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登录
象山同乡网 返回首页

海天渔歌的个人空间 http://www.54xsr.com/bbs/?11778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圆峰庙、小圆峰和徐福文化

已有 1775 次阅读2012-8-21 14:44 |个人分类:探索发现| 圆峰, 徐福, 象山港, 中国

圆峰庙、小圆峰和徐福文化
http://www.cnxsg.cn   中国象山港   2012年08月21日 08:53

圆峰庙庙会社戏  吴伟峰 摄

    以“重温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借鉴丹城首届民间戏曲会串成功举办经验”①为主题,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热情支持,历时7天的象山主山之庙——圆峰庙“六月六”庙会已圆满谢幕。在这次系列欢庆活动项目中的象山小百花越剧团精彩演出之时,小圆峰独家就资助戏金二夜场,令人刮目相看。小圆峰缘何对这次欢庆活动如此支持,她和圆峰庙有何渊源,内中有段非凡的经历。
    小圆峰,建在圆峰平岭东侧,是圆峰庙界的一个子庙,这样的子庙全县各乡镇有46处之多(不包括行宫)。平岭是丹城北门外箭绷岭通往圆峰中部一段较平缓的山岭古道,是昔日丹城通往新罗岙及至东乡各村的捷径。据《象山县志》记载,唐代早期,平岭上就建有昭应庙(即圆峰庙的旧称),是象山始建年代最早六座古寺庙中的一座,比城隍庙②要早。那时,记载徐福隐象、避秦、航日有力证据的唐碑——《蓬莱观碑》,尚未问世③。数百年后,昭应庙圮毁。北宋时迁建到县城北门外,因从圆峰平岭迁来故改名圆峰庙,现由北门村民集资重光。平岭上昭应庙的旧址,后人又恢复原状,周边有白鹿饮泉,环境优美,被称呼为小圆峰,也奉祀圆峰山神(即圆峰大帝灵泽侯神)。所以小圆峰和圆峰庙的关系相当密切,和圆峰庙一样,香火延续,历代不衰。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小圆峰还和徐福文化有涉。
    徐福来象,走何条线路,有多种说法。徐福是从新罗岙翻过箭绷岭到达彭姆村(丹城古称),是其中的一个说法。
    新罗岙今属大徐镇。先秦之时,与象山东乡的环珠山、船倒山、雅林溪等地的山脚低地都是海域,这一带被泛称为瀛洲。民间传说,当徐福船队的先遣人员从东海乱礁洋航行驶进瀛洲海域时,其中一艘楼船与海礁相撞而“倒船”,(日后,在楼船倒没之处,海退变陆涂,出露的小山,被当地百姓称作“船倒山”。)“倒”船后,徐福改变向西的航线,折北沿雅林溪峡谷迂回航行到新罗岙停泊。新罗岙是蓬莱山东麓的山村,徐福先遣人员就沿箭绷岭来到蓬莱山南麓的彭姆村。当他们走在圆峰平岭上眺望时,见彭姆村南边,也是一片汪洋,和东海大目洋相连。一座形如伏象的大山,屹立海边。圆峰是伏象山的头首,象鼻弯弯延伸到山下,极富仙灵之气,老百姓都叫这座伏象山为蓬莱山,徐福闻听大喜,他多年所要寻找的东海“仙山”就在眼前!于是,徐福把三千童男童女大队人马,从慈溪达蓬山调移到蓬莱山来。这次,直接从东海大目洋航行进里港(今称李家巷),在拢船泾(今称龙泉井)停靠。徐福一行在彭姆村落脚安置后,立即着手在圆峰西南侧建蓬莱观(隋迁址改称栖霞观),观旁开透瓶泉(今丹井),在炼丹山下造炼丹亭,在石屋山筑药灶(即金银台),又在观、亭、泉周边植柏树(即秦时树),在蓬莱溪幽壑蓑衣岩上刻古篆记形胜……等等。
    徐福在象山的这一系列活动前后持续了二年光景。公元前210年,即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南巡会稽至鄮(鄞州的古称)。徐福风闻,以为是专为查询“炼丹”而来,大吃一惊。“仙”丹未成,有杀身之祸,为避秦,就立即带领一行人员乘船逃离彭姆村。航行中,随风向、洋流漂泊到了东瀛(今日本),徐福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到海外的第一人。
