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陈氏宗谱】天下陈姓出颍川

[复制链接]
北京老K 发表于 2013-2-19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姓,按人口计算是全国第五大姓。它最初起源于周口淮阳,却以许昌为基,逐步走向壮大,直至遍布大江南北、世界各地。

  虞舜之后,以封地为姓氏

  3000多年前,周武王灭商后分封诸侯。在被分封的这些诸侯中,有一个叫妫满的人被封在了陈地。妫满是舜的后裔。仗着祖上的荣耀,他被列为十二诸侯之一。按照当时的惯例,妫满及其后裔以国为姓,陈便成了他们的姓氏。

  其实,陈姓的起源远比武王伐纣的年代久远。陈本是黄帝轩辕氏分支部族陈丰氏的族徽。它一边是一面旌旗,一边是一辆战车,象征这个部族骁勇善战。他们跟随黄帝从西北迁徙到中原,定居在宛丘,即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这个地方被称为陈地。

  颍川陈氏,源自齐国田氏

  春秋时,陈国发生了一场争夺王位的宫廷政变,陈厉公之子陈完逃至齐国,改姓田,做了个“工正”的小官。陈完第五代孙田乞做了齐景公的大夫,发动了一次政变。田乞的后裔得以世代为相。传至田和时,他索性夺取齐国政权,自立为齐太公。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田氏代齐”。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齐国灭亡。为保全性命,田氏子孙进行了分化:齐王建的3个儿子田升、田桓和田轸,均改了姓氏。田升、田桓改为王氏,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

  田轸则在楚国任相,被封为颍川侯,因迁入陈国故地颍川,恢复了陈姓,改称陈轸,遂成为颍川陈氏的始祖。

  郡望堂号,遍布江淮之间

  秦汉以后,陈氏不断发展壮大。南北朝时北方动荡,陈氏加入南迁行列,故而陈氏的郡望和堂号遍布长江两岸、江淮之间。

  郡望

  颍川郡:秦时置郡,治所在今禹州。此支陈氏开基始祖为齐王建三子陈轸。

  武当郡:北魏置郡,治所在湖北均县西北。这一支出自陈寔之后。

  堂号

  三恪堂: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灭纣后,把商之后封于宋,夏之后封于杞,帝舜之后封于陈,称为三恪,表示他们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们。

  德星堂、德聚堂:源自太丘长陈寔子侄。二人同以孝贤闻名,当年访名士荀淑父子,正值德星聚。族人遂以德星或德聚为堂号。

  颍川陈氏,陈姓最大一支

  汉末魏晋是士族门阀制度最为鼎盛的时期。颍川陈氏成为当时的巨姓望族,世代传袭,名重魏晋。如今天下陈氏大多以颍川为祖,鲜有例外者。

  陈姓望族居颍川郡(今长葛市老城镇西),历代贤者、名人辈出。春秋时有孔子弟子陈亢,秦末有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西汉有丞相陈平,晋代有史学家陈寿,南朝时有陈朝开创者陈霸先,唐代有诗人陈子昂,宋代有著名道士陈抟,近代有爱国华侨陈家庚等。

  陈氏后裔,代代有“弄潮儿”

  陈寔,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曾入太学就读,后任太丘长。党锢之祸起,被连,余人多逃亡,他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自请囚禁。党禁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招辟,皆辞不就。

  陈琳,广陵人,建安七子之一,初从袁绍,后归曹操。陈琳诗、文、赋兼善。诗歌今存4首,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是最早的文人模仿汉乐府之作。

  陈群,颍川许县人,初任刘备别驾,后投奔曹操,与曹休、曹真、司马懿并列为四大将军。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后演变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来源:许昌市委统战部
 楼主| 北京老K 发表于 2013-2-19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巨姓望族颍川陈氏

2012-01-04 16:15   义门陈文化研究会   徐维彬

唐初期、中期,中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

第一次,公元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胡公满的68世孙)任 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667年四月,陈政卒,由其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于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光致力于发展漳州一带的农工商各业,使当地得到了繁荣发展。 他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子孙后代被称作"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当地百姓为了表达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许多地方建有陈圣王庙,福建有一百多座,台湾有53座,南洋诸岛也有20多座。闽南的几座“开漳圣王庙”,如燕翼宫、威惠庙等,其规模之大,香火之盛,不亚于内地一些大型的佛、道教寺观。

