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母校的日子越来越近,心里的滋味便越是难以言明.昨日参加完北京象山同乡联谊会后,心中倒马上忘了离别在即.见到熟悉的老乡, 听到悦耳的乡音,时不时夹杂些普通话,令外人摸不找头脑,而心中称赞阿拉象山人高超的语言天赋.今年毕业的同学中,有的留在了北京,成为行业中的新人;而未来又将有很多的象山学子赴京求学.我看到北京队伍的不断壮大.前有长辈提携,后有同辈相助; 犹如在北京又有了一个家,便不觉孤单和寂寞.
听说象山今年高考取得了成功,一扫委靡不振的旧貌.想来,老师和学生们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接着,便是令人绞尽脑汁的填报志愿.这好比结婚嫁娶,论门当户对, 看品行相貌. 看中这个,又想那个. 而且,学校也学起广告.比如,我们学院今年就去了福建招生.从我的经验来看, 广告必是尽善尽美,而不谈或少谈不足之处.即使谈到不足之处,也要表明学校已致力于改善.的确,我们应该相信一切都在进步.这也是我四年的一个改变.
当我踏上北京的那一天,我是出人意料地平静,而不是想象中的兴奋. 一路上,北京现代化的建筑没有引起我这乡下人丝毫的惊讶. 相反,我认为丹城比她更美,只不过个头小了一点.或许,江南人喜欢纤小柔弱之形,而北方人更爱圆润饱满之态.
幸而北科大的地理位置优越, 计程车没花多少时间就到她的校门前.可是,车费却昂贵得高达60多, 这要绕丹城几圈呢? 从这里,你就能猜到北京有多大.她的确很大, 四年里,我根本没有逛遍城区的每一个角落. 在今年的五月,我骑车到中国传媒大学. 回到宿舍,我直接就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去时,花了两个小时多.回来时,却用了三个多小时.当我走近食堂时,就有种回家的感觉. 离开学校一趟,就爱她更深一点.
我们学校以前是北京钢铁学院,在其鼎盛时期,享誉全国,美其名曰"钢老三",毕竟清华北大的位置是难以撼动.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学校在材料和冶金方面的研究一直蜚声中外, 因此她的主要名气是在这两个学科上.就像石浦之有渔港,爵溪之有针织.所以,即使在学校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后,努力发展其他学院和学科,也未能跳出自己的优势,而有点被优势所累之态. 记得不只一人说过,不只一处看过和听到,优势也是劣势. 也许科大正努力改变这一面貌.我却赶不上了.
我就读北科大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当时专业录取的分数很高,所以报考的学生多是高考发挥出色.而现在,你翻看大学成绩登记和其他表现,你会发现这个专业的学生却成为不值得谈及的人群,而学校的骄傲是那些材料和冶金专业的才子们. 在这四年里, 我们对学校都有数不清的怨言:抱怨专业老师的水平不行,数落学校的制度糟糕透顶, 批评老师的敷衍塞责;食堂师傅冷淡吝啬,多给一勺饭,就像要了她的命一样不愿意; 校医院那些所谓的"医生",既能因为时间未到而拒绝你就诊.可这里还有图书馆.虽然谈不上卷帙浩繁,但是,若再给我四年也看不完这里的书;工作的阿姨又热心帮助, 记得有位胖胖的阿姨帮我找过一本厚重的大书.她是登上椅子,才帮我拿到的.得到这本书后,我尽力看下去,可惜,直到现在也未能看完.我还去过北林的图书馆,那里的阅览室强过我学校.一张大桌子 可以围坐六个人,而不觉拥挤.在我看来,由于阅览室占去很大的空间,所以北林的藏书很少,而多是关于林业方面,且借期为一个月,可借书又少.相比,在我学校,就能一人借20本,借期为一个月,还能续借.直到现在,我认为一个大学的图书馆建设很重要,她关乎大学生知识结构是否平衡,知识体系是否完善;光靠参加课堂和讲座,而没有自我的学习和思考,是不能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除了技艺的书本, 图书馆能提供其他不仅限于专业的书籍:你或许能找到于丹的<游园惊梦>,领略昆曲的艺术美;你或许能遇上钱钟书的<围城>,道出一类人群的秉性;你或许能拾到架子上的梁漱溟 <人生的艺术>,而对吾国今日之现状有一历史的认识,而遂有吾国进步之信心.在这里,我变了很多,倒没有看过很多书,而是坐在这里,我的心常常很安静. 或者,书本来有心,她是极其的沉静,我进入了她的世界,而受她无声地馈赠.
