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洞有头有滋味(散文)
——小住洞头岛
蔡启发
“百岛明珠嵌东海,万千风光赛蓬莱;有洞有头有滋味,总留佳境梦陶醉”。这首古体诗出自哪个朝代、哪位著名诗人之手,我这里暂先不告诉。当你浏览完这篇短文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呵呵,也许这是我开的一个小玩笑。
迎着夏日的阳光,我于2007年7月6日来到洞头,这是我第二次踏上这个海岛小县,虽然时跨两个年份,其实不到十个月。第一次来后,我神不知鬼不晓地竟没有留下一纸文字,尴尬的我不叹洞头没有风光万千,只怪自己的灵感已江郎才尽,抑或是懒字在作怪呢?今天,当我坐在一辆大巴车,穿行在跨海公路上,又一次感到这条公路上的车迹稀罕。我透过了车窗,凝望这蔚蓝而碧绿的大海,仿佛整个身心都被大海的波涛激荡着,这与我滑翔的心灵正好形成了吻合,好一派海岛的风光让人心旷神怡。
洞头是全国仅有的12个海岛县之一,它地处温州市瓯江外口30多海里的洋面上,由103个岛屿星罗棋布。也是名副其实的百岛之县,一个个岛屿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明珠抖落在万顷波涛中,散发着诱人的光芒。旖旎的岛上风光,形成洞头的独特魅力,很快使人想起了清朝诗人王步霄的诗句:“苍江几度变桑田,海外桃源别有天。云满碧山花满谷,此间小住亦神仙”。
是日下午4时左右,我到达了洞头,办理好简单的“此间小住亦神仙”的入住手续,就顾不上这七月流火,约上几位同行到街上“考察考察”。洞头整个县城不大,也不见笔直舒坦的宽敞大街,漫步中举目而望,那种都市的高楼林立、人声车声的嘈杂在这里却是一笔勾销。满眼尽是陡峭的水泥路面和方石叠砌而成的崎岖街坊,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海产品干货,大街小巷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大约是在“一泡尿”的功夫,我们把洞头的窄窄街道两头走了个穿,坑坑洼洼的大家一点也不觉得炎热。这得感谢岛上的海风,时时在呵护着我们,所以说洞头又是一个清凉的世界果然不假,我也是仿佛的在作着率先的故地重走吧,或当回小小的导游而异,因为我来过。
应该说,洞头的好去处不是逛街,而是逛岛。半屏山、仙叠岩、炮台山、海滨沙滩,一个个活脱脱的岛屿和景点像一位位虔诚的老人在迎接着人们。导游安排的第一站就是仙叠岩,我抢在前头,在“仙叠岩”三字处留下了美景,就急切地融入到这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去。这个或层叠、或独立、或相依的岩石,我时而仰望、时而远眺、时而触摸着,面临石崖绝壁,没有一点望而生畏的感觉,反而在心间涌动起情思波澜,用数码拍下了一个个景头,让自己与这大自然的风光景色定格,也让这神仙的“工事”永远驻是心间。
到了炮台山,也说它是南炮台山。简约的理念和盘托起,独有的一个练兵亭招人眼目,几门古炮和一排地堡及远处的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塑像,仿佛把我们带回古代的浴血沙场。据史料记载,在大明朝代,东南沿海一带,倭寇频繁入侵。大约是在1369年的时候,洞头曾被倭寇掠劫,加上渔霸海匪猖獗,百姓们日子苦如黄莲,当时的朝廷无奈之下,只有把岛上的渔民勒令迁往岛外,弃为荒岛。但这些荒凉的岛屿仍然没有得到安宁,倭寇照样出没,天长日久又惊动朝廷。于是派来名震天下的戚继光大将军,把守这里的海疆。他在浙江东南沿海重守十年,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了倭寇入侵,特别是在洞头岛上留下赫赫战功,也使得百姓们能重返故地,安宁地过上了牧渔日子。岛上的百姓为了表示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意,由衷地写下这样的句子:“烽火耀南山,戚家昔日军威壮;风云起东海,列岛今朝旭照红”。这种肺腑的文字成了今天练兵亭醒目的对联。
由于时间的关系,这次半屏山景点没有尽收眼底,但导游的顺口溜道破秘密,让我同样感受到它的半屏绝壁的伟岸。“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我想从导游的嘴里,我们也可以听出这个流传的寓意了。当然,一次简短的行程,不可能把洞头的“风情万种”一揽无余。所以,当我一开始置身于岛中景物时,就已经带上半屏神秘的遐思。
披着夏日的阳光,不经意间离开了洞头,一脚登上大巴,心中顿生酸涩的滋味。但在内心不说再见,因为,我的心情如大海的波涛无法平静。再度的回望,我情不自禁地冒出了诗句:“百岛明珠嵌东海,万千风光赛蓬莱;有洞有头有滋味,总留佳境梦陶醉”。
[ 本帖最后由 蔡启发 于 2008-3-16 22:1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