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薛炳元:象山渔区习俗

[复制链接]
成根 发表于 2010-4-23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象山渔区习俗





      象山半岛,三面环海,沿海村落大多半农半渔,其中石浦、东门、爵溪等地,面对滔滔东海,是著名渔区。
      农业以地为生,渔业以海为生。俗话说,“在山吃山,靠海吃海”,可是,在过去这海都不是好吃的。地里的庄稼、静静地耽在土地上,等着你去收割。鱼可是活的,捕多捕少、捕到捕不到,没有定数。况且,弄不好还生命之虞。所以,渔业在没有机械化、科学化之前,渔民既爱海、又怕海。海会给他们财富,也会夺去他们财富,甚至会夺去他们的生命。一上船就身不由已。所谓“三尺棺材里,三尺棺材外”,就凭运气了。因此,他们只有祈求菩萨,保佑他们多捕鱼,保佑他们生命安全。
      基于这种生产条件和心理因素,长期以来,形成渔区特有的风俗习惯。
      造船,比造房屋还要郑重其事,要择吉目开工。其时,亲朋送礼,礼物有酒肉、馒头等。上平底板时颇为隆重,放鞭炮,分馒头。
      造船竣工前最后一道工序是钉船眼。船头有两个眼白珠鸟的眼睛,就像人的眼睛一样,是全身的灵性所在,大有讲究。乌珠不能朝天、要朝下,可看到海底的鱼。两只船眼内各藏两只银角子,表示眼中有财。钉船眼规定用三枚钉子。先钉好左右上角两枚,第三枚先确定位置,但暂不钉上。钉上这一枚犹如造屋上梁,要择吉日良辰。这要由菩萨来拣。某日某时一到,船工即把穿着红布不条的最后一枚铁钉,一锤敲进去,就大吉大利,船也活了。
      渔船下水前,要精心打扮一番。船头涂上红、黑、白三色,上书“天上圣母娘娘”再用红黄蓝白黑五色彩布披挂起来。前后上下都有船对。船头书“虎口出银牙”;桅杆项书“大将军八面威风”;船舵书“万军主帅”;船尾书“顺风相送”或“顺风得利”。
      拣个吉日良辰,在一片锣鼓、鞭炮声中,渔船装扮一新,旌旗飞舞,带着渔民的希望,八面威风地下水了。接着是装网(即把渔网装上船),一顶大网由120多爿网拼合而成,好长好长。若上新网,要由孕妇来拼头网(即第一、二两爿间的拼合),表示“会生”会发,讨个吉利。装网时,网上要插满鲜花(多数为月季花)。此时,妇女路过不可跨网,谓不干净;小孩子不可往网底站,谓鱼要从网底钻出溜走。
      出海,择日逢双不逢单,一般在农历三月廿二出海打头水。出海前,先上香拜菩萨。船老大向菩萨许愿,祈求“给我第一对”(产量最高纪录),并许以请戏班做戏来还愿。然后,请菩萨下船,渔民要沐浴换新衣,手捧佛袋(约三寸见方的黄布袋,上书“天上圣母娘娘”,内装有香料)边走边敲锣。锣声规定十三下。佛袋到船上,就把它钉在船舱内,然后,摆开酒筵,宴请亲戚朋友。
      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渔民是禁止妇女上船的,可是他们供在船上的保护神都是女性的。石浦和东门供的是天女妃宫娘娘,爵溪供的是赵五娘娘。这大概在险峻的海上生活中,希望能感受到母爱的温馨吧! 海上捕鱼临下网前,先用黄糖水洒遍全船,也在渔民身上洒,以示干净。用盐掺米洒在网上和海面上,还烧金箔,意为给鬼邪们点儿好处,别来打搅。若生产不顺利,就用稻草把点燃,在船的四周挥舞一番,口中念着咒语,以驱赶晦气。遇着狂风恶浪,则向大海抛木柴,同时跪求菩萨保佑,并许以大经。
      黄鱼柯上,第一条黄鱼要供船上菩萨。供毕,老大吃鱼头,其余众人分吃。如有发现磁鱼,立即把其头斩掉,谓磁鱼是不祥之物。渔民对黄鱼甚为敬重,除捕鱼前要用糖水洒船、洒身以净器,净身外,亦不可用大簸箕等物装鱼,也不可用脚踢黄鱼。
