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吴成根:探索河姆渡遗址早期渔文化

[复制链接]
成根 发表于 2009-3-2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探索河姆渡遗址早期渔文化



        捕捞与采集、狩猎一样,是人类最早的谋生手段;而不同之处在于捕鱼不仅仅是采集、狩猎的范围扩大。从陆地到水域,生产者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鱼摆脱水面?必须尽力断其生路!所以,捕鱼之方法千变万化;捕捞成为人类最有创造性的攫取经济。当渔猎生产由徒手捕捉、棒打石击、作栅拦截、围堰竭泽,发展为钩钓失射、叉刺网捞、镖投笼卡和舟桨驱取之时,渔业开始成为人类最早的经济形态之一。
        根据考古学研究:我国渔文化的发端可追溯至距今一万五千年至五万前的旧石器时期,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曾踞有超越一切的主导地位:由鱼骨的穿凿、涂饰,发展到彩绘、刻划、雕凿、陶塑、研磨,当时的一切新技术几乎都投向渔文化的创造。
        正如恩格斯所言:“自从有了这种新的食物以后,人们便不受气候和地域的限制了;他们沿着河流和海岸,甚至在蒙昧状态中也可以散布在大部分地面上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卷第157页)鱼类对先民生产领域的开拓、劳动工具的发明、人类智力的开启、艺术创作的推动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发现最早的余姚市河姆渡遗址,是世界闻名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4万平方米范围叠压着四个文化层,其中第四文化层距今约七千年。遗址保存了大量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与构件,及近7000件木器、石器、骨器、陶器文物,全面反映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为研究当时东方文明提供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文物多次出国展览,深深震撼整个世界。
        河姆渡文化时期骨器制作较为发达,广泛使用于生产、生活领域,其中骨镞数量竟然超过千件。骨镞以铤部不对称的长锋、或短锋斜铤镞较富特色,另有窄长锋柳叶形镞、钝尖或锐尖的锥形带铤镞等形制。这些骨镞当兼用于射鱼;其他渔猎工具还有木矛、骨鱼镖等。鱼镖是将镖头固定在木或竹柄上,一起投掷出去。起柄叶连体木桨的发现,表明已有舟楫之便,除用于交通外也在渔捞活动中乘用。虽然未发现网坠之类渔具,遗址中却存在大量鱼骨;龟、鳖遗骨也不少。随着人类对劳动对象的了解,从随意的摄取演进到识别其品种与习性、适时地捕捉与畜养,渔文化在生产领域率先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物质成果,并由此衍生出其它的文化形式。
        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与确立,说明在长江流域同样存在着灿烂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在宁波八字桥、鄞县辰蛟、舟山白泉与大巨等地,均发现河姆渡文化的晚期遗存。【原文刊于《渔文化》第17期】


[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09-3-23 19:48 编辑 ]
秋蚕的丝 发表于 2009-3-23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啦
陈老大 发表于 2009-8-30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杰地灵,历史悠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5-1-10 11: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