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登录
象山同乡网 返回首页

海天渔歌的个人空间 http://www.54xsr.com/bbs/?11778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中国渔港古城——石浦

热度 1已有 1620 次阅读2012-8-31 10:44 |个人分类:海天渔歌| 古城, 渔港, 石浦, 中国

中国渔港古城——石浦
保真渔俗——祭海;
和善渔村——豚城;
醉美渔港——酒吸。
【古城】
 一曲一藏一谷地
 一堵洞门一街坊
信步拾阶
金山石
道格

 【渔港】
一心一意一段情
 一排渔火一弯港
鲜明千年
渔家浦
禅悟


[









图片来自网络


鲜花

鸡蛋
1

握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1 个评论)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9-3 15:53
安徽和四川的民居,多见“风火墙”有叫“马头墙”,只比屋面高那么一点点,可成功阻止“火烧连营”!这应是古人成功应用“流体附壁”的典范!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9-3 16:01
封火墙,顾名思义,是中国传统民居聚落的一种以防火为目的的墙体建筑。有的文献也写作“风火墙”。在封火墙出现之前,人们注意到火灾通常是自下而上地顺着房柱向上蔓延,因此封火墙的最初形态是在可燃的木质墙壁、构件上涂抹灰泥,以此来提高木质构件的防火性能,后来才出现了把木柱砌于砖墙之内的立贴式(即穿斗式)的山墙——封火墙。在传统村落中,以家为单位、以围墙相连建造封火墙,能够十分有效地防范火患。

封火墙在中国各地区有着不同的造型形式:如徽派建筑中的封火墙形如马头,俗称马头墙;而闽东派建筑中的封火墙又酷似马鞍,亦称马鞍墙。有的地区还根据其形状的不同,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命名。每栋房子依其方位与建筑年代,犹如人的命一样,各有其相应的五行。有时候,一座建筑同时出现金、水或火、土的组合,要取其“相生不相克”的原理。按传统的五行封火墙装饰,其讲究是非常严格的;建屋前,要请风水先生考察,风水先生则要根据屋主的生辰八字,以五行之法推算,才能决定该屋应该采用哪种行式。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9-3 16:33
老城渔火远,一步一百年
低头看石板,抬头望金山
中街石阶镶山坡,
五道火墙(封)天上挂
店铺商号密如麻,
门前门后迎百舸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9-4 15:45
其实宁波的山墙,并非源自马头墙的变异传承,而是独创的写意传神,源自海燕展翅的尾巴灵动!其昂首朝天的傲然仪态成为时空天际线的绝对主宰。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9-5 16:29
作为海防重镇和著名渔港,石浦有三多:方言多、会馆多、宫庙多。石浦的居民主要由土著渔民、外地渔民(以福建、台州人为主)、驻守海防遗留下来的士兵构成。由于人员杂凑,故区域内方言复杂。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9-6 11:39
象山俗语:讹格乱经,喝山道洛,倷姆嫪毐,克隆倷姆,一款特黜,。。。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9-7 10:45
读懂石浦的一种有效方式:求真,趋善,臻美。道格【曲】折有致,地势【藏】风得水。曲折离奇,隐蔽深藏。
「意象山海」:自然蕴藏精气神,人文释放真善美。精华纯真,气度至善,神识完美。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9-7 20:53
石浦渔港古城构筑模型——海豚拱珠,造型举世无双。其特色精致街巷、庙宇布局,源自海豚解剖结构的模拟。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9-9 12:51
海天渔歌
内涵:东猎西渔 • 可歌可泣
意境: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9-9 12:53
石浦最有特色的自然状态是港湾依偎着山城,山城呵护着港湾。山是大金山,港是石浦港。山像渔家汉,港似渔家女,相依相偎中从精卫填海的远古时代从容不迫地走来,历经唐、宋、元、明、清。早在唐神龙二年(706年)象山立县时,它就是一个有规模的渔村了,因多石滩得名“石浦”。是岁月将其锻铸成了融渔港、商港、军港为一体的港湾。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9-9 16:36
中国渔港古城——石浦:
保真渔俗——祭海;
和善渔村——豚城;
醉美渔港——酒吸。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9-9 22:13
【shipu】SUPER
************
食谱海鲜宴
一家坊
一道菜
一顿美味的盛餐
揭开封存的记忆
************
识谱渔光曲
一群人
一段情
一个美丽的传说
分享难忘的地方
*************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9-13 23:12
*************
开渔节
一年一度一祭典
*************
海鲜宴
一菜一咏一故事
*************
渔光曲
一盏渔灯照碧海
八方嘉宾笑迎来
*************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9-26 11:10
或许是石浦人有深深的恋旧情结,虽经历史沧桑,石浦的古街、古巷、古宅、古迹,都以完整的原貌得以保留。根据最新资料,目前石浦镇保留完整的有4条总长1670米的古街,50条总长2000米的古巷,有中街、后街、延昌3大片古宅保护街区,上规模古庙古寺20座,各类古迹100余处——其中县级文保单位6处,县级文保点多处。