      鱼讯期分起水、头水、二水、三水共四水。一水为期半个月。三水打好就“谢洋”,意为感谢海洋的赐予。黄金丰收要做戏,称“渔戏”。整个渔讯期捕鱼量最多的老大,称“红老大”享有很高威望,由他出钱请戏班做戏。 一连几天,渔村沸沸扬扬,好不热闹。
      全船有的五六人,有的十一人不等。爵溪多为十一人,老大一人,副老大二三人,称“多人”或“看船”。弟兄五六人,伙计二三个。都有分 工,各负其责。老大为总指挥,享受专权,讲话独句,说一不二。平时中 有争执,打鱼时对老大则惟命是从,绝不违拗。副老大在船舱底俯着负责贴耳听“鱼口”(鱼群的叫声)。鱼口有好有坏,发现好鱼口,急喊:“鱼 叫!”老大听了断然下令:“下网!”弟兄们立即把网抛入海中。伙计干做 饭、打扫等杂活,并为老大做盛饭、洗衣服等服务性工作,船上淡水由副老大负责肩挑上船。
      下海前,渔民要吃天圆、桃、枣等补品,以增强体质,同时不能跟妻子行房,以免体质受损。
      船上吃饭有固定位置,不能随意乱坐,伙计坐在灶边,专为老大盛饭。小菜是鱼羹,连锅放在正中,各人只吃自己一边,不可吃旁人一边。如自己一边不够吃,老大会把自己一边的鱼用筷挪到你一边。如有意或不慎吃着了别人一边,就会发生争吵。
      渔船上有种种禁忌。渔船最怕翻船,抲鱼最怕没有。所以说话行为忌“倒”、“翻”、“没有”等含义。要用到这些词就得用别词来替代。如“倒掉”叫“卖掉",“翻个面”叫“转人堂”,“没有”叫“满发”。比如伙计发现没米了,就不能喊:“老大,米没有了。”而要说:“米满发了”。睡姿可仰、但不可俯。俯有“翻”的含义,碗也不可翻转放。吃鱼自上而下吃光,当上半部吃光时,不可把鱼翻个身。而是把鱼骨取掉再吃下半部。筷子不可搁在碗上,它有“搁浅”的意思,拿起筷子,发觉长短不齐,不可在船板上蹬,只能用手抵平。这一蹬,鱼会有“蹬漏”的意思。
      坐在船甲板上,不可把腿垂,悬空吊着,也不可搁二郎腿。不可在船头小便,大便在船尾,小便也可在船桅后的两侧,但不可在船桅前的两侧。出海前,船上之物只准进、不准出。进为得利,出则失利,非常讲究。比如群船在海滩,等候潮涨出海,晚上是黑压压一片,虽有点点灯光,也难辨自家之船。渔民上船,带着被铺或猪头之类食物,先往船上一抛,然后爬上船舷。有的认错了船,把东西抛到别的船上去了,这时按只进不出的规矩,对方是不归还的。是食物,则折价给钱,是被铺等物件,则对不起,待下水返航后再归还。
      在海洋上作业时,船与船之间借东西称“拔红头”犹如陆地上的“拔风水”,是不吉利的,一般不肯借。如中途缺米、缺油非借不可的,则要先以柴送给对方,人家才肯借。这是规矩,不是小气。
      渔村的婚丧习俗跟农村一样,但有两种情况是农村没有的:
      一是结婚吉日已到,而新郎还在海上,不能及时赶回。这样,就由其妹代作新郎、拜堂、洞房、一切礼仪如常。
      二是渔民在海上遇难,家属请来和尚,念伴在沙滩上念经招魂。这时,用整株毛竹插在沙滩上,亲人一边嚎淘大哭,一边摇动毛竹。旁边陪着两人,一问一答。问:“来了吗?”答:“来了!”如此反复呼喊,直到毛竹因多次摇晃而折断、垂下(事先在毛竹头斩一刀,使它将断未断,否则,是永远也摇不断的),众人就喊:“回来了!回来了!"。此情此景,令人酸鼻。
      现在,出海渔船有着现代的装备,不但可以征服海洋,还可以驾驭天气,出海不再视咒畏途。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意识也在变化,许多旧习俗也随之而成力历史掌故了。
 楼主| 成根 发表于 2010-4-23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0-4-23 19:18 编辑


