却吃不下多少饭菜。有时反复劝她多吃点,她总是在“吃饱”的推脱中才勉强再吃一点。

我很奇怪,母亲在乡下辛勤劳作,胃口好得很,干农活饿了吃三四碗饭也是常事。我在乡下时常听母亲谈她有一次去城里某亲戚家,吃饭时见饭碗拳头那么大点,盛上的饭不及乡下大碗的三分之一,心里就担心那饭怎么吃得饱呀!母亲说乡下人在城里人家得讲理,要是下得起心吃的话,吃上十碗八碗也没问题。
  母亲每次来,我都特意换上稍大的碗吃饭,可母亲就是吃不了多少。是饭菜不合口味,还是母亲的食量已减少到了如此程度?有一次,父亲偶然对我说:“你妈每次到你那里回来都要吃很多饭。我再三追问父亲是怎么回事,父亲才在反复叮嘱我“不要告诉你母亲是我说的”后道出了实情。原来,母亲年纪大了,牙齿不如以前好,吃东西比以前慢得多,而我和妻子正当年轻,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一碗饭,母亲不好意思一个人慢慢地在饭桌上吃。我终于恍然大悟,我想起我小时候走亲戚,母亲总是再三告诫我不要最后下桌,否则人家笑你憨吃傻胀。作为农民的母亲,一些纯朴的东西已经根深蒂固地存留在了骨子里。
  此后母亲来吃饭时,我和妻总要放慢速度吃饭,与母亲合拍,母亲竟能吃下不少的饭菜。而今想来,我们每个人小的时候不是在母亲的呵护陪同下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吃饭吗?我们干吗不能在母亲年老时陪一下呢?



疯娘双手刨出三儿女  

    2005年9月7日晚9时许,家住重庆壁山县的安昌贤和三个儿女挤在一张床上看电视。这时,她突然想起还没有喂猪,就在她穿过堂屋去厨房拿猪食的时候,发现房顶簌簌地向下掉泥灰。之前当地下过一场大雨,她家的土房子被水淹过。她走到门外想看个究竟,就在这时惊人的一幕发生了!他看到房子在自己的面前慢慢的往下塌,就像化雪一样!当时她被吓得站在原地,脑子一片空白。安昌贤患有精神病,平时遇到惊吓就会失常,要么瘫痪,要么发狂。

    "妈妈!快帮我撑起!"小女陈燕的一声叫喊惊醒了她.在确定三个孩子都哈还活着的后,安昌贤立刻扯开嗓子呼人救命,但是刚好那天晚上孩子们的父亲比在家,连附近的邻居都同去打工了。找不到人帮忙,连电灯都灭了,安昌贤毅然决定要自己刨开砖块和木头,把孩子救出来。

"我脚发软,但是一直想,我不能晕倒!"安昌贤说。

    安昌贤一边和三个孩子轮流不断地说话,一边奋力地搬开砖块和横梁。黑暗中,她感觉到两只手疼得钻心,手指都没法伸直了。但她没有理会,直到看到了纱帐,才知道挖到床了。

    她一把撕开纱帐,斟燕先从洞钻出来,接着是小儿子陈中云。大儿子陈中友在此期间一直用身体撑出一片空间,直到弟弟妹妹全部脱离险境,他才在母亲的帮助下爬了出来。第二天人们在白色纱帐上,看到除了泥巴外,更多的是这位疯妈妈的鲜血!



催人泪下的三袋米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儿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脸上,这是16岁的儿第一次挨打…… 儿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

    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支吾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

    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

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她又向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说:“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

    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善良的母亲。

    世界上只有一个最崇高的名字,那便是慈爱的母亲。

    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只有给予,不求索取的爱,那便是母爱。

    母亲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凝结了孩子的血肉,更在于塑造了孩子的灵魂。

爱自己的妈妈吧,因为妈妈只有一个;

    爱自己的妈妈吧,因为她爱你胜过爱她自己;

    爱自己的妈妈吧,因为爱她可以让你无悔;

    爱自己的妈妈吧,因为她是最值得去爱的人;

    爱自己的妈妈吧,因为她也是需要爱的“孩子”。[/
align]

[ 本帖最后由 寶寶 于 2009-5-10 15:16 编辑 ]
成根 发表于 2009-5-10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给予、不求索取的爱,那便是母爱。
漂泊人生 发表于 2009-5-10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每个人小的时候不是在母亲的呵护陪同下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吃饭吗?我们干吗不能在母亲年老时陪一下呢?
漂泊人生 发表于 2009-5-10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10 14: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