渔港古城依山而建,街巷起伏曲折,满载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走在幽深斑驳的老街老巷,细细咀嚼品味都市人难觅的一份悠闲自在,同时缅怀海洋母亲带给这方土地的独特风韵。古老房屋的一砖一瓦和挂在檐下精致细腻的渔具海灯,似乎在向游人娓娓道来深邃悠远的渔文化……

碗行街、福建街、中街、后街和延昌街组成了古朴的石浦老街。

碗行街,别致的街名引出了别样的风情。石浦素有“城在海边,山在城中”的说法,的确同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和江南水乡的古城古镇大不一样。这是一段共有82级的爬山台阶,蜿蜒通向瓮城。“抬头仰望见高楼,两户人家一线天”,此情此景,实属难得一见。此街为通向城里的必经之地,原本卖碗卖刀、卖鱼丸、鱼面小吃的店铺生意兴隆,如今取而代之的是渔灯作坊、海螺、贝壳工艺品商店,以及展示渔港沧桑和耕海牧鱼盛况的展览馆,令人流连忘返。

福建街,长250米,南端紧连中街,北端导向海港古码头。之所以称福建街,顾名思义,是纪念当年“闽帮渔市”所为。1933年,上海影人蔡楚生、王人美、聂耳等一行30多人来石浦拍摄电影《渔光曲》,整个剧组就住在这条街上的“金山旅馆”。剧组把石浦人的勤劳善良带给了世界观众,又把首个国际电影节的奖杯捧回了祖国。渔歌声声、行人匆匆,那种高朋齐聚、繁华盛极的景象,在这青石板上刻下了不灭的印记。

石浦老街的精华集中在中街。街道由青石板铺就,每隔50米左右建一座月洞门式的封火墙。墙沿巷,高出居民屋脊;门跨街,月洞门小于街宽。现完整保留有五座,依次题有“固若金汤”、“泽通瀛海”、“带砺永存”、“河山并寿”、“庆溢康衢”、“物阜民康”等字样。这些封火墙建筑不但可以阻止火势的蔓延、海盗的进入;而且还切换了街道的空间格局,使街道在延伸中有了间隔,在间隔中又有延伸。

中街是一条保存极为完整、古老、奇特、繁华的商贸街,渔商气息十分浓厚。明清鼎盛时,长不足250米的街道两侧,密布着100余家大小店铺商号,山珍海味、南北奇货、中药西药、绵缎丝绸、钱庄当铺、烟馆妓院等应有具有。而今“源生钱庄”、“宏章绸庄”、“大皆春药店”、“栽兴烟庄”等老字号依稀可辨,并都已被开辟为旅游景点。

石浦的民宅老屋,尽在古街旧巷的深幽之中。老屋精雕的石窗、花窗、斗拱、柱头等,无不显现出石浦人对传统“福、禄、寿”民居文化的追求,以及渴望丰收、祈求平安的美好寓意。渔民、渔船的雕刻纹饰,正是渔港先人留下的生活印记。伴随着古老民宅,还有众多的古井。究其根源,当属城中无江河之故,于是全城大举挖井。至今老城仍保留有百余口可用水井,像王家井、牌坊井、咸水井等都极有名望。

