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75-85年出生的人 如何理财赢得未来的30年

[复制链接]
xuqingsong 发表于 2007-12-16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赢30年!可能吗?谁知道30年内会发生什么?没错,白驹过隙、世事无常,30年时间里确实变化太多了——

  30年前,有谁能预知到一场令世界震撼的伟大经济变革正在酝酿,其所带来的物质财富、思想文化上的巨变会令30年前的人瞠目结舌。

  于是,曾经一些吃着“大锅饭”、享受各种福利的令人羡慕的国企员工下岗了;曾经一些为完成组织任务,“被迫”买入股票的人成了资本市场上的第一批暴发户;曾经一些“二道贩子”、被认为不务正业的人如今成了企业家……

  变化意味着机会,如果很早就预知到了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可能就乐于迎接市场的挑战,而不是凡事依赖政府;如果很早就预知到了资本市场的繁荣,可能就积极打理自己的资产,而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我们在感慨命运弄人的时候,是否认真思考过未来会是什么样的?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怎样的规划?

  对于1975-85年出生的人,他们很快就将担当起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任,未来的30年也是他们一生中的黄金三十年。这一代人在改革的大潮中长大,也承担着改革带来的成本和阵痛。他们从小被打上了市场经济的烙印,而在成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力的时候却常感到迷失与彷徨。而无庸置疑的是,这一代人赢得未来的30年,中国也将赢得世界30年。

  《钱经》希望能对未来30年中国经济社会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预测,也会对75-85年生人做一下人生规划。也许你会觉得这种规划没有意义,毕竟人生充满了太多的变数,但你当前需要做出的选择,比如买房、职业发展、是否创业等,可能就会极大影响到你未来的30年。也许你对这种预测的可靠性产生怀疑,毕竟30年间会有太多的事情发生。我们不否认这一点,我们可能不会给你一个确切的结果,但会告诉你一种正确面对未来的态度和方法。

  理财是一种规划,而人生是需要规划的。

  成长的记忆与他们的特质

  今年夏季,有两部热映的电影与75-85年生人的儿时记忆有关,一部是《变形金刚》、一部是《多啦A梦与他的恐龙》。当青年男女带着伴侣甚或是子女涌入电影院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冲着曾经抱着入梦的变形金刚玩具和憨态可掬又总能变出新鲜玩意的机器猫来的。与其说他们是来看电影,不如说是在寻找一种回忆。

  这种怀旧的情绪同样弥漫在网络上。有时,这代人回忆童年的贴子竟然有上千个跟贴,跟贴者继续贴出他们的记忆——除了变形金刚和机器猫外,还有童话大王、玻璃球、魂斗罗、街霸2、猫和老鼠、圣斗士星矢、十六岁花季、酸梅粉小勺、大大泡泡糖、三鲜伊面、钙奶饼干、小虎队……

  这个回忆的单子还可以列得很长。一群依然年轻的人现在就对儿时的记忆如此感动,这确有点令人费解。不过,想想这一代人共同的成长历程就不难理解了——

  他们出生在一个相对匮乏的时代,但物质产品随着经济改革逐渐丰富起来,对外开放也给他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持续不断的冲击;他们出生在一个相对禁锢的时代,男看金庸女看琼瑶的热情还通常隐藏在地下状态,而思想的牢笼一旦打开就会放飞得更高更远;他们出生在一个相对单调的时代,伴着他们出现并成长的电视媒介最开始输出的几乎是单一的内容,当遥控器的按钮越来越多互联网蓬勃兴起后他们才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许,正因为曾经的匮乏、禁锢与单调,儿时的记忆才令这一代人倍加的珍惜与感动。

  这一代人是完全伴着改革开放出生成长起来的,对金钱和市场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在儿时的懵懂中渴望拥有金钱,也知道了金钱的魔力,但那时仍身处一个对商业社会深深戒备的环境中。随着他们逐渐长大,商品经济在发展、思想观念在转变,他们也开始学着独立思考和自主创造。而当他们成为追逐金钱创造财富的主力时,却渐渐对无处不在的商业行为感到厌倦。在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时,他们又怀念起物质相对匮乏时期的那种单纯的美好。

  下面,是一位80后网友的一段话,也可以看作是这一代人发出的宣言:

  我,82年的,理想主义者。

  80年代的独生子女,无兄弟姐妹,成长的岁月物资不缺,但也不充足。

  小时候侠义和英雄主义的传媒熏陶造就我们的爱心、同情心和正义感,也让我们看不惯现实世界中遇到的虚伪、造作、阿谀奉承等可鄙的事物。

  虽然一直在党的宣教中长大,80年代的人不相信未体验过的东西,这也让我们懂得了怀疑和不盲从,在越来越前进的大环境中,向往公平和自由。

  相比年长一代的人,文革没有伤害和扭曲我们幼小的心灵。相比90年代的人,没有物质充裕和物欲横流的儿时,我们珍存着小幸福,那是单纯浪漫的童年。

  我们是善良的一代,是如今不得不为生活奔波的一代。属于我们的时代终要到来,很快也会到来了。到那时,潜规则会减少,不道德的人会没有市场。

  读完这篇充满锐气的宣言,或许可以感受到这一代人身上的某些特质,这是与经济改革开放相吻合的一种特质:他们很现实,但也有那么点理想主义;他们渴望财富,但也并非完全金钱至上;他们不迷信权威,但对专业高手也会产生些许崇拜;他们没有坚定的信仰,但并不缺少价值认同;他们受到西方思潮的熏陶,但也发现其中不乏糟粕;他们即将承担起大任,但对未来的变化还带着惶恐和不安。

  75-85年生人即将进入人生的黄金时期,也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他们身处一个怎样的环境?将面对怎样的未来?他们身上的特质会将中国的经济带向何方?反过来又会对自身带来怎样的冲击?这一代人要想赢得未来30年,必须面对和解答这些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先发掘这一代人的怕与爱——

  这一代人的怕与爱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

  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

  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

  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

  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

  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当我们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傻瓜都在赚钱;

  当我们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了傻瓜;

  这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生人自嘲的一段话,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对于1975-85年这个时间段(范围可以更窄一点)出生的人来说,确实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他们赶上了住房商品化改革、教育产业化改革,经历了大学扩招还有这波风诡云异的牛市。他们承受了改革的成本,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改革的收益,就已经被推到了市场大潮的前沿,面对未来几十年可能出现的种种风险和巨变,他们心中会隐隐不安——

  经济萧条怕,经济太热也怕。

  谁都不喜欢经济萧条,那意味着更多的失业、收入降低。但经济周期的规律很难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波峰就会有波谷,于是政府总是想办法熨平这条曲线。这一代人自工作以后就总能听到宏观调控的字眼,而经济热度依然不减,节能减排压力加大,一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房价股价高悬。中国经济仍然会有几年好光景,可谁能保证过热之后不会萧条。对于这一代人来说,他们必须面对这一切并承担这一切。

  没买房子怕,买了房子也怕。

  没有房子在都市里漂泊当然心里不安,而且现在的房价一天一个数字,说不定过两年房价又翻了一番。工资增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如果不咬咬牙拿下可能这辈子就没房子住了。但买了房子就安心了吗,做个房奴还算好。怕就怕在当初自不量力买了个难以承担的房子,当经济萧条房价下跌时,连月供都还不上,房子被强行拍卖人被清理出屋,这比买不起房要可怕得多。