第二次是颍川陈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太子太傅陈邕与其父陈忠、从京兆万年县被谪入闽,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初居兴化,后移漳州,其子孙散居福建各地。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唐开元二十九年(741),陈实长子元芳(纪)的21代孙陈雍,从吴兴来闽,在沙县固发冲定居(今永安贡川),子孙繁衍于贡水,人文鼎盛,裔孙称他为贡川始祖。其长子陈苏迁宁化石壁,后迁居罗源县中房曹湾为开基始祖。次子陈野居固发冲,三子陈运迁闽县(今福州,含长乐、闽清县)。唐僖宗中和年间(公元八八一年——八八四年)陈闻偕长子陈显、次子陈动入闽,居福州城南石井巷,为福州陈氏之祖。陈动的长子陈檄及孙令镕、令图、令猷分别迁居闽侯大义、古灵和长乐岱峰、金沙、凤山开基。后来陈闻的三子陈黯寻亲也入闽,居同安开基。唐德宗贞光年间,陈渊入闽居金门岛开基。唐僖宗乾符年间,福建观察使陈岩入闽,遂家居建宁县开基。唐僖宗中和年间,(公元88l—885年)河南光州固始人陈鄙,偕兄弟数人从王审知入闽,于惠潮漳泉等处各择所居,陈鄙初居泉州,后卜居仙游东乡马鞍山前光埔村,是飞钱世系入仙之始祖。后其子孙迁往晋江开基。唐末中原大乱,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随王绪率光州、寿州士兵、扶老携幼,举家长途跋涉、辗转入闽。固始县是陈姓聚居地,许多陈姓随军入闽,这是颍川陈氏入闽的高潮。

第三次南迁入注八闽,是在唐末五代时期。

当时唐王朝腐败,连年战争,民不聊生,暴发多起农民起义。如河南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农民起义队伍数万人经江西入闽。史称“十八姓从王入闽”。其中固始县陈氏族人随王审知入闽的人很多。有陈鄙随王审知入闽后,初居泉州,后居仙游,其七世孙陈汝器为“飞钱世系”始祖。唐末陈四翁随王审知入闽,居同安开基。陈檄随王审知入闽,寓居闽侯古灵,为古灵世系始祖。陈苏入闽,居罗源开基。在五代时期还有陈启端兄弟自河南固始入闽,寓居建阳县开基。陈千郎由河南固始县南迁入闽,仕闽王官三司左丞,初居福州大义,后卜居闽侯小溪源,其长子庭枢仍居大义,次子庭机居闽清十九都安仁,三子庭炳迁闽清二都漈上宣政里,四子庭栋居沙县马坑大陂口,五子庭柱居尤溪十九都高才坡,六子庭梁居永太梧桐乡,七子庭相居尤溪水南岗开基。五代年间,陈启端、陈肇端兄弟自河南固始县入闽,寓居建阳开基。五代南唐时,陈邕的裔孙陈洪进任南唐闽清源郡王、东海南康郡王,迁回仙游枫亭开基,为侯揽世系之始祖,建[德星堂],开发围垦陈埭,促进泉州经济发展。陈洪进后代,也成为泉州陈姓望族。其后子孙分布在仙游、泉州、漳州及广东一带开基。