      薛炳元老师是象山县渔文化研究会会员,为此,我与他有数面之缘。此前,我们有书信来往:应他要求邮寄一些旅游门票等,供他收藏。
       薛老师,一路走好!
 楼主| 成根 发表于 2010-4-23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0-4-23 19:26 编辑


                                    薛炳元:我的童年和童谣



 
      老丹城孔圣殿的对面有个“大石滩”,早稻上了那儿是晒谷场,夏天则是乘凉的好地方。
      在乘凉时,聚在一起的孩子们。常常仰望满天繁星的夜空,指着银河两边的星星,口中念道:
      “七簇、扁担、牛轭、犁耙、梭———星。七簇、扁担、牛轭、犁耙、梭———星。”这句童谣要连念数遍,看谁说得速度快而又不出差错。有点像相声演员练习拗口令似的。我通过这句童谣从小就认识了银河周边的星星,还有北斗星和“天亮晓”(金星)。
      夏晚,经常能看到流星。当时有一种说法:当你看到流星时,马上解开自己的裤带,又连忙再把它结上,然后随即俯身在地上拾起一件随便什么东西,当你做完这一系列动作之后而流星尚未消逝,那末,你在地上捡到的无论什么东西都会变成金子。我们这班孩子曾天真地试过,有的事先把裤带松开些,有的拣个小石子放在身边,免得临时捡不到东西,做完了这些准备之后,大家抬头望着夜空,等待流星的出现。“流星———”不知是谁喊了一句。果然,一颗星划出一条长长线来了。我们忙不迭去解裤带,哪里来得及,手刚碰着裤带流星就没有了。
      一边看星星,一边念童谣是一件有趣的事。《一粒星,卜楞灯》是一首常被念诵的童谣:
      “一粒星,卜楞灯/两粒星,挂油瓶/油瓶漏,炒绿豆/绿豆香,抲生姜/生姜辣,抲乌鸦/乌鸦乌/抲鹁鸪/鹁鸪叫,抲鹰鹞/鹰鹞飞,抲竹鸡/竹鸡头上一个髻/破开三斗三升血/血呢?血给婆婆喝唠(喝掉)嘞/婆婆呢?婆婆头缸弄里幽(躲)嘞口敢/寻寻寻勿着/去到河头洗衣服/再到河头寻/跌倒河中央/造(啥)东西去撩?/长廊竿去撩/造(啥)东西当棺材?/番茹皮当棺材。/造东西当冲杠(扛棒)?/灯芯当冲杠。/造(啥)人抬棺材?/两只红皮老鼠抬抬/造(啥)人哭哭?/两只乌草鸡哭哭/咋哭哭?/咯咯干,咯咯干。”
      大石滩尽头杂草丛生,这就招来许多萤火虫。萤火虫尾部发光,黑夜中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很是好看,孩子们常把它们捉来玩。因为喜欢它,所以也不虐待它,只是置在手掌中赏玩一番后就把它放走了。有时各人捉一个,对掌中闪着绿色的萤光,齐声念道:
      “火萤台,夜夜来/一夜勿来抲侬煤(焚)灰堆/借你牛,行田头/借你马,上宁波/一上上到丈姆(岳母)家/丈姆看见热心头/搬出和饭(小菜)六盆头/一盆水鸡炒带豆/一盆咸蛋红丢丢/一盆虾蛇(海蜇)硬嗖嗖/一盆青菜绿油油/一盆苋菜股上牌楼/一盆冬瓜浇麻油/门口一只狗/眼睛乌溜溜/看我吃饭勿肯走……
      有时两个孩子面对面坐在小凳子上,两手抓住对方的两手,上身一下前一下后地做着拉锯的动作,口中念道:
      牵锯(象山土音念“gei”)嘎锯/油麻草鸡/爹吃块/娘吃块/剩块小妹妹/小妹妹,还欠多/道地中央擂个涡/撮个破铜钿/买根小白鳊/和家老小一餐鲜。
      孩子们最喜欢念的还是《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动作还是和《牵锯嘎锯》一样,只是内容变了,不是拉锯,而是摇船。一边摇,一边念:
      “摇啊摇,摇啊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来咯纺棉花/娘舅来咯摘枇杷/枇杷树里摘朵花/舅姆戴戴走人家/东家走西家/西家走东家/走得鞋爿呒终渣/还讲人家勿泻(沏)茶/咕噜咕噜讲人家。”
      还有一首《矮矮佬,爬起早》也很有趣:
      “矮矮佬,爬起早/开开上门(大门)倒一跤/撮锭大元宝/讨个老婆大脚嫂/煮起饭来烂糟糟/生个儿子蹲地炮/炮,抛铜钿/钿,钿火熜/熜,葱管糖/糖,糖烧饼/饼,饼膏药/药,药先生/生,生萝卜/卜,卜沙蟹/蟹,蟹头颈/颈,蒸米饭/饭,饭筲箕/箕,箕空篮/讨个老婆卖鸭蛋。”