  没有工作怕,有个工作也怕。

  就业形势严峻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这种情况短期内不会缓解甚至有加剧的趋势,没有工作的人即使拥有一套房子也只是一座城市的遗弃者,这是更可怕的事情。但拥有了工作就不怕了吗?职场中人普遍存在本领恐慌,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终身雇佣制与这一代人无缘,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经营不善以及自身能力的问题都可能带来失业之忧。人在职场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没有结婚怕,结了婚后也怕。

  有家的感觉真好,无依无靠的漂泊在都市会增加不安全感,何况夫妻合力理财的效率更佳。婚姻是座围城,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观念的转变,未来将会“出城容易进城难”。其实“城”中的人又何尝不怕,离婚是最大的破财行为,而离婚率偏偏节节攀升。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外界的诱惑越来越多,对结婚的恐惧以及婚后的不安全感日益加剧。

  不要孩子怕,有了孩子也怕。

  老龄化社会即将来临,这一代人如何养老恐怕会成为世界性难题。丁克家庭活得潇洒但也担忧老来孤独。有了孩子又怎样?指望养儿防老已不现实,而且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已经成为家庭主要的“成本中心”。对孩子的培养教育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而投入产出比并不乐观。孩子能给一个家庭带来欢乐,也带来压力。

  这一代人怎么什么都怕!但反过来想,“怕”未必是坏事,风险和机遇总是相伴。萧条期给了你崛起的空间、下跌时为你赢来了入场的时机,工作的压力可以将你锻造得更专业化和职业化,社会安全感的缺乏或许让你更珍惜家庭。毕竟,这一代人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也面临更多的机会,互联网为他们营造了更加公平和开放的环境,只要有能力便可尽情拥抱这个沸腾的年代,这一代人有充分的“爱”的理由。

  那么,75-85年生人在未来30年里究竟会面对什么呢?他们的“怕”与“爱”如何转变成赢到最后的动力?下一部分内容,或许能帮助你解答这些问题——

  未来30年大预测

  完整的预测出未来30年会发生什么,这几乎不可能。就象30年前谁能预测到中国经济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15年前谁能预测到互联网会这么深切的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但经济社会发展也有规律可循,历史往往重复。我们不能描绘出未来30年清晰的图景,可这不妨碍在某些问题上提前作出预判——比如中国经济何时会迎来一次萧条,股市由牛转熊都有哪些前兆。这也不影响我们发挥想象力来展望下一次技术革命以及人们生活消费形态的变化。不要把这种预测当作一场游戏,成功的人往往是有远见的人,看清“势”运用好“术”,这一代人才能赢得未来30年。

  一、经济萧条离这一代人有多远

  预言与建议:中国经济会在未来不远时步入一个相对萧条期。因此现阶段你应尽可能的减少负债,比如房贷最好提前还款。要密切关注经济指标和周围人消费意愿的变化,特别是后者更为直观。一旦出现明显的萧条迹象,适当抛售手中的各种资产,如房产、部分股票、基金等。再尽可能的判断萧条的底部,及时购入各种资产。

  对于75-85年间出生的人来说,在未来长达二三十年的职业生涯或背负房贷期间,会不会经历一次经济萧条?答案几乎可以说是肯定的。经济周期波动是一种常态,任何地区都避免不了。现在我们关心的是萧条什么时间会来,程度能有多深。

  当然,对经济走势做出准确的预测太难了,连顶尖的经济学家都作不到。但你至少需要对某些迹象有所警觉,就如看到天气阴了下来想着带把伞一样。接下来我们会给出一些近两年呈现出的经济萧条的迹象,至于会不会演变成真的萧条则需要你的判断了。对于75-85年生人来说,对经济运行周期的把握非常重要,这样才可以尽早制定应对策略。

  迹象一:投资周期进入尾声,而此前投资需求所带动的经济高增长中酝酿着生产过剩危险。

  中国经济主要是由投资拉动的,所以必须先分析投资的变化。数据显示去年前4个月城镇投资增长率为29.6%,今年前4个月已经下降到25.5%。今年一季度新上项目投资为负增长13.5%。这显露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正在放慢脚步,并开始从推动总需求增长转向推动总供给增长,从而酝酿出生产过剩危机。

  观察投资应主要关注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变化,本轮投资周期到目前已基本结束了土建阶段,而进入到设备安装阶段。在设备安装、调试和试生产阶段结束后,投资项目就建成了,就会进入到投资从需求转向供给的质变点,如果消费与出口不能接替投资需求的地位,生产过剩危机就不可避免。有许多统计数据可以支持投资周期进入到设备安装阶段,而外需的萎缩可能加速产能的过剩。

  迹象二:房产市场过多的透支了未来的消费能力,股市带来的财富效应正在减弱,通货膨胀实际上降低了工资的购买力。

  在美国这样的成熟经济体中,消费支出是判断经济周期最主要的指标。中国的情况虽然不同,但绝不能忽视消费的变化。今年以来消费增长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加快趋势,但我们注意到消费构成中房产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房价越来越高、土地供应越来越紧必然令房产消费转冷,而长期房价高企对其他消费领域的挤压效应会逐渐显露出来。

  应该说近两年消费增长率的提升与股市繁荣基本是同步出现的,股市飙升所创造的“财富效应”拉动了消费增速的提高。但相信只要入市的人都会承认,今后在股市中赚钱不会像以前那么轻松了,股市结束单边上扬会对消费产生紧缩效应。

  近期在消费领域更重要的一个变化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的压力没有缓解的迹象。通货膨胀会降低工资的购买力,也就是减少实际平均单位时间收入,而后者是影响消费支出最有效的唯一领先指标。这轮通货膨胀会打击中低收入者的消费预期,从而进一步紧缩消费。

  迹象三:外部的经济环境逐渐恶化,近期表现最明显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和美国次级贷风波。

  食品安全问题不局限于食品安全本身,已经上升到经济、政治的高度,这是外面世界对中国制造投出的不信任票。一些国家中的某些势力的险恶用心已昭然若揭,但不能否认其对中国出口造成的影响。

  美国次级贷危机造成的影响超出了最初人们的预料,可见美国经济体开始品尝前几年流动性过度膨胀带来的恶果。如果接下来美国还会发生信用卡危机,那么全球流动性趋紧可能成为一种趋势。次级贷危机对中国经济会造成何种影响现在还很难判断,但美国经济的衰退以及导致的消费萎缩对中国经济决不是一个好兆头。

  看到这么多不祥的迹象你是不是都有些紧张了,其实大可不必过分担心,要相信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而且对于75—85年生人来说,只要你没有过多的负债,就会很轻松的度过萧条期,还可能抓住机会将你的事业和投资生涯推向另一个新的高峰,你要做的是在萧条前减少负债和投资,而在反弹来临前加大投资、布局各种资产。特别是对于“负翁”一族,现在应抓紧时间减轻负债。

  经济周期波动对于个体来说太宏观太难把握了,那么我们来说一说具体点的东西,比如股市。这波牛市行情什么时候会结束,会不会出现崩盘,这也是匆匆进入股市的这一代人非常关心的。

