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衙署楹联

[复制链接]
成根 发表于 2007-2-10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衙署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有产物,是封建社会的政权机构。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历史中创造了内容十分丰富的封建皇权文化,衙署楹联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封建皇权文化虽然有糟粕,有值得我们批判的地方,但是这种文化的根源却是深深根植于社会的儒家文化深厚的土壤中的,儒家提倡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和忠孝仁义的积极作用,在衙署楹联中有着很好的体现。历朝历代许许多多的衙署楹联都含有警示、劝戒、言志等内涵。
      流传最广的要数宋朝宋徽宗时大书法家黄庭坚所书写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虞,上天难欺”。这十六字的戒铭,常常被刻在衙门的戒石上,让州县大老爷们坐堂时一抬头,就有一股清气吹入心胸,令他们头脑清醒,思维正确。
      “父母官”是封建社会中国百姓对州县老爷的尊称,百姓是子民,父母当爱之。遵义县县署楹联将此“父母”戒警得相当到位:“到处皆称父母官,要得对自家父母,方可为人父母,此中易作子孙孽,须顾全百姓子孙,以能保我子孙。”化解布道件是清朝遵义知县王樾帆所撰,据说官也当得不错。
      “为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一七品芝麻官的名言,传遍了中国的角角落落。河北榆次县衙联也毫不逊色:“既然穿吏服,心要爱民爱国;纵使卖蕃薯,秤须足两足斤。”
      古代社会,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的传媒,当权统治者对官吏、对平民百姓的政治态度或多或少都体现在这些衙署楹联上。衙署楹联,一代一代流传至今,又一代代流传至将来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或多或少对人们起到了一定的教育警示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3 11: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