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推广象山方言

[复制链接]
甬象 发表于 2008-6-19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广象山方言(一)——概况
作者:海边的孩子    发表于2008-6-7

      可能是一直与之用普通话交流的缘故吧,林语的象山话功底很差,记得有天放学回来,她很兴奋地跟我说,她也可以很顺利地用象山话数一到十了,这样同学就不会笑她了。单从这点,就让我——自觉普通话说得还可以的妈妈深感推广象山话的重要性。

      网络红人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在《大话方言》这本书中写道:天地玄黄,五谷杂粮,男人女人,北方南方。活法不一样,说法也不一样。南方和北方,不一样,就是不一样。于是就有了“方言”。 一个有着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没有必要让方言消失。因为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可以并行不悖,越多的包容越能显示出文化的魅力和活力。一个人能够学好英语和汉语,西欧人能够说多国语言,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同时掌握普通话并记着方言呢?

  方言的确是文化最鲜活载体,通过口耳相传,我们可以最直接地感受到地域文化。象山的方言,五彩缤纷,充分折射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象山方言中的叠音词非常丰富多彩。因为它们直接来自生活,很有地方特色。如象山话:“疙人(这个人)胖鼓鼓、矮顿顿、面孔圆滚滚、鼻头红丢丢(酒糟鼻)、眼睛浑淘淘,一日到夜昏咚咚。”这句话里不带一个“酒”字,不带一个“醉”字,一连串的叠音词就活脱脱地画出一个酒鬼的形象。这就是象山方言中叠音词运用之妙。

     象山方言中叠音词往往是形容程度浅的,形容程度深的就运用比喻法。比如“红希希”是比较红,有点红,“血滴红”就程度深了;比较硬叫“硬卜卜”,非常硬叫“石骨铁硬”。好多叠音词都有其相对应的表达程度深的形容词,这是人们在生活的直接感受中创造出来的口头语言,显得形象而生动。

  程度浅的各种味道有“甜咪咪、酸注注、苦答答、咸滋滋、辣呵呵、淡索索”等,程度深的叫“蜜通水甜、节骨头酸、石末烂苦、生结死咸(或生结咸)、雪刮淡、透骨鲜”等。

  比较冷是“冷溢溢”,非常冷是“冰骨冷”。比较热是“热烘烘”,非常热是“达达滚”。干与湿的浅程度是“烂答答”、“燥锉锉”,深程度是“粥刮烂”、“头刮燥”。光线暗亮程度,比较级是“暗洞洞”、“黑出出”、“亮作作”,非常级是“漆墨暗”、“漆墨洞黑”、“雪刮亮”、“橙刮亮”。形容厚薄程度有“薄滴滴”、“厚得得”和“纸薄利”、“岩厚厚”。

  场面不热闹叫“冷清清”,非常冷清叫“冰冷气出”,也叫“冰清水冷”。态度凶的叫“凶煞煞”,更凶的叫“死凶烂恶”。嗅觉上有臭与香味,比较级是“臭唏唏”、“香喷喷”,非常臭非常香就叫“脓得臭”、“喷刮香”。牛皮糖有点韧叫“韧吊吊”,有些粘牙,非常韧叫“吊结韧”,那是咬不断了。地上有点滑,就叫“滑滴滴”,你走路要小心,非常非常滑叫“滴滑溜起”,那你非跌跤不可。
 楼主| 甬象 发表于 2008-6-19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广象山方言(二)——测试

象山话四级测试


据报道,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不出五十年,象山话将流失无踪
这是家乡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文化特征,需要我们每个象山人去学习和传承。

一,单选题(5*5=25分)
1,"逢计撇句好伐!"本句话中“计撇句”是什么意思?
A,扯淡 B客气 C推脱 D装逼

2,“刚闲话要有道理,毛陋切巴对”下面哪个词能代替“陋切巴对”
A嬉皮笑脸 B胡说八道 C盛气凌人 D小心谨慎

3,“嘛嘎到阿拉窝里乡搓毛将”该句中的“嘛嘎”指什么时间?
A早上 B中午 C下午 D晚上

4,上题中的“窝里乡”与下面的哪个英文单词意思相同?
A school B bathroom C restaurant D home

5,甲:“空早一个宁喝了十拨瓶啤酒”
乙:“盛根咯!”
上述小对话中,乙说的那句是什么意思?(六级!超纲!)
A勇敢 B厉害 C诚实 D很傻

二,用现代文翻译下列句子(10*3=30分)
1,小句娄嘎弗晓得道理,阿嗲的恩气死类!

