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季羡林先生为“陈汉章故居”题字记

[复制链接]
甬象 发表于 2007-11-22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著名经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陈汉章先生是浙江象山县人,象山县政府要为他修建一个纪念馆。2007年新年刚过,县文联主席陈明吉先生来北大搜集陈汉章先生的资料,同行的还有杭州师大钱英才教授,他是编纂陈汉章全集项目负责人。我和老伴都是象山人,当然十分乐意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为家乡做点事。
     我们很快与北大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及校外有关部门和个人取得了联系。这些部门或个人都热情相助,积极提供资料,工作相当顺利。
     事后,明吉先生很感谢北京大学的盛情接待和协助,同时,他以征询的口吻对我说:“陈汉章故后修复后,政府很希望在北大请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为故居题匾。”我闻言不觉心中一动,当今北大名望最高的当属季羡林先生,明日正好约定要前去拜望他,何不请他来写。于是,就脱口而出:“季羡林先生,请他来写可好?”在座的莫不应声说好。可是,季先生有病长期住院,有可能请他老人家来题写匾额吗?我把话一说出口,心里也不安起来,责怪自己是否只顾及考虑家乡的事,显得冒失了呢?是的,季先生是我们历史学界的前辈,我很早就认识他了。但与先生有较深的结识是在九十年代我担任北大图书馆长的时期。先生一生与“书”打交道,也就非常关心图书馆,热情鼓励我做好馆长工作。他经常邀请我参加他组织的各种会议和活动,2001年他九十大寿那年,山东临清市隆重邀请他回故乡省亲,先生还要我和我的老伴陪他乘坐专车同行。
     先生对我厚爱有加!凡是图书馆出面邀请他参加会议或到场讲话,都有求必应。其间,我也受托多次请他题过字,他从未推辞过。
     可是,我似乎忘却,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了,他已是95岁高龄且身患病疾的老人了!从2003年初他就入住301医院特种护理病房,门禁森严,他的活动包括探视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尤其是近两年来由于眼力不济,手也不大灵活,已经极少使用毛笔了。
     实在必要时,他只得改用硬笔写在专门为他准备的纸板上。现在,要为陈老先生故居题写匾额,自然须用毛笔,我怎么好向季先生开口提出这个要求呢?于是,我坦诚地向家乡来人讲清了我的顾虑。他们表示十分理解,说即使季老用硬笔写几个字,也是很宝贵的,我这才放下心来。
     第二天,我们按约定的时间出发了。同行有北大原党委书记王学珍同志、常务副书记郝斌同志和常务副校长王义遒同志。他们在任上与季先生多有联系,到退下来一直保持着很深的情谊。
     我们相约,每年春节和季先生生日都要前去拜望。行车路上,我把自己这次担负的“特殊使命”向他们说了,获得了这些老领导的支持。有的说,陈汉章先生在北大学习、工作了20年,经历了京师大学堂和北京大学两个历史时代,撰述宏富,贡献良多,是一个值得后人怀念和尊敬的人物。
     有的则称赞说,像象山县领导那样才叫有眼光。现在有不少地方热衷大兴土木搞假景点,象山县修建名人故居,让家乡人人知道出过那么一位了不起的国学大师,其教育意义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经大家一说,似乎更增加了我对完成这个“特殊使命”意义的认识。
     可是,当进入病房,来到季先生面前,我却变得不自在起来。以往每次来访,我总是坐在一旁,聆听季老或别人的谈话。这次,我生怕错过时机,主动抢了话头。先是问季老是否还记得北大早年有个陈汉章先生,然后一一介绍起陈先生有关事迹来。季老很快发现我今天表现异常,抬头默默看着我,似乎已经察觉出了我心中另有意图。
     这时,我只得立即说明来意,探询先生可否赐予一幅墨宝。
     先生低首沉思片刻,抬起头来说:“哦,记得的。照说,汉章先生也是我的老师!”季先生当年到北京求学,同时为北大和清华所录取,后来在清华毕业后留学德国十年。1946年回国,应北大校长胡适先生之请,出任新建的东方语言系主任。这时,汉章先生离开北大已整整20年,但汉章先生当年在北大读书、教书的感人事迹,在老一辈的北大人中无人不晓。
     随后,季老提高嗓音对助手杨锐女士喊了一声:“拿笔来!”于是,助手和我们立即忙碌起来,又是调墨,又是展纸。季老两腿已难以站立,平时就坐在为他专门安置的椅子上。助手细心地把一张宣纸展放在他面前的桌子上,生怕先生看不清,还用手指着落笔的位置。先生紧握饱蘸墨汁的毛笔,停顿了一会儿,就一气写下:陈汉章故居季羡林敬题大家立即鼓起掌来。我长舒了一口气,开始细细品赏起宣纸上这几个苍劲大字。看得出来,这几个字是先生努力克服了视力上的障碍,用心写出来的,每一笔都包含着先生对学界前辈的深深敬意,每一笔也充满着先生对代表祖国明天的青少年一代的无限期望!
     (作者林被甸  北京大学图书馆原馆长、教授)
国学大师陈汉章.jpg
 楼主| 甬象 发表于 2007-11-22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54xsr.com/bbs/thread-271-1-7.html