渔人、商人的贸易生活区在城内,俗称城里;出城南门即为渔港舶锚靠船之要地,俗称城外。城外不但是生产要地,也是海防重地。古往今来无数次抗击外来侵略的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石浦渔港地处海防前哨,历代均有设防。据记载,宋代置东门寨,元代设巡检司,明代设昌国卫与石浦前、后千户所,清代驻昌石水师营,民国以来一直有重兵驻守。现留有城墙、城门、炮台、营房街、巡司衙门、摩崖石刻等多处海防遗迹。

石浦人最引以为豪的,当属明代军队奋勇抗击倭寇之战,留下了金鸡山、大金山烽火台的烈烈残痕。此外,张苍水屯兵花岙岛、中法战争援救受伤战舰、抗日战争勇救失事的美国飞行员等故事在当地都被传为佳话。

在海一方的石浦人,代代相传,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精神文化——渔文化。

渔文化,不仅通过渔灯、渔具、剪纸、根雕等物质形态得以惟妙惟肖的表现,而且深入到石浦人的信仰、崇拜和民俗之中,化为一股精神气质。

和中国沿海很多地方一样,石浦以信妈祖的人为多,曾建有妈祖庙、天妃宫、天后宫多座,现存两座,其中东门天妃宫,规模为宁波之最。渔民还信奉渔师,曾建有渔师庙,鱼骨作栋,香火极盛。此外,观音、关公、财神等也是他们信奉的神明,江心寺、关帝庙、惜字亭、财神殿至今香火袅袅。

古老的祈祷平安丰收的理念,衍生成了今日“中国开渔节”浩大的渔文化民俗典礼,衍生成了“三月三、踏沙滩”的渔民俗风情展示,更衍生了石浦人“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环保意识。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9-26 11:15
 简介

  石浦老街始建于1387年,距今已有620年的历史。老街沿山而筑,由碗行街、福建街、中街、后街和延昌街等街道组成。

  碗行街

  碗行街的“行”读“hang”,清至民国时期,这里满街都是卖碗的店铺,街道因而得名。石浦素有“城在海边,山在城中”的说法,碗行街就有一段82级的爬山台阶,蜿蜒通向瓮城。 “抬头仰望见高楼,两户人家一线天”,此街为通向城里的必经之地,原本卖碗商行和酒楼聚集,各种鱼制食品远近闻名。

  福建街

  长250米,南端紧连中街,北端导向海港古码头。这是古镇最先发源的老街,始于“闽帮渔市”,船只随溯溪在此停靠,装卸冰桶,保鲜鱼货。据记载,每当涨潮时,一个个冰桶在伙计们的转动下,轰隆隆地滚过整条福建街。1933年,上海影人蔡楚生、王人美、聂耳等一行30多人来石浦拍摄电影《渔光曲》,整个剧组就住在这条街上的“金山旅馆”。电影把石浦人的勤劳善良带给了世界观众,捧回了首个国际电影节的奖杯。

  中街

  石浦老街的精华集中在中街,曾是非常繁华的商贸街,当时有民谚:“石浦中街走走,一回两回不够。”

  明清鼎盛时,长不足250米的街道两侧,密布着100余家大小店铺商号,山珍海味、南北奇货、中药西药、锦缎丝绸、钱庄当铺、烟馆妓院等应有尽有。而今“大皆春”、 “栽兴庄”、 “宏章绸庄”等字号还依稀可辨。街道每隔50米左右建一座月洞门式的封火墙,现保留完整的有五座,题有“固若金汤”、 “泽通瀛海”、 “河山并寿”、 “庆溢康衢”、“物阜民康”等字样。这些封火墙建筑不但可以阻止火势的蔓延、海盗的进入,而且还切换了街道的空间格局。