  第四次入注八闽,是在宋、元之际。

宋朝——宋朝民族矛盾尖锐,北宋末年康王南渡,皇室南迁临安(杭州),引起全国性动乱。随后在元兵追逼下,南宋皇帝南逃福建,导致前后两次北方人口大批南迁的浪潮。其中陈氏族人南迁入闽很多。如陈高士从河南固始南迁入闽,寓居福州台屿开基。陈魁、陈璋入闽,后裔分别居闽西长汀、宁化、永定、上杭、武平及闽南漳州、厦门翔安、莆田仙游等地开基。陈舜仁经江西南迁入闽,居福清江阴等地开基。宋靖康年间,陈高士从河南入闽、寓居福州台屿开基。等等。宋代以后,全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南移,福建迅速开发,北方人士迁移入闽越来越多,陈姓入闽也不在少数。其中宋嘉祜十一年(1063年)江西德安十世聚族而居,江州义门陈姓奉旨大分析。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江西义门家族奉旨分成334庄,分别迁往全国18个省市所辖144个县市。其中迁入福建的有30支脉:①陈宗和迁居福建侯官县开基。②陈学诚迁居福建浦城县开基。③陈顕先迁居福建邵武县开基。④陈璋迁居福建泉州开基。 ⑤陈魁迁居福建汀州开基。⑥陈希琉迁居福建莆田县开基。⑦陈汝经迁居福建清流县开基。⑧陈彦光迁居福建同安县开基。⑨陈明通迁居福建南平开基。⑩陈彦德迁居福建漳州开基。⑾陈知致迁居福建长乐县开基。 ⑿陈守昌迁居福建将乐县开基。⒀陈延盛迁居福建建宁县开基。⒁陈延英迁居福建兴化开基。⒂陈道大迁居福建建阳县开基。⒃陈彦悦迁居福建长太县开基。⒄陈延悦迁居福建寿宁县开基。⒅陈知炜迁居福建归化(明溪)县开基。⒆陈彦豪迁居福建上杭县开基。⒇陈延助迁居福建崇安(武夷山)县开基。等等。
  
  第五次入注八闽是在元明清时朝。

  元末明初,陈友谅在江西被朱元璋打败,义门陈氏第二次大分析,部分陈姓族人流落福建沿海各地居住。明末清初,陈姓继续迁徙入闽。入闽的陈氏先人,为了继续发展,以及其他原因,他们又陆续漂洋过海,分别从福建迁移到海内外各地包括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及世界各地。

  总之,陈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繁衍昌盛,陈氏子孙后代既分布于全中国,又遍及全世界。它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荫佑人世;又像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滋滋奉献。可见陈氏先辈的光辉历程,不亏业绩,将永远激励后辈族人,敦宗睦族,爱国敬业,与时俱进,奋发向上。

