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与泥土孕育的歌
——浅赏袁银峰的诗:《乡村老师》
蔡 启 发
一首好的诗,给人带来阅读的快乐,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袁银峰的诗歌“乡村老师”,就是极为典型的一例。
这首被诗人冠名为“乡村老师”的诗,一共十三行,分二个自然节,简约的标题和朴实的诗句,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相信诗人起这样的标题,并写出如此带着粉尘与泥土清香的诗歌,看似随手捡来,实则不是;我认为这是诗人长期的生活积累,对一名普通教师理解与思考的结果,才有如此的精心裁剪,并打造出的一首好诗。
说真的,通读这首诗,给予我享受的同时,无形之中更被那朴实平凡的诗语打动着心。先来看第一节:“一脚站在教室里/一脚踩在农田里/一手拿着书本/一手操着家伙/一肩负着考试的担子/一肩负着收成的担子”。这是诗人用简单的白描手法,几笔几划勾勒出的一个“乡村老师”实在形象,烘托了一介教书布衣忙碌于教书育人和农耕劳作的双倍付出,也足见他所负的社会责任与良知。
如果说第一自然节的抒写是“外视”,那么,第二自然节的抒写是“内视”,请看诗人作的进一步的挖掘:“心/给孩子一半/给庄稼一半/穿梭于茫茫岁月/分裂的人生靠自己缝合/待到两鬓秋霜/才发现谁是自己”。一个忙里忙外的老师,为了一边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一边是面对脚下这片生息的土地,总是那样的忘我而执着的工作着是美丽的,宣示了人民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无私奉献和崇高精神。
这让我突然想起了著名诗人诗评家丁芒先生对抒情诗作过这样的论述:抒情诗表现角度和方法来分,则有外视(客观世界)、内视(主观内心世界)和内外视结合三种状态,也常常因此而形成三个深化和诗化的层次。袁银峰的这首诗就达到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三种状态下好诗高度。很显然,诗人是在追求平凡中的伟大,细微之处见真情,用诗的歌喉和一位执教多年的师者才情,颂扬时代需要这样的“乡村老师”,时代应该不会忘记那些默默无闻的敬业爱岗的人。
此诗短小精悍,又当之无愧地成为著名诗人诗评家流沙河先生说的“浅而有味的最高境界”。是诗人辛勤耕耘在教坛上与奔波于田间劳作的双重收获的化身,奋发索求的精神产品。我还在阅读中发现,银峰的诗大都不赶时代的潮流和时髦,不以华丽词澡装饰,不一味玩弄艺术技巧。而是坚持物我所爱,正像一支粉笔,一把锄头的诚恳朴实,散发本色本香的光芒,厚重而简洁的诗意给人好诗共享的感受。
我坚信,诗人面对土地,将收获着劳动的快乐;面对黑板,将找到走向光明的幸福彼岸。粉尘与泥土将一定孕育未来的希望之歌!
附诗:乡村老师
一脚站在教室里
一脚踩在农田里
一手拿着书本
一手操着家伙
一肩负着考试的担子
一肩负着收成的担子
心
给孩子一半
给庄稼一半
穿梭于茫茫岁月
分裂的人生靠自己缝合
待到两鬓秋霜
才发现谁是自己
(发表于《诗刊》1996年第12期,并获由诗刊社与山西多家省级单位联办的全国第三届新田园诗歌“霍州杯”大赛三等奖,收录于获奖诗集。袁银峰 ,笔名: 胖子袁人, 江苏省人)
[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08-9-19 22:4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