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转发: 十八只狐狸吃葡萄的故事

[复制链接]
Ailsa 发表于 2008-4-23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八只狐狸吃葡萄的故事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开头:在一位农夫的果园里,紫红色的葡萄挂满了枝头,令人垂涎
欲滴,当然,这种美味也逃不过安营扎寨在附近的狐狸们,它们早就想享受一下了。

第一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发现葡萄架要远远高出它的身高。它站在下面想了
想,不愿就此放弃,机会难得啊!想了一会儿,它发现了葡萄架旁边的梯子,回想农
夫曾经用过它。因此,它也学着农夫的样子爬上去,顺利地摘到了葡萄

(这只狐狸采用的就是问题解决方式,它直接面对问题,没有逃避,最后解决了问
题。)


第二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也发现以它的个头这一辈子是无法吃到葡萄了。因
此,它心里想,这个葡萄肯定是酸的,吃到了也很难受,还不如不吃。于是,它心情
愉快地离开了

(这只狐狸运用的是心理学当中经常提到的"酸葡萄效应",也可以称为文饰作用或合
理化解释,即以能够满足个人需要的理由来解释不能实现自我目标的现象。)

第三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刚刚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深深地被主人公的
精神打动。它看到高高的葡萄架并没有气馁,它想:我可以向上跳,只要我努力,我
就一定能够得到。"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支撑着它,可是事与愿违,它跳得越来越
低,最后累死在了葡萄架下,献身做了肥料

(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为"固执",即反复重复某种无效的行为,有时
我们也称它为强迫症。它说明,不是任何事情的最佳方案都是解决问题,要看自己的
能力、当时的环境等多种因素。)

第四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一看到葡萄架比自己高,愿望落空了,便破口大骂,撕
咬自己能够得到的藤,正巧被农夫发现,一铁锹把它拍死了

(这只狐狸的行为我们称它为"攻击",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应对方式,于人于己都是有
害无利的。)

第五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一看自己的身高在葡萄架下显得如此的渺小,便伤心
地哭起来了。它伤心为什么自己如此矮小,如果像大象那样,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吗?它伤心为什么葡萄架如此高,自己辛辛苦苦等了一年,本以为能吃到,没想到是
这种结果

(这只狐狸的表现我们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倒退",即个体在遇到挫折时,从人格发展
的较高阶段退到人格发展的较低阶段。)

第六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仰望着葡萄架,心想,既然我吃不到葡萄,别的狐狸
肯定也吃不到,如果这样的话,我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了,反正大家都一样

(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投射",即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
他人有此动机和愿望,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

第七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站在高高的葡萄架下,心情非常不好,它在想为什么
我吃不到呢,我的命运怎么这么悲惨啊,想吃个葡萄的愿望都满足不了,我的运气怎
么这么差啊?越想它越郁闷,最后郁郁而终

(这只狐狸的情况是"抑郁症"的表现,即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性障
碍。)

第八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尝试着跳起来去够葡萄没有成功,它试图让自己不再
去想葡萄,可是它抵抗不了,它还试了一些其他的办法也没有见效。它听说有别的狐
狸吃到了葡萄,心情更加不好,最后它一头撞死在葡萄架下

(这只狐狸的下场是由于它心理不平衡造成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
不患无,患不均"的现象。很多人在与别人比较的时候,因为心理不平衡选择了不适当
的应对方式。)

第九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同样是够不到葡萄。它心想,听别的狐狸说,柠檬的味
道似乎和葡萄差不多,既然我吃不到葡萄,何不尝一尝柠檬呢,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
死吧!因此,它心满意足地离开去寻找柠檬了

(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替代",即以一种自己可以达到的方式来代
替自己不能满足的愿望。)

第十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看到自己的能力与高高的葡萄架之间的差距,认识到
以现在的水平和能力想吃到葡萄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它决定利用时间给自己充下
电,报了一个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采摘葡萄的技术,最后当然是如愿以偿了

(这只狐狸采用的是问题指向应对策略,它能够正确分析自己和问题的关系和性
质,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比较好的应对方式。)
第十一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同样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它转了一下眼睛,把几
个同伴骗了来,然后趁它们不注意,用铁锹将它们拍昏,将同伴摞起来,踩着同伴的
身体,如愿以偿地吃到了葡萄

(这只狐狸虽然最后也解决了问题,但它是在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来解决的,这种
应对方式不可取。)

第十二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这是一只漂亮的狐狸小姐。它想我一个弱女子无论如
何也够不到葡萄了,我何不利用别人的力量呢?因此,它找了一个男朋友,这只狐狸
先生借助梯子给了狐狸小姐最好的礼物

(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补偿原则",即利用自己另一方面的优势或是别人的优势来弥补
自己的不足,这种方式在一些情境下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第十三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对葡萄架的高度非常不满,这导致了它不能尝到甜
美的葡萄,于是它就怪罪起葡萄藤来。说因为葡萄藤太好高骛远,爬那么高,说葡萄
的内心其实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漂亮。发泄完后,它平静地离开了

(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可以称之为"抵消作用",即以从事某种象征性的活
动来抵消、抵制一个人的真实感情。)

第十四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发现自己无法吃到自己向往已久的葡萄,看到地上落
下来已经腐烂的葡萄和其他狐狸吃剩下的葡萄皮,它轻蔑地看着这些,作呕吐状,嘴
上说: "真让人恶心,谁能吃这些东西啊

(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反向作用",即行为与动机完全相反的一种
心理防御机制。)

第十五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既没有破口大骂,也没有坚持不懈地往上跳,而是
发出了感叹,美好的事物有时候总是离我们那么远,这样有一段距离,让自己留有一
点幻想又有什么不好的呢?于是它诗性大发,一本诗集从此诞生了

(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置换作用",即用一种精神宣泄去代替另一
种精神宣泄。)

第十六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发现想吃葡萄的愿望不能实现后,不久便产生了胃
痛、消化不良的情况。这只狐狸一直不明白一向很注意饮食的它,怎么会在消化系统
出现问题

(这只狐狸发生的情况在心理学中我们可以称之为"转化",即个体将心理上的痛苦转
换成躯体上的疾病。)

第十七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它嘴一撇,说:"这有什么了
不起的,我们狐狸中已经能人吃过了,谁说只有猴子才能吃到果子,狐狸也一样行!"

(这只狐狸所表现的言行是一种情绪取向的应对方式,在心理学中我们可以称之为"傍
同作用",即当自我价值低于他人价值时,寻找与自己有关系的人来实现自我价值。)

第十八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心想,我自己吃不到葡萄,别的狐狸来了也吃不到
葡萄,为什么我们不学习猴子捞月的合作精神呢?前有猴子捞月,现有狐狸摘葡
萄,说不定也会传为千古佳话呢!于是它动员所有想吃葡萄的狐狸合作,搭成狐狸
梯,这样大家都吃到了甜甜的葡萄。

(这只狐狸采取的是问题取向的应对方式,它懂得合作的道理,最终的结果是既利于
自己,又利于大家。)

心态这东西说不准,关键看你自己如果去摆正他,小小浅显的道理,通过寓言来告诉
大家,就看你自己怎么去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5-1-12 07: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