  台湾陈氏族人的根在福建

台湾陈氏族人80%都来自福建的泉、漳、厦等闽南地区,20%来自福建汀州与广东梅州客家地区。由于陈氏是福建、广东的第一大姓,陈姓也是客家最大姓。故在历次移民台湾的总人数中,陈姓均占相当大的比重。据1997年台湾当局统计公布:在台汉族人口达1710万人中,其祖籍地在福建的占80%以上,其中祖籍地在泉州的约占42%。祖籍地在漳州的约38%。而全台陈姓人口有185万多人。占全台人口总数的12%。为台湾第一大姓。可见台湾陈氏族人的根在福建。【福建陈氏族人外迁原因】 ①人口骤增。自西晋第一批北方人口大批入闽以来,至清末,福建人口成几十倍、百倍地急增。仅以漳州地区为例(下同),在陈元光入闽时,漳州人口只有1.8万人,到了明弘治年间(1502年)人口增至26.6万人,而耕地却没有多少增加,造成人均耕地日趋减少,加上历朝历代贪官污吏的剥削勒索,租税沉重,土地兼并日益加剧,陈氏族人与沿海百姓一样生计难以维持,为了活命,唯有向外迁徙。②灾害频繁。据史料记载,明永乐初年至清嘉庆年问的400多年,仅漳州地区几乎每4—5年就有一次较大的自然灾害,不是洪涝灾,就是旱灾,不是蝗虫灾,就是地震或瘟疫等,农作物连年欠收,甚至绝收,陈氏族人和沿海地区百姓为了生活,只得向外迁徙。③清初“迁海”政策。清初朝庭与郑成功在闽南沿海长期对峙,清政府为了切断沿海人民与郑成功军队的联系与支持,采取“迁海”政策,强迫沿海居民内迁。同时纵兵放火焚烧房屋,造成沿海成为片物不留的新“无人区”。大批破产农民无业可安,无生可求,颠沛流离,导致一部分陈氏族人和沿海居民为了活命而冒险渡海到海外寻找活路。【台湾成为福建陈氏族人外迁的首选地】在通常情况下,对有着深厚乡土观念和宗亲观念的泉、漳等沿海地区族人,只要老家尚有生活下去的可能,他们一般是不会弃土外迁的。但到了被迫非背井离乡时,他们就会就近迁往创业机会多,谋取土地机会多的待开发的台湾地区。①福建沿海距离台湾近:福建与台湾只一水之隔,舟辑相通,而且福建沿海港口码头众多,有泉州港、安海港、崇武港、厦门港、月港、铜陵港、以及涵江港、福州港等,迁往台湾具有海上便捷的交通条件。朝发夕至,符合就近迁徙的原则。②闽台自然条件相似:福建沿海地区,尤其是泉、漳地区的自然条件与台湾极为相似。从地缘关系看,台湾与泉、漳地区的自然环境相似,气候相宜,水土相服,因而漳、泉人外迁谋生之地,首选台湾是很自然的。③迁往台湾的谋生条件较易:谋生条件的难易,是确定外迁地的重要因素。当时待开发的台湾,比任何外迁地都更容易立足,特别是台湾地多人少,容易开垦出一片土地来,有了土地,就有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台湾第一大姓陈姓,都是陈氏颖川派后裔,尊1800多年前东汉桓帝时名士陈实为始祖。以陈实为始祖的颖川派陈氏,在福建有三大支派,即以陈政、陈元光父子为始祖的“开漳圣王派”,以陈忠、陈邕父子为始祖的“太傅派”,以陈霸先陈谈先兄弟为始祖的“南朝派”。开漳圣王派、南院派、南朝派为颍川入闽的三大派系,也是台湾陈氏的三大脉派。传自唐朝初年的陈元光,直接从河南地区播迁过来的“开障圣王”派;和出身南北朝时期陈朝的皇室,来自长江流域江苏地区的“南朝”派;可以说是构成今天台湾陈姓家族的两大支柱。台湾的陈氏家族,除了“开漳圣王”派和“南朝”派之外,尚有其他二、三十个支派,包括南院派、漳湖派、漳南派、银同碧湖派、蕉岭县派、江州派、同嘉禾派,南岐派、霞簝派、西源派、登瀛派、尤俊派、高美派、珍山派、浙江嵊县派、浯阳派、饶平分派、上宅派、西亭派、七郎公派、下坑分派、銮井派、赤湖派、霞宅派、漳州芦溪派、永华公派……等等。台湾陈氏最大脉派——全温支裔“北庙派”:楚灭陈后,最后一位国君陈湣公次子全温,避难于晋,以陈为姓,史称陈全温。后晋卿公孙路麾推荐他到魏国,担任浚仪大夫(即今河南开封县西北)。陈全温这一支在浚仪发展壮大,成为浚仪支派。全温谥文子,传九世到陈武,已是秦汉之间,陈武投同宗陈平部下,屡立战功,封棘津侯。传十一世陈鱼,任江王太傅。鱼生公望,为汉武帝春秋博士。浚仪陈氏后裔传至东汉时,有陈孟琏,为固始侯相,迁居固始,葬浮光山,遂为固始陈氏开基祖。固始陈氏到了唐代,开始南迁入闽,后裔出了“开漳圣王”陈元光。史称北庙派、将军派或开漳圣王派。这一脉在东南发展,并渡海入台,成为台湾望族。惠安侯卿陈在台北。惠安县辋川镇侯坑村((近人多以方言谐音改坑为卿)陈姓,早于明代由莆田阔口迁来,属玉湖陈衍派,人丁旺盛,清末民初已分居各地19个村落,遂有19陈之誉。清初分居城内城隍口的陈姓,建有"侯卿陈宗祠",1995年以来旧城改造,许多姓氏多以现代化高楼底层辟为宗祠,独侯卿陈宗祠建在二楼。侯卿陈姓子孙渡台谋生定居很多,早期有庆堂,是台北大企业家,十分富有,后裔仍关心祖籍地公益事业。抗日战争胜利后渡台有陈全兴和陈锦文等人,全兴是军官,锦文是农业科学家,其儿子都是留美博士,有的居台,有的居美,从事科研和实业,侯卿陈多数居台北市,两岸族亲互有联系。