  二、股市崩盘的几种前兆

  预言与建议:未来一段时期股市将延续牛市行情,投资者目前仍可积极入场。只要不出现经济突然转向或投机气氛过于疯狂,股市由牛转熊甚至崩盘的可能性就不大。对于投资者来说,现阶段最重要的是认真寻找能经受市场考验的、真正有竞争力的潜力股。同时学会合理有效的进行资产配置,这样即使熊市来临仍可获利。

  股市的牛熊转换是基本的规律,理财是一辈子的事,这一代人在未来二三十年的投资生涯中肯定会经历这波行情的终结。如果能够提前预知到这个转变,就可以避免损失。而如果早些形成正确的投资策略,甚至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获利。

  当然,谁都无法准确的预测到这个转换的节点在何时。不过我们可以参照1929年的那场股灾给出崩盘前的几种前兆。这绝不是说中国股市要经历这样一次崩盘。只是对于这一代人,具有足够的风险意识终究不是一件坏事。那么,1929年大崩盘前都发生了什么?我们当前的股市与之相比是否有相似之处呢?

  当所有人都在谈论股市,而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懂股市

  上帝使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这句话非常适合表述股市崩盘前的场景。加尔布雷斯在《1929年大崩盘》一书中指出,有关1929年股市投机最令人惊讶的不是参与人数的规模,而是股市投机成为了美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人们在谈论一只股票时,其实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不了解,但没有任何人揭穿他们不懂的这一事实。投机文化弥漫在各个角落。

  《钱经》点评:上述的情形你是否似曾相识——每天总能见到一群人在谈论股票但其实每个人都不知所云。如果这种投机文化继续泛滥,人们甚至连本职工作都忘记了,那你真的要考虑远离这个市场了。

  当乐观的情绪被推到顶点,任何悲观的论调都被认为是“叛逆”而被压制

  1929年,美国大多数报纸杂志以赞美、敬畏的语气,而没有警示性地报道股市全面走高的消息,并且同时看好股市当前和未来的走势。当某人抛出悲观性的论调,就有人指责他“严重破坏了美国的繁荣”。也有人暗示,他这样做是有动机的——被猜测是想做空。随着市场的不断走高,他的警告只被别人当作了笑料。

  《钱经》点评:这个场景也很熟悉,把唱空股市归结为外资阴谋论就是一个例子。人们往往害怕股市跌下来而强迫自己甚至他人承认还会涨。所以,当你完全听到一边倒的声音,反而需要警惕了。

  当经济调控手段面临两难,而投机者对这些手段具有了相当的免疫力

  1929年1月,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再贴现率是5%;而证券经纪人贷款利率在6%-12%之间。只有发生再贴现率剧涨的情况,才会使银行把从联邦储备系统那里借来的钱直接或间接的供给股市的做法变得无利可图。一下子大幅度提高再贴现率的行动除了会导致普遍反感外,还会提高一般工商企业、消费者和农民的借款利率。联邦储备委员会在做决策时表现软弱,只是不时发出警告。显然,联邦储备委员会关心的不是限制投机,而是推卸自己在不断加剧的投机应负的责任。

  《钱经》点评:任何泡沫在破灭前,都有机会将其尽早捅破以避免更大的损失。但往往调控当局出于各种顾虑而无所作为。应该说,中国央行今年来进行的几次紧缩调控并没有起到太好的效果,当然这些调控措施本身也不是针对股市的。如果股市继续疯狂,而调控手段乏力,这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当庄家横行,上市公司的虚假利润泛滥

  1929年夏末,经纪人公报和信函不再满足于通报当天哪几只股票会涨和涨幅有多大,而是通告下午2点,应该多“关注”无线电股或通用电气股。人们相信股市已成为神秘而无所不能的人士手中掌握的工具,这种信念从来没有这样强烈过。这是一个联手做庄和投资辛迪加业务(操纵业务)过度活跃的时期。除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庄家行为外,很多上市公司还通过财务上的“乱伦”和杠杆效应产生了大量的虚假利润。

  《钱经》点评:这是1929年大崩盘前的情形,其实在2001年,中国的老股民也熟悉这些场景。被斥为连赌场都不如的中国股市在那一年崩溃了,但历史的教训我们真的牢记了吗?还是以一种新的面目示人。很多上市公司的利润来自于交叉投资、所谓“义庄”的频频出现让我们不无忧虑。

  上面我们列举了1929年大崩盘前的一些情况,好像和目前国内的股市有点像呀。其实不必杞人忧天,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非常之好,而且现在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手段是那时不能比的。个人投资者其实不必要预测经济周期和股市走向,你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选择真正的成长股,那样无论经历怎样的市场环境你都能够获利。

  无论是从经济运行还是从股市发展看,如今都处于一个沸腾的年代,其实更令人激动的一场运动正在我们身边上演并将持续下去——那就是城市化。它将更真实的影响到这一代人未来30年的生活

  三、追随城市化的脚步

  预言与建议: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在未来长时期内不会中断,随之带来的一系列变化继续影响着你的财富和生活。伴着城市化的脚步,你会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合适的位置:比如选择在近郊居住、将事业重心放在城里、或把投资目标锁定城乡结合部等等。

  2001年,刘峰曾经去北京的近郊区县之一的通州探望一个朋友新买的房子,坐了很久的公共汽车,终于找到了那处房子。小区很荒凉,门一推开,外面就是杂草。刘峰那时发誓不买北京四环以外的房子。但是在越来越高企的房价面前,刘峰不得不对北京的生活成本做了妥协,像大多人那样,他作了个务实的选择——住到郊区去,原因很简单,不愿意做房奴。

  2007年的今天,通州房价已经到了8000元/平方米,每天早晨,从北京通州驶向CBD的城铁八通线和数十条公交线路装满乘客,京通高速路上各种档次的私家车、班车则摩肩接踵,争先恐后地把数十万人卸载到城市的中心地带,而此时从城里驶向郊区的车辆上空空如也。傍晚的状况则恰好相反。

  电影中,每天早晨,几十万美国白领乘车或者开车到曼哈顿去,傍晚回家。十年间,有一百多万纽约人奔向城市外围,只留下了一个衰颓的“半日城市”:汽车和铁路班车开到时,全城像涨潮……为人群所淹没,入夜落潮时,人群又退走了——基本上只剩下小偷、警察和老鼠。

  在上个世纪的美国,郊区曾经代表了美国的未来,意味着红砖迷宫和精修的草坪,郊区成为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理想安居地。《时代》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市郊已婚妇女的特稿,说她们“生活得很痛快……根本不相信自己会有什么不愉快的理由。”

  中国城市郊区化从起步到现在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郊区化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以北京为例,从1991年到2000年,北京近郊区是人口的主要导入区域,也是北京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承载地。2000年近郊区总人口比1991年增加了239.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4.2%,高出全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1.8个百分点,人口密度的增长幅度也远高于远郊区。其他大城市也出现类似的情况,如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形成,应该说都是我国城市郊区化快速发展的明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州这几年的变化仅仅是整个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鲜活的缩影,中国正处在浩浩荡荡的城市化进程当中,这个历史化进程,将会影响到所有的人,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越来越多的外地青年加入了城郊候鸟的行列,若干年后,他们的后代将为永远的成为城市里的一员,在城市里长大,在城市里生存,将永恒的凝固了城市化。

