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文化走进幼儿课堂 石浦小娃娃爱上“渔娃娃”
葱油螃蟹、红烧鲳鱼……一道道小朋友亲手制作的玩具海鲜大餐端上了桌面;“鱼鲞作坊”里小朋友忙得不亦乐乎;纸板画框做成的电视大屏幕内一位小朋友在介绍石浦:“石浦海鲜鲜,石浦风光美”……12月10日,象山县石浦中心幼儿园成了一个地道的“渔乡”。
这天,该幼儿园的渔文化课吸引了来自全市的上百名幼儿教育专家和老师惊奇的目光。当天,宁波市幼儿园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讨会在石浦中心幼儿园举行。
在教学实践中,该园发现每当小朋友参与了开渔节和三月三等传统节庆后所表现出来的极大兴趣,因势利导探索地方教材多元化,一些具有浓郁渔区特色的民间游戏得到了挖掘和利用,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2004年,该园启动了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渔文化教育氛围愈加浓郁,缩小版的渔民生活馆、海鲜街、美食店、水产加工厂、鱼灯作坊等等都被搬进了幼儿园,小朋友成了这里“当家人”,参与热情高涨。渔文化课成了小朋友的最爱。小朋友们都说:“石浦好啊,这里海鲜又多又好,渔船像蚂蚁一样多,外国人也来我们石浦了。”
渔文化走进幼儿课堂也取得了丰硕的教科研成果,该园的渔文化教学课题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县级的一、二、三等奖。本月,该园还将作为全市唯一代表参加浙江省幼儿园地方资源开发和利用课题的交流活动。
宁波市名教师、市第二幼儿园园长胡剑红在观摩了石浦中心幼儿园的渔文化课后评价说:“这里的课堂渔文化氛围很浓,资源挖掘很深,这是对本土文化资源的一个很好的继承和弘扬。这个幼儿园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图为“小厨师”亲手制作盐水杂螺后开心不已。(陈吉明文 摄)
海浪沙滩访渔村
“人家住在潮烟里,万里涛声到枕边”。阳光下海面上波光粼粼,月光下水面星光点点。住在渔港古城,枕着《渔光曲》般的涛声醒来、入睡。
石塘镇 石头屋子拼成渔村
有“中国巴黎圣母院”之称的石塘镇其实只是一个渔村。石塘镇最吸引人的就是石头———山崖突出在海中,海又环抱着山崖,石头山包围着石头屋、石头路,连渔村屋顶上压的都是石头。
最有趣的是石屋造型,有城堡式的,过街楼式的,门楼式的,还有四合院式的,甚至有的房子有7个边,两面墙的角度不到40度。用石头造房子最大的好处是即使夏季台风光顾也可以高枕无忧。
暮春至中秋是在石塘享受“漂海逐浪”和“当渔民”最好的时节。可以包条渔船出海玩。
岱山 钓鱼玩沙吃海鲜
浓厚的鱼腥味缭绕岱山几百年。漫步在古镇古宅之间,褪尽繁华的东沙如今显得格外幽静,只有几个老人坐在街头聊天。东沙的人家大多是独门独户的四合小院,见证了过去镇上百姓生活的富足和平和家庭的兴旺安宁。镇上现有古宅100多处,最著名是董、俞、孙、谢四家。董家的雕刻古朴雅致。
“鹿栏晴沙”是一个海滩,位于沙滩边的鹿栏山,全长3.6公里,名副其实的“华东第一滩”。沙砾很细,踩下去松松软软的,好像陷在了棉花堆里。而经水浸过的沙子有略显细硬,听说这也是鹿栏晴沙的与众不同之处。沙滩上不时有人开着四轮越野沙滩车飞驰而过,让心也跟着雀跃起来。
渔船在落日余辉中归航,渔民带着满足的喜悦将收获送上码头;这边冒起袅袅炊烟,那边女人们晾出洗好的衣物;太阳落去,剩下点点渔火和静寂的海港。天水间行船的剪影,泛起点点金光,别有一番风味。
石浦 枕着海浪入睡
走进石浦,可以感觉小镇的蓬勃生气。那火红的龙旗像鹰一样在蓝天飞扬,那饱满的风帆像箭一样积聚力量,那大气磅礴的渔轮像猛兽一样威风八面。
而那依山而建的老城,街巷曲折跌宕,那古老房屋的一砖一瓦、海灯的精致都向游人娓娓道来深邃的渔文化。走在幽深利落的老街里,在老巷里咀嚼咸湿的海风。
老城边的瓮城始建于明代,清光绪年重修,现在古城墙保存完好。石浦以瓮城为标志,分城里城外,故称古城石浦。从这里过渡再往里面走,就仿佛可以感染到城里商铺和百姓生活的热闹气氛。
嵊泗 租艘鱼船去海钓
早晨推窗远眺,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舟楫幢幢,好不壮观。早餐过后,包艘小船出海海钓,虽说不是游艇,却有些许浪里讨生活的野趣。
船一直沿泗礁本岛,绕行至渔村身后。大大小小的岛礁都有装备整齐的闲人们占了垂钓。各自画地为牢,抛下食饵,只等愿者上钩。只是再差的钓手也抵不住好运当头,卤莽小蟹不离不弃地钳住了食饵。钓完鱼虾可以上龙礁,并拿自己的渔获直接在礁上烧烤。
回程途中,船夫收起了蟹笼。只见蟹笼里满满当当都是些张牙舞爪的小家伙,这些被囿笼中的横行将军即将成为游人餐桌上的美味。
[来源:解放日报]
[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08-4-3 22:1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