银江陈姓徙居台湾。石狮市永宁镇银江村陈厝,现有陈姓40多户,200多人,但其家族移居海外和台湾却很多。据华侨大学李天赐教授对《银江陈氏三房家乘》剖析:谱有"吾宗自元光公开闽以来,族姓蕃昌,凡闽有陈,皆遥尊为始祖,夫固知本之意也。"又云:"方山公仕元,官奉训大夫,政绩载郡志,享春秋",方山子宝盖约于元互相间明初由象泽分居银江,故谱序曰:"银江陈氏一族系吾祖方山公所出","宝盖公开为开基祖"。谱载统计当时已有子孙94人移成台湾,其中人有生卒年月,康熙年间27人,雍正、乾隆年间分别有13人和30人;在台有地点22人。

   台湾"德聚堂"源自龙海县霞寮村。德聚堂亦称"颍川家庙",位于台南市七巷,供奉来自霞寮村的陈泽、陈丑、陈亥和陈拱四兄弟。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海澄(今属龙海县)《霞寮村陈氏世系渊源》载:陈屠龙子明宪宗初年由龙溪县南乡庵兜迁居海澄霞寮,是为开基祖。霞寮村位于九龙江西南、北三溪汇合处,今属龙海县浮宫乡。陈泽四兄弟是陈屠龙七代孙,泽为郑成功部将,位居统领,随后三个弟弟因此也跟着到台湾定居,是为霞寮村陈氏居台的开基祖,300多年来繁衍子孙甚众,共建德聚堂纪念祖先。

  台湾林投巷源自东山留田村。 留田村位于福建东山县海滨。莆田县东庙龙坡社人陈荀住,时为兴化府衙役,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调防来铜山(今东山)水寨,守因墩山烽火台,定居开基繁衍子孙,分别留田南屿、东坑各地。"留田"义为留下来垦田开基。随后又有后裔到台湾谋生,聚居屏东县林投巷,到光绪年间已发展到100多户。两岸共同昭穆"尧舜汤禹文,景特去秦坤。上河日居泰,兴朝茂成章。群恩繁两宿,芝浅易后昌。"两岸族亲关系密切,20世纪20年代,留田村建陈氏祖祠,族人推派陈厂仔前往台湾通报,林投巷族亲非常高兴,捐献银地角装满木箱运回。木箱至今仍由陈厂仔后代珍藏。林投巷族亲也曾回来祭祖扫墓。

  台北大龙峒和同安官山陈氏关系。福建同安县官山陈氏开基祖陈忠,与子邕同为唐开元官员,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父子被贬,谪居漳州南驿路南厢山。邕生四子,长了陈夷及其子陈俦居厦门陈寮开基,传到22代陈国辅,由厦门称居同安官山,为"官山陈氏"始祖。官山包括三忠、苏站、内宅、内官、何厝、鸿溪、前庵、岭头、洪坑、后溪、新厝、竹脚仔、水后等十多个村落,几万人,先后有际廷、际珪和际令,运奉、运市和运三等移居台北淡水一带,还有何厝陈严、陈由、后溪陈殿也陆续渡海去台。台北大龙峒,原是高山族中平埔族居住的,名"大浪泵",位于淡水河和基隆河汇合处。早年同安人陈逊言随父辈来此垦殖,建设成片住宅,打下发展基础,谐音名"大隆同"。至乾隆年间,大批同安人迁居到此,成了繁荣闹讪,建神庙奉保生大帝,从此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出了许多举人和秀才,谓此地为"龙穴之峒",由是"大浪泵"而"大隆同",又成为如今的"大龙峒"。

  台湾和平村源自南靖埔顶村。埔顶村于福建南靖县龙山,清雍正年间,南靖永丰宝斗村11代孙"天"字辈陈天义迁居埔顶村为开基祖,沿用宝斗村昭穆,即"用庭发坤时应九,欲为蓄天振大芳。国茂申开龙景运,依谋划燕液朝祯祥。"光绪九年(1883年)埔顶村6代孙即"茂"字辈陈丁,时年30多岁,从厦门渡台,定居新竹县桃源区大园乡和平村为开基祖,1932年陈丁80多岁,还给家乡侄儿陈阿棋、陈阿可来过信,要他们抄录族谱给他,好让台湾子孙认知祖宗血脉,该信由陈丁侄孙陈木昌先生珍藏。

