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木海马——象山渔民智慧的结晶

[复制链接]
象山同乡网 发表于 2008-11-17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象山港网站 2008年10月9日 朱敏

木海马.jpg

     清朝乾隆年间,象山人钱沃臣编纂《蓬岛樵歌》,其中有段注解是这样的:“邑以梅熟时弹涂最肥美,曰梅弹。我邑渔人取之乘橇,其行如船。
     约五尺许,以左膝跪橇中,右膝代篙行涂中。
     橇,俗曰泥马。”“弹涂”就是我们熟悉的海鲜“跳鱼”,而“泥马”就是现在的“海马”。它的使用方式是这样的:单腿跪在海马里,另一腿代篙蹬涂前进。
     “海马”是古老的海涂交通工具,直到现在,墙头一带的渔民仍在使用它。木制海马是象山渔民的独特创造,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木制海马,由于体轻,所以可以在水上、泥涂上浮动,不会陷下去。墙头海马的发明使用,跟当地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墙头镇地处象山西沪港畔,有一万多亩海涂面积。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海涂产品。海涂养殖自古以来盛行,跳鱼、红钳蟹、蛏子、蛤蜊遍布海涂。在海涂上捕捞小海鲜,离开了木制海马,就会行动不便,因为双足会深陷泥潭。木制海马适合滩涂行走,可以说是海涂上最佳的交通工具,有“海上自行车”之称,既可快速滑行,又可运载小件渔具和海货之用。
     木制海马是我县渔民在千百年劳动中智慧的结晶,它的发明制作,饱含着物理学、工程学的有关知识,在我国渔业生产工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特点是:一.小巧轻盈,携带方便。长1.5m,宽20cm,一个人便可肩扛手提。二.结构简单,制作容易:1.截取一段弯杉树或楝树,角度大于100—150度,长度不少于1.5米,然后剖二块一公分宽度的板材;2.另截取一块宽20公分\长1.5米的平板;3.把二块同样弯度的木板按所需尺寸刨滑;4.把平板刨滑,经沸水烫,使它成为和上述二块板一样的弯度,再制一个20公分的木墩,打上二个眼子;5.装配,按上扶手。三.操作简单:一条腿在海马内,另一条腿代篙蹬泥涂便可快速前进。
空子 发表于 2008-11-18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小时候就已经很少看见了,很宝贵的财富。
林夕 发表于 2008-11-18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到过
沙滩 发表于 2008-11-18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我外婆家那边很多。好像是配竹筒抓弹吴的。
shellfish 发表于 2008-11-18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HHJJJJJJJHHHHJJ

[ 本帖最后由 shellfish 于 2009-2-19 21:53 编辑 ]
小黑 发表于 2008-11-18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赶海用的。呵呵
山鹰猎狐 发表于 2008-11-18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抓泥鳅的
毛毛 发表于 2008-11-18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山鹰猎狐 于 2008-11-18 10:29 发表
抓泥鳅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7 17: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