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梵讲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地区象山县丹城北鼻山东侧,与等慈禅师并称为“象山双目”,俗称“东寺”。宝梵讲寺初建于北宋建隆年间,创建者为目光禅师。宋治平二年(1065年),皇帝赐“宝梵讲寺”匾额。南宋至元末明初,由于兵祸连绵,该寺屡建屡毁,兴废交替。明永乐七年、清乾隆十九年、清嘉庆十八年、民国六年又多次重建整修,最后一次整修扩建是1986——1997年由修康法师率众尼历时十一年完成的。
宝梵讲寺现存主要佛教建筑有山门、金刚殿、在雄宝殿、僧寮房舍等六十馀间,全寺占地近三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一百多平方米。寺内藏台湾赠送《大藏经》一部。1990年该寺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传承法系为禅宗的临济宗。
宝梵讲寺现任住持修康师太,64岁,浙江省宁波人。1935年出家于永福寺,师从显英法师。兼任浙江省象山县佛教协会副会长,县政协委员,县人大代表。
临济宗,禅宗五个主要流派之一。从曹溪的六祖慧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张一家,称为临济宗。也就是慧能的六世法孙孙。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以后分杨岐派、黄龙派。
临济宗的创立及其发展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宣露端倪。
希运(?-857),少时在家乡福建福清县随师出家。之后,参谒名师,得奉新百丈山怀海禅师(720-814)正传,唐开成年间(836-840)到宜丰黄檗山卓锡, 宣讲自己所悟得的禅宗新法,四方僧侣趋往问法者甚众。僧徒义玄(?-867)从希运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临济院, 广为弘扬希运所倡启的禅宗新法。这种禅宗新法因义玄在临济院举一家宗风而大张天下,后世遂称之为“临济宗”,而黄檗禅寺也因之成为临济宗祖庭。
与希运同时,另一高僧常观也在宜丰五峰山开法堂。常观与希运同了百丈怀海门下,两人在宜丰互倡禅学。常观虽未创宗派,然而门裔繁衍不衰,五峰山也成为禅门祖庭之一。
发端于宜丰黄檗山而兴盛于镇州正定的临济宗,传至高僧楚圆(986-1039) 门下,又分出黄龙、杨岐两派。黄龙开宗者为慧南(1002-1069)。慧南初学云门,后从临济,住持黄檗后,有法嗣83人,其中以祖心(1025-1100)、克文(1025-1102)、常总(1025-1091)三僧为上首,他们都在黄檗山从慧南参禅。克文在慧南圆寂后,又移洞山开堂,法嗣36人,而以德洪(即惠洪1071-1128,宜丰人)为上首。德洪不仅以诗名闻海内,而且精禅学,曾著《临济宗旨》。祖心先后3次到黄檗山参禅,后往南昌黄龙寺,六传至灵源维清(12世纪末期黄龙嫡传汉嗣)。日本僧人荣西将黄龙宗派引入日本,使临济宗在日本得到极大发展。13世纪初,日本僧人俊仍又将杨岐宗派传入日本。日本镰仓时代禅宗24派中,有20派出于杨岐法系。20世纪80年代,日本临济宗信徒已逾500万人。
希运的禅学思想 希运所倡立的禅宗新学其主旨是无心,即“无心说”。对此,希运曾这样解释:“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又说:“但能无心,便是究竟”。因此,他称自己的禅法是教外别传心法。希运继承了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力倡“心即是佛”之说。“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表明了希运心佛一如的思想。他从这一思想出发,主张“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后世故有“心心相印”一说。
希运不主张读佛经,而主张读“公案”(即禅祖行止记述及语录);不主张苦苦修行,而注重顿悟。他接引信徒的方式单刀直入,机锋峻烈,常以手启或警句使人悟省。凡是向希运问法的人,入门之前必遭当头一棒,能对棒击领悟者,方纳为弟子。义玄曾三度向希运求问禅义,三度被希运当头棒打,只得离开黄檗。经大愚禅师指点,义玄得省悟,又重返黄檗,终得师从希运。后来义玄在临济院拉引僧徒,也袭用希运“当头一棒”的接引法,同时伴之一声大喝,后世故又有“当头棒喝”语。
唐会昌二年(842),希运应观察使裴休之邀到洪州隆兴寺宣讲禅法, 旦夕问道。从学者逾千人。大中二年(848),裴休移镇宛陵,又迎希运至开元寺,常去参问,并录其所说辑成册,题名《黄檗希运禅师心法要》,广为印行。这本书被后世临济宗僧徒奉为必读公案。希运另有《语录》、《宛陵录》各一卷传世。
希运认为自己的禅学思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在圆寂弥留之际留言说:“前后之际,前际无去,今际无往,后际无来”,唐宣宗李忱闻其言甚为称赏,于是谥其“断际禅师”法号,尊其为空前绝后的高僧。
[ 本帖最后由 下院人 于 2008-5-2 13:5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