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吴成根:奉化渔乡的饮食习俗

[复制链接]
成根 发表于 2009-4-17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奉化渔乡的饮食习俗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位于象山港北的奉化市莼湖镇的桐照、栖凤、洪溪等著名渔乡,由于位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物产,渔民长期与大海搏击形成独特生活、饮食习惯,世代沿袭,因此具有明显的海洋文化特色。
        “下饭呒搞,三碗鱼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蟹酱、蟹股、腌鱼、醉鱼、糟鱼是家常必备菜,用远海捕捞“下洋货”制作的海蜇皮、鲍腌鳓鱼、醉黄鱼、糟鲳鱼、糟乌贼、咸带鱼、糟带鱼等作为“长羹”,在象山港近海捕捞的鲜鱼是“上洋货”:桃花开时的鲻鱼、四月初水的河豚、绿里带兰的头水马鲛鱼、六月的鲎与斑螺、桂花时节的黄鱼、八月的望潮、寒冬的梅童鱼……,均是大自然恩施给渔民的佳肴!
渔民家中一旦来客,除“长羹”外还有鳗鲞、鱼籽、淡烤头(鲜鱼干)、白鲞烤肉、蟹糊等咸“下饭”,加上望潮(章鱼的一种)、白蟹、弹涂等时令小海货,便是一桌丰盛的渔家宴。桌子中间放一大碗干面(粉丝)菜羹,是唯一的蔬菜类菜肴。
       渔家菜以口味独到、丰盛著称。剖鱼从鱼背部开刀,以免鱼肉焖烂。烹调时讲究原汁原味,除盐、酱油一般不放其它佐料。煮时先将镬烧热,撒上些许盐用铲略炒几下,便放入活蹦乱跳的鱼,随后浇上酱油不去翻动,以免鱼脱皮坏了“卖相”,稍会浇上水后合盖烧煮片刻即可起镬。望潮煮前先用盐或淀粉除去其粘液,待镬烧热后放入,翻炒到其腕足卷曲,以醋代水数量要足,文火久煮;煮透后再放酱油、盐、葱韭之类,这样烧出来的望潮鲜嫩脆爽,就连奉城名酒家大厨也烧不出如此美味来。象山港的奉蚶瓦楞粗,贝面白色、沿口褐黑色,掰开观察无含口泥,含血量多,品质优异。烧时先将奉蚶洗净,放入烧热的镬中炒至蚶口开裂,再浇上少许料、撒上盐和葱韭,炒到汁水干涸起镬。蚶鲜酒香直扑鼻中,大有未尝人先醉之妙。
        渔乡有“办酒空桌板、调羹酒盏筷”之说,办酒席独具一格:每张八仙桌坐满八位客人,除却每人一份调羹、酒盏、筷外,桌面空空如也。听到总管先生一声吆喝“上手来!”帮衬随即在每桌放上一把盛满热酒的酒壶,酒席便开始了。厨头热气腾腾:帮衬们托盘的托盘、下案的下案,往来穿梭忙个不停。“十六碗”接连端上桌,依次为大菜、参糊、鸡羹、鳖羹、三鲜、胖蹄、羊肉、红枣油果、圆子汤果、鳗鲞、黄鱼、鱼浆、鱼肚汤、紫菜汤或冬笋咸菜汤;当最后的碗头鱼上桌时,妇女、儿童开始吃饭,男人们则喝酒、猜拳行令。渔民身体壮、嗓门大、性格爽,个个是海量。客人不会喝酒,就令主人扫兴;倘若大脚装小脚地做忌,最令主人不悦,立马出言粗鲁:“倒来海里”、“卖爹卖娘”;其实并非辱骂客人,只是自责酒无知己罢了!遇上酒量好的来客,那才叫一醉方休,直喝得犹如《水浒传》智取生辰纲的白胜下蒙汗药“倒也、倒也”为止。
        渔乡的点心、小吃也不同于平原与山区的米鸭蛋、艾馍团、年糕等大路货,有灰汁团、米豆腐、米馒头、黑饭等。灰汁团是将大米浸泡在豆荚烧成的灰汁中加工而成;搓成略大于乒乓球的圆团,叠在羹架上蒸熟,甜而不腻,极易消化。米豆腐除滑润、鲜嫩外,配有蛎黄、笋丝、蛋丝、肉丝、香菇丝,令人垂涎欲滴。米馒头是将发酵的米糊一调羹、一调羹浇成馒头状,在蒸笼里蒸熟,用麦杆沾色点上红印,显得喜庆吉祥。黑饭又称“黑饭麻糍”,从山上采得米饭树(一种黑色的果似米粒的矮灌木)叶子捣烂榨汁,将糯米在汁中浸半天呈绿色,蒸熟后成紫黑色米饭,做成麻糍可烙可煨,又糯又胖,清香满口,生津健胃,是不折不扣的绿色食品。  
        在渔民眼里,虾、蟹、鲎、弹涂、虾蛄弹、斑螺这些小海货是上不了大桌面的。他们认为弹涂给囡囡开荤最好,长大了活蹦乱跳般活洛。收割大麦时的虾蛄弹最壮,只只抱籽生膏。桐照正宗的虾蛄弹背上有一道黑节,是地产标志。
        让我们顺着海味的飘香作客渔家、体验领略他们的饮食文化,听听“石骨头硬”的渔家话,尝尝“透骨新鲜”的渔家菜吧!
不倒翁 发表于 2009-4-17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听“石骨头硬”的渔家话,尝尝“透骨新鲜”的渔家菜吧!
伊人 发表于 2009-4-21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莼湖是我老家~~
陈老大 发表于 2009-8-30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象山石浦的渔文化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9-21 08: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