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网友赠我一本书 [组图]

[复制链接]
成根 发表于 2012-3-21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2-3-21 15:44 编辑

IMG_2939.jpg



网友赠我一本书



      今日,收到网友zdxu(实名周东旭)寄来的《苍水诗注》。该书于2010年12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是我国首本研究张苍水诗作的书。
      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张苍水有“明季第一忠烈”、“浙江历史上第一完人”之誉,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宁死不屈的凛然气节,至今光彩灿灿。
      张苍水还是一位具有高度思想艺术成就的诗人:诗作贯串忠贞意志、充满爱国情怀;然而,由于清廷对其诗文进行严厉查禁,仅以手抄稿传世。故长期以来先生的文名被其抗清志士英名掩盖。1950年以后,张苍水的集子只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宁波出版社印过三次,且印数极少;至于张苍水诗歌的研究更是个空白。
      文保工作者周东旭平时爱好诗词歌赋,由于在张苍水故居工作,自然而然对张苍水有了比旁人更多的关注。张苍水的诗属云间派诗人陈子龙、夏完淳一派,有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风格,“才笔纵横、藻采缤纷、噌吰博大、含钟应吕。”他知识渊博,喜用典故,有时一首诗连用四、五个,这些典故若不加注释,对现代读者来说非常难懂。
      周东旭说:“我只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注解英雄的诗,让更多的人来读一读苍水公这些荡气回肠的诗!”他自“戊子(2008)春,就开始翻各种辞书笺注苍水公的诗集”;花了两年多时间,翻阅各种辞书、请教多位老先生,一气作了二十余万字的注。
      庚寅(2010)端午,当周东旭“首著《苍水诗注》即将付梓”之时,近圣人居徐建成先生为该书作序。《序》中云:“周君东旭,个子高高,文采多多,年纪轻轻。爱好文史的一份执着,影响着他的生计厚薄,令人钦佩。”
      
 楼主| 成根 发表于 2012-3-21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2-3-21 15:45 编辑

IMG_2941.jpg IMG_2942.jpg
 楼主| 成根 发表于 2012-3-21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2-3-21 15:47 编辑

IMG_2944.jpg
IMG_2945.jpg
 楼主| 成根 发表于 2012-3-21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2-3-21 15:48 编辑

IMG_2946.jpg
IMG_2947.jpg
tange 发表于 2012-3-22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周老师致敬
喧哗的海 发表于 2012-3-22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喧哗的海 于 2012-3-22 15:10 编辑

当下能坐冷板凳的少之又少了,向周老师致敬!
 楼主| 成根 发表于 2012-3-22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2-3-22 18:03 编辑


姜宸英:《奇零草》序



       (《奇零草》为张煌言所作。张煌言,南明大臣。 崇祯年间举人。弘光元年,起兵抗清,奉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授翰林修撰。清兵破钱塘,随鲁王逃至浙闽沿海,后入据舟山。永历八年,与张名振北伐。十三年,又与郑成功北伐,收复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后因郑成功兵败于南京,孤军无援,于是撤退至浙东。之后,鲁王薨,郑成功亦卒。张煌言见反攻无望,遂解散军队,隐居于落迦山。不久被清兵俘获,遇害于杭州。)


      余得此(《奇零草》这本书)于定海, 命谢子大周抄别本以归,凡五七言近体若干首。 今久失之矣,聊忆其大概,为之序以藏之。
      鸣呼!天地晦冥,风霾昼塞,山河失序(指国家灭亡), 而沈星殒气于穷荒绝岛之间,犹能时出其光焰,以为有目者之悲喜而幸睹。 虽其掩(遮蔽)于一时, 然要以俟之百世,虽欲使之终晦焉,不可得也!
      客为余言:“公在行间,无日不读书,所遗集近十余种,为逻卒(巡守的士兵)取去,或有流落人间者。此集是其甲辰(康熙3年,西元1664年)以后,将解散部伍,归隐于落迦山( 位于定海县东海中,俗称普陀山)所作也。”公自督师,未尝受强藩节制;及九江遁还,渐有掣肘(受到牵制),始悒悒(忧愁郁闷)不乐。而其归隐于海南也,自制一椑(棺)置寺中,实粮其中,俟粮且尽,死。门有两猿守之,有警,猿必跳踯哀鸣;而间(间谍)之至也,从后门入。既被羁会城(指杭州),远近人士,下及市井屠贩卖饼之儿,无不持纸素,至羁所争求翰墨(书法字迹)。守卒利其金钱,喜为请乞;公随手挥洒应之,皆正气歌(宋文天祥所撰)也。读之鲜不泣下者。独士大夫家,或颇畏藏其书,以为不祥。不知君臣父子之性,根于人心,而征于事业,发于文章,虽历变患,愈不可磨灭。
      历观前代沈约(南北朝时,后梁人)撰《宋书》,疑立《袁粲传》(对于是否撰写袁粲传有所疑惧),齐武帝(萧赜,为齐高帝萧道成之子)曰:“粲(宋顺帝时,袁粲怀疑萧道成有不轨之心,谋诛之,不克而死)自是宋忠臣,何为不可?”欧阳修不为周(后周)韩通(后周将官,陈桥兵变时,赵匡胤率军回京,欲废周主:韩通率兵抵抗,失败被杀,妻子俱死)立传,君子讥之。元听湖南为宋忠臣李芾(南宋湖南安抚使,抵抗元兵入侵,战败而死)建祠。明长陵(明成祖)不罪藏方孝孺(明成祖篡位,召方孝孺草诏,方孝孺拒绝,被诛十族)书者,此帝王盛德事。为人臣子,处无讳之朝,宜思引君当道。臣各为其主,凡一切胜国(指前朝;明朝)语言,不足避忌。余欲稍掇拾遗事,成传略一卷,以备惇史(信史)之采,犹惧搜访未遍,将日就放失(逐渐散失)也。悲夫!