2,听刚介拉姨娘拉咯囡生了较关好看,阿拉故切象象

3,撒嘎!噶毛的恩晓得了啊!

三,给下列短文标上标点符号(15分)
有一聂洋我骑自林车到尬里切买合饭一个逢顾着撒车母巴灵了倒了一高搏洞血双呼出

四,诗歌鉴赏

啊,象山
在叉嘛洞黑咯丫导
是洋恩德我光明
在冷了瓜瓜抖咯冬天
是洋恩德我温暖

虽然嘎即阿拉离了较关远
可是我心里乡称了弗对明亮
就算有一聂我
眼乌珠看弗降东西
我也就方记得洋恩咯名字
——象山


品评这首短诗,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30)分
 楼主| 甬象 发表于 2008-6-19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广象山方言(三)——趣事

      象山方言除石浦镇沙塘湾村的闽南话和夹杂着北方方言和吴方言的爵溪话外,都属于吴语宁波次方言。因地近温台地区,受台州次方言影响较深,南部尤甚。解放以来,普通话的推广及与外地联系日益频繁,北方语音、语词虽有渗入,但本县语言体系仍无显著变化,县内地域性差异较明显。大致说来,可分三个方言小区和两个方言岛:东乡方言小区、南乡方言小区、西乡方言小区和爵溪、沙塘湾两个“方言岛” 。


  如,丹城称“地方”为“坞采”、“坞塘”,西周多说“坞赛”,石浦则多说“嬉界”;丹城称“什么”为“奢些”,西周说“阿些”,石浦则多说“嘎姆”;爵溪的“丫头小娃,城里人乡下人”,西乡的“‘甜’么‘甜’死,‘挑’么‘挑’死”,南乡的“介姆(什么)该人(谁),诺地(哪里)堂地(这里)”,东乡贤庠的“你侬我侬,鸭拉班人(我们)”,等等,相互调侃,风趣横生。因为以前东南西北的象山人交往交流的少, “夹山不同腔,十里不同俗”。有些相异的乡音乡风很容易带来彼此暂时的交际困难、人际误解乃至地域文化的冲突,生活中也确有其事。

      

      我们办公室的余老师曾说起他刚分配到爵溪中学时与学生交流的笑话:刚当班主任,学生来报名,结束后还问他:“即晚上要不要到学校里来?”(爵溪话中即——今天、晚上——下午),余老师可不懂,回答说“我们晚上是不用上课的。”   那个学生还说,“即钞票没有带,就米带来了哦。”( 爵溪话中米——明天),余老师急忙摇头,说:“付学费是一定要用钞票的,米可不用当钱用的!”



      另一位珠溪人毕业分配来到东溪中学任教。学校里的一位女职工穿着一双新皮鞋来上班。碰面时,他恭维了一句:“ 阿吆,机米(今天)你的鞋爿介派头啦!”

  话一出口,引来的是那位女职工的沉脸瞪眼:“我好好的一双新鞋,咋成了鞋爿了呢?”

  他才知道东溪话的鞋爿绝对是旧鞋、破鞋,而在珠溪的方言话语中,鞋爿既可以指旧鞋,也可以指新鞋,甚至在人际交往中,带“爿”字正好可以反映大家关系亲密友好,如:称某人为某某爿,很多人也常称自己媳妇为老女爿的。 



      不是很熟悉他的人听他讲话像丹城口音,便问他是否丹城人,他当然回答是珠溪人。这时,对方脸上眼中掠过一丝莫名异样的神色。在东溪工作的3年里,这种场合就遇见过几次,也从同事的玩笑中渐渐明白,天哪!“珠溪人”竟然是东溪话中的骂人口头禅“猪气人,猪气公”,呜呼!尽管其他人没有那般恶作剧,可他这个珠溪人是暗地里却大吃其亏,心里产生的惟一念头就是:赶快换个工作地点吧。
 楼主| 甬象 发表于 2008-6-19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广象山方言(四)——童谣(上)

