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老师”为啥还未摆脱贫困?
不久前,我一在浙江某县一位中年助理工程师陪同下,访问一位养鱼承包户,所见所闻颇值得深思。
据这位养鱼承包户的介绍:过去用老办法在水库中养鱼,最高每亩产三百斤,自从这位中年助理工程师把一套科学方法教会养鱼承包户后,他们用网箱在大江里养鱼,获得了亩产上万斤的好收成,平均月收入高达五百元;从而,带领他们致富的老师,依然每月只拿五十几元工资,五元钱奖金。
这位中年助理工程师今年三十九岁,他一九六八年从水产学院毕业,已在农村从事水产科研与管理工作十多年。在进行江河网箱养殖试验时,他给承包户讲课,给每条鱼苗打针,一有情况就去现场一一指导。为了培养农村水产技术人才,他还要自己编写教材,为水产职业班的学生上课。他的双眼经常布满血丝……然而,他至今仍住在小镇的破旧板房里,夫妇俩共计百把元工资金收入,要扶养两个幼小的孩子,还要负担两位老人的生活费,经济非常拮据。
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发家致富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人,自己却仍摆脱不了贫困,这是很不合理的。造成这种状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的政策尚未完善和落实。我曾向县水电局的一位干部提出,现在已经明确提出“技术成果商品化”的思想,科技人员把技术教给农民,付出了艰苦的劳劝,试验获得高产以后,为什么不能收取一定的技术转让费和咨询费,体现等价交换的原则呢?回答是:“现在没人敢开这个口子。”可见,要冲破长期俩所形成的一套无偿转让的做法,还需要做一系列的工作。……
[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08-12-12 22:0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