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宁波人开创了多少上海新生意

[复制链接]
大海 发表于 2007-12-21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式商业是指上海开埠后,一些商号开始融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销售洋货,转销土产,成为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不同于传统商业的商业形式。这是现代商业的先驱,而宁波人趁地利之便,在沪上鱼盐、茶、棉花、米、药、杂货等商业贸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上海开埠后,一些在上海营商的宁波人或改变原有的经营方向,或创设新的商业机构,也有大量宁波籍买办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介入各类新式商业活动。如在新兴的颜料商业中,就有许多宁波籍的“颜料巨头”,其中鄞县人秦君安以恒丰昌颜料号起家,后与人合伙开设瑞康盛颜料号。宁波人周宗良则是德国颜料在华的总经销人,他先于1910年进德商谦信洋行任买办,后任德孚洋行总买办。1920年前后组建谦和靛油号,包销谦信洋行的靛青,并在各大城市遍设分号。1930年独资设立周宗记颜料号,成为颜料业首屈一指的巨商。本文着重介绍宁波商人在上海洋布业、五金业、西药业等新式商业中的作为。
---------------------------------本文转自:《新沪商》07年12月号    作者:李(王+咸)

[ 本帖最后由 大海-渔村 于 2007-12-21 23:57 编辑 ]
 楼主| 大海 发表于 2007-12-21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波人与上海洋布商业

  上海的棉布商业是随着推销进口洋布而出现的。早在鸦片战争以前,洋布即经广州运销上海,但为数甚微。上海开埠后,洋布进口逐渐超过鸦片而居进口货的首位。外商洋行最初通过京广杂货店为其试销洋布。1850年后,第一家专销洋布的同春洋货号开办,至1858年振华堂洋布公所成立时,已有同业商号十五六家,行业开始形成规模。据资料记载,1858年前后较为有名的15家洋布店中,宁波人开设的就达5家,占1/3。其中大丰洋布店为的一家专营英、美进口洋布的原件批发字号,其原为门市零售店,是宁波石塘世家翁家独资开办,英商泰和洋行进口的洋布基本上归其经销。1880年左右大丰翁姓老板将牌号让与许春荣,改称许大丰。1905年许因年老告休,又将大丰牌号让与邵琴涛,改称邵大丰。1917年邵故去,其妻弟继任经理,改称大丰。原因洋布进口减少,乃于1930年收歇。总计大丰洋布店经营进口洋布达70余年,中间四易其主,实为历史悠久的老字号。
  鄞县人何宝林父子于1906年开设的“列丰行”也是上海最早经营呢绒的华商西洋庄。前此是何宝林于1880年开设的洋广杂货铺“何家铺子”。何氏之父原在宁波做裁缝,后迁居上海,在百老汇路(现大名路)开设何锦丰西服店。随后何宝林将何锦丰西服店改为经营呢绒洋杂货的商号。1896年以后何宝林所经管的洋杂货号除何锦丰外,在南京路尚有何兆丰、何怡丰、何衡丰、何保丰、何瑞丰等5家店号。1906年开设的列丰行也经营呢绒、花色布及洋杂货。至上世纪20年代何家企业(包括联号)已积资数10万两,成为业内分店设立最多、资本积累最快的大型零售商店,后因不敌新型环球百货公司的竞争而先后于20世纪30年代收歇。
  另外,上海号称“三大祥“的三家大型绸布专业商店都与宁波人有关。协大祥绸布店由宁波人柴宝怀、丁丕山等人于1912年创建而成,是上海绸布业中开设最早的一家大型商店,最终发展成为实力雄厚、规模甚大的经营棉布、呢绒、绸缎的纺织品全能名店。宝大祥绸布店由原协大祥股东柴宝怀、丁丕山开设于1924年,当年上海曾流传一句俗语:“嫁囡要到宝大祥,备嫁妆,送新娘,床上身上都象样”,足见宝大祥的花色齐备,品种繁多。信大祥绸布店则由原协大祥学徒丁大富(宁波人)于1929年开设,经营商品包括呢绒、绸缎、棉布、化纤各类纺织品,有自营购销、经销联销、代购代销等多种经营方式。
 楼主| 大海 发表于 2007-12-21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波人与上海五金商业

