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
按惯例,绘画作品不宜发到摄影版块的,但我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第一,杨露群老师是我们摄影协会的同仁,而且我们协会的同志们一直都想见识杨老师国画作品的庐山真面目,得此机会,我借花献佛,以飨同道;第二,古人说“诗画同源”,其实绘画和摄影更是近亲,1837年达盖尔同志的银版摄影术诞生时,绘画艺术已经风行几千年了,我们做摄影的应该好好向搞绘画的学习学习,吸收营养,开阔视野。
长卷系列:
山水长卷
执毫思本源 落笔成古意
象山摄影家协会同仁杨露群是一名美术教师,我们都知道她会画画,但一直都无缘见识她的画作。最近,她翻拍了一批自己的画作以存档,因她对PS不很熟悉,就嘱我将这些照片调一下亮度和反差。当我收到这批画作的翻拍照后,着实吃了一惊。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与象山的书画界有较密切的接触,也见识过不少本地书画家们的作品。一直来,杨露群老师在象山书画界几乎是个“隐身人”,我也一直以为她的画画只是一个女教师自娱自乐的闲情怡志。所以当我看到这批作品时确实吃惊不小:养在深闺人未识呵!
与杨老师交流后得知,她潜心中国画创作已经整整7年了。她是甬上名家金林观先生的嫡传弟子,金林观先生曾师从潘天寿、陆俨少诸大师。从这一路来看,怪不得杨露群的笔墨中会有如此坚定的传统取向,可以说她7年来得金林观先生的真传,坚持传统立场,尊重古法,一笔一墨都可探本溯源。
我的吃惊之一是:她的作品与她自身形象的反差。
杨露群是我们摄影协会的美女会员,协会组织外出采风的时候,杨老师总是坐在她的那辆“帕萨特”里,手持方向盘很自信,一付现代时尚女性的样子。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是想像不出她的作品会是如此“古董”。
我的吃惊之二是:她的笔墨中扎实的传统功底和自觉的崇古精神。
相对来说,女性画家一般以画花鸟、人物的为主,但杨老师却走的是山水一路。中国画虽然发端于人物画(宗教画),但自唐勃兴的山水画(文人画)则是更能够代表中国的传统精神,有“画中最妙言山水”之说。元四家、明四家、清四僧、四王,自元以降的大家几乎都以山水为主。
杨露群的作品继承了传统文人画林泉高致、无我之境的笔墨意趣,画面明净淡雅、秀润清逸,一笔一墨,都透露着一股雅正的古意,观其画作,不禁会使人生发强烈的思古之幽情。从形式上看,她的作品以浅绛山水为主,传统的浅绛山水画是指以赭色为主调的山水画,其特点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用浅绛设色的大家不乏其人。如王维、董源、巨然、李成、郭熙、黄公望、倪云林等等。浅绛介于青绿和水墨之间,我认为是比较适合于女性的“平和”的画种,相对于青绿的浓墨重彩和水墨的孤高冷峻,浅绛更有一股自然清新的平和之风,在审美情趣上使人感到更亲切,更愉悦。
我的吃惊之三是:她坚持的姿态和低调的作风
杨露群老师虽然在摄影上还是个新兵,这支沉甸甸的“小白”端在她手里还有些发抖(毕竟“小白”比毛笔重得多了)。但我没有料到她在国画创作上已经整整坚持7年了,她说:“我的老师告诉我,画画的要做到板凳坐得10年冷,我只有7年。”她比较喜欢扇面山水的创作,计划创作一个大系列500幅的扇面作品,现在已经画了200多幅了。按杨老师的成绩,她在象山画界应该可以显山露水了,但她总认为自己的作品不到火候,这种低调的作风正是她坚持传统的另一面------中国君子文化谦谦之风的体现。可见,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搞艺术的确实是难能可贵。
我相信,各位与杨老师熟悉的摄友们看了她的画作后,同样也会吃惊的!
[ 本帖最后由 纨绔 于 2008-1-18 18:0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