    这段往事及民间传说,后代文献资料有记载或被历代文人墨客所认同。关于徐福东渡的历史,最早可见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关我县情况记载的最早文献资料《宝庆四明志》,收录了《蓬莱观碑》全文,这《蓬莱观碑》是国内有关徐福隐象航日史实最具说服力的证据。宋嘉佑进士,象山县令林旦有“采药瀛洲去,匾舟竞不还。黄金成海外,故井独人间。”的诗句(见林旦《蓬莱泉》诗)。清乾隆进士象山著名经史学家姜炳璋有“徐市入儃州,乃在山中住。不见金银台,犹见秦时树。”和“秦使求仙药,酌水烹春芽。童女三千人,颜色娇如花。”的诗句(见姜炳璋《蓬莱九咏》)。这些都是对徐福文化的感怀之作。象山著名学者诗人倪象占亲自参与了在蓬莱观遗址废墟挖掘埋在地下近千年的《蓬莱观碑》的工作,又倡议在县学东建造“宝贝亭”以保护挖掘出来的唐碑,并有“……,余自旧址移置于学,筑亭复之。”的记述(见新版《蓬山清话》64页宝贝亭篇)。他认真鉴定《蓬莱观碑》,得出该碑“首尾字数为八百三十八字,剥蚀者一百七十五字”的结论。倪象占是象山历代鉴定《蓬莱观碑》的专家学者中见过《蓬莱观碑》实物的象山丹城本乡人士,所以,他鉴定的结论,是比较可信的。倪象占在其《象山杂咏》组诗中,有描述徐福是从新罗岙登陆的诗句:“见泊新罗山下舟,昔年徐福去何求。遗真只在蓬莱观,能信楼船到祖州。”倪象占的观点在诗中得到表述。又有“孰是逃秦客,船交竟不还。芝田畲海外,丹井落人间。”是对徐福避秦航日后象山独留丹井遗物的感叹之句(见倪象占《次韵和林旦西谷十咏》的“蓬莱泉”诗)
    象山清代又一位诗人钱沃臣,在其《蓬岛樵歌》诗集中,也有对徐福文化的怀古诗作,摘录二首:“徐福来游梅福航,黄蛮古洞忆三皇。亭名‘宝贝’唐碑在,何处追寻白水郎。”“蓑岩异篆共谁论,仙掌空留石上痕。欲把仓黄问遗像,山中真逸也无言。”从另一角度钱沃臣肯定了徐福在象山活动的可信度。
    徐福一行到象山隐迹炼丹,其活动范围较广,彭姆村、石屋、彭娘岙、彭姆岭、蓬山头、圆峰平岭等地都是徐福一行涉足之处,每个地方均有徐福文化遗迹留存。后人在圆峰西侧建蓬莱观,立《蓬莱观碑》,在彭姆岭、蓬山头、石屋塑徐福像,在小圆峰(原圆峰庙址)建徐福纪念亭等等,以这些举措表达人们对徐福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做好传统庙会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让圆峰庙“六月六”庙会一年一年传下去,越办越好。让徐福文化发扬光大。(倪水汶)

    注①:邓小平南巡重要讲话,发表于1992年春,丹城首届民间戏曲会串在同年夏举办,被中共象山县委列为该年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十件新事”之一。
    注②:象山城隍庙始建于唐神龙二年(706)。
    注③:《蓬莱观碑》立于唐大中二年( 848)。


鲜花

鸡蛋

握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8-21 14:52
其中“船倒山”的民间传说,只是一种讹传,语音替代所致。其实是楼船到达的地方,即船达山,堰后溪现状高程位置一致,否则是地壳运动抬升,与附近对比难吻合。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3 07: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