  中国的城市化也将伴随着大型或者特大型城市的崛起,从人口密度的角度,以东京为榜样,3000万、4000万人口将是这些大型城市的规模,而这么大规模的扩展,城市近郊或者远郊的发展是必须的,随着规模的扩展,城市多中心的结构也必将形成,而城市内部的交通连接的便利性当是首当其冲,或许私有汽车的迅猛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耗并不是这个星球可以承载的,那么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公共交通的便利。

  对于社会的个体,我们现在没法想象这种城市化进程会给已居城市人口的现有生活习惯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因为目前来看,西方国家的城市居民除了生活质量稍好之外,在超前的生活方式之上并没有给我们有什么具有想象力的借鉴,而具体影响最深的当属那些正在进城的人们。当然,在这种历史的大进程中,有很多机会是已经给那些有准备的少数人的,一旦抓住,你可以随意改变你的生活方式,那么你是否有备而来呢。

  城市化进程真实的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而对生活内容和质量造成实质冲击的则来自于科技创新。未来30年,必定有很多令人兴奋的发明问世,在“地球村”里,每个人都有机会分享到科技进步的成果,对于年轻的一代尤其如此。

  四、科技“精灵”的未来舞步

  文/马迪亚斯-霍尔茨

  预言与建议:21世纪上半叶,科技创新仍然是最令人兴奋的事件。就像互联网一样,新科技越来越以人为本。也许你把握不住科技创新的脉搏,但不妨碍你分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你要做的是学会利用科技,跟上潮流,改进你的生活和事业。

  历史总是这样,人类发明的成果在几十年之后便精确的以不同的品牌出现,改变了价值创造链和社会体系,并把习惯和社会义务、价值和传统全部抹去。人类别无选择:当科技的精灵从瓶中钻出来,就无法避开进步的浪潮,以及身后的片片浪花。

  我们未必能想象得出几个世纪之后的人类生活,但关于未来三十年的世界将会以什么样的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个话题,未来学家们可能要轻松得多——端倪无处不在。

  数字的负影响

  哪种技术将会影响到知识时代?计算机,还是计算机。难道控制我们日常生活的,就是这台会发出声音的、令人烦躁的沟通工具吗?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中。其实它早已出现,正如当纳德?A?诺尔曼在所著的书《隐形计算机》中描述的一样:如果只以机器的逻辑来发展技术,我们便会从纯粹机械的角度来评价事物。这导致人与机器之间异化的不断恶化,而以客户和电动技术为中心的日常生活所引起的压力,使人们不断受到挫折。

  美国心理学家威尔和罗森在一项研究中证明:超过50%的美国消费者感觉到现代技术的压力。其中甚至有36%的人们完全说不出原因为何需要购买电脑。人类知识并不是数字化的,尽管如此,他还是毫不困难的预言了“数字革命”,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将会出现第一个严重危机:数字的负影响。

  最有可能产生于之后30年的技术

  生物统计:数据万能时代的身份辨认

  问到现代生活最大的复杂性问题时,那张可恶的写着密码的便条到底哪里去了呢:信用卡、手机、电脑——这些都需要登入密码。随着互联网的扩张以及流动性的提高,安全问题也不断在恶化,同时密码也如潮水般不断的增加,如果电脑不学习如何将我们当作生物体,从声音、字迹、外貌等方面明确对身份进行识别的话。

  因此,生物统计技术的发展,可能是未来其中一项最重要的科技。

  大动脉技术:实时进入网络世界

  众所周知,今天的互联网只不过是一个原型而以,渐渐的,它将在几年后随时被数据堵塞吞噬。然而,全新的人类工程学网络即将诞生。当我们可以全天候在线,而又完全不需要付出任何费用的时候,互联网便会成为一种全民设备。再也用不着启动计算机、也用不着登陆之后等待,需要的只是连接而已。

  安静的技术:对休息的关怀

  降低噪音科技的前途一片光明,因为它标志了“低等趋势”的核心,可以创造出新市场的需求路线。汽车中的宁静、办公室中的“无噪音发电机”——它将噪音在环境中过滤掉,这些作为反技术科技的技术与约翰?奈斯比特的格言相符:我们总是把财富的一半用于发展技术装备,而另一半则用来摆脱这种装备。

  语音识别

  工业时代的最后一个堡垒,便是经典的用于“抄写”的秘书处,这也是人们可以想象的相当愚蠢的工作。现代语音识别软件在今天可以将一段口述文本的95%转换为正确的文字——但这还是太少了,而且修改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预言,当准确率达到99%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所有的信件以及文档以听的方式直接输入电脑了。

  但无论如何不能把语音识别与语音操控混淆,后者要用机器取代它存在着一个强大的感情“障碍”,毕竟语言仍保留了人类之间的联系。

  这些可能的科技创新是否令你兴奋?科技可以改变生活,不过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则是由你决定的。对于75-85年生人,对互联网的普及和挖掘会极大的改变他们的生活消费方式。其中最可预见的,就是拍卖文化的兴起。

  五、拥抱拍卖文化

  预言与建议:拍卖文化将极大改变未来人们的消费方式,这为75-85年生人带来难得的机遇。学会拥抱拍卖文化,将会把生活打理得更精细,也会从中发现无穷的商机。

  婷婷经常为满屋子的东西烦恼——已经不再时髦的裙子、早被数码相机取代的胶片相机、曾为应付考试购买的参考书。这些东西对于婷婷来说具有很少甚至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了,但它们却占据着本来就不大的居住空间。

  这种烦恼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而如果他们知道网上二手商品市场的交易是那么的高效活跃,当然会毫不犹豫的将它们卖出去。如今,ebay或淘宝网提供了这种平台,但这还远远不够。未来几十年,消费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将发生,那就是拍卖文化的兴起。

  理解拍卖文化

  根据一份发表于2004年10月的AC尼尔森报告,平均每个美国家庭要聚敛超过2200美元的不再使用的东西,而这些东西的市场价值大概是原价的一半并处在继续贬值中。

  新兴的拍卖文化却可以使我们明白这样的道理: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来理解这些东西的价值,比较继续保留它们与以现金或实物的方式来拥有这些东西所能够获得的利益的差别。至于浪费,在拍卖文化中,我们浪费的钱不再是我们用以购买不再需要的物品所花费的金钱,而是通过再次出售这些东西所能够获得的金钱,也就是市场价值与使用掉的“价值”的差额。这个变化会导致消费品世界的全面改观,并且会剧烈影响我们衡量物品价值的方式。

  从聚敛财物的民族到拍卖文化的转变,其收益是相当可观的,不仅仅对那些通过再出售自己的所有物而赚钱的人来说是如此,对整个社会而言也是如此。随着产品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创造性、新颖性这些特征成为凌驾于耐用性之上的购物需求。这会促使拍卖文化不断发展壮大,而我们只需要敞开心扉去实践新的生活方式。