  延昌老街

  街长580米。1921年,蔡元培、马叙伦为逃避军伐追捕,曾避难于此。

  进入二十一世纪,石浦对老街上的各条街道及两侧建筑进行修整,重现古老渔港的独特文化、民俗风韵,命名为“中国渔港古城”,于2005年4月10日正式开放。目前可供游览的线路途经碗行街、福建街东侧、古城墙、瓮城、城门、中街、后街,长约1500米。毛艳艳

  印象

  坐看沧桑

  碗行街16号

  一进老街就能看到这家钟表维修店。店主陈定肆并不是地道的石浦人,1983年他来石浦当兵,5年后复员。但他没有回家乡,因为爱情,他继续留了下来,靠从小学就的钟表维修手艺,他和妻子一起在老街开起了钟表维修店,这一开就将近20年,看着老街从冷清到热闹。

  如今,老街里,经营旅游纪念品的小店多了,钟表店的优势渐渐少了。妻子头脑灵活,也拿来不少手工鞋摆上了柜台。不过,陈定肆的手艺在当地早已小有名气,多家商店的手表都由他保修,老主顾不少,所以,陈定肆不打算转行,只是琢磨着是否该换个位置。

  中街69号

  83岁的叶老太从窄窄的小门里探出身子,一头白发分外显眼。她的手中拿着针线,小小的婴儿鞋绣了一半。看我们好奇她手中的活计,又乐呵呵地转身穿过深深的走廊,从后面的屋子里拎出一袋小鞋子,都是她手工缝制的,有软底的也有硬底的。

  叶老太告诉我们,自她60多年前嫁到这条老街来就一直没有离开过,当初的老街上家家开店,热闹非凡,自己家也曾做过草药生意。如今孩子都长大了,各自成家立业,连孙子辈也外出工作或读大学。孩子们每月寄来生活费,可她又不想闲着,便做起手工活,两天做一双,每双卖二三十元,双休日节假日的时候,卖得还不错。叶老太还说,她快成老街上的模特了,好多游客都喜欢举着相机拍她,“一脸皱纹的,真不知道有什么好拍的。”

  老街修复后,整洁了,热闹了,游客渐渐多了。只是对叶老太来说,欢喜中也有叹息,因为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了。

  后街25号

  柚子树上挂满了果实,枝叶茂盛,矗立在园子里,像一位笑容可掬的迎宾。右侧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建筑,在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群中显得有些另类。厅堂里堆放着不少箱子,箱子上还写着好多英文。

  张老太正和邻居们打麻将,说说笑笑,享受着下午的悠闲。这幢小洋楼是她出生那年建造的,已经70多年了。祖辈做火油生意,相当于现在的外贸,所以常和外国人打交道,这些当年装火油的箱子也像老古董一样,成了家里的装饰品。 “你们看,这地板是两层的,从没换过,牢靠着呢。”张老太的语气中透着自豪。余 慧

  历史瑰宝

  或许是石浦人有深深的恋旧情结,虽经历史沧桑,石浦的古街、古巷、古宅、古迹,都以完整的原貌得以保留。近1500米的古城游览路线上,分布着12个反映渔港古城特色的场馆,令人目不暇接。景点背后,是一段段溯古追今的故事;场馆里面,则开辟了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陈列,古城的文化内涵与今人的创新理念在这里不期而遇。

  港城沧桑展示馆

  这里有曾参与石浦抗倭海战的明代战船的缩小模型,有浓缩了“郎不耕田侬不结,一年生计在渔船”繁华鱼市的主题场景;这里给石浦不同时期的名人,以不同方式留出了光辉一页;这里展示了石浦从原始的古渔埠演变成“浙洋重镇”、 “渔工商重镇”的繁华变迁。

  耕海牧渔展示馆

  渔民是怎么养殖、捕捞渔货的?鲸鱼的肋骨会有多大?被称为活化石的鲎,怎样分辨雌雄?你都能通过场馆里的各种模型和实物标本找到答案。还有那只曾经活了140年的长命螺,老渔民说,这种螺很名贵,摸摸它的螺壳,能使人健康长寿哦。

