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胡锦涛全面掌握权力以后,一改过去“韬光养晦,有所不为”的政策失误。在国际事务当中显示了一个大国所应有的能力、尊严与形象。过去,在许多国际事务和国际的交往当中,显示出对既定国策“韬光养晦,有所不为”的模糊和过头的理解。
在对美关系中,一味的忍让、迁就与和平。尤其是,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和撞机之后,中国在这突发的事件上所采取的鸵鸟态度,一方面显示了中国领导人缺乏果敢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也丧失了一个大国和主权国家所应有的地位和形象。
在美国打击阿富汗、伊拉克等问题上,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缺乏一个坚决的态度。绥靖政策使中国失掉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良好印象。在台湾危机的处理当中,也没有良好的对策,使阿扁的气焰越发嚣张,去中国化搞的越来越真。
胡锦涛接任以来,政策上显示出在处理国际事务当中游刃有余、绵里藏针的时政手法。使中国逐渐摆脱了过去的被动局面 .
“人必先自悔,而后人悔之”。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朝代的“太平盛世”都不是在,一味地企求与软弱中得来的。都是在“兴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重复着中国的历史。
有关胡 锦涛主席的时政变化:
对内:
(1) 提高执政党的地位,加大打击反腐败的力度。强化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2) 加强对中央舆论导向的管理,对“焦点访谈”等节目内容有所束缚,对关乎于国家、政党形象的负面报道,要慎之又慎。使国家的喉舌起到一种维护党的形象和稳定社会的作用,这也是提高执政党地位的一部分方针举措。
(3) 对互联网上的民族主义情绪有所认同。使民心、民意、民怨有一个释放的地方,采取一种正确的引导渠道和开放的政策,使网络成为对国家、民族有力的舆论窗口。一紧一松、一放一抓,显示了张弛有度的领导意识。
(4) 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疾苦。提高工、农的地位,改善工、农的生活环境,把中央的各项政策落实到实处。转变了留在人民印象中“吃饭政府”的形象,显示了务实的工作作风。
(5) “瘦身”奥运会馆的建设规模,减少投入资金。淡化“世博会”的媒体炒作。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富国、强军的政策上来。改变以往华而不实,好大喜功的误国之行。
(6) 调整过去在国企、金融、农业、军队等方面的政策,逐渐消除失误带给国家和人民的不良影响。
对外:
(1) 用“高铁”2000亿的诱人定单打欧洲这张牌,促使法国帮助中国解除欧盟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同时,让日本领教了中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后发制人的厉害。报了“安大线”的一箭之仇。
(2) 在“钓鱼岛”的人质事件上,表现了中国政府的强硬。勒令日本政府限期48小时放人,否则,一切后果自负,日本岛内一片哗然。同时,在东海油气田事件上,不惜与日本兵戎相见,玉石俱焚。小泉急忙改口说:“中日永不再战”。
(3) 利用潜艇事件使日本民怨沸腾。一来,可以摸一摸日本政府与民众的忍耐底线,二来,可以检验日本的反潜能力,是否如它吹嘘的那般神奇。三来,可以看一看美国的态度,试一下美日协防的默契。
(4) 在台湾问题上,一改以往“听其言,观其行”的被动作法。给美国和台湾一个坚决态度,台独就是战争。由此,积极展开了准备武力解决台独的行动。频繁军演,制造攻取金门、马岛的紧张事态,给台海局势添柴加火。美国国务卿鲍维尔,急忙来中国积极斡旋此事,情急中说了些倾向中国政府的话。事后,把陷入伊拉克泥潭之中的布什,气得破口大骂:“阿扁狗娘养的”。
(5) 运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的权利,在常任理事名选的问题上,巧妙地在德国、印度、古巴、日本当中运行务实的外交。支持印度加入,以此化解历史的仇怨,改善两国的关系,使中国有一个稳定的西部。支持德国加入,以换取德国帮助中国解除欧盟对中国的武器禁运。挤压日本,减轻它在国际事务方面的影响力,让它继续做一个经济上的巨人,外交上的矮子。
(6) 减少美国国债的外汇储备,以防备美国玩弄金融花招,使中国的美元外汇有所损失。花大量的外汇购买石油,以增加中国一直忽略的战略储备油库的储量。
(7) 积极开辟西部石油战略通道,进军中亚,稳定大西北。打开美国妄图围剿中国的突破口。成功与利益关键在于西部的石油开发与稳定与否。台湾仅仅是中国走向复兴之路的一粒棋子,用的好胜利有望,用不好满盘皆输。
(8) 用朝鲜“六方会谈”向美国施压,既表示了中国愿意维护朝鲜的态度,也提醒美国中国在亚态事务上的能力和大国地位。同时,用此事牵制美国对台湾的政策。
由此看来,胡 锦涛的治国方针是本着不卑不亢、务实进取的外交政策,游刃于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当中。他的治国之策也如他的个人魅力一样,受到国人的拥护、尊敬与爱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