  跨越流通性的鸿沟

  拍卖文化的兴起需要克服人们的心理障碍——是否能够接受二手商品或乐意放弃自己的占有物,也就是更看重使用权而非拥有权。这需要一点点时间,但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摆在拍卖文化面前更大的鸿沟是能否实现交易市场的完全流通性。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纽约股市的发展历程。想当年,华尔街不过是一条肮脏的大沟,而股票交易者们都在一棵大树下见面谈生意。纽约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看起来就像是一张描绘在线消费交易市场进化发展趋势的蓝图。真正的市场流通性一定要在多年的改进、以及各种辅助机构的积极参与下才能够实现。新一代网络拍卖辅助机构纷纷出现,正在改变这个市场,并将很快彻底改变我们购买和销售商品的方式。

  各方均受益

  在新的拍卖文化环境下,我们会发掘那些散布于生活各个层面中的隐藏价值,对自己已经拥有但是用不着的东西的看法也将改变。大把花钱购买奢侈品也将会是非常经济的选择。当然,前提是我们愿意短暂地拥有这些东西,并在出售它们的时候收回相当比例的成本。

  拍卖文化将让我们更注重临时性所有权,在任意一个给定的时间,我们都将拥有更新的产品。此外,一个进入门槛较低而且流通良好的二级市场,可以帮助我们从自己不再想要的东西上获得更大价值。它还会鼓励我们更小心地对待自己购买的产品。

  拍卖文化对消费者的益处很多,对生产商同样带来利益。二手商品销售能够促进一级市场的销售。这不仅是因为人们对新商品的依赖心理,还由于二级市场改变了商品的流通性,让人们更无所顾忌的购买新商品。

  拍卖文化对我们的生活、对消费理念、对商业规则的冲击刚刚露出萌芽,在未来30年里,它的影响将更加深远。

  当前需要做出的选择

  前面我们对未来30年的可能变化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应该说机遇与风险并存。对于75-85年生人,好好的把握机会、有效的规避风险就能赢得这30年。当然,你或许觉得这些预测离现实太远了,你更关心现在该怎么做。没错,把握今天才能赢得未来。何况当前的形势非常复杂。一方面经济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人们的焦虑感与日俱增。在很多问题上,你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很可能影响到未来30年。

  下面,我们列出了年轻人最关心也是争议最大的几个问题:何时买房、是否创业、选择什么职业方向。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你的未来。遗憾的是,我们也无法为你做出准确的选择,只能把不同的观点都罗列出来,供你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判断。

  在这里,我们模拟两个75-85年生人:小白和小黑。他们将对上述问题展开争论,他们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个呢?

  1、现在该不该买房

  对于这个问题,小白和小黑的争论是最激烈的,这也反映了当今社会上对这个问题的严重分歧。

  小白的观点——

  买房要趁早

  横亘在年轻一代面前的一桩财务心病是该不该买房。我们先看看两组数据,这是普通人都可以切实接触和感觉到的,人们能够给予信任其实更多的是自己的感性认识,那么这种能够真切体验的数据最后将演绎出什么样的结果呢?

  -2007年中国指数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支撑刚性需求的购房者是介于25-45岁之间,占所有受访者的75%。其中25-35岁的年青人是目前购房的主力军,这部分人中有41%的人计划在一年内购买住房;婚房需求最大,占到53%。

  -自教育部的消息说,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首次超过1000万,创历史新高。6-10年后,这些人都将进入婚嫁年龄,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今后都将集中在城市中,从而支撑着中国房市的需求。

  以上是我们可以直接感性认识到的数据,下面可以让我们再看看一份权威的数据。

  近日发布的“2005-2006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REICO报告)认为,未来15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期”,2020年前,除非宏观经济出现重大波动,导致剧烈的货币政策收缩,否则全国房价下跌的可能性很小。

  REICO报告提出了“婴儿潮”概念。认为,由于我国土地供给弹性很小,房价的涨跌主要取决于房屋需求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是影响房屋需求的重要因素,避开房地产市场的短期波动,通过“婴儿潮”变化可以大致描绘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运行趋势。

  REICO报告认为,建国后,我国共出现了三次“婴儿潮”,与未来15年房地产市场发展相关的是1963-1974年第二次“婴儿潮”和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生的第三次“婴儿潮”。据此推断,未来5-15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趋势为:2006-2010年,受第二次“婴儿潮”的影响,35-45岁的群体所占比重会有所上升,但25-35岁的群体所占比重将会有所下降,而2010-2020年,25-35岁的群体所占比重由于第三次“婴儿潮”的影响又会有所上升。

  “婴儿潮”对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直接影响住房刚性需求变化;另一方面,通过“人口红利期”为房屋需求的实现提供经济基础,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结合,住房的改善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将会得到鼓励。可以想象,在目前青壮年的“就业高峰”远未到来之前,中国的房价已经被推高至不可承受之重,而一旦这些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中国房价的下跌空间肯定将被封死,虽然目前中国的房价已经是人人喊打。

  当然,影响房价的因素还有很多,国家的调控政策、国际经济环境、经济周期的轮回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房价的涨跌,但是从根本上看,最后决定着中国房价涨跌的关键,仍将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虽然在中国对公众宣称房价继续上涨,需要一定的勇气,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房价要想下跌,除非中国政府有回天之力,也许你不相信,但是现实将会告诉你。对于希望未来房价将会下跌的中国居民来说,未来的十年之内似乎却更为残酷。

  小黑的观点——

  年轻人买什么都别买房

  这不是说房子这种东西买不得,只是说对于75-85生人,在当前情况下买房子是最不适宜的一种消费行为。当然如果年纪轻轻的你已经是百万富翁,可以很轻松的购房置地,就无所谓了。但如果购房首付款是父母或朋友帮忙出的,而月供款相对于你的经济收入是很大的压力,这就太不值当了。

  按揭购房会形成长达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负债。当经济形势好、处在通货膨胀时期,这些负债可能算不了什么。而一旦出现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情况就完全改变了。首先你的预期收入降低,却还要面对高昂的债务。其次,通货紧缩时期钱已经变得有价值了,却还要支付那虚高的欠款。而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未来10年内出现经济衰退的可能性非常大,在本轮通货膨胀后很可能就接着一轮通货紧缩。

  也许你会说房价还会涨,所以越早买房子越合适。其实对于买房自住的人来说,房价上涨对你毫无益处,因为你没打算把房子卖出去哪来的收益。也许你觉得现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房产是一种很好的保值资产。那么我告诉你,此轮通货膨胀最开始就是由房价推动的,也就是说在人们意识到通货膨胀时房价已经高悬,别忘了我国的CPI构成中没有房屋这一项。以现在的房价看,房产非但不能起到保值的作用,反倒会成为流动性趋紧后受影响最大的资产。

  当然,可能你买房并非为了自住,就是为了投资获利。但不要忘记房产这种资产的流动性极差,即使你看着涨也未必能卖出去。更何况政府的宏观调控一直在打压炒房行为,据说还将有更严厉的措施出台,比如二手房贷首付比例将提高到50%,这会令房产交易更加清淡。也许你想出租获益,可现在租售比已经大大超过国际警戒线。租金能不能抵得上月供都很难说,别说获利了。而随着廉租房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及因二手房买卖交易受阻转向出租所产生的供给增加,都会令你在租房市场的议价话语权不大。况且租房者相对于购房者,他的可选择空间和议价能力确实大得多。