  两岸"霞宅陈氏"关系密切。台湾霞宅陈氏是福建南安市诗山镇霞宅村迁居的。《霞宅陈氏族谱》载:"我祖自颍川分派于河南光州固始以抵入闽","一郎公自明初叶肇基于此,世代积德累仁,聚居成族"。该村陈氏宗祠坐落乌山麓,是一座皇宫式十间张大厝,祠址鲤鱼穴,背靠乌山象张大网,子孙须外出谋生才会"大尾"(出人才),所以早有人漂洋过海去台湾,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东宗赏渡台,繁衍子孙散居台中、台北、基隆、新竹,统称"霞宅陈氏",尊陈宗赏为开台始祖,聚居地方称霞宅街。霞宅人以纺织棕蓑闻名,所以霞宅街也称"棕蓑街"。1947年祖籍地霞宅村修谱修祠,公推陈云兑先生到台通报,得到台湾霞宅陈氏族人欢迎,并捐资支持。

  (汀州庄缘整理)
 楼主| 北京老K 发表于 2013-2-19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西亚陈氏宗亲赴河南长葛寻根谒祖

2012-11-09 17:02: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长葛11月9日电(段晓宇)日前,马来西亚砂拉越民都鲁颍川陈氏公会寻根团赴河南省长葛市寻根谒祖,长葛市有关领导及颍川陈氏祖根地众多陈氏宗亲对寻根团的到来表示欢迎。

  长葛市有关领导介绍说,长葛相传是葛天氏故里,历史悠久,人文灿烂。“楷书鼻祖”钟繇,第一部论诗专著《诗品》的作者钟嵘,一代廉吏、颍川陈氏始祖―陈寔公,皆出自长葛。境内古社柏群、钟繇墓、钟繇洗砚池、郑庄公掘地见母处、敬史君碑等文物古迹都有很高的旅游、考古价值。海内外陈氏是一家,马来西亚砂拉越民都鲁颍川陈氏公会寻根团的到来,为进一步加强双方联系与沟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加强陈氏宗亲之间的友谊开启了良好的开端。希望海内外陈氏宗亲经常到故里走一走,看一看,祭祖观光,共商发展大计。

  期间,马来西亚砂拉越民都鲁颍川陈氏公会寻根团到古桥乡陈寔陵园进行了祭祖,陈寔文化研究员向寻根团一行介绍了陈寔的各种历史典故,并将陈寔陵园的修建情况做了详细说明。随后,寻根团还参观了钟繇文化纪念园和城市规划展览馆。(完)

 楼主| 北京老K 发表于 2013-2-19 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颍川陈氏源流初探  

2011-11-29 09:28:31
  
     中华历史上是礼仪之邦,历来倡行孝道,统治者高举“以孝治天下”。而国人奉行 “慎终追远”、“敬祖追宗”,无论身在何方,永远忘不了自己的“根”。

陈氏是现中华民族第五大姓,人口八千万人,广居华夏与世界各地。陈氏族人崇尚先祖,探究自己的源与流,根据有关史料,试探一下颍川陈氏源流以作引玉之砖,借此“钩上”有识之士的高见与启迪。

说到颍川陈氏,脱不了先说陈氏之先祖舜帝,就先从舜帝说起。

一、关于舜

舜,中华历史上远古五帝之一,是陈氏先祖,此乃陈氏族人与社会共识。陈氏族人以此为豪。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称“自黄帝至舜至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帝舜为有虞”。

舜,字重华,其双目重瞳故也,舜的故地有多种版本。《史记》称“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诸冯即今山东菏泽之姚墟。一说生于姚墟(今河南范县)是黄帝第八代孙,古系为黄帝—昌意— 颛顼—穷蝉—敬康—句芒—桥牛—瞽叟—舜。东夷之人说的古系为幕—穷蝉—敬康—桥牛—瞽叟—舜,《吕梁碑》。

