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灾害知识

[复制链接]
seamount 发表于 2008-5-12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 者:杨学祥,杨冬红  上传日期:2006-12-18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
                杨学祥,杨冬红

摘 要: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
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
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
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
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关键词:拉尼娜,低温,太平洋十年涛动,强震,禽流感,台风,厄尔尼诺

20世纪最强烈的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连续两年的1998-2000年强
拉尼娜事件。此后,全球灾害频繁发生,其中,2004年12月26日的印尼地震海啸和2005年
美国的飓风灾害是最严重的两大灾害事件。

科学家在对从1861年开始至今的全球气象数据进行汇总比对后发现,1998年是最热的一
年。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1961年至199
0年的平均温度14摄氏度高出0.48摄氏度。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地表温度比
这30年的平均值高0.54摄氏度。干旱、洪水、飓风等极端气候状况比以往更为严
重。美国宇航局(NASA)最新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人类记录到的最
热一年。物极必反是自然发展的规律,自然界存在控制温室效应的机制,否则无法解释地
球历史上冰期的存在。2006年初的欧洲严寒已经发出了异常信号。

2006年的新年异常寒冷,几乎整个北半球都遭受着极度低温的考验。来自西伯利亚的持续
寒流已经在俄罗斯、乌克兰、东欧、日本夺去上千条人命,并波及我国河南陇海地区。 就
连往常属于温暖地带的南欧、印度都发生了暴雪,导致大批人畜冻死。为什么今年这么冷
[1]?

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有规律性?将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是本文通过历史
资料的对比与分析将要回答的问题。

1. 地震灾害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
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第三周期的“冷位相”
为2000-2035年之间。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
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
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
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
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2,3]。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18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
“冷位相”发生11次[4],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2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
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
期。

胡辉,赵洪声,和宏伟详细分析了20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文中指出月亮白
赤交角(亦称月亮赤纬角,周期为18.6年)变化产生的交点潮可能是影响地震长周期活动
的一个原因。另外,地震活动存在11年的准周期。他们认为云南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开
始于2006/2007年[5]。潮汐也有11和22年周期变化。潮汐周期与太阳周期的共振效应对解
释大气、地磁、地震、海温的11和22年周期变化更有说服力[6]。

2. 台风和飓风灾害

今年以来,我国台风登陆多,时间、地点比较集中,造成损失较大,部分地区重复受灾,
损失严重。中国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登陆台风急剧增多。从1995 年起,每年大西洋主要
飓风的数量平均为3.8个, 明显高于60年来的平均数量 2.3 个。科学家分析发现,近60年
的数据记录中,飓风的出现存在一个周期性模式。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上一次的飓
风高活动期是从1926年到1970年,曾重创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从1970年到1994年
飓风转入低活动期。1995年,新一轮的飓风高活动期开始。研究者说,美国因此将面临新
一阶段飓风高活动期的威胁[7]。

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规律:从拉马德雷暖位相转到冷位相,飓风为高活动期,从拉马德雷
冷位相转到暖位相,飓风转入低活动期,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
翻,海洋表面降温,其物理机制也很明显。1995-2030年是拉马德雷从暖位相转入冷位相,
飓风活动正进入高活动期。

3. 低温

全球20世纪初的低温期、30-40年代的增暖、50-60年代的低温和80年代后的迅速增暖,与
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一一对应。我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
相和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的自然结果[2]。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
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
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
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度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8]。飓
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降温的物理机制也很
明显。伴随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地震和飓风的增强,近20年内全球气温将逐渐变冷。历史记
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1957、1969、
1972和1976年中国发生的严重低温冷害恰好在1947年至1976年“拉马德雷” 的“冷位相”
[2,9]。

4. 禽流感

1889-1890年(流感世界第一次大流行)、1918-1919年(流感世界第二次大流行)、1957-
1958年(亚洲型流感)、1968-1969年(香港型流感)和1976-1977年(俄罗斯流感),都
是厄尔尼诺年(其中,1888-1889年是厄尔尼诺年),都发生在1890-1924年和1947-1976年
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内,2000-2030年全球又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而其前期的1886-
1887年,1916-1917年,1955-1956年,1975-1976年都是拉尼娜年[9]。