作者:海边的孩子  发表于2008-6-15

      周六晚上和林语一起练琴的女孩叫余晨,这两个孩子年龄相仿。七八岁刚好是换牙期,而且她们两个又同时缺掉的是两只大门牙,黑洞洞的一个窟窿,很显眼,我们便唤她们作“缺牙龙”。林语好奇地问:“妈妈,有同学也这么叫我,是什么意思呢?”我不禁想起了小时侯,自己也是个“缺牙龙”那会儿,在一起玩的十来岁的孩子往往会拿这个“缺牙龙”来寻开心,齐声念道:


  “缺牙龙,倒皮洞,

    一倒倒到夜桶弄。

    撮堆烂糖浓,还当糯米粽,

    吃吃臭哄哄,笑煞磕头虫。”

  “缺牙龙”因男女性别不同,听了反应也不同:小女孩听了连忙把嘴闭起来,并气恼地白了他们一眼,小男孩则被逗笑起来,又赶紧用手捂着裂开的嘴,免得显露真相。“缺牙龙”的强烈反应更加激起大孩子的兴趣,愈加起劲地念起来,直到“缺牙龙”们逃开为止。

      而关于童谣的记忆,还有是在乘凉时,聚在一起的孩子们一边看星星,一边念童谣。《一粒星,卜楞灯》就是一首常被念诵的童谣。

  “一粒星,卜楞灯,两粒星,挂油瓶。

      油瓶漏,炒绿豆;绿豆香,抲生姜;

      生姜辣,抲乌鸦;乌鸦乌,抲鹁鸪;

      鹁鸪叫,抲鹰鹞;鹰鹞飞,抲竹鸡;

      竹鸡头上一个髻,破开三斗三升血。

      血呢?血给婆婆喝唠(喝掉)嘞。

      婆婆呢?婆婆头缸弄里幽(躲)嘞口敢。

      寻寻寻勿着,去到河头洗衣服;

      再到河头寻,跌倒河中央。

      造(啥)东西去撩?

      长廊竿去撩。

      造(啥)东西当棺材?

      番茹皮当棺材。

      造东西当冲杠(扛棒)?

      灯芯当冲杠。

      造(啥)人抬棺材?

      两只红皮老鼠抬抬

      造(啥)人哭哭?

      两只乌草鸡哭哭

      咋哭哭?

      咯咯干,咯咯干。” 


[ 本帖最后由 象山同乡网 于 2008-7-1 10:28 编辑 ]
一粒星,卜楞灯.jpg
 楼主| 甬象 发表于 2008-6-19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广象山方言(五)——童谣(中)
作者:海边的孩子 发表于2008-6-18

      火辣辣的太阳落下去了,而酷暑依旧难当,妈妈把一大桶的水泼洒在门前的地面,而被太阳烤得干渴的地面只留下一丝丝雾气。        

      爸爸搬出矮矮的小木桌,我就跟在哥哥屁股后面,把家里所有的小板凳搬出来,摆在小木桌的四周,连同那条爸爸用木板自己钉起来的,四脚不是很平稳的。趁他们还没上桌,我跟哥哥两个先面对面坐在小凳子上,两手交叉地抓住对方的两手,上身一下前一下后地做着拉锯的动作,口中念道:

  “牵锯(象山土音念“gei”)嘎锯,

   油麻草鸡,

   爹吃块,娘吃块,

   剩块小妹妹。

   小妹妹,还欠多,

   道地中央擂个涡,

   撮个破铜钿,

   买根小白鳊,和家老小一餐鲜。”


