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日前在“普洱市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汇报会”上说的一句话,诙谐幽默又让人感慨颇多。他说,村民的笑容挂在脸上,心里一定是满意的。村里的狗瞧见挂钩干部来了直摇尾巴,说明挂钩干部身影常在,在岗尽责。”(1月7日《人民日报》)
我们想一想,如果连村子里的小狗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见了我们的下乡干部都要高兴地摇动尾巴,像见到了老熟人一样。这样的干部怎能不将贫困山村、受灾村庄的大事小情了解的透透彻彻?譬如,东家老汉是不是缺衣少食,西家大娘身体是不是有恙,谁家最困难需要帮助,谁家的孩子上不起学……
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挂钩帮扶干部们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对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这样的小事像对待自已的家事儿一样牵挂和关心,又怎能不得到百姓拥戴?因而,李纪恒副书记说得非常对!连村里的小狗见了都摇尾巴的干部,说明他们身影常在,在岗尽责。
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干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笔者记得在六、七十年代,下乡的干部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很多,有些乡镇长们、县委书记、县长们甚至经常和村民们“泡”在一起,和村民一起种庄稼、一起拉犁、一起收割,累了一起抽一袋旱烟,饿了一起啃几口窝头,困了一起睡到暖融融的土炕上。官和民没有什么分别,他们一起欢声笑语、其乐融融。那个时候虽然生活水平低,但是“官”的威望却高,老百姓打心里喜欢他们。然而,世移时移,这样的感人场面是越来越少见了。
一些领导干部,他们一年中是很难得有个机会下乡的,就算来了也很难得能“沉”到基层百姓中间去,更别提和老百姓一起挥动锄头和镰刀了。他们更不会调查研究,来了就是和一些下面的基层干部见个面、吃个饭,搞个应酬,至于村子里的农时状况、水利沟渠建设情况、今年能不能丰收,为什么农村、农民的现状长期得不到改观,他们这样的官是不屑于去调查研究的。走的时候,要不让秘书“捉笔代刀”,自己乐得清闲,向上级交差了事。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基层真实情况根本不了解,“雾里看花”“隔着玻璃看庄稼”。结果是离群众越来越远,隔阂越来越大,群众很不买帐。
为什么近年来一些“官气很大”的干部,或者说脱离群众的干部很多?关键是他们缺乏对广大老百姓的真情和真爱,丢掉了一个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温总理在今年元旦到西安市看望干部群众时,在一户农民家里深情地说道:“老百姓的事就是国家大事,教育、住房、保障、医疗这些事关民生的事就是国家大事。”其实,老百姓的小事本来就是国家的大事,否则身为一个大国的总理也不会早上一起来,满脑子考虑的都是百姓的“教育、住房、保障、医疗”等问题。泱泱大国的总理都能够身体力行地关心关注和关爱老百姓的最基本生活,热心于“柴米油盐”这样的小事,难道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基层党员干部就做不到?这些人不是做不到,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了像温总理那样对百姓冷暖疾苦的牵挂,缺少了一份对百姓的真挚感情。往深处说其实是对自己本身职责的亵渎。
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所倡导和宣扬的“挂钩干部”形象,让我们再一次回味到了当年“官民不分”、官兵不分的和谐画面,也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党的优良传统所宣扬的内涵和时代魅力。我们衷心地期盼,村子里的“狗见了都摇尾巴的干部”越来越多,哪些脱离群众、自以为是,甚至走到人民群众对立面的“官儿”越来越少,最好是销声匿迹。 [来源: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