[ 本帖最后由 甬象 于 2007-11-22 15:06 编辑 ]
陈汉章先生纪念馆.gif
陈汉章先生纪念馆开馆仪式.gif
 楼主| 甬象 发表于 2007-11-22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大师陈汉章故居修葺一新

       2006年8月,作为象山建设文化大县的重点项目,对近代名人故居实施抢救性保护的第一例,位于东陈乡东陈村的国学大师陈汉章故居经过半年的原样修复后正式亮相。

      据《东陈村志》主编陈善庆先生介绍,陈汉章故居始建于清咸丰八年(1859年),由其父陈昌垂(诰授奉政大夫,晋赠中宪大夫)出资建造。故居共两座四合院,前幢称“学圃堂”,后幢叫“缀学堂”。雕饰玲珑精致,风格优雅别致。因年岁久远,屋子破坏厉害,不少地方已经摇摇欲坠。

      陈汉章(1864-1938年),东陈乡东陈村人。他自幼好学强闻,文章过目成诵。早年求学于著名经学大师俞曲园先生门下,中年受聘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到校后改作学生,毕业后留校任国文、哲学、史学系教授,颇得校长蔡元培赏识。矛盾、许德珩等是其得意门生,桃李遍布海内外。63岁辞归故里,居缀学堂杜门不出,专心著述。65岁复应聘任南京中央大学史学系主任,3年后辞归。

      陈汉章先生早在清末民初就驰名中外。他一生治学严谨,博览群籍,遍读汉唐以来说经订史之书。勤奋著述,著作等身,有《缀学堂纵稿》等百余种,其同学章太炎先生曾称道:“浙中朋辈,博学精思,无出阁下右者。”曾有外国汉学家服其博学,称他“两脚书橱”。他不仅在学术上堪称“一代鸿儒”,而且在思想上,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平素同情革命,支持进步,宣扬科学,“扬大汉之天声”。矛盾先生称他为爱国“怪人“。他热爱家乡,积极创办学校,为象山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东陈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陈汉章故居的修复工作,专门拨出经费,并委派党委委员张亚萍同志具体负责修复事宜。此项工作也得到了东陈村、象山松兰山海景大酒店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修复过程中,象山县文体局专家亲临指导,专业修复人员测量设计,进行全面加固和原样修缮。因此,修复后的陈汉章故居仍是中西合璧的两层青砖四合院楼房,院内历史遗迹保存完好。



        (严啸远     周娴)
 楼主| 甬象 发表于 2007-11-22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9月15日  陈汉章先生纪念馆开馆
   陈汉章先生纪念馆在象山县东陈乡东陈村开馆。纪念馆前 “陈汉章故居”匾额由96岁高龄的国学大师季羡林于今年1月题写。
    陈汉章先生1864年生于象山东陈乡东陈村,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经学家、训诂学家,许德衍、茅盾、冯友兰、范文澜等都是他的高足。陈汉章先生故居面积达3500平方米,其中纪念馆就设在故居的学府堂,共有4个展室,分别展示他的生平事迹和社会交往史。陈汉章先生先后担任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教授,撰写了 《中国通史》、 《尔雅学讲义》、 《缀学堂丛稿》等100余种800余万字手稿。
    象山县除出资修缮了故居和纪念馆外,还专门出版了 《陈汉章全集》纪念专集,并在昨天下午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图书馆等单位的18名专家学者及陈汉章的海内外后裔参加了研讨会。(记者 黄剑跃)
wqs202662 发表于 2007-11-22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  斯有盛世  国学中兴
xszzw 发表于 2007-12-3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季先生   现存的国宝啊

有机会过年回家去看看陈先生的纪念馆去 不知道在哪儿
 楼主| 甬象 发表于 2007-12-3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szzw 于 2007-12-3 13:20 发表
季先生   现存的国宝啊

有机会过年回家去看看陈先生的纪念馆去 不知道在哪儿

东陈乡东陈村
找正 发表于 2012-3-9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小学时就听老师说过国学大师陈汉章,当时听了似懂非懂,长大后一次经过姆龙洞东山,瞻仰了大师的墓地,后来翻阅了资料加深了了解。一代鸿儒陈汉章
574480143 发表于 2012-3-12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5-1-15 09: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