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龙应台母子对话集《亲爱的安德烈》

[复制链接]
行什 发表于 2009-3-17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ook.sina.com.cn  2008年12月26日 14:24  新浪读书

ff.jpg

  35封家书中的家国天下,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交融!母子对话集:《亲爱的安德烈》
  两岸三地最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龙应台最为看重的著作!
  《南方周末》最受欢迎的专栏之一,《野火集》后“龙旋风”再度发力!
  亚洲周刊二零零七年中文十大非小说,港、台、新、马四地榜首畅销书
  看龙应台如何重新认识忽然长大的儿子,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
  这是龙应台与安德烈的母子书信集。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应台北市市长的马英九之邀,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几年后,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龙应台感到,在她和儿子之间已经有了一座无形的墙:“我的可爱的安安,哪里去了?”

  龙应台觉得:儿子“爱”她,但并不“喜欢”她。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

  在信中,儿子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的认真;母亲有八分的认真,二分的知性怀疑。儿子对母亲嘲笑有加,母亲对儿子认真研究。

  就这样,母子俩以通信的方式,在阻隔、误解、试探和艰难中,渐渐接近并进入了对方的生活、对方的世界、对方的心灵。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收入此书的龙应台和安德烈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的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家长和子女。面临同样困境的读者,也许会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去进行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母子之间对话沟通交流的有益尝试。

详细见新浪读书 http://book.sina.com.cn/news/b/2008-12-26/1424249994.shtml
 楼主| 行什 发表于 2009-3-17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简介

  龙应台

  生于台湾高雄县,毕业于台南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获美国堪萨斯大学英美文学博士学位。1983年回台湾任教。1984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以锐利而深刻的文风,惊动当时台湾文坛,并多次再版,余光中因此称其为“龙卷风”。

  1986年1月出版《野火集》,以辛辣的文字抨击当时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书一上市,洛阳纸贵,一个月内再版二十四次,风靡台湾,是上个世纪80年代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一本书。

  1986年8月至1999年9月,旅居瑞士及德国十三年。除在海德堡大学任教之外,也在欧洲重要报纸如《法兰克福汇报》撰写专栏,颇受瞩目。1995年起,在上海《文汇报》开“龙应台专栏”。

  1999年夏,应专程飞往法兰克福的台北市长马英九的邀请,回台担任首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2003年2月,辞去文化局长职务。当年8月,赴香港,头一年在香港城市大学,后四年任香港大学访问教授。

  2006年11月,《龙应台的香港笔记》出版,在香港及新加坡畅销书榜上长达半年。

  《南方人物周刊》评选中国“五十位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龙应台名列其中。该刊评语是:“龙应台在将自己的文化理念通过官僚机器的运作变成现实后,最终一尘不染地回归文坛。”

  龙应台著作共二十余种,2007年12月出版的《亲爱的安德烈》等图书,在台北、香港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均列畅销书榜首。2008年7月出版《目送》,居台北文学类书籍畅销第一名长达十周之久。

  2008年10月,香港大学礼聘龙应台为“孔梁巧云杰出人文学者”。
伊人 发表于 2009-3-17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准备拜读一下,谢谢!
秋蚕的丝 发表于 2009-3-17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望楼主能多多推荐这类好书
淡紫的傍晚 发表于 2009-3-17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这样的好书吗,得买本看看,谢谢楼主的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3 07: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