  以上我们所有讨论的前提都是房价还会涨,但是房价真的会一直涨下去吗?恐怕未必。至少从5年之内来看,利空的因素就太多了。比如人民币升值预期消失导致流动性趋紧;连续升息令炒房者考虑抛盘;独生子女一代长大让适婚人口骤减;政府开征物业税令持有多处房产者成本大增;毕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导致购买力严重下降、新农村建设以及工业反哺农业政策促使进城务工人员回流、农村土地逐渐入市可流转使得供给大增等等。

  其实,年轻人真的没有必要太在乎房子,而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业上。如果你的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强,步入到高收入阶层,还愁没有房子。年纪轻轻就指望靠一套房子养活下辈子,在国际上都没有先例(西方国家年轻人至少毕业工作十年后才开始考虑买房),就别说在充满变数的当今中国了。

  所以对于75-85年生人来说,买什么都别先买房子。

  《钱经》总结陈辞:对于这一代人,买房不买房确实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他们大多刚刚工作几年,鲜有通过自己的经济能力独立购房的。当然在中国现阶段,靠父母亲朋资助买房也无可厚非,毕竟房价还有几年的上涨空间。但如果勒紧裤腰带、东挪西借、然后甘当“房奴”就太不值得了。年轻人还是应该独立一些,读书靠父母、找工作靠父母、结婚靠父母、买房也靠父母,活生生的一个人被房子套住,这真是一种耻辱。

  2、是否尽早创业

  小白和小黑的共同心声:都说我们是最幸福的一代,其实我们就幸福了小时候。如今,我们是最可怜的一代。往前,大学毕业就意味着修成正果,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只要踏踏实实干,一辈子都不愁了;往后,从人口数量上,新生代都比我们这代少很多,就业压力自然要轻了好多。而且人家个个都精通十八般武艺似的,无论从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还是其它各种技能,从小都练得呱呱响。感觉我们就像生存在夹缝中,偏偏是我们这一代,居无定所、工作漂移不定、就业环境供大于求……想到未来的前途,看来“只有自己独立创业,自己当老板,才是掌握自己命运。”

  创业果真是这些70末80初一代的最终前途么?年轻人到底该不该创业?自己单干还是替人打工?哪个更有前途?

  小白的观点——

  创业正当时

  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年轻便有最大的机会。环顾世界,我们会发现,从比尔.盖茨到国内的创业者如丁磊、张朝阳、李彦宏、江南春等,甚至到最近的80后新贵李想、茅侃侃、戴志康、高燃等,哪个不是正当青春年少,便赢得亿万身价?根据清华大学“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中国的新生创业者中25岁到34岁之间的人占的比例更高些。

  《钱经》:您觉得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相比,是否更适合创业?

  (赵向阳:德国GIESSEN大学组织行为学与创业学博士,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现任创业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

  赵向阳:创业环境包括很多因素,比如,法律法规,融资渠道,社会诚信,市场机会,竞争者等。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说,现在的创业环境都比以前要好。国家对私有产权的保护越来越强,对企业经营的范围只要是“法无禁止不为过”;虽然创业融资仍然是困扰99%的创业者的事情,创业的启动资金仍然遵循4F的原则(Family, Friends, Founder, Fools),但是毕竟我们有了更多的融资渠道,比如深交所即将成立的创业板(人称“中国的纳斯达克”),有了越来越多风险投资,以及各种国家融资担保体系。至于市场机会,相比80年代和90年代,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因为人们的需求更多元化,要求更高,购买力更强了。那些有远见有勇气的人,能立足现在,把握时代潮流的人便会成为优秀的创业者。

  《钱经》:对于70末80后的年轻人来说,有哪些创业机会?

  赵向阳:虽然现实中有一些大器晚成的例子。比如,创建麦当劳连锁店的Ray Kroc,他是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开始创业的。在美国,新生的创业者的年龄大多数都在35岁到44岁这个年龄阶段。但是一般来说,创业是年轻人的事业,年轻便意味着最大的优势。根据清华大学承担的“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显示,在中国的新生创业者中25岁到34岁之间的人占的比例更高一些。

  就创业机会来说,互联网是一个百年不遇的机会。而且是一个创业门槛相对比较低,基本上靠个人的创造力和知识,而不是资本和人际关系的行业。对于这代人来说,选择创业,就要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特长的行业,尤其是选择那些新兴行业,知识经济行业。这对于克服自己在资金和社会关系方面的不足是至关重要的。

  《钱经》:如果选择创业,这代人急需哪些创业储备?

  赵向阳:要成为创业者,首先要有创业的激情,这是这代人的优势。不过光有激情还不够,虽然创业激情与一个人是否能成为创业者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与一个人的创业成功关系很小。这代人人生经历及阅历都不够丰富,因此应多了解一些历史知识、财务知识很有必要。当然,创业与工作经验、行业经验有很大关系。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要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0年,每天4到5个小时的深思熟虑的实践(Deliberate practice)。没有任何人可以随随便便在某一个行业转转或者某个城市转转就可以发现有利可图的商机。只有那些在某一个行业成为了“专家”的人,才能发现或者创造出别人无法识别和想象的商机。

  当然,比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你的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你对信息的那种嗅觉和敏锐。现在这个时代,信息过载,或者每个人都被很容易被“信息的碎片”淹没。作为一个创业者,你必须要有狼一样敏锐的嗅觉,知道在什么地方你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然后把它融合起来,从中看到趋势和模式。

  小黑的观点——

  创业只属于极少数人

  年轻确实是最大的资本,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过山车”,确实很多人通过创业小有成就,甚至达到财富自由了。不过,失败者也不再少数,甚至不乏创业不成终身都一蹶不振者。

  FESCO派遣业务部经理温沁山:相比以往的创业环境,目前的创业环境确实是最好的。市场变得愈加开放了,对于创业者来说,可以占用的社会资源比以往要好很多。比如:营业资格证的领取、融资环境、商业信息的及时度等等都对创业者有很大利处。不过,创业环境的优化并不意味着创业成功机率就大。

  对于年轻人的发展而言,创业更属于一种独立性的工作,需要独立解决很多事情,这样有利于个人的成熟,不过由于阅历经验的缺乏,很可能因处理不当而独立面对损失的风险,使得自信心等受到冲击。而如果选择在公司内发展,尤其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不仅可以使得自己的事业有稳健的发展,而且在公司中的团队合作中,可以学到现代化的公司管理模式、财务管理经验等。遇到工作瓶颈时,更有公司的后援支撑。

  人力资源专家李宏飞:只有极少数人才有能力创业,因为创业是个非常复杂,并且充满变化和不确定因素的过程。从个体因素来说,要具备充分的体力、智力、情绪、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等的加合。相比职场就业发展来说,创业更是一份极具挑战性、更复杂的工作。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是年轻人,选择好行业、规划好职业方向,做一名职业人也未必不可。就像在我的《职业化——21世纪第一竞争力》这本书封面上的那句话:如果我们真正谦虚下来,沉下心来,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我们的发展势头一定会更强、更快。

  《钱经》总结陈辞:其实对于创业不创业问题,就像我们采访到的几位专家的说法,不可能把二者对立起来。如果你无法负责任地做好你的本职工作,你也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如果你有创业梦想,年轻的你可以随时捕捉机会,开始创业!如果你要做一名优秀的职业人,公司会为你搭建发展的平台,而且在一些大公司中,你更可以通过“内部创业”,创建新的事业部或者新的子公司等。

  3、职业如何规划

  在这个问题上,小白和小黑之间的分歧很小,他俩都认同应该尽力的让自己更职业化和专业化,但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也有所忧虑。那么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二十年后的工作你还胜任么?

