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让责任感成为国内大学的录取标准(转自人民网 雷泓霈)

[复制链接]
塔山野佬 发表于 2009-4-15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都外国语学校18岁高三女生程琬芯,4月1日那天收到哈佛大学给她发来了录取通知书,以56300美元的全额奖学金。美国杜克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等4所大学也向她发来录取通知书。程琬芯说:“我的托福107分,SAT1成绩2220分,在全国来看并不算顶尖,但哈佛并不仅仅看重成绩,他们更看重的是你的思想,你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你在中学阶段的社会活动经历。”程琬芯说,哈佛大学录取她,主要可能是看重了她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她今后作为哈佛人可能为社会带来的贡献。(4月13日《成都商报》报道)

  责任感成了程琬芯梦圆哈佛的“学力杠杆”,哈佛大学注重知识养成,更注重非智力因素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责任感以及社会情商,让孩子成为正常的人、负责的人、对社会有益的人,成为“合格小人物”。这就是爱因斯坦的名言,当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接受的每一样东西,剩下来的才是教育。哈佛的“剩下来的东西”比如美德、责任和社会公益品质,应该比我们多。再想到耶鲁法学院院长哈罗德?H?柯的名句:“别让你的技巧胜过道德。我们所倡导的是:只会读书而缺乏人性是无益的;成功而没有人性是可悲的。当你们离开耶鲁时,我们希望你们回想起耶鲁时不仅视其为一个接受法学教育的地方,而且是一个你从中找到了道德指南的所在”。对社会道德的强化绝对大于技巧,值得深思。

  尽管我们一再强调要加大责任感教育、道德熏陶,可责任感和道德教化无论在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仍很无力。高考中根本就没有道德量化和责任感考核。分数好才是最好这种评价标准会迫使家长和学生不遗余力加大知识堆砌,而将责任感发展和道德强化扔到一边。有的家长甚至鼓励孩子损人利已,故意造假等。缺乏制度考核牵引力和社会支持推动力,就难以形成蔚为壮观的“责任感风景”。这样的教育是在造“分”,而不是在造“人”。如果程琬芯报考国内大学,十有八九不会这么幸运。

  想到了近日的一些新闻,有些女生很黄很暴力,动辄对同班同学进行暴打和裸体拍照。还有一些青少年性情逆反,行为另类,等等。除了社会影响,最主要的是其精神、责任发展出现了失控,传统价值观未能为他们带去娇羞温存的“淑女风度”,而成为了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暴徒”,这就是对忽视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最好预警。

  教育家肖川曾谈到“什么是好教育”:“好教育包括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重视人类核心价值的浸染,重视理智训练;好教育也包括学习内容是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的内在需要的,是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的,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前进的方向的;好教育还包括教育过程始终充满礼貌、尊严、秩序、温暖和热情”。 我觉得,哈佛大学等的录取标准更接近“好教育”。哈罗德还说:“这就引出了我的最后的忠告:在求索自己为什么而奋斗的同时,也请深入地思考一下如何服务于社会的福祉。你将如何为公众的利益做出贡献?你将投身于怎样的公益事业?” 教育不是为了将孩子造成“工作机器”,而是鲜活的道德信仰者;不是赚钱的工具,而要成为公民理念的倡导者;不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社会和事业带来发展愉悦。为了让孩子都能成为希望跋涉者,责任信仰者,在关注知识的同时,我们不妨借鉴哈佛的录取标准,将精神潜能、责任潜能优秀者筛选出来,而不是用一张试卷挡在门外,拒绝录取。
disksound 发表于 2009-4-15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多少人为社会承担了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5-1-23 07: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