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有三个大学生,分别来自北大、清华和人大。公司老总发话说:公司决定让你们各做一把椅子,你们三位好好想一想,有什么想法就告诉我。
清华学生最积极听话,一句怨言没有。一下去就想方设法做椅子,尽管他实际上也根本不知道怎么把椅子做出来。
北大学生对此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凭什么要做一把椅子,它的合理性何在?这一问题不解决,讲如何作椅子没有任何意义。在不允许问合理性的情况下,凭空硬要做一把椅子,等于是专制强权,必须坚决反对之!只有等做椅子的合理性得到充分解决之后,他才可能去想做椅子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怎么做等问题。
人民大学的毕业生对此的第一个反应,不是马上就十分"听话"去做椅子,如清华学生那样;也不是象北大学生那样天真浪漫地要追究"做椅子的合理性","凭什么要做一把椅子"。人民大学的毕业生对此的第一个反应是:马恩列(马克思、恩格斯或列宁)说没有说过"要做一把椅子",如果马恩列说过不能做椅子,则他会坚决反对公司老总的决定;如果马恩列从没有说要做一把椅子,则他们会惶惑不安,因为马恩列没有告诉他们要不要做椅子;如果马恩列说过要做一把椅子,但从来没有告诉做一把椅子的方法,则他们也会觉得很惶惑,一来不知道该怎么作,二来也担心任何自己选定的方法做出来的东西还是不是马恩列所讲的椅子。为此,这位人民大学的兄弟会拿着放大镜一字不漏地把马恩列全集从头读到尾。找出一处、数处以至数十处(或一处没有)马恩列有关"椅子"和"做椅子"的论述。据此作为最后的基石性原则与公司老总和北大的同学争论不休。
结局:清华学生最讨公司老总的喜欢和提拔,所以有"大清帝国"之说;北大学生最令领导头疼和恐惧,经常给"小鞋"穿是最自然的事,更甚的就不说了,对照"大清帝国"有"北大荒"自讽。有人说,这是许久以前的事了,现在趋势已有很大的改变。
人大的兄弟最可怜,也最令人讨厌,在老总以前想做一把马恩列说过的椅子的时候,他颇得老总的欢心,折腾了一大阵,后来老总渐渐也烦啦,也明白啦,如今老总想以某种特殊的方式要做一把"有中国特色"的椅子,他却不识趣,还在那里瞎嚷嚷,结果是
落个门前冷落鞍马稀的下场。
一个或许纯是好事之徒杜撰的故事,细细读之让人想哭。其中的深意非一般人可以品位。虚构的故事,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实化"。随便简单靠题一点,我们可以实化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诸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等,随你往上安.......
[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08-3-10 11:2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