  与父辈相比,大多数70末80后的年轻人没了上代人所拥有的“金饭碗”、“铁饭碗”,有的是更多的选择机会,却也要面对竞争压力、跳槽、漂一族、职业困惑等不可回避的问题。如果你也属于这个年龄段,你是否想过二十年后人到中年时的工作境遇,你有没有想过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那时的你依然能够随心的跳槽、依然能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么?那时的你能胜任未来的工作么?

  回忆过去职场风水轮流转

  上世纪80年代末,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阶段,个体经济刚刚搞活,于是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教书的不如钉鞋的,做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虽然描写的有些夸张,不过在当时确实存在脑体倒挂现象。

  而到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下,出现了大批“下岗”工人,曾经认为抱定的“铁饭碗”成了废铁。于是很多人到中年,却面临更加残酷的生存压力。“爸爸原来在县里的商业局工作,本来工资待遇都很好,可一下子,商业局不再有调配物资的权限了,一切都放活了,爸爸也跟着失业了。”谈及当初,张晨认为自己的父亲是经济改革中一个典型的范例。

  终于,进入21世纪。“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天下无贼》中的这句经典对白,多少透视了这个时代特征。互联网时代来了,于是,曾经似乎是闻所未闻的IT业,成了最热门的职业;接着,2002年通讯业迎来了春天。经历了两年寒冬的证券业,亦在2006年迎来牛市,2007年股市更是一路高涨,于是曾经不被人认知的基金经理成为最热门的职业。而最具命运波折性的当属“财会专业”,据智联招聘提供的“2007年上半年才情报告”,财会专业曾经历过热点但也经历过无人问津的时候,更曾成为就业问题上的“呆账”专业。而随着国家财会税收政策的发展,财会管理在企业运营正规化中的战略地位逐渐提升。金融保险理财趋势的到来,外资银行国内业务的渗透,财会人员的需求又成紧俏之势。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日渐临近,旅游酒店业在人才上的需求都不断攀升,从智联招聘网提供的数据显示,旅游酒店行业全国范围的招聘需求变化从今年2月份到6月份的数据分别是7736、9989、11577、12792、24431。而具有奥运特色的体育旅游策划、小语种导游职位更成为需求的热门。“只要是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能够引领经济迅速发展的行业都有机会成为热门行业。而从事热门职业工作的人,随着本身行业发展资源的增加,获得成功的可能相比不是很热门的行业便大很多。”FESCO派遣业务部经理温沁山如是说

  职场新人你要怎样赢得工作

  不可能每个人都选择热门职业,就职于热门职业中的人未必都会在本职业中有长足发展,而即使目前在职场上小有成就的人也未必能在未来的十几二十年中都能稳步发展、步步高升?如今的世界,存在了太多的可能。因此,无论现在的你处境如何,同样的问题都摆在你的面前,你要怎样赢得工作?未来的工作你还能胜任么?

  《钱经》:您对于目前的70末80初的职场人有怎样的印象?

  FESCO派遣业务部经理温沁山:相比上几代人,他们的知识面更广,接触新事物的能力更强。而在职业选择上,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自我择业的机会更多,对职业的认识更加清晰。不过面对更多的机会选择,也会存在就业困惑。同时,这代人是最早的一批独生子女,从小的生存环境影响使得他们相比上代人应对社会的能力以及责任意识都比较弱。

  人力资源专家李宏飞:从我做人力资源的多年职业培训中,感觉这代人的创新意识比较强,思维很活跃。不过在职业选择上,这代人眼光过高,在职业规划上,很多人都会说1-2年做到经理,结果在一个公司做了三四个月便感觉不适应,频繁跳槽。其实,很多人的跳槽目的很迷茫,这样不仅给公司造成损失,对于个人的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这便是一种不够职业化的表现。

  《钱经》:您觉得如何在职业发展中更具竞争优势?

  李:首先要专业化,对所从事的领域能够驾驭自如,这就需要一个人在一个领域长期的钻研,几个月的时间便想修成正果不太可能。其次便是职业化,一般情况下,一个员工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40%-50%;如果这名员工能够受到良好的职业化素质教育,那么他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而表现在个人方面的职业化表现为职业化的眼光,进入一个行业前,看看这个行业是不是朝阳产业,要服务的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等;当然职业化也表现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个人诚信度以及沟通能力等。做好这些,又怎么会愁未来的工作?

  温:有精通的专业技能加上全面的素质,这样便能应对各类变化。同时自己对本行业的认识及个人定位一定要清晰,对职业生涯有很好的规划。比如一个从事软件行业普通员工,有着做高级软件工程师的目标,那么在工作中便有极强的追求动力。我觉得人对自我的评价、自我分析、自我期望决定了其发展的高度,自我期望决定命运。

  热门专业这边靠

  “为什么同一年参加工作,同一底薪起步,仅过三年,他的工资都14k了,而我的工资累死累活才7k,难道就因为他做通讯而我做了媒体?”某报社记者林某说。一个人发展前景跟他所从事的行业到底有多大关系?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钱经》:如果有可能,一个人是不是可以考虑跨行业向一些热门行业转移呢?

  温:中国有句古话“男怕入错行”,拿到今天同样受用。比如同样作为服务业,相比传统领域服务业,金融服务从业者上升便很快,薪酬自然也会高很多。就像高考填报志愿,热门专业因为社会需求量大,发展机会多,自然就业比较顺利;冷门专业则受社会经济发展限制,就业难而且发展机会相对较小。当然并不是说大学学什么专业,毕业就要从事什么专业,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以及热门职业的需求,慢慢的向热门职业转,这就需要专业知识的学习。

  李:我本科是英语专业,做了两年大学老师,便在外企做起了人力资源。如今又到酒店业,我觉得这是一个朝阳产业,会有不错的发展。每次经历,我感觉自己都是一步步向上的。只要你看准一个行业,并不断的努力,没什么不可能,只看你愿不愿意!

  《钱经》:那么,跟现在相比未来哪些行业会是热门行业呢?

  温:需要人的智力能力越高的行业,便会成为最有前途的行业。所以我觉得金融业、通讯、IT、生物制药、航空运输业等依然是以后的热门行业。而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保健行业会成为热门行业。

  李:我觉得跟互联网有关的行业会成为热门行业。比如会不会出现网络人力资源管理师,或者信息处理人员等。还有心理咨询师会是比较有前景的行业。

  《钱经》总结陈辞:职业发展是人生最重要的投资理财行为,因为好的职业会给你源源不断的带来丰厚的现金流,这比发现任何一只高倍成长股都有价值。对于75-85生人,沉下心来,扎扎实实的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并对职业发展有一个合理的规划,这是赢得未来30年的最有效途径。

  30年后,“谁”来养活这一代人?