  瓮城

  瓮城是用以增强城池防御力量,屏蔽城门的小城。这座瓮城直对福建街,据险而筑,镇扼在进城要津上,敌人一来,只要将瓮城门一关,敌人就很难攻入。有时为引诱敌人,往往采取佯阻,边打边退将敌人引入,关闭城门,自己从暗道遁入,敌人却无处可逃,这就是“瓮中捉鳖”。原来的瓮城是明洪武二十年建(1387年),清末民初时坍塌,2003年在原地按原状重修。

  宏章绸庄

  原是一家老字号店铺,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值得一提的是上层的“中国扣”展示区,陈列着600余种1000多个各式各样的中国扣。这些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盘扣,都是通过女人那纤弱灵巧的手制作出来,真正是“柔情不断似春水”。

  大皆春

  这是一家传统中药铺,具有150余年历史的老店。该店制作的膏药疗效极佳,但其秘方只传媳妇,不传子女,严守旧规,代代相传。古时人们遵守“男女授受不亲”的训诫,该如何进行膏药买卖呢?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 “吊篮膏药”应运而生。买药人只要朝着楼上喊一声“买膏药喽”,女掌柜就会把悬在屋檐下的篮子徐徐放下,买药人把钱放进篮子,并大声说出病症,篮子又往上提起。过一会儿篮子又从楼上放下,篮中便是膏药和找回的零钱。

  亚洲飞人馆

  柯受良先生是闻名海内外的“飞人”,而他的祖籍就是在石浦。展馆里有柯受良的蜡像,以及他生前飞越北京金山岭长城、飞越黄河壶口、飞越西藏布达拉宫所用的摩托车、轿车。

  侍郎府

  明代刑部侍郎俞士吉的住宅。俞士吉经历过明代五个王朝,被称为“五朝元老”,官终刑部侍郎。他文思超群、仪表修洁、举止清雅,是位清廉正直、不畏权贵、为民办事的好官。侍郎府的几组场景,展现了俞士吉仕途期内为民请命、赈灾济民、辨释冤狱的事迹。

  俞士吉曾出使朝鲜、日本,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有突出政绩。据记载,俞士吉出使日本时受到热情欢迎,他还册封日本富士山为“寿安镇国之山”。毛艳艳

  那长长的影子

  冬日的暖阳照在瘦长巷子里,在青石板上抹了一层金色的油彩,石浦老街就像一位安静的老人,淡定悠闲。街道两旁多是原汁原味的古建筑,明清时代的传统石雕图腾及各种店铺字号仍依稀可辨,古色古香,风韵悠远。老街上的人们都那样淳朴友好,敞开着门户毫不设防,任你饶有趣味地探视前院风景。有老人搬了个椅子,坐在门口晒着太阳纳着布鞋,有中年妇女三五一群围坐着一起说笑。几家店铺里出售各类海螺、贝壳串结而成的小饰品,还有将海螺、贝壳当花盆做成的小盆栽,从房檐上挤挤挨挨垂下,别致又新颖。

  蜃雨腥风骇浪前,

  高低曲折一城圆。

  人家住在潮烟里,

  万里涛声到枕边。

  清人一首诗把石浦的老街和渔港连在了一起。600年前的石浦古城,曾是海防要塞、渔商重镇,船只云集、商贾络绎、市肆繁荣,老街上的黑瓦青砖,默默记录下了这些年来的繁华变迁。触摸那历经沧桑的古城墙、古瓮城、古兵署时,耳边仿佛还能听到当年抗倭御敌的激烈战斗喊杀声。而那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雕梁画栋中依旧传递着旧时的喧闹气息。在古街、古巷转身之际,眼前会出现具有不同建筑风格的古宅民居,徽派、闽派、江南派、西洋派,连绵起伏、古朴典雅、装饰精美,这些都是老街当年各地客商云集的证明。许多古宅里连续设置了三道柴门,一门、二门、三门,之间间隔刚好能将门打开,严如古堡,如今门槛已损,痕迹犹在,如此苦心设置为的是防盗贼,可知以前定是富裕大户。

