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龙
民国以后,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民族工业和对外贸易逐渐发展,宁属各县工商人士纷至上海经商办企业,人员逐渐增多。至民国28年秋,仅象山一地旅沪同乡就有2万余人。象山在沪有识之士动议组建象山人自己的组织——象山旅沪同乡会,以服务保护象山在沪同乡的利益。
民国24年(1935)8月,旅沪同乡刘志山、林美钧、吴春林诸君发起成立象山旅沪同乡会。同年10月成立,旋因种种困难与障碍,会务无形停顿。次年3月,任啸菊、张介眉等人发议恢复,在南市外马路福美里一号设临时会所,不久解散。
民国28年秋,陈汉章先生之女婿姜梅坞因在象忙于抗日自卫会及公立医院,三次虐疾致心脏影响,血压升高,乃偕内妻赴沪诊治。思及象山居上海者不下2万人,大都属劳工,沪上虽有宁波同乡会,但象山人与之接触者甚少,且镇海、奉化、宁海各县皆有同乡会,惟象山无之,同乡联络及福利颇受影响。乃于青年会备餐,邀部分同乡贺凤来,梁卓人等叙谈,共谋恢复象山同乡会。适象山县水灾救济会函请旅沪同乡劝募水灾捐,由姜梅坞、贺凤来发起,借八仙桥青年会九楼宴请旅沪同乡,于讨论募捐办法之外,决定改组原象山旅沪同乡会,推定姜梅坞、贺凤来、梁卓人、伊鹤甫、严挺、郑圣■、鲍永成、胡蔚然、周迪斐等9人为筹备委员。经数度筹备商讨,次年1月22日,以象山旅沪同乡会名义,再度宴请同乡,到会90余人,加推许兴馥、楼崇德、王俊卿、张质斋连前13人为改组委员,负责改组事宜,征求会员。由梁卓人向宁波同乡会接洽拨用会所,及向工部局申请登记。经数月努力,各项事宜筹备就绪,遂于5月19日下午,借宁波同乡会4楼召开改组成立大会,推选姜梅坞、贺凤来、郑圣■、伊鹤甫、严挺、王俊卿、梁卓人、张质斋、许兴馥、朱颂虎、楼崇德、鲍永成、冯斌、杨亨田、俞长青、王熊飞、史坚冰、陈兴昌、陈丕杰、朱元瑞、黄天才、郑保安、林人惠、张南浦、欧乃文等25人为执行委员。苏筠伯、胡蔚然、夏亚鼎、徐仁邻、潘复初、应桔泉、黄天才、程明蓬、王泰华、励乃鹏、欧世诊、姜本灿、肖良葆、黄性良、李志卿、忙乃明、贺功圣、赖昌升、俞民瀛、周善荣、包德生等21人为监察委员。贺凤来、伊鹤甫、许兴馥等3人兼任基金委员。执行委员中姜梅坞、贺凤来、梁卓人、陈丕杰、伊鹤甫、陈兴昌、张质斋等7人为常务委员,姜梅坞为主席委员,聘梁卓人兼会务主任,即日就职工作,干事1至3人,处理日常会务。
根据史料记载,象山旅沪同乡会成立后,至年底,仅7个月,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募集水灾捐。民国28年秋,象山城乡秋雨连绵,山洪暴发,大水泛滥成灾,全县28个乡镇半数殃及,人畜农作、建筑受损不胜计数,为数十年之稀有。同乡会得知,即召集讨论救济办法。推定贺凤来、梁卓人、伊鹤甫等20人分头劝募,并决定举行象山水灾赈款劝募游艺大会,由梁卓人负责筹备。梁君奔走接洽,吁请慈溪虞洽卿、镇海方椒伯、袁履登为游艺会赞助人,5月24日,借宁波旅沪同乡会二楼举行游艺大会。总计收入票款国币2817元,除开支净收入2536元,连同贺凤来筹劝募捐款3262元,公债券2000元,先后汇交象山水灾救济会,放赈济灾。
二是商拨会所。同乡会筹备时,暂借贵州路宁波公报馆内办公。后经函请宁波旅沪同乡会援照镇、奉、定各同乡会先例,分拨劳合路宁波里四号楼为永久会所。由梁卓人面商宁波旅沪同乡会,邀约定海同乡会代表,会同洽定以东厢三分之一前间为会所,中央宗堂楼共用。于民国29年12月23日修理完竣后迁入办公。
三是征求会员。参照宁波同乡会征求会员办法,采取分队征求制,聘姜梅坞为总队长,贺凤来、伊鹤甫为副总队长,陈丕杰为副总参谋,蔡建民、王泰华等124人为各队队长,分头征求。民国29年6月15日,召开首次征求队联席会议,决定征求目的为一万分,分6月底、7月底、8月底3次揭晓。计得永久会董9人,基本会员11人,赞助会员61人,维持会员277人,特别会员536人,普通会员39人,总共会员933人,分数1974分,与预定分数相差尚远。
四是协助家乡米荒救济。民国29年,宁属各县因受战事及旱灾影响,造成空前米荒,而以象山为最重,贫民饿毙或自杀者甚众。为协助乡里米荒救济,宁波旅沪同乡会组织成立甬属平粜捐款劝募委员会,募集捐款百余万元,选后购办大批米粮,运甬平粜。象山旅沪同乡会与象山赈济会向宁波旅沪同乡会报告,请求拨分平粜,终因交通阻隔作罢。由宁波同乡会在平粜捐救济费中拨发国币5万元,汇象山作补助平粜费用,后又拨2万元救济象山饥民,以帮助渡荒。
平素,象山同乡会每隔一段时间,举行聚餐,以联络同乡情谊。又以同乡会名义,发给通行证明书,便利乡人往返,得到乡人嘉许。民国30年(1941)3月,董心琴先生曾编辑出版《甬光初集》,收有象山旅沪同乡会概况及资料,至为宝贵,备后人查考,是为一段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