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0-1-31 15:52 编辑
西 瀛 古 镇
■周 东 旭
象山之西,有一个千年古镇,叫西周,先前叫西瀛或西洲,合在一起就是西瀛洲,文天祥《过乱礁洋》诗中称象山为“海山仙子国”,而象山人也喜欢以蓬莱、瀛洲称呼自己美丽的家乡。象山流传着许多关于徐福东渡的传说,说是徐福东渡去了东瀛,出发的地方就叫做西瀛了。后人把“西洲”写作“西周”,因为镇上多半是姓周的人。据《西瀛周氏宗谱》记载,在宋代,周氏祖先周琦已在这块土地上安居乐业。绵绵瓜瓞,一千以后,这里都是周姓人。周姓人出孝子,现在金龟山有一个重建的思孝庵,香火很盛,就是宋代孝子周鈇曾经为父守孝的草庐旧址,“周鈇,字松坡,性至孝,亲丧,哀毁骨立,既葬,筑庐于金龟山,与墓相依,郡守胡榘旌其庐曰‘思孝’,一时就学者户外屦恒满”。他的曾孙周熙也是一个孝子,“元初,以辟荐授夔州府教授,母老乞归,母疾,寝不解衣,药必亲尝,既卒,亦如其祖,结庐墓侧”。
西瀛多山,脉从天台山而来,延绵千里。在宁海与象山交界的地方有座大丹山,依次往东是蒙顶山、青龙山、白岩山。大丹山是象山的祖山,又叫东搬山,我没去过,旧志里写道:“其山与四明同出于天台,其高超出蒙顶之半,其水煜然有紫光,神木奇生,灵草香茁,此真所谓丹山也。”山的东麓有石门岭,岭下有村名官山,住的都是朱文公(朱熹)的后人。再往东南就是蒙顶山,象西的少祖山。我曾爬过数次,蒙顶山因为终年云雾朦胧,所以称之为蒙顶山,清代姜炳璋在《蒙顶山游记》中说,在蒙顶山上可以眺望到宁波的天封塔。山上有茶田和小庵,据说宋代的时候有白云大士在山上结茅修行,所以两个小庵一个叫大茅蓬,一个叫小茅蓬。小庵在清明后谷雨前,人是最多的,采茶的女人从家里带些米寄住在小庵里,或是给些供养。蒙顶山的茶被称为“云雾茶”,颇有名,《宋会要·食货志》中也有记载。在阴历十月初一,据说在山顶可以看到“日月并出”的奇观,旧志中这样写道:“游人于十月朔,鸡初鸣,观扶桑日月并出,须臾,日光如丹砂,月隐不可见,海天璀璨一色,光芒万道,闪闪刺目不能视,奇观也。”我询问过许多当地人,他们都是听说的多,看到的少。蒙顶山的山麓还有梅福的遗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所以总会附会些梅尉葛仙的传说,来增加神秘感,而道家人物连正史也说他们“不知所终”。
大长溪源自蒙顶山,流入象山港,是西瀛人的母亲溪。西瀛人用溪水灌溉稻田,用溪水淘米,用溪水洗衣,或清晨,或黄昏,总有些早出晚归的妇女,在这条溪上为她的丈夫洗衣、为她的儿子洗菜做饭。溪水长长,爱妻慈母的无限情意亦如这长长溪水。
我祖母就是西周人,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村里人都叫她“西周婆”,她把一个女儿嫁给了西周人,象山人俗谓“回娘囡”,就是自己从哪里嫁出来,要有一个女儿嫁回去。祖母有四个女儿,有嫁得远的,有嫁得近的,但只有西周是她最喜欢住的地方。虽然她的父兄早已不在,但她可以住在女儿家里,择芹菜,扫地,大声地说话,穿梭于弄堂之间,抄小路,像个小孩,熟悉,亲切,天真,想想这就是家的感觉吧,“狐死犹首丘,故乡安可忘”?[原载《宁波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