  五金商业包括经营黑色金属——钢铁、有色金属——铜锡金属材料以及经营五金工具与零件等的店号。至于铜锡器皿、土铁制品的生产,上海地区早已有之,如铜锡的生产,主要是从邻近的苏州、南京、绍兴、宁波等地传入的,因此上海的铜锡器制造业,逐步形成了苏、绍、宁、鄞等帮派。上海开埠后,进出频繁的外商轮船和先后设立的外资工厂都需要添配一些五金材料,清政府兴办的军用工业和商办工业企业的产生,也增加了对五金器材的需要,而上海原有的打铁铺、铜匠店等作坊对此则无法满足。于是在19世纪60年代,五金商业开始产生,以后渐趋专业经营,陆续分化为五金、钢铁、五金零件、铜锡、玻璃等各种专业商店,至20世纪初年上海五金商业行业已颇具规模。
  上海五金店号中,应以叶澄衷在1862年于百老汇路(今大名路)开设的顺记五金洋什货号最为著名。叶澄衷原在百老汇路设摊售卖酒肉食物,以后又开始兼售五金器料。1862年开设顺记号,此后相继在沪上各处开设南顺记、义昌成号、新顺记等。至1890年,仅南顺记在江浙、华中、华北一带的分支联号即达10余户,叶澄衷因而被人们称誉为“五金大王”。不仅如此,由老顺记派生与连续派生的店号也蔚为可观。统计资料表明,至抗战前,由老顺记及所属店号直接投资或由股东拆伙、职员分设的店号就达37户。
  除五金外,顺记号还经营以火油为主的各色洋货。1883年—1893年间,顺记获得美国美孚火油的在华经销权,专门包销美孚公司从印尼运来的石油、矿烛。1894年美孚公司在中国设立分公司,终止了顺记号的经销权,但顺记号仍经销英国和俄国产火油。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另一大火油公司亚细亚公司的壳牌火油也是通过在沪甬商经销的。壳牌火油于1890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在上海设总公司,总公司的买办是宁波人陶秉钧。陶的两个儿子也在此供职,还有不少办事员都是他的亲戚。陶氏家族为推销亚细亚壳牌火油出力颇多,他们在各大城市设立公司或办事处,销售网点遍布城乡各地。正如《定海县志》所称:“经理煤油亦邑人特擅之业也,美孚、亚细亚二大公司其各埠分销处几十之六七由邑人承办。”
  就钢铁商业来说,在早期钢铁商业中,就有宁波人开设的洋广杂货店兼营钢铁,但为时短暂。上海第一家经营进口煤铁的华商钢铁商号即叶澄衷于1870年盘进的德商可炽煤铁号,地址在北苏州路,该号专门经营进口煤铁。可炽号开上海钢铁商业之先声,以后其他煤铁号陆续开设,其中宁波人开办的有:1890年戴运来在北苏州路开办的利昌钢铁号,1890年周可文在北苏州路开办的茂顺钢铁号,1900年洪仰岗在民国路创办的万椿钢铁号等。
  五金零件商业店号的出现,是五金商业分工趋细的体现。1886年,经营五金零件的欧源记号开设,此后此类店号渐有创设,但绝大多数由广东人经办,宁波人投资的只有一家,即1913年由郭存忠在兴圣街开设的华丰店号。至于五金商业中的铜锡店,上海开埠前即有一些旧式铜锡作坊自产自销,兼营外地运来的各类铜锡手工商品。开埠后,一些铜锡店的师傅或学徒转入外商船厂做“红铜工”,从事铜锡零件配备和修理,也有人投资创办专业修配店,其中镇海人乐嗣基1884年在南京路设立的乐源昌铜锡号,制造营销酒壶、铜吊、烛台、脚炉等家用铜锡器皿,是上海唯一一家经营此类商品的专业商店。上海最初的玻璃与玻璃器皿都由洋什货店兼销。1879年镇海人蔡振茂在虹口天潼路设立蔡仁茂玻璃洋铁铺,自制自销白铁座方形玻璃灯并划配玻璃。1884年,蔡振茂之子蔡同伦独立经营店铺。1900年后不再承做洋铁皮加工等手工业务,专业销售、装配进口玻璃,兼营五金。1905年由其子蔡仁初接手经营,经其苦心摹划,业务蒸蒸日上(江海关大钟的玻璃即由其划配)。1924年,蔡仁茂扩大业务范围,同时经营钢铁业务,店名也改为蔡仁茂玻璃钢条号,发展为同业中首屈一指的大户。
  由上述可见,宁波人在沪上五金商业中的优势是其他人不可比拟的。早在1878年宁波《海关贸易报告》中就有外商提及:“上海铁商差不多全是宁波籍人,货物装到宁波后,再发送到内地,以长期贷款办法出售得到高价,一般要二到三个月以后才能收到货款,铅和其他金属商品,宁波商人也是以同样办法处理的。15年来这项贸易几乎完全是宁波人和上海宁波籍铁商之间的交易,事实上洋商很难分享一份。1914年前后,上海共有五金商业店号25户,其中宁波人开设的达16户;经营钢铁商业者20户,宁波人开设的有7户,可见其在五金商业中的地位。
 楼主| 大海 发表于 2007-12-21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波人与上海西药商业

