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通货膨胀别过,通货紧缩莅临

[复制链接]
阿厉克斯 发表于 2008-12-12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工业品出厂指数(PPI)同比上涨2%,涨幅创23个月新低,与此前机构预测的所谓破“五”相差颇多,令人大感意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仅在四个月前,即今年的8月份,我国PPI曾创下10.1%的12年新高。种种迹象显示,中国经济或许正遭遇超出预料的麻烦。只是,这个麻烦看起来颇有些令人哭笑不得,因为年初时候被严防死守的“通胀”似乎倏忽不见,取而代之新麻烦竟然完全是其对立面——通货紧缩。

尽管宏观经济波动表现出大暑大寒的异象,但各市场机构和经济学家们仍然和以前一样言之凿凿:未来一年,整体需求增速减缓、出现通缩的可能性增大。摩根士丹利出具的宏观经济报告预测,明年上半年中国将出现通缩迹象,并可能在下半年及之后演变成持续通缩,这将导致更富刺激性的政策出台。作为来自海外市场的佐证,美国3月期的政府债券在12月9日的交易时段中首次出现了负收益率情况,这似乎也反映出投资者预期美国今后数月可能出现通货紧缩。

如此看来,通缩已经似乎不是某一个国家面临的问题,通缩时代即将到来。

需要指出的是,通缩正在沦为和昔日通胀一样时髦的街头语汇,人人得而谈之,却少有人真正想过,一旦真的出现所谓通货紧缩,将是多么的令人不愉快。就定义而言,通货意指流通中的货币,通缩则和流动性紧缩相关。严格意义上,通货紧缩的确认来自消费物价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持续下跌,来自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所有要素的价格持续下跌,社会消费品和工业品全部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幸运的是,我们目前还没有滑落到那步田地。

但究其根源,现时的消费物价下跌、工业品价格回落不宜过于进行表面化的解读,其实来自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痼疾,并与亟待调整的产业结构紧密相关。由于欧美日等传统外需主体的景气突然下降,外向型产业部门的产能突然过剩,与之相依附的煤电油运等部门当然也会出现景气疲软。这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的经济增长中,有多大比例来自于对外部经济体需求的依赖,由内需替代外需该是多么迫切和必要的事情。

不过,由于尚未出现标准而恶性的通货紧缩,因此,笔者倒以为当前切不可因畏惧通缩而大行盲目扩张之举,以致产生通胀——通缩——再通胀的恶性波动。就通缩本质而言,若能控制在正常水平区间,或许能产生倒逼产业结构转换的效果。短期内,当某一产品品类的价格持续下跌,与之相关的企业、行业自然萎缩,无效产能退出市场,要素通过市场选择进入有效率、有前景的其他生产领域,完成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切换。中期内,政府调控通货导致的利率回落将促使投资增加,并能够支持产业结构的低成本转换。长期内,如果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哪怕是低水平增长的稳定性得以保证,则或许能够令整个经济增长周期拉长,并由“短波”而“中波”并能够推动宏观经济在“长波”阶段走的更远。

当然,所有的“机遇”并不能仅靠吹口气就将“危机”转化为“机会”。要完成此转化,还需要太多太多具体的工作。

由基本经济学理分析,既然通货紧缩是由于内部和外部经济部门的过度供给与需求不足所造成的。那么,解决通货紧缩或者令其保持在适度水平的合理方法,当考虑以提振国内有效需求为先,渐次以内需适度取代部分外需,同时,辅以政府扩大公共支出、转移支付的举措,舒缓价格下跌、企业倒闭造成的结构性失业等问题,切实将经济景气期间所积累的国民财富系统地向全体民众进行回馈。

再补一句似乎算是题外的话吧。作为通货紧缩时代的副产品,资本要素的价格持续下降,可能引发现金的重要性上升。未来一段日子中,或许更多的朋友会真切地明白并感受到所谓“现金为王”的真实含义
烦人 发表于 2008-12-12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2-25 00: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