  如今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是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那里20%的居民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意大利在2003年达到了这一比例,日本是2005年,德国是2006年,英国是2016年。再没有任何一种趋势能像人口老龄化这样长期存在的了:202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合国家里将有1/3的人口超过60岁。而五十年之后,全球的平均年龄会从22岁上升到38岁。四季更替、时光荏苒,任何人都无法摆脱从婴孩到壮年再到老年的自然规律。在我们还有能力每天为生活奔波的时候,谁又曾想过,再过30年,当我们步入老年时,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怎样?

  《老年潮》的作者彼得?彼得森指出,随着“婴儿潮”一代人逐渐步入退休年龄,在不久的将来,养活老年人的工作人口数量将会大幅减少,虽然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实施了一些相应的社会计划,但几乎没有一个工业化国家已经真正为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即使是美国,到目前为止,其政府采取的措施基本上只停留在政治和口头上,而没有一个具体、完整的财政措施。

  谁来养我们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60岁以上的人口占一个国家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7%,这个国家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字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6.96%,也就是说,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目前30-40岁年龄段的人,将来会面临非常严峻的养老问题。

  事实上,在未来30年里,发达国家为了能够圆满解决其社会老龄化问题,必须为此多支出16%-19%的国民生产总值。而我们不得不通过现在的政策研读出国家在“养老问题”上会乐于支援几个百分点。

  告诉你真实的养老现状

  我们国家现行的基本养老金制度:

  国家现行的基本养老金主要从基本养老费+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补贴组成。我们领取的养老金分为两部分: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的比例。用公式表示就是:上年本地区社会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累计的1/120。

  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账户(北京)今年1月1日起有新规定。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的3%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假如一位职工每年交3000元的社保养老金,共交30年,那么个人账户累积为9万元。假如他领取养老金时当地平均工资为3000元,那么他领的养老金为每月:

  3000*20%+90000*1/120=600+750=1350元

  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养老金替代率”,它通常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上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来获得。眼下已经退休的我们的父辈中,不少人的养老金替代率在80%到90%左右,所以有人会盼着退休享福,因为退休后他们仍能维持过去的生活水平甚至还能有所提高。但对于35岁以下的青年人来说,未来的养老金替代率会下降到40%左右,其保障程度远远低于我们的父辈。

  养老,即使对35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已经不再遥远!

  养老规划应趁早

  养老,一个迟早都要到来的大问题,对它的规划绝对是宜早不宜迟的。越早,你的负担就越轻。作家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从理财的角度来说,养老规划何尝不是这样。没有及早进行养老规划是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人们更多地关注自己在眼下可以挣多少钱,却没有及时地去思考自己“活得太久”所可能带来的养老危机。

  最糟糕的是什么都不做

  图说:如果你需要在60岁时攒一百万退休,下面给出了你等待的代价。如果你从20岁就开始,你只需要每个月投资不到85元。但如果你一直等等等等,直到只剩下5年时间,你每个月要留出一笔天文数字来实现高质量生活。

  数据说明:按照回报率12%的演算得出

  从现在开始

  养老规划除了一定要及早进行,还需要遵循“本金安全、适度收益、抵御通胀和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四大原则。因此,养老规划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长期投资过程,它也并非如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仅仅是一种养老保险投资,而应该是综合运用多种理财产品为未来筹措资金的一种财富积累过程。

  1、养老计划不仅仅是买保险:

  商业养老保险,它是一种比较稳健的理财方式,区别于有风险的投资,和比较保守的银行储蓄,介于这两者之间。

  社保、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以及企业年金,这些投资都满足了养老规划原则中“本金安全”的特征。这些产品的风险性相对来说都比较小,而且流动性也差,有一定的强制性,相当于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行为。

  2、选择复利投资品种:

  养老金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如果能够好好利用复利效应,也可以使得养老规划中的财富积累达到最大化。基金的定期定投是一种可以利用复利效应的不错选择。作为一种长期投资的工具,基金定投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有效地摊低投资成本,并且在成本均衡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收益。因此,我们在投资基金时,可以有意识地尽可能长期持有、并有计划地进行投资,将基金投资纳入到自己养老金规划中。

  股票型基金更适合用来养老投资。从06年开始的牛市让大多数人都体验到了投资的快乐,但养老规划绝不会是靠相对短暂的牛市支撑起来的——从20到30年的时间段来考虑资产配置。过去20年,香港股票型基金年复合增长率年达到了12%的水平。从长期看,如果国内经济增长保持8%到9%的增长率,通胀率控制在2%到3%,股票基金保持10%的复合增长率并不难做到。

  需要指出的是:因为养老是一项长期的投资,有时候资金需求会跟中短期的投资目标冲突。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单独设立养老账户,避免受到当期资金需求的影响。

  3、以房养老抵御通胀:

  当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房产投资也成为养老规划中一个主要的投资模式。从长期来看,房产的价格虽然有涨有跌,但还是会逐步升值,是抵御通胀的有效投资工具之一。

  当然,我们还可以列举很多方法来为我们的养老金账户中添“金”加“银”,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最有效的方法,在老年临近前,早日实现我们的财务自由,优游地享受我们这一代的精彩人生。

  (作者单位:明亚理财中心)

  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人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吗?也能也不能。一个人不知道会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十几岁前的命运是由别人安排的,而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种种意外。但正如那句话所说:你可能抓不到一副好牌,但你可以把它出好。人生的奋斗与规划同样可以赢得未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实从我们的父辈中就能够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也许你可以把这归咎于老天的安排,但实际上个人的选择和规划是更关键的因素。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投资理财的过程。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是最开始的一笔长期投资,“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讲的是婚姻和职场的投资规划。古代社会某女子专情于穷秀才,一旦金榜题名自己也能显贵起来,这就是非常成功的投资行为。历史故事中这样的女子放在当今社会就是彼得?林奇,因为她发现了可以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成长股”。

  在人生这个漫长的投资理财过程中,你需要做出很多选择,包括:教育、职业、婚姻、创业等等,这些选择的正确与否可能比你在金融市场的投资更重要。想一想刚刚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参加高考而改变一生命运的那一代人,在关键时期做出果断的抉择是多么重要呀!而对于75-85年生人来说,目前也正处在一个独立做出选择的紧要关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期、也是一个最坏的时期”。如今社会环境已经变得相对公平,人们自由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但同时积累的问题和风险也越来越多。这一代人恰恰在这个时期被推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前沿,他们开始要独自担当。他们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和规划,很可能就决定了这一生。

  人生如棋,现在你开始认真的思考如何布局了吗?
zhangying 发表于 2007-12-16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思
小帅 发表于 2007-12-16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
不倒翁 发表于 2007-12-16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了,看着头晕
wqs202662 发表于 2007-12-16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了
有空仔细阅读
悠悠 发表于 2007-12-17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规划,好好活着,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因为我一直在努力着。。。。。
lun795 发表于 2007-12-23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长,我没耐心看完,不过还是要顶下~
莫在毅 发表于 2007-12-27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眼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5-1-11 06: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