      姜宸英(1628~1699),浙江慈溪人。七十岁始举进士。能诗文,并工书法绘画,七十岁后作小楷精湛,与笪重光、汪士鉴、何焯并称为康熙四家。为清代帖学的代表人物。后因科场案牵连,死于狱中。曾参预《明史》纂修,着有《湛园未定稿》、《苇间诗集》等。
 楼主| 成根 发表于 2012-3-22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2-3-22 22:08 编辑


      [译文]
      我在定海得到这本诗集,命谢大周另外抄一本带回来,总共有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若干首,现今早就散佚了,暂且回忆其大概,为之写下序言收藏起来。
      唉!天地晦暗,大风夹杂着尘土遮蔽了白日,山河颠倒(国家易主),而此时张煌言在一偏僻荒凉的小岛之上死去,还能经常有人说看到他,虽然他在当时因受压制而被埋没,可要等到百年之后,即使想使他被压抑埋没也不可能。
      客人对我说:“张公真在行伍之间,没有一天不读书,所遗失的诗集近十多种,被巡逻看守的兵卒拿去,有的流落到民间。这个集子是在甲辰年以后,将要解散部队归隐到落迦山之时所作。”张公自己担任督师,未曾受郑成功制约,可从九江战败后,渐受郑控制约束,开始忧郁不乐。他归隐到海南,自己制作了一个棺材放置在寺中,在棺材中间置放粮食,等到粮食将用尽时死去。门口有两只猿猴看守,每有危险的信号,猿猴必定跳跃踟躇,不住地哀鸣。间谍到这里是从后门进入的。张公被羁押到杭州城之后,远近的人,甚至是市井里的屠夫商贩卖饼的人,没有不拿着白纸素绢到张公被关押的地方争着求取诗歌书法作品。看守张公的狱卒认为向张公索要这些作品有利于自己收取钱财,就乐意替这些百姓向张公乞请作品。张公一挥而就,写的都是像《正气歌》一样的坚贞不屈的文字,读来很少不潸然泪下的。惟独士大夫家有人很是畏惧收藏他的作品,认为是不祥之物。却不知君臣父子之本性,根植于人的内心,外现在事业上,倾注在文字上。即使历经世事变迁,也是不可磨灭的。
      历揽前朝,沈约作《宋书》,写《袁粲传》有所犹疑,齐武帝说:“袁粲是宋朝的忠臣,为何不可以呢?”欧阳修不替周韩通作传,君子讥笑这件事。元朝听任湖南为宋朝大臣李芾建立祠堂,明成祖不怪罪收藏方孝孺文章的人,这是帝王盛大的品德。作为臣子的生活在没有禁忌避讳的朝代,应该想着引导国君处事合于事理。臣子各为其主,大凡所有的明代言论,不足以避讳。我想着稍稍整理张公的逸闻逸事,写成一卷传略,以备忠实而公正的史官求取,还是畏惧搜访不全面,将要一天天地散失。可悲啊!
 楼主| 成根 发表于 2012-3-22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2-3-22 18:13 编辑

张煌言:《奇零草序》
  

  
  
      余自舞象[1],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2],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3],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4],[liáo]甲敽干[5],凡从前雕虫之技[6],散亡几尽矣。于是出筹军旅[7],入典制诰[8],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9],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10],一切皆付之兵燹中[11],是诚笔墨之不幸也。
      余于丙戌始浮海[12],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13],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乃丁亥春[14],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15],节移于山[16],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17],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18]。然残编断简,什存三四。迨辛卯昌国陷[19],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20]。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21],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22],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己亥[23],长江之役,同仇兵熸[24],予以间行得归,凡留供覆瓿者[25],尽同石头书邮[26],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27]。
      年来叹天步之未夷[28],虑河清之难俟[29],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30],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31]。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32]。
      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33],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34],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陶靖节躬丁晋乱[35],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煕[36]。宋室既亡[37],郑所南尚以铁匣投史眢井,至三百年而后出[38]。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39],亦云余行间之作也[40]。时在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自识。