最近的研究表明,流感爆发不仅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强时期,而且也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弱时
期。1889-1890年流行性感冒第一次全世界大流行是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值期(1889年为
6.3;1890 年为7.1),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即流行性感冒第二次全世界大流行为
太阳黑子活动次高值期(1917年为103.9;1918年为80.6;1919年为63.6),1957-1958年
“亚洲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57年为190.2;1958年为184.8),1968-1969年
“香港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68年为105.9;1969年为105.5),1977年“俄
罗斯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次低值期(1976年为12.6;1977年为27.5)。

太阳黑子的极值期与中国东北的低温冷害有很好的对应关系。1918-1919年、1957-1958
年、1968-1969年的太阳黑子高值期对应1917年、1957年和1969年的严重低温冷害年,
1976-1977年的太阳黑子低值期对应1976年的严重低温冷害年,都发生在1890-1924年和
1947-1976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最近研究表明,流感世界性爆发不仅与太阳黑子有关,而且与拉尼娜年、厄尔尼诺年、低
温冷害年都有关。流感爆发年有以下特征:前一年或前两年为拉尼娜年,前后一年或当年
为低温年,当年为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或M+1年。1886-1887
年是拉尼娜年,1988-1889年是厄尔尼诺年,1889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1889-1890年流感爆
发;1916-1917年是拉尼娜年,1917年为太阳黑子峰年M,低温年,流感孕育;1918年为M+1
年,厄尔尼诺年,流感爆发;1954-1956年是拉尼娜年,分别是太阳黑子谷年m、m+1年、M-
1年,1957-1958年为厄尔尼诺年和流感爆发年,分别是太阳黑子峰年M和M+1年,1957年为
低温年,流感爆发;1967-1968年是拉尼娜年,流感孕育;1968-1969年是厄尔尼诺年,
1968年为太阳黑子峰年M,流感爆发,1969年为低温年;1975-1976年是拉尼娜年,1975年
是m-1年;1976-1977是厄尔尼诺年,1976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低温年,1977年是m+1年,
流感爆发[10]。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也可灭活该禽流感病毒,如果用紫外线
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但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拉马德雷冷位相中的厄尔
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因此,禽流感在人类间爆发的可能时间就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的厄尔尼诺年,已经预测的厄尔尼诺年有2008、2011、2015和2018年[2,10-13]。

5.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1999年,林振山等人发现,极地和高纬地区的日食与厄尔尼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连续3-6
次发生的高纬地区日食都将使极地气流减弱,从而可以减弱赤道信风,诱发厄尔尼诺现
象。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0就可以引发一次厄尔尼诺事件,2004年的厄尔尼诺系数为
8.5,他们预测2005年发生弱厄尔尼诺事件。这是一个能源动力机制上的预测[11]。

   2003年,我们发现,太平洋海温的准两年震荡是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与厄尔尼诺之间
存在12-24个月位相差的原因,厄尔尼诺一定发生在太平洋海温暖年,拉尼娜一定发生在海
温的冷年。从1951年到2003年,这种对应关系无一例外,是预测厄尔尼诺的最有效指标,
也是决定厄尔尼诺发生的主因。2004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较大值8.5可能使厄尔尼诺发生
在当年或2006年的暖年,2008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大值12可能使厄尔尼诺发生在当年(暖
年)。这是一个综合因素预测[12,13]。
  
2004年10月14日极区日食使厄尔尼诺系数由5.5变为8.5,是2004年厄尔尼诺最终形成的原
因,我们预测厄尔尼诺发生在这次日食之后。我们已经证明,强潮汐可均衡混合中太平洋
高温海水与东太平洋低温海水,2004年11月-2005年3月强潮汐将使厄尔尼诺达到高潮。因
此,到2005年3月,东太平洋将保持增暖的势头[13]。观测表明,2004年9月开始的弱暖水
过程在2005年2月结束。

