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吴晗童年在石浦

[复制链接]
xuqingsong 发表于 2006-7-14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晗.jpg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推翻了腐败的满清王朝,建立了民国。一九一三年,吴晗父亲吴宾珏接到了委任书,要他到千里之远的东海之滨石浦镇任警察局长。他未携妻室,只带了一个其所钟爱的孩子同往,这孩子即是吴晗,当时还只有十岁。
       吴宾珏一到石浦,就考虑到吴晗的继续求学问题,他要给儿子物色一所较好的学校和两位较强的老师。经过打听,当时石浦有两所学校比较有名:一所是公办的,叫敬业学堂,校长叫黎汝南,是前清秀才,校内有六七位教师,一百多个学生;另一所是基督教教会办的学校。吴宾珏经过斟酌,决定让吴晗进敬业学堂。
      童年的吴晗,五官端正,肤色白晰,个子不高,性格文静。他随父亲住在警察局内,离学校有三四百米路。他上学或放学加家,偶尔天气不好,由警察接送。吴晗扒开双腿,骑在警察的脖颈上。我们这儿的人叫“骑马郎郎”,这是一种常见的驮童年孩子的方法。
      敬业学堂在黎汝南的主持下,几位老师对教育工作很诚心,他们不仅传授知识,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设置的课程有国文、算术、常识、音乐、图画和手工之类,不再是死死的只捧《三字经》、《千字文》和《神童诗》了。
记得那时是读四五年级,彼此是十余岁,我和吴晗同窗共读。吴晗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早有六岁“立地成诗”的美名。他听课十分专心,识字过目不忘,接受能力强,知识长进快,常令老师惊异。下课后,我们常一道踢毽子、拍皮球、跳绳和藏猫猫,进行各种游戏和活动。那时,我的父亲要我在学校住宿,便于每天晚上在灯下指导我作文。吴晗偶尔也来参加,但必须向其父亲“请假”,经允许后,由警察护送前往,怕小孩子在夜里出事。每当父亲辅导的时候,吴晗总是聚精会神地听着,两只眼睛一眨也不眨的,还常发问。他的作文写得特别好,内容丰富,想象奇特,文句流畅,远远超过我们同班同学。因而,深得我父亲喜爱,常在课堂上嘉奖他。
      吴晗的父亲对吴晗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他在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小说名著,吴晗读了之后,常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大家围成一圈,吴晗立在中间,表情非常夸张,绘声绘色,娓娓动听地说着,说了一段又一段。当时,我们听得出神了,连上课的铃声响了也没有听到。当时,我真打心眼里佩服吴晗。后来,他父亲要他读祖传的《御批通鉴》,并指定要背诵一些段落,想不到这部史书竟成了他后来从事史学研究的启蒙教材。
      日常,一般同学由于警察局戒备森严,有警察管门站岗,也不大到吴晗家去玩,唯有我因为关系特殊,可进出警察局,彼此往来较为密切。我们的学校背依青山,面临溪坑,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吴晗和我在课余周日,常走出校门,到外边去玩,或山脚拾零,或溪边捕捉,往往意兴盎然,流连忘返,以致常误了吃饭时间。
      大约三年后,吴晗父亲吴宾珏调任了。此时吴晗小学尚未毕业,要与小朋友的我分手时,依依不舍,很是难过,不禁泪落纷纷。
      日后,吴晗的妹妹取名“浦月“,我猜想这恐怕跟他父亲曾在石浦当过警察局长有关,是为了表示对这一段履历的纪念和缅怀吧。 (黎绍墀述 童昌整理)

[ 本帖最后由 xuqingsong 于 2007-6-16 19:49 编辑 ]
 楼主| xuqingsong 发表于 2007-4-3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晗

      吴晗(1909~1969)  中国历史学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省义乌人。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27年秋考入杭州浙江大学。一年后之江停办,考入上海吴淞的中国公学,颇受校长胡适赏识。1930年,经燕京大学教授顾颉刚介绍,在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日文编考部任馆员。1931年初,写成《胡应麟年谱》。时任教于国立北京大学的胡适因此举荐吴晗为国立清华大学史学系工读生,专攻明史。大学期间,吴晗写下四十多篇文章,其中《胡惟庸党案考》、《〈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明代之农民》等文,颇受当时史界名流青睐。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讲授明史课。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吴晗应聘到云南大学任教授,后到西南联大任教。吴晗因对现状日益不满,逐步投入抗日民主运动。1943年7月,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这一时期,写下许多历史杂文,以辛辣的笔锋揭露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1946年8月,吴晗回到北平,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担任北平民盟的主任委员。

北平解放后,吴晗以副军代表身分参与接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并担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他主持了改绘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以及标点《资治通鉴》的工作。随后又主持了明十三陵中定陵的发掘。吴晗十分重视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亲自主编了《中国历史小丛书》和《外国历史小丛书》。

1957年3月,吴晗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他发表《论海瑞》、《海瑞骂皇帝》等文章,提倡敢讲真话的精神。并在1960年写成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之后,吴晗和邓拓、廖沫沙用“吴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发表杂文《三家村札记》专栏,以歌颂正义光明、匡正时弊为宗旨。1965年,他的代表作《朱元璋传》第四次修改稿出版,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历史方面达到新的高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1965年11月,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指责吴晗的《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一株毒草”。接着,《三家村札记》也遭到批判。“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吴晗从精神到肉体惨遭摧残,随后被捕入狱,1969年10月被迫害致死。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吴晗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

现在的北京大学内有一个晗亭来记念吴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2-23 15: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