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一片真情唱吴歌

[复制链接]
成根 发表于 2007-2-13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文化名城苏州,自古历史底蕴丰厚,文化积淀扎实。数千年来,江南吴语地区流传着十分动人的民歌、民谣,这就是“吴歌”。吴歌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古往今来,吴歌以其清新的风格、娓婉的曲调和吴依软语的特色,传颂千古。
       吴歌,最早见诸于屈原所作的楚辞《拈魂》。但在这之前,吴歌已经盛行江南一带。春秋时代吴国留下的民歌《梧桐秋》和《南山有鸟》,前者为讽谕之曲,后者为爱情之歌,风格几近《诗经》。在汉乐府诗中有一首《江南可采莲》的五言吴歌,描绘了优美的江南水乡景色。三国时的《吴孙皓初童谣》则表达了吴人拒绝迁都的决心。六朝的吴歌,名为吴声,最闻名的是《子夜歌》,以对答的形式表达了男女间真挚的爱情。著名的《月儿弯弯照九洲》这首吴歌,形成于南宋,一直流传至今。明代的《桅子花开六瓣头》,也是流传最广的吴歌之一。到了清代,吴歌的曲调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和丰富,如《十二月花名》、《五更调》、《哭七七》、《苏州景》等时调小曲,有些还被吸收或改编入苏州评弹和苏州滩簧等地方戏曲中,得到广泛传播。
       早在东晋时期,随着中国政治中心南移,中国文化中心也逐渐南移,这对江南吴地民间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苏州为中心的吴语地区成了民间俗文学的中心,吴歌更是顺势而发,广为流传。吴歌的种类有:《歌头》、《对歌》、《盘歌》、《引歌》、《答歌》、《山歌》、《渔歌》、《田歌》、《船歌》、《儿歌》、《情歌》等等。一般都是四句头、八句头山歌。后出现长短句、迭句、衬词,句式复杂多变,且善于运用谐音、双关的技巧,形成独特风格。魏晋南北朝的吴声歌曲,明代办处冯梦龙搜集的山歌、挂枝儿,“五四”前后刘半农在北京大学发起编《歌谣》周刊,著名学者顾颉刚等人编《吴歌甲集》、《吴歌乙集》,都已载入中国文学史册。吴歌曾在我国诗歌史上开一代诗风。
      近年来,不断搜集、发掘、记录整理出了大量的吴歌短歌、长篇叙事歌和长篇抒情歌,如《五姑娘》已被改编成苏剧和电视剧,搬上了舞台和银幕。
如同世界上多数民族和地区优秀的文学一样,灿烂的吴地文学也正是从民间开始着她的光辉起点。
      《诗经》十五国风中虽然没有“吴风”,但顾颉刚先生所认,吴歌源远流长,其起源应“不会比《诗经》更迟”。也许可追溯到迄今所知我国最古老的原始歌谣《弹歌》,据《吴越春秋》卷九:“古者,人民朴质,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宍’之谓也。”
      民歌的产生总是离不开其特定的生态文化环境。吴地山温水软,湖河荡泊,水网纵横,水环境奠定了古吴文化独特的生态个性,也影响着吴歌的品性。《楚辞•招魂》有“吴歈蔡讴,奏大吕些”之句,称先秦时期的吴歌为“吴歈”。所谓“歈” 者,乃“俞”和“欠”之合文。“俞”为独木舟,“欠”是张口呼气,看来,早期的吴歌算得上是一种船歌。
      汉乐府中有一首五言吴歌《江南》,反映了江南特有的生产民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想象中每当芳晨丽景之时,三五女儿荡漾于接天莲叶之间,一唱一和,把辛苦的劳作变成快乐的嬉游,那歌声中便仿佛也含着莲的清香了。
      民歌似乎总离不开对爱情的吟唱,吴歌也多是“小儿女口中的民间歌曲”(顾颉刚语),“小儿女”当然不会是满口的建功立业、修齐治平。《吴王女玉歌》是现存较早的一首吴歌,相传是吴王夫差之女胜玉为殉情而歌: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既高飞,罗将奈何。意欲从君,谗言孔多。悲结生疾,没命黄垆。命之不造,冤如之何。千载之下,聆听这样的歌谣,仍然能让人为吴地先民对爱情的果敢与痴绝而感动。
      六朝时的吴歌更加发达,比较有代表性短歌是《子夜歌》,相传为晋代一名叫子夜的女子所造,充满了曼丽婉曲的情调。比如有这样的清词俊语:"气清明月朗,夜与君共嬉。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月朗星稀、夜静人息,女子与情郎琴瑟和鸣,共享欢娱,而一旦情郎归去,却又“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欢唤声,虚应空中诺。”柔情盘旋,如水般余波荡漾,让人仿佛能够听到春夜里女子的那一声叹息。
      吴歌当然也不全是曼妙的爱情私语,起源于南宋并一直流传至今的那首著名的《月子弯弯》,就是一首曲调低沉的船夫感时曲: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当康王泥马渡江之时,馆娃宫畔的烟柳画桥,想必也到处是避乱南迁的北人。
      吴歌虽然是俚字乡语,不能离俗,但正如千古江南是文人的一个梦一样,吴歌也始终对文人充满着诱惑。很容易想起李白这样的诗句: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垂罗舞榖扬哀音。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动君心。动君心,冀君赏,愿作天池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吴刀翦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辉,扬眉转袖若雪飞。
      即便是降至20世纪,一些名动天下的学者文人如顾颉刚、刘半农、鲁迅、周作人等,也都曾倾力收集整理过吴歌。可见吴歌的魅力。
      曾几何时,吴歌演绎着我们的情感,传唱着我们的生活。江树朝来出,吴歌夜渐闻,吴歌离我们是那么的近。今天,太湖的烟波依旧浩淼,只是,婉转清丽的吴歌,已渐渐遥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9-22 05: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