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知识分子”与“殉道精神”
所谓“公共知识分子”,据我理解,应是那种拥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勇于为广大民众立言、建言、代言,被称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所谓“殉道精神”,是指忠于自己的信仰、思想,并为之矢志不移,勇于牺牲名利、权位,甚至生命的精神。我把“公共知识分子”、“殉道精神”放在一起聊,主要是因为“公共知识分子”身上无不闪烁着“殉道精神”的耀眼光辉,“殉道精神”是“公共知识分子”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没有“殉道精神”的知识分子,无论如何是成不了“公共知识分子”的。
自古至今,代表“社会良心”的思想家、知识分子,都具有强烈的“殉道精神”。就拿我们的“圣人”孔子来说吧,他做个官,为自己谋取荣华富贵的能力还是很高的,不仅理论水平高,而且实践能力也强,他的做官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但他宁弃权位,坚守自己的思想,“道不同,不相为谋”,宁做困顿“丧家犬”,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不去说孔子灿烂的思想,单就他的“殉道精神”就可光耀千古。后来的儒者之所以无法超越孔子的思想,我想“殉道精神”的欠缺应该是重要因素。
说了古代的“圣人”,接下去再说说现代的“圣人”——鲁迅。鲁迅之所以能坐上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把交椅,就是因为他具有作为“社会良心”的“殉道精神”。林语堂、梁实秋、张爱玲等的文学才能不会差于鲁迅吧,胡适等人的学问也不会逊于鲁迅吧,甚至比鲁迅还要大。那么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区别就在于:他们有的屁股指挥脑袋,无视当时国情民情,只为自己说话,只顾自己享乐,吟风弄月,逍遥自在;有的被“招安”,成为“御用文人”,为主子摇唇鼓舌,全无“社会良心”。而鲁迅却不顾当时的恶劣生存环境,致力于国民人心之改造,执着于充当“社会良心”,为中国树立起了 “公共知识分子”巍峨丰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以没有梁实秋、林语堂、张爱玲,但绝不可以没有象鲁迅一样的“社会良心”、“民族魂”!
时下,知识分子广为社会诟病,就是因为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汲汲于功名利禄,不择手段,没有作为知识分子的起码的道德操守。他们的典型表现是:“学术造假”,“学阀作派”,“拉帮结伙、打击异已”,不顾学术尊严为利益集团代言,说假话谎话误导民众,遗害社会。经济社会,物欲横流,我们不敢要求这些知识分子象孔子、鲁迅那样具有“社会良心”、“殉道精神”,只希望他们能做好自己,拥有起码的道德良知,不运用自己所学危害社会。尽管如此,内心深处,我还是呼吁“殉道精神”!呼唤“公共知识分子”!
[ 本帖最后由 花港杨晟 于 2009-6-24 07:5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