      有时,对着初升的圆月,大家一块儿念起《月亮汪汪》的童谣来:
      “月亮汪汪/囡来望娘/娘看见,心头肉/爹看见,百花香/哥哥看见亲妹妹/嫂嫂看见赶娘家/勿吃哥哥肩头饭/勿穿嫂嫂嫁时衣/吃爹饭,穿娘衣/前堂吃饭后堂嬉/拿把白米喂金鸡/金鸡吃得满天飞。”
      一群孩子有大有小,七八岁的孩子正是换牙期,有的缺掉两只门牙,黑洞洞的一个窟窿,很显眼,这样的形象被叫做“缺牙龙”。十来岁的孩子就会拿他们来寻开心,冲着他们齐声念道:
      “缺牙龙,倒齿洞/一倒倒到夜桶弄/撮堆烂糖浓/还当糯米粽/吃吃臭哄哄/笑煞磕头虫。”
      小女孩听了连忙把嘴闭起来,并气恼地白了他们一眼,小男孩则被逗笑起来,又赶紧用手捂着裂开的嘴,免得显露真相。“缺牙龙”的强烈反应更加激起大孩子的兴趣,愈加起劲地念起来,直到“缺牙龙”们逃开为止。
      大石滩也是民间文艺活动的场地,春节期间,凡农村的舞龙队进城后,必定先在大石滩中亮相,拿出看家本领,一显身手,以博得观众的好评。有时两支舞龙队不期而遇,同时进场。便一起演双龙抢珠,两条龙,抢着一颗珠,有时散开,有时缠在一起,翻滚飞舞,活灵活现,非常精彩。舞龙队在大石滩舞完便大街小巷一路舞去,若经过大户人家便进门在道地中央盘上几圈。此时,户主会拿出一些过年的点心或几升米,作为酬劳。关于盘龙灯,有一首童谣:
      “嘭能,嘭能/仇家山人盘龙灯/竹节糕,硬礅礅/红豆米团,整个吞/夹沙糕,层管层/吃饱肚子盘龙灯/龙灯越盘越高兴。”
      童谣是儿童自己编,自己念的歌谣。它蕴含着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的童趣,又极富生活气息。这许多童谣不知产生于哪年哪代。小孩子跟着大孩子念,小孩子长大了又传给比他们小的孩子念。如此,一茬一茬,代代传承不息。后来时代变了,儿童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空间也变了,古老的童谣也失去了生长的土壤,于是被隔断了,被遗忘了,生动活泼的童谣变成了遥远的声音。
      注:象山童谣须用象山方言来念。
老丹 发表于 2010-4-24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粒星,卜楞灯/两粒星,挂油瓶".   幼年时,夏日的晚上,常听阿婆念这首童谣。今天才知道,原来是卜楞灯这几个字。
零落成泥 发表于 2010-4-25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缺牙龙,倒齿洞”我们小时侯念“缺牙龙,倒便桶”
浪潮 发表于 2010-4-25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薛炳元老师遗作,祝薛老师一路走好!
 楼主| 成根 发表于 2010-4-25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0-4-25 20:13 编辑


      薛炳元老师不仅是书画家,还是一位资深的民俗文化研究专家。
      他的著作(文稿)在家乡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功不可没啊!
浪潮 发表于 2010-4-26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薛炳元老师不仅是书画家,还是一位资深的民俗文化研究专家。
      他的著作(文稿)在家乡抢救、 ...
成根 发表于 2010-4-25 20:06


薛炳元老师的离去,对象山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播工作是一大损失!薛老师安息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10 21: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