反之,发生在赤道和低纬地区的日食可诱发拉尼娜事件。2005年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
2,与1998年相同,可诱发一次拉尼娜事件。2005年4月8日的低纬日食使日食-厄尔尼诺系
数为-1,有利于拉尼娜的发生。2005年5月-9月的强潮汐使变冷的海水变得更冷,加速拉尼
娜的发生,2005年10月3日的低纬日食使拉尼娜最终形成。这是我们预测厄尔尼诺在2005年
5月以前结束的根据[13]。观测表明,2005年12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大气、海洋表现出明显
的冷位相特征。过去3个月中,太平洋部分区域水温低于正常值。

从1951年以来,日食-厄尔尼诺系数达到-2的年份共有14个,其中9个发生了拉尼娜事件,
发生概率为0.64。日食-厄尔尼诺系数负值有累计特征,没有发生拉尼娜的负值,一定累计
到下一次负值,强化下一次的拉尼娜事件。如,1954年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累计值
为-4(1951-1952年累计值为-3),发生了拉尼娜事件(中间间隔1953年厄尔尼诺事件)。
1954年单凭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值-1是不能发生拉尼娜事件的,所以,没有连续两次不发生
拉尼娜事件的负值出现。这就是能流不灭定理,即一种能量在没发生作用前是不会消失
的。2001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3,没有发生拉尼娜事件,2005年为-2,累计值为-5
[13]。这是我们预测2005年5月以后发生拉尼娜事件的根据。拉尼娜最有可能在2007年的海
温冷年发生[12]。

厄尔尼诺事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单一因素模式将受到其他因素的强烈干扰。
这是厄尔尼诺事件的时间序列出现可公度性规律的物理原因,即在周期性的规律中,因其
他因素干扰而使某些个别时段该出现的事件没有出现,形成间断性的周期。海温指数的小
波变换结果表明[12],在不同阶段的同一个周期振荡以及同一个阶段的不同周期振荡所表
现出的强弱程度互不相同;具有不同位相的各种周期振荡相互作用时不可能出现很强的厄
尔尼诺;强度极强的厄尔尼诺只有在几乎所有周期的震荡都表现为较强的正位相时才会发
生。1982-1983年的主要周期振荡为3-5年,而且在所有周期上均表现为较强的正位相,
1997年发生的厄尔尼诺也表现在所有周期上均为正位相的特点,不同周期的振荡同位相叠
加,从而形成了两次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根据周期叠减法的数据模拟,5年和11年周期是厄尔尼诺事件权重最大的可间断型主周期,
受干扰较轻;18年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周期有很好的历史对应数据,但易受干扰;2年、3
年、4年和19年是厄尔尼诺事件权重较小的可间断型周期,受干扰较重。1997-1998年几乎
具有所有产生厄尔尼诺事件因子的周期特征,所以形成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2008年在所
有7个因素的周期中出现了6个(2、3、4、5、11、18年周期),发生厄尔尼诺的可能性为
90%。

6.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呈链状相互连接,彼此激发,为人类预防预测灾害提供
预兆和信号。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不仅涉及到全球的气象灾害,而且与禽流感爆发和强震
发生有关,所以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重大。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导致东西太平洋海面40-60cm
的反向升降,由此导致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均衡运动是地震频发的原因[15]。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计,巴基斯坦及其周边地区历史上发生过的17次破坏性地震。对比
表明,有16次发生在厄尔尼诺年或拉尼娜年,仅有一次1921年例外。因此,厄尔尼诺年和
拉尼娜年是南亚大震发生的危险年。2004、2006、2008、2011、2015、2018-2019年是可能
的厄尔尼诺年,2005、2007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10-13]。加强这些年份的地震和禽流感的
防范和监测非常重要。