舜的姓,有姓虞说,有姓姚说,姓虞说因其祖虞幕(相传为创造帐篷之人),且舜的国号为“有虞”。姓姚说有二,一是生于姚墟而姓姚,一说入赘于尧,妻姚两女而姓姚。

《史记》载“舜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也就是说舜在湖南境内,葬在九疑山,两位妃子南追,溺于湘水,舜活了近百岁。

二、关于妫满

均是舜之嫡子,为女英所生,不如舜,均为弓箭发明人,禹践帝位后封均于虞城,后徒封于商,史称商均,为商朝先祖,舜有庶子八人,皆不肖舜,均生虞思,商灭夏后,曾分封虞思之后人于陈(今河南淮阳)。周兴商衰,周文王将长女太姬下嫁虞思后裔妫满。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妫满于陈国,爵位为侯爵,以国为姓,此乃陈氏,得姓之开山鼻祖。妫满谥号胡公,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满,公元前478年,楚灭陈国,陈国历20世,26君王,国作588年。

妫满妫姓来源于尧为考察舜,曾派舜居妫水(沩水)旁,境内有沩,汭二水,舜的部分后代便以妫为姓。后来部分回复姚姓,部分妫姓后代发展为其他姓氏,妫满便是后者。伪满字少汤,为舜之33代孙。

由妫满衍派出陈、胡二姓。

三、关于田齐

陈国传至陈宣公时,内乱,妫满十世孙,陈厉公之子陈完(敬仲)奔齐避乱,易姓为田。《索引》称“敬仲奔齐,以陈田二字声相近,遂以为田氏”,陈字在宋以前的读音为“din”,宋以后读现音。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也称“田与陈古音皆念陈”,现闽南语“陈列”的陈为“din”,印证了闽南语源于中原古语音之说。

陈完之六世孙田常立简公第为齐平公,后历代为齐相,田常曾孙田和于公元前404年自立为齐太公,且获周王室与诸侯认可,自此姜齐易为田齐。公元前221年,田齐威秦所灭,历8君,184年。

齐亡后,齐王田建后人纷纷避难,长子田升,次子田桓易姓为王(王莽为其后代),三子田轸定居颍川(河南长葛)复姓陈,曰陈轸,至唐初为天下第一大姓。颍川即为陈氏郡望,陈轸之后人为江州陈氏之祖,古有天下陈氏出江州之谓,东汉太丘令陈实(104-187)系江州陈氏之裔。

田齐一脉还衍派出孙、陆、袁等数十姓。

四、关于陈朝

南北朝肘南朝最后一个王朝是陈朝,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系陈实十八代裔孙。公元557年时任梁朝相国,封为陈王的陈霸先夺取梁的政权,建立了历史上以陈为国号的朝代,把陈氏家族推向一个显赫地位,霸先史称陈武帝,传三世五帝,历33年,公元587年被隋文帝所灭。

自陈轸至陈实十一世,至陈霸先计廿九世。

自上古至南朝,舜裔名人众多,其中有陈满、陈完、田文(孟尝君)、陈胜、陈平、陈实、陈寿、陈霸先等。

五、关于“五姓同宗”说

历来有舜裔五姓同宗一说,据有关资料得到证实,“五姓同宗”说指姚、陈、虞、胡、田同为舜裔。

虞(舜之先祖姓及国号)、姚(舜生于姚墟或赘于尧家得姓)

http://blog.163.com/spring_han19 ... 182011102992831843/
tange 发表于 2013-2-19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象山陈氏名人陈汉章……
布衣 发表于 2013-2-19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能数到我爸爸这一辈,虽然我也姓陈!哈哈哈
成根 发表于 2013-2-19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家母陈氏,此乃第五大姓;
礼仪之邦,自古敬祖追宗。
轻舞飞扬 发表于 2013-2-19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见到老K、布衣那就是自家人了怎么说3000年前也是一家;
浪潮 发表于 2013-2-19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轻舞飞扬 发表于 2013-2-19 14:51
以后见到老K、布衣那就是自家人了怎么说3000年前也是一家;

3000年太久,去掉一个0吧!
兮是真宝 发表于 2013-2-19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姓的路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10 13: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