  伴随着古老民宅,还有众多宽大的古井。究其根源,当属城中无江河之故,于是全城大举挖井。如今井水依旧清澈,妇人们在井边打水洗衣,是都市久违的场面。在这样山间坡地上能打出这样大旱不涸的水井,实是匪夷所思,显示出石浦先人的聪明才智。

  这其中还有个传说。原先老街上的百姓缺水,常常要跑很远的地方挑水。尽管缺水,这里却是尊老爱幼,方便客人的仁义之乡。又是一年大旱,这里尊老爱幼敬客之风更加盛行,家里只剩一碗水,看到老人,就会递给他,往来客人渴得难忍时,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家里仅有的水供给客人解渴。上苍深为此地淳朴的民风感动,特命东海龙王考察并帮助挖井蓄水。

  在老街上,这样古老的传说就如海滩上熠熠闪光的贝壳,俯拾皆是。漫步街中,踏着光滑黑亮的石板路,脚步声清脆可闻,在传承百年的店铺里,挑选繁缛华丽的各式绣花鞋,在漆色剥落的阁楼上,把玩一对对剪不断理还乱的丝绸盘扣,恍惚时光倒流。

  碗行街与福建街交界处的听涛楼上,一对字谜让人驻足: “言对青山说不清,二人地上说分明,三人骑牛牛无角,一人藏在草木中”。答案原是“请坐奉茶”。莞尔一笑后,不如找一个清静的小馆子坐下来,叫上几道生猛的海鲜,加一碗润滑的鱼糍面,大快朵颐,在冬日午后的暖暖阳光下,做一个“万里涛声到枕边”的梦吧!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10-29 09:16
只是感慨石浦古城的天造地设,发掘其蕴藏着的玄机,无非让大家知道奥秘。尊重石浦地域、历史、文化、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解读,才能表达石浦的特色,身临其境才会有【海豚拱珠】的意境和感悟,考察主要节点如城墙、街坊巷弄、寺庙,集排水系统、城池内功能区等的布局,就会感受到奇妙无比。
回复 海天渔歌 2013-11-26 15:05
城楼顶的关帝庙,其【顶】——至高无上的境界!
城头墩,意境的形象——真穴明堂所在!
回复 海天渔歌 2013-11-26 15:08
石浦古城,其地貌形如太师椅:大金山为座背,后岗山、炮台山如左右扶手。古城落在谷地环抱其中,状太极运气之势,风生水起。面对大金山,形似金元宝。金起元老先生的《六十年前的石浦》回忆录,其名估计源自此。
其中存疑【金山书院】旧时称“崇德义塾”,训诫学生常用手段:打屁股、打掌心、钉手指,悬梁刺股,用以激励人发愤刻苦学习。难怪形容读书人无知,书白读,流行一句俗语“书往屁股眼读进”。确实骇人听闻,疑是惊奇出处的来历。这些观点是否只是想象和推测,有没有足够的证据来佐证这一观点呢?这一时成为悬念。其实股掌之间的变换,不言而明,只是心领神会而已。
回复 海天渔歌 2013-11-26 15:11
历史的真实中总是暗含着一些巧合。 海豚隆额的形状功能:声纳定位。相应区域在城楼墩下与南关桥围合的洼地部分。 闽帮聚落的福建街,正是海豚的嘴吻,祈盼妈祖鱼的回归,印迹故土海神的眷恋,阐释此地无声胜有声的精妙,谱写让世界震惊的《渔光曲》。
回复 海天渔歌 2013-11-26 15:18
旅游其实是一个体验生活的过程,需要文化作伴侣,观感体悟,改观人生。
旅游实现:
普世的世界观,
处世的人生观,
惠世的价值观;
文化突出:
(文化遗产)高度,
(景观风格)丰度,
(品牌培养)力度,
(体验效应)热度。
12下一页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5 16: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