要是有什么可以留恋的建筑物,便是这图书馆.
北科大现在也大兴土木.每次听到大兴土木这个词,总是不好的场合.历史上,凡是大兴土木的皇帝,有多少是备受推崇;有多少其皇朝是历千秋外代而不倒. 到了近代,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大学之大,非谓大楼之大,而是大师之大"的千古良言,更是让我对学校的浩大工程而感到忧虑.四年之中,学校新建两座学院大楼:机电信息楼和土木环境楼;新建七幢宿舍楼;新盖奥运会场馆-跆拳道和柔道馆.在未来的日子里,学校还将在西南处,新建写字楼和学院楼,在西北口又将建大楼.以后,应该没有可以再动工的地方.曾经听一个老师说,他80年代来北科任教,到现在20多年,北科一直在修葺,从未有不动工的时候.而我看到的则是,学校的道路总是被开挖而后铺平. 用于这些工程的钱该是多少呢?要是都给老师,那老师也不用省下时间做项目而不管学生;要是用来吸引优秀的教师,那科大或许会再次登上事业的顶峰.后来,我默认学校的大兴土木.毕竟, 实验室需要新的大楼,老师需要新的办公室,学生也想显摆自己的母校,只是希望我们不要浪费国家的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北科大的风景比不上北大,北大有"一塔湖图";也比不上清华,清华有中西合壁之韵.但是,北科自有其特点.学校的布局真是个方方正正,你决不会迷路.毛主席像,主楼,图书馆,体育场,奥运场馆均在我们学校的中轴线上.从西门进来,在一个约有五十米长的椭圆形花坛后,就见毛主席向你挥手,背后是我们学校的主楼,正门牌匾上镌刻着周总理的名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事实上,周总理曾来过我们的学校,只是那时你我都不知在何处飘荡.出了主楼后门,还有一个大草坪, 可我觉得还是清华大礼堂前的草坪更胜一筹, 或许是和她周围的建筑相映成趣,颇有天然得成.而这里得草坪缺少点精灵之气. 眼前就是图书馆的西门,记得这是大二暑假或是大三寒假修建;图书馆的正门是东门,两个大柱子就像老兵将,所有的年轻人都战死在沙场,而他们两个还是扛起军旗,撑起科大的脸面.记得有个天津的同学来这里,说起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的图书馆一层又分为上下两层.我当时就想起我们学校的建校功臣是北洋大学毕业的,所以图书馆的格局是如此的相近.曾经的北洋学子,100多岁的魏寿昆老先生在科大颐享天年.
科大的体育场所在的位置,据我看来,是学校的中心,所以学生的体育活动很多,篮球场从来没有冷清的时候.体育场跑道早晚都有人在锻炼.我同学中就有一位,已经坚持锻炼两年多,身体非常健壮,可见不一定要去健身房,花钱不一定有效果.
奥运场馆的建立也许会成为科大招生的一个大亮点.奔着奥运场馆,很多人可能会来科大.听说,奥运场馆在奥运会结束后,会进行改建;到时会有游泳馆,也许会有室内篮球馆.
科大的饮食,全靠两个食堂供给:外秀园和鸿博园.记得第一次见到外秀园,我还以为是室内篮球馆,后来才知道是吃饭的地方.象中本来就使用电子卡消费,我并没有觉得有多少的新鲜和惊讶.由于长时间在一两个地方吃饭,油腻的饭菜可能会使你反胃.这时候,也许等以后的新生来到北京后,会有象山饭店或者象山餐馆,至少有同乡聚会,可以让你尝到难得的海鲜.写道这里,羡慕未来者.
科大的学生活动,我不知道怎么写.因为我从来没有参加过学校的任何社团, 不能发表什么评论.要是你有什么新想法,在科大你可以成立社团,当个头头.我没有试过,也许以后要听到你的大名了.
最后,很感谢我的母校.不能因为抱怨瑕疵,而对母校的恩情视而不见.人都有缺点,为何还去计较呢?
在我梦里, 她还是美丽.这样,梦总能长点.
28号,就离开这里了.趁着还在一起,流干了眼泪;别在离别时,没来由地泪流不止.
仅以此文,献给和我共成长的北科大.
[ 本帖最后由 书剑生 于 2008-6-24 19:1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