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水的哲学与精神

[复制链接]
蔡启发 发表于 2008-1-15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的哲学与精神
——解读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巨著中对水的思考

·蔡启发


      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单位里发来了李瑞环先生的《学哲学用哲学》著作,这么一个上下册七百多页厚的书,又是出自中国前高层领导之手的哲学巨著,读这本书一开始我就被严重慒着了,真有点让我无从“下手”。好在纪检监察“研究”室,让我有机会潜心慢慢研读和品味,开始了我的蚂蚁啃骨头。学哲学,用哲学,是一个深邃的大理论课题,而我只是照样 画葫芦中,在大海里采撷一朵水浪花,来解读李环先生对水的思考,当作与朋友们一起探讨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出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说的这种水的哲学境界,让我在读李瑞环先生《学哲学用哲学》著作中,同样感受到了他睿智的“水的哲学与精神”,他对水的深沉思考。请看:“有些地方开发的关键在于水。只要有了水,就能发展农业,只要水资源充足,粮食单产、总产就可以大幅度提高。解决大西北缺水的问题,必须采取一些大步骤。一是尽量把水用于发展粮食生产和大规模植树造林。二是提倡合理、节约用水,采用先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三是加快水利建设,把尽可能多的水留在西北、用在西北,特别是对于西北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的水利项目,应加快研究、论证,早日决策、实施。四是研究从区外调水”。这是李瑞环先生为开发大西北,做好水的文章的精辟论述。之所以他在上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与他对水的感悟之深是分不开的。他思想中的治水理念就像“兵家必争之地”一样,告诫人们开发大西北,就得做好水的文章,搞好水资源建设。所以我说,李瑞环对大西北开发中做好水的文章的治水指导思想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可以肯定, 这也是他对“水的哲学与精神”的一种彰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提高了水利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公认度。但是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和水质的严重污染造成了危机,水利事业面临着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使水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样一来,水的课题,从此有了广泛的意义,47届联大以147号决议通过,从1993年起,把每年的3月22日确定为“世界水日”,我国政府也将这一周确定为“中国水周”。这些举措将唤起人们对水的意识意义重大。李瑞环先生作为当政者,他的贫民意识和亲和力是众所周知的,在繁忙的公务活动中,扬长避短,争脱开物欲横流的燥动,静下心来孜孜不倦的学哲学,用哲学;足见他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书本上那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时时打动着我,请看他的肺腑之说:“我国地形的特点是西高东低,造成大量宝贵的水资源白白流失。水资源的分布是南多北少,导致南方经常洪涝成灾,北方普遍干旱缺水。特别是由于降雨量的季节性、区域性严重失衡,旱涝灾害常常是异地同时发生或同地异时发生。有的地方,旱季赤日炎炎,土地龟裂,河川断流,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有的地方,汛期连降暴雨,洪水泛滥,大片农田、村镇、厂矿被淹”。由此可见,在李瑞环的心目中水是有着何等的重要,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包含着水的哲学思想与精神的万丈光芒。

      任何人类活动和社会实践都与水密切相关,特别是水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取向、行业术语、科学技术、法律法规学科学涵盖,无不见让着重要性。那么,何谓是水哲学?水的哲学就是人们认识水的从事水事活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具体内容是物质观点、实践观点、辩证观点、社会观点四个方面。我们知道,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和不可替代的物质,它有自己鲜明的运动与变化的规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水循环运动规律。人类如果要开发利用水资源等水事活动,就得必须遵循它的客观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自然共存的和谐关系,才能为社会经济的建设发挥其作用。同样道理,水可载舟,水可覆舟,水利与水害的关系也是辩证的。为此我们兴修水利,就是要根据水的规律,构建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正确处置兴利除害的关系,才能作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应时之举。

      在透视了水的哲学一面,当然还有水的精神价值的一面。水的精神性,往宏观说就是国家、民族、区域等传统的优秀品德以及一个时代水事活动的拷量,比如黄河长江孕育了中华民族。往微观说就是人们在长期的水实践中所认知的意识形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老一辈水利专家,根据历代治水的变革故事,结合大江大河治理的实践,把水的精神总结得淋漓尽致。这便是:“造福人类,无私奉献;临危不惧,勇于牺牲;知难而进,艰苦奋斗;顾全大局,团结协作;铸造灵魂,陶冶情操;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正是因为水有着这种崇高的精神,使龙的传人出现东方大禹治水的故事,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治水英雄。这种水精神也激励着无数志士仁人发扬光大。

      现在,我们再回到李瑞环先生《学哲学用哲学》书中“遵循自然规律解决水的问题”上来。他指出:“无视自然规律,片面夸大人的力量,是唯意志论;听任自然摆布,否认人的能动作用,是宿命论。人不能违背规律、改造规律,但人可以认识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自古以来,水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利益,也造成无数次灾难。在兴利避害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系统的资料,对水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这段文字很快让人看出了“李瑞环先生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这里的意思是我们只能适应规律、运用规律,如果一旦违背了水的规律就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反之,就能起到推动作用。说到规律,我不访再拉扯几句,记得在书本读过,宇宙上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太阳系围绕银河系的中心转,太阳系中的行星(地球)围绕太阳转,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上的物质都是在有规律的运动着。水的流向与走势也不例外,辩证法认为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当人们了解了水的习性与掌握了水的规律,就可以择水随而迁,临水而居了。中国古代上的“风水”:寻龙、点穴、消砂、纳水、立向等,讲的就是“水散民散,水聚民聚,水深民富,水浅民困,水恶民凶”的道理。所以说,水是生命的源泉和文明的摇篮,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一个城市繁荣的前提。

      李瑞环先生在《学哲学用哲学》巨著中的对水的哲学与精神的拷量,就是他在哲学的高度上过滤和升华,其从哲学角度考察,认知和提升水的理念也是不言而明的。试追溯一下从前: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慨叹说:“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他就中国古代水患与治水喊出了“水利”二字。还有像《吕氏春秋·孝行览》中“掘地财,取水利,编蒲苇,结罘网,手足胼胝不居,然后免于冻馁之患”等对水的赞颂。或者,诸如“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书·尧典》)中对水的警醒,都将对水的褒贬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概括,从中道出了良莠之水与洪水猛于兽的哲学思辨,毫无疑问,这种在古代水事活动中的理论注释也好,诗词歌赋也好,都是对在水的自然规律下的哲学意义上阐述。

      我想,在这次作风建设年活动中,我们的干部集中一下精力,学点哲学,关注中国的哲学问题,尤其对于水利干部职工来说,共同关注并了解水的哲学与精神,这对于指导我们做好水利工作是不无脾益的


[ 本帖最后由 蔡启发 于 2008-1-15 16:37 编辑 ]
成根 发表于 2008-1-15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生命之源也.
   

     
       <中国水利报>曾开辟过"名人论水"小栏目;笔者两则小文,有幸被录用.


[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08-1-15 17:16 编辑 ]
小帅 发表于 2008-1-15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
山鹰猎狐 发表于 2008-1-15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bjmxw 发表于 2008-1-16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s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2-28 20: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