  宁波人在上海西药业的作为,对打破外商垄断局面、推进民族制药工业的兴起有重要作用。自1850年英国药剂师洛克开设了第一家外商药房Shanghai Dispensary,及至三十多年后才出现了第一家华人西药店——1888年由顾松泉设立的中西药房,以后又有华英、中英、中法、华美、济华堂、五洲、万国等华商西药店陆续创设,逐步形成了西药商业行业。由于这些西药店铺都附设有制药工场,所以这批早期的西药房又成为孕育民族制药工业的胚胎。除1889年严信厚、朱葆三参与创办上海第二家华人西药房华英药房,1894年严信厚参与创办中英药房,1923年黄楚九接盘中西药房外,宁波人独立开设的较为著名的药店还有: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余姚人黄楚九开设的中法药房,1907年黄楚九等人在上海创设、鄞县人项松茂经营的五洲药房,1927年慈溪人陈升海开办的天华药房,1933年鄞县人史致富创办的万国药房。
 楼主| 大海 发表于 2007-12-21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波人与上海本地商业

  宁波人在上海本地商业中也在有作为,仅是宁波人在南京路上的经营活动也讲述不尽。南京路原是从外滩至抛球场之间的一条通道,称为花园弄。以后随着沪上商市繁荣,花园弄也延长至今西藏路口,并因可行马车而称大马路。后一再延长,1862年连接了越界筑路的静安寺路,1865年工部局正式命名为南京路。民国以后,南京路日趋繁荣。自1918年起,上海环球百货业中最大的先施、永安、新新和大新等4家公司在南京路上相继开业,一些著名国货工厂也纷纷在南京路上开设销售门市部或发行所。到上世纪30年代时,南京路已是高楼耸立,店铺栉比,霓虹闪烁,流光溢彩。号称“中华第一商业街”的南京路不仅是上海最大的购物中心,而且还成为沪上著名的一大景观。在这个“孕育大上海的母亲,解读近代中国的鲜活标本”上,宁波人开设的著名店号就有培罗蒙西服店、亨生西服公司、邵万生南货店、三阳南货店、乐源昌铜锡五金店、亨得利和亨达利钟表店、中华皮鞋店、老正兴菜馆、蔡国德堂国药号、泰康食品商店、协大祥绸布店、老凤祥银楼等。
  邵万生南货店原名邵万兴南货店,咸丰二年(1852年)宁波人邵六百头开设于吴淞路,以精制具有宁、绍乡土风味的糟醉食品而闻名。除邵万生南货店外,沪上许多南北货名店皆由甬人开办,这主要是因为宁波渔业发达,宁波人率先在上海经营海味及南北货。如南京东路的三阳南货店、塘沽路的叶大昌食品店都是与邵万生南货店齐名的“中华老字号”。三阳南货店由宁波人唐某于1870年开设,也是以经营南北货和自产自销宁式糕点著称,名牌产品有麻枣、马蹄蛋糕、羊牌奶糕、松子牛皮糖等。叶大昌食品店由慈溪人叶启宇于1925年创设,虽地处冷僻的塘沽路上,但它以一批别具风味的产品跻身名家之列,其部分产品如香糕、火炙糕、奶糕等早在1932年就开始出口,在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享有盛誉。特色产品有绿豆糕、苔生片、三北豆酥糖及全市独一无二的三北藕丝糖等。此外,顺昌路的大同南货商店也是以经销宁波式茶食著称的特色商店之一。
  亨达利钟表店原为洋商企业,中文招牌为“亨达利洋行”,销售进口商品。1914年,亨达利转让给当时的礼和买办虞芗山、跑街孙梅堂。孙当时是美华利钟表店的负责人。一战后,孙梅堂独立主持亨达利的经营,此时亨达利已成为美华利集团内的一个最主要的钟表专业商店,并更名为亨达利钟表总公司。1926年集资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并脱离美华利集团。抗战期间业务趋向衰落。亨得利钟表店是与亨达利齐名的、宁波人创办的又一家百年钟表老店,其前身为宁波二妙春钟表行。1874年由当地庄村人应启霖、王纪生、庄九泉集资开设于宁波东门街(今解放路),1915年在上海广东路河南中路西首正式开设亨得利钟表行,到抗战前已发展成为拥有60多家联营企业的大型商业集团。时有“钟表大王”之誉的孙梅堂及其父孙延源与上海钟表业都颇有渊源。孙延源于光绪二年(1876年)开设于河南路429号的美华利钟表店是上海创办较早的一家钟表店,1905年又罗致一批能工巧匠,设工场于宁波鄞县,制造各式钟表,开中国自制钟表之先。以后,美华利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钟表企业。