美国气象部门1月3日警告说,2006年春季和夏季将再度发生“拉尼娜”现象。在美国气象
学会于亚特兰大举行的会议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象预报中心负责人爱德华•阿
兰•奥利尼克说,“拉尼娜”现象可能将在今年春末持续发生,甚至持续整个夏季。美国国
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已确认,过去3个月中,太平洋部分区域水温低于正常值[16]。由于
2006年是海温暖年,拉尼娜现象受到抑制,9月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而拉尼娜事件将延后
到2007年的海温冷年发生[12]。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呈链状相互连接,彼此激发,为人类预防预测灾害提供
预兆和信号。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不仅涉及到全球的气象灾害,而且与禽流感爆发和强震
发生有关,所以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重大。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导致东西太平洋海面40-60cm
的反向升降,由此导致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均衡运动是地震频发的原因。

强潮汐有11年、18.6年和22年周期,它们与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按此
规律,2009年和2020年有发生类似1998年大洪水的可能性(竺可祯)。周期为18.6年的潮
汐变化、构造运动和气象灾害的对应关系也非常明显(郭增建),它可以说明2005-2007年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所面临的强震和旱涝灾害的可
能性(其中2005年已发生两次8级以上强震)。

预测中的2004年或2006年厄尔尼诺现象、2005年或2007年拉尼娜现象和2008年厄尔尼诺事
件正在按既定程序接连发生或将要发生[12,13],2006年或2007年是太阳黑子谷年。拉马
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中国易发生低温冷害。因此,禽流感可能在拉尼娜的2006-
2007年孕育,在厄尔尼诺的2008年爆发,人类必须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为预
防禽流感提供一个科学、安全、和平的生态环境。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忽视自然灾害的警告将付出巨大的代价,2004年
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已经敲响了自然灾害的警钟[17]!

参考文献

1.施平。异常寒冬引起科学家关注 冰川时代可能再临。中国网。时间:2006 年2 月5
日 文章来源:新闻晚报http://www.china.com.cn/chinese/TEC-c/1111666.htm
2.杨学祥, 杨冬红, 安刚, 沈柏竹. 连续18年“暖冬”终结的原因[J]. 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 2005, 35(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 137-140
3.杨冬红, 杨学祥. 重大自然灾害周期及其动力机制[A]. 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 中
国地球物理2005[C].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355-356
4.张家诚, 李文范. 地学基本数据手册[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86. 183, 186-188,
404.
5.胡辉,赵洪声,和宏伟。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云南天文台台刊。2003,
(4):49-55
6.杨学祥。全球变暖还是变冷。科技潮,2006,(9):20-22
7.奇云. 2005飓风将频频“造访 ”美国. 大众科技报[EB/OL]. 2005年09月08日.
http://www.cpst.net.cn/dzkjb/2005/0908/4-1.htm
8.郭增建.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J]. 西北地震学报.
2002, 24(3): 287.
9.魏松林. 厄尔尼诺事件对黑龙江省低温洪涝灾害的影响及其预报[J]. 自然灾害学报.
2001, 10(3): 79-86.
10.杨学祥。给中国传统科学留下一片蓝天。2005-11-16光明网 - 光明观察 -网络评论.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5097
11.林振山, 赵佩章, 赵文桐. 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J].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42(6): 732-738
12.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J]. 自然杂志. 2004, 26(3): 151-155
13.林玎, 杨学祥, 杨冬红. 2004年厄尔尼诺事件的理论预测和实践检验[J]. 海洋预报.
2005, 22(3): 5-10
14.任福民, 郭艳君, 周琴芳, 等. 小波变换及其对厄尔尼诺研究的初步应用[J]. 数理统
计与管理, 1998, 17 (3): 21~25.
15.杨学祥, 韩延本, 陈震, 乔琪源.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J]. 地球物理学
报. 2004, 47(4): 616-621. SCI检索文章。
16.新华/路透。今年春夏将再现“拉尼娜”。 来源: 北京青年报 (06/02/04 02:36)
http://world.ynet.com/view.jsp?oid=7578495
17.杨冬红,杨学祥。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国际地震动态。2005,(12):37-43
小黑 发表于 2008-5-12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灾不可违。。。
毛毛 发表于 2008-5-13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5-1-12 10: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