    “先吃饭了!”奶奶此时搬上那放在瓷盆里已凉透了的粥,米香诱人,下饭用的是一盘咸菜,或一盘萝卜干,另加一盆花生,那是给爸爸和爷爷下酒的。好的时候还会有几个咸鸭蛋,但都是被切开了的。劳累一天的爸爸倒了一小碗杨梅烧酒跟爷爷一起慢慢品味,他还会在每个人的碗里夹上一个被烧酒浸得乌红的杨梅,说是吃了可以解暑的。妈妈往往只夹了一点点咸菜就站到了一边去吃了,她说她不喜欢吃咸鸭蛋,只有我一碗米粥还没有吃完,咸鸭蛋老早就吃光了,我又眨巴眨巴看着爸爸,爸爸不声不响地把自己没有吃的咸鸭蛋递给了我。
   

      吃完晚饭,人们从各门各户里涌出来,都不约而同地聚集到那村里的大晒场上乘凉。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有事没事的,或躺在草席上,或坐着,都是一边摇着手中的蒲扇,一边神采飞扬地从天说到地,不觉已泻下清凉的月影。最会闹的是孩子了,他们自顾自的,在捉迷藏、爬树、在晒场上比打滚、垒铜版,忙的不亦乐乎。任凭大人的呼唤或斥骂,他们都毫不理会,反正大家都在玩,凭什么叫我一个人回家呢?

      大晒场的角落杂草丛生的,一闪一闪地发亮流动飞舞的小昆虫----萤火虫自是少不了的。学了生物学,知道萤火虫的种类其实很多的,不同的种类之间自然形成隔离;且飞舞发亮的萤火虫通常都是雄性的,而雌性的萤火虫大都是停在草叶上,雄虫的发光,很大作用就是为了引诱雌虫的注意。那时哪能弄懂的呀,只是把会发光会飞舞的虫子全都叫成萤火虫,只知道它在黑夜中会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来飞去,甚是好看,就常把它们捉来玩。我因为喜欢它,所以也不虐待它,只是置在手掌中赏玩一番后就把它放走了。有些孩子可能还会用个白纸折成灯笼装萤火虫,只是捉到里面的萤火虫,发亮的时间不长久,刚开始还很亮的纸灯笼,过了几个小时就越来越暗了,灯笼里的萤火虫当晚不放走的话,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它们都几乎是死去了的,是呀,当时又怎能体会这雄虫的心思哦!

  “火萤台,夜夜来,

     一夜勿来抲侬煤(焚)灰堆。

     借你牛,行田头,

     借你马,上宁波。

     一上上到丈姆(岳母)家,

     丈姆看见热心头,

     搬出和饭(小菜)六盆头:

     一盆水鸡炒带豆,

     一盆咸蛋红丢丢,

     一盆虾蛇(海蜇)硬嗖嗖,

     一盆青菜绿油油,

     一盆苋菜股上牌楼,

     一盆冬瓜浇麻油。

     门口一只狗,眼睛乌溜溜,

     看我吃饭勿肯走…”


[ 本帖最后由 象山同乡网 于 2008-7-1 10:26 编辑 ]
火萤台,夜夜来.jpg
xuqingsong 发表于 2008-6-19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象山人,象山话都快不会说啦
xuqingsong 发表于 2008-6-19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外地呆久了,回象山说象山话感觉很不自然,说着说着普通话就露出来啦
毛毛 发表于 2008-6-19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起来再重温一下!! 我回象山还真说普通话!!
心情专卖店 发表于 2008-6-19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缺牙龙
一根葱 发表于 2008-6-19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广象山话,,,,,
小妮子 发表于 2008-6-20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6-24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童谣很熟, 但是感觉前面是一样的,后面有点不一样,
空子 发表于 2008-6-24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口气看了邵老师这么多文章,感觉这些文章对于象山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太有用了,感谢邵老师。
甬象一口气转了邵老师这么多文章,有没有打过招呼啊?
 楼主| 甬象 发表于 2008-6-24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幸福的模板常复制,

快乐的性状多表达,

愉快的细胞不凋亡,

烦恼的基因全敲除。



摇老师对象山话介有研究,PFPF。
 楼主| 甬象 发表于 2008-6-24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空子 的帖子

偶借用他人文章那是从来不打招呼滴,嘿嘿。
瞧瞧,14楼的那首小诗,不错吧,呵呵,也是从摇老师那借来的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13 15: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