  注释

  [1]舞象:古代一种武舞。《礼记。内则》:“成童,舞象”。成童指十五岁以上。后世以舞象代指成童。[2]先大夫:指死去的父亲。[3]登第:考中。作者二十三时中举人。[4]倡大义于江东:指顺治二年(1645)南明弘光王朝垮台后,清兵南下江南,钱肃乐等起兵浙东,派张煌言迎立鲁王朱以海为监国,号召东南抗清事。(见全祖望著《年谱》)[5][liáo]:缝缀。[liǎo甲]:把甲胄缝合起来。敽(jiǎo):系,连;干:盾牌。敽干:把盾牌上的绳系好。语出《尚书。费誓》:“善[liáo]乃甲胄,敽乃干。这里的意思是做好战前准备。[6]雕虫之技:代指诗歌写作。[7]筹:筹划。[8]入典制诰:入朝掌管起草诏令。张煌言起兵后,鲁王曾授以翰林院检讨知制诰的官。[9]胡马渡江:指清兵南下。[10]疏草:指作者自己给鲁王上书的底稿。代言:指替鲁王起草的制诰。[11]兵燹(xiǎn):兵火。[12]丙戌:清顺治三年(1646)。[13]提师:领兵。[14]丁亥:清顺治四年(1647)。[15]戊子:清顺治五年(1648)。[16]节:符节。代指主将。顺治五年张煌言到上虞招集义兵,入平冈山寨。(见赵元谦撰《年谱》)[17]庚寅:清顺治七年(1650)。[18]己丑:清顺治六年(1649)。[19]辛卯:清顺治八年(1651)。昌国:这里指舟山。[20]笥(sì):盛物的方形器物。靡有孑遗:一个也没有剩下。[21]丙申:清顺治十三年(1656)。前一年张煌言等曾联合郑成功部队收复了舟山。这一年,舟山又被清兵攻克。[22]戊戌:清顺治十五年(1658)。[23]己亥:清顺治十六年(1659)。[24]同仇:《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后沿用为“战友”的意思,这里指郑成功。熸(jiān):火熄灭。指郑成功战败。[25]覆瓿(pǒu):盖罐子。汉代刘歆曾说扬雄的《太玄》将来只能盖盛酱的罐子。后以覆瓿比喻著作没有什么价值。这里是作者自谦的话。[26]石头:地名。在江西省南昌市北。石头邮书:典见《世说新语。任诞》:晋代殷羡,字洪乔,为豫章太守,临去,都人托他带信百余封。殷羡行至石头,把书信全部抛入水中,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指寄信的人)。”这里借指作者的文稿全部沉水。[27]职九之厄:厄运。[28]天步:指国家的命运。夷:平,安定。[29]河清之难俟:《左传》襄公八年引逸诗云:“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古人认为等待黄河澄清,是不可能的事。这里借以比喻等待乱世平定遥遥无期。[30]楮(chǔ):桑类的树,皮可制桑皮纸。这里代指纸。[31]全鼎一脔:整锅肉中的一块。[32]广陵散:古曲名。稽康善弹此曲。稽康为司马昭所害,临刑,索琴弹此曲,说:“《广陵散》于今绝矣!”(见《晋书》本传)[33]谬:这里是自谦之辞。膺:受。节钺:任命大将时,皇帝给与受任者的符节的斧钺。这里指作者任军事统帅。[34]少陵:杜甫。天宝之乱: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在范阳发动的叛乱。[35]陶靖节:陶渊明。躬:亲身。丁:当,遇。[36]义煕:晋安帝年号。相传陶不肯臣服于刘裕,所以在作品中保存晋帝年号。(见《宋书》本传)[37]宋室:指赵宋。[38]郑所南:一名思肖。南宋诗人。宋亡后,隐耕吴中,著《心史》诗集,装在铁匣中,投在眢井中。到明末才被发现。眢(yān):枯竭。[39]握奇:即兵书《握奇经》。一说握通“幄”,帐幕。大将所居。奇:通“机”。握机,指军机要地。[40]行(háng)间:军旅之间。[41]永历十六年:即清康熙元年(1662)。这里作者沿用明桂王(朱由榔)建国的年号,其心意与陶渊明同。
秋蚕的丝 发表于 2012-3-22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周老师致敬
海天渔歌 发表于 2012-3-24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天渔歌 于 2012-3-24 10:42 编辑

读《苍水诗注》有感:【抗清复明】是中华民族间的疆域纷争,基于土地的尊重而誓死为之,深知立命根本,从而演习本土与外来的族群融合与割据。争取平等解除压迫,体现独立与统一是文化背景的认知差别,其实是强势所主宰的历史评说,无法论及民族英雄行为壮举,只是一种鼓吹巩固政权的舆论宣传,加剧族群分裂形成对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3 07: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