  蔡同德堂国药号是上海四大著名中药店之一,创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商店最早由汉口迁来上海,开设在英租界抛球场后(今河南中路南京路北首)。产销精制饮片和各类药酒,制作丸散膏丹,渐而名扬海内外。药材业是宁波商人一贯经营的传统行业,由慈溪商人占主体的甬籍药材商往来南北,贩运药材,《慈溪县志》载:“县人以贩药为大宗,川湖等省亦无不至者。”除了上述蔡同德国药号外,童涵春堂、冯存仁堂等国药名店的创办者、经营者也是清一色的宁波人。童涵春堂国药号创设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前身是竺涵春,后因经营不善,出盘给宁波商人童善长,并将店名改为童涵春堂,由童亲自主持店务并出任经理。童涵春堂素以用药讲究、遵古炮制、品质优良而闻名中外,所产人参再造丸、百益长春酒、周公百岁酒、参茸回春酒等都颇具盛名。冯存仁中药店由慈溪人冯映斋创办。冯家世代以采药、贩药为业,早在1662年便在宁波又新街开设了冯存仁药店。同治元年(1862年),冯氏后裔冯吾楼以6万元资本在上海汉口路昼锦里开设冯存仁分店。此店出品各种丸散膏丹,尤其是该店精工配制的驴皮胶、太乙紫金锭、消痞狗皮膏药、万应宝珍膏药、人参再造丸、人参大活络丹等药品,驰誉并畅销海内外。此外,宁波人在上海开办的著名国药店还有:慈溪人徐之萱于1920年在派克路(今黄河路)创设的“浙东良医徐重道国药号”;由宁波人乐达仁在大马路抛球场(今南京东路、河南路口)创建的“京都达仁堂乐家老药铺”等。
  “新世界”是余姚人黄楚九于1915年在西藏路南京路口创建的综合游艺场,有滑稽、双簧等娱乐项目。观众入场后,可以任意选择观看玩乐,不受时间、场次限制,因此游客甚众,不敷容纳,于是又在南京路北加辟一场,中凿隧道相通,增设了京剧、地方戏、溜冰场、弹子房及中西餐室。黄楚九可谓上海滩上的“娱乐业大王”。早在1912年黄就与京剧艺人潘月樵、商人经润三在南京路浙江路口(今华侨商店地址)合资开设一家京戏馆,称“新新舞台”(后迁福州路改名天蟾舞台)。当时效法日人,在屋顶上开设“屋顶花园”,1913年建成,取名“楼外楼”,成为上海第一家屋顶花园。1917年,黄又在法租界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和敏体尼荫路(今西藏南路)转角处建造“大世界”。“大世界”游艺场全部面积达14700多平方米,每天游人如潮,特别是外地来沪旅客,莫不以能游“大世界”为一快事,“大世界”逐渐成为上海热闹地区的代名词。黄楚九后来还办有“齐天舞台”、“绣云阁”、“天外天”、“小世界”等游乐场所,但规模都不及“大世界”。
  培罗蒙西服公司前身是许达昌于1928年在四川路开设的“许达昌西服店”,1932年迁至南京路。1935年改店名为“培罗蒙”。该店以精巧的手艺、上乘的质量、热诚的服务,成为同业中第一流的名牌特色商店。言及宁波人在上海服装业的成就,必然会提到“红帮裁缝”。“红帮裁缝”与““本帮裁缝”相对而言,是人们对专为洋人缝制衣服的手工业者的称呼,其中鄞县、奉化人在上海经营此业者人数众多,技艺高超,是“红帮裁缝”的中坚。继1896年奉化江口前江人江良通在南京路开办上海第一家西服店——和昌号后,以后荣昌祥、王兴昌、裕昌祥、王顺泰、王荣康、汇利等号称“南京路上六大家”的呢绒西服店也都被奉化人所垄断,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陆续在南京路和沪上其他各处开设的西服店及雇用的裁缝,也大都来自奉化,且多是荣昌祥呢绒西服店创办者王才运的亲族和门生。
  银楼业也是宁波人在上海的“传统生意”,特别是鄞县、慈溪、镇海等地有许多商人在上海开设银楼。这些银楼都有一批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把作师傅,饰品以成色足、款式新、精镶细嵌而远近驰名,其中老凤祥、裘天宝、方九霞等银楼,都是当时沪上最有名气的大同行银楼。
小帅 发表于 2007-12-22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
wqs202662 发表于 2007-12-22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渊源哦!
宁波帮名不虚传
山鹰猎狐 发表于 2007-12-22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5-1-11 06: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