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德农民 养殖食用蝗虫
被人们视为侵害农作物害虫之一的蝗虫,总是与“蝗灾”相联系,可却有人专为它搭建温室般的大棚,精心养殖,靠它生财,这是咋回事呢?据了解,在乾潭镇沛市村定田自然村,有位叫赖银水的农民先后投资8万多元,承包25亩土地,建起了食用昆虫养殖场,从天津引进东亚飞蝗,大胆探索食用蝗虫养殖新技术。目前,有客户隔三差五打来电话求购食用蝗虫,昔日的作物害虫,如今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了。
深秋时节,天气渐冷。11月16日上午,笔者沿着320国道来到了地处乾潭镇沛市村定田自然村的一个小山弯里,山湾的田野里一片静悄悄的,只见一块田里搭起了一个个用纱网做成蚊帐一样的大棚。走近一看,只见忙碌的主人赖银水正在大棚内将嫩绿的玉米草均匀地撒在地上,这时数以万计的小蝗虫争相停留在鲜叶上,细嚼慢咽着,似蚕宝宝吃桑叶一样,发出一阵阵“咝咝”的响声。据主人介绍,蝗虫的采食最佳时间在上午的9时至下午的5时,每天投喂2-3次饲料。
一个山里的农民怎么会想到养殖蝗虫?技术从何而来呢?今后的销路如何?面对笔者这些提问,有着多年办厂经验的赖银水一一揭开了自己养殖食用蝗虫的内心世界。
多年来,赖银水一直在乾潭镇经营一家自行车配件加工企业。近年来,因受市场影响,货款一时难以回笼,生产面临许多困难,总想找一条新的致富门路。去年,他到外地催讨货款时,把自己的困惑告诉了多年一起做生意的天津朋友。朋友对他所面临的处境十分关切,便向他介绍了当地一位朋友靠养殖食用蝗虫挣到了钱的事,“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就发展到80多亩,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再说养殖蝗虫不像办企业那样需要太大的资金投入。听这位朋友一说,赖银水便有了养殖食用蝗虫来致富的想法。
据赖银水当时分析,养殖食用蝗虫在北方地区已十分普遍,市场需求也大,有的甚至出口国外,经济效益也不错。而南方养殖蝗虫因气候原因相对较少,特别是杭州地区就很少听说过,有一定的市场潜力。于是,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另一位在上海做生意的朋友。这位朋友就立即将他带到中科院上海昆虫研究所,听听专家对蝗虫养殖的建议。赖银水从专家的分析中获知,蝗虫比较容易养殖,是开发食用型昆虫当中较理想的品种之一。赖银水的妻子也鼓励说:只要努力过了,事情做得成不成并不重要。
有了专家的技术指导与妻子的理解支持,赖银水对养殖蝗虫的决心更大了。刚开始时,他有几天在天津学习养殖技术,有几天到上海向专家咨询理论知识,一个人总是在千里之外的两地奔波。2007年初,赖银水大胆地从天津引进了两万只东亚飞蝗,开始了养殖与繁殖。可到了4月初,正值春雨不断,第一批放进棚内泥土中的卵虫经受不住潮湿天气多数无法破土而出,成活率只有30%左右。就是孵化出来的小蝗虫也经受不住雨淋而被冻死,损失了一大半。面对遇到的困难,赖银水又两次前往上海,寻求昆虫专家的帮助。在专家的细心指点下,赖银水清醒地认识到养殖蝗虫的关键是要掌握好气候的变化。到了繁殖第二批幼虫时,他已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第三批蝗虫成功繁殖,养殖量逐渐增大。当原有的养殖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时,他又向当地农民承包了二十多亩田,搭起了三个养殖棚,在其余的田里种起了玉米草、黑麦草等供蝗虫吃的专门饲料。
当他得知所养殖的东亚飞蝗已成了专供中科院上海昆虫研究所专家研究的标本时,内心感到非常的欣慰,对未来的养殖更加充满了希望与信心。他说,明年计划再建十个大棚,要形成一定的养殖规模。
据了解,自10月底正式开始出产食用蝗虫以来,赖银水已陆续销售了五十多公斤蝗虫,每公斤的价格为60元。不过,赖银水觉得食用蝗虫养殖才刚起步,需要规模经营,而他对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建德新闻网记者:宁文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