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登录
象山同乡网 返回首页

海天渔歌的个人空间 http://www.54xsr.com/bbs/?11778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徐福在象山的遗俗遗物

已有 884 次阅读2012-1-17 12:05 |个人分类:探索发现

明字刀

齐刀

    徐福东渡日本,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一件大事,也是象山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象山是徐福东渡日本前的隐居地和启航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求长生不老,东游海上,希冀得遇仙山而未得。方士徐福上书言:“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始皇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求药。公元前219年至公元前212年,徐福先后在渤海、黄海一带寻觅“仙山”而未得。南下东海,遇风暴而避入象山大目湾,见青翠万叠、千崖玉界,即上岸休整,称此处为蓬莱山,并在山下筑蓬莱观为栖身之处,掘丹井,筑丹灶炼丹,留居象山数年。公元前210年冬,始皇南巡至鄮,徐福获悉,恐事泄获祸,即离象远航,转折至日本。据考证,象山至今还遗存着徐福遗留下来的两个风俗和两个遗物。遗俗饮食文化中的“麻粢”和口头文化中的“倷姆嫪毐”,遗物有木船和刀币。
遗俗
    麻粢  蓬莱山,山下多产蓬莱。蓬莱即“蓬蒿”,俗称“青蒿”,食之强身。徐福熟知养身之道,当然熟知蓬莱之性能,况其人口数千,口粮不敷,初至象山,一时困难,以蓬莱和粮以减粮耗,食之既增强体质,又去内毒,一举两得。原住民亦学而仿之,逐步改进,外粘松花。成为象山独特的产物,此物由东向西北传播至浙东。其它地方少见。此徐福遗留至今的饮食风俗。
    “倷姆嫪毐”  象山方言中有“倷姆嫪毐”、“倷姨嫪毐”、“咯其拉姆嫪毐”,是象山最古老的一句方言,方志无载。倷即你之意。姆:即母,姨:妻之姐妹曰姨,母之姐妹曰姨,庶母亦称姨。
    嫪毐:音“老爱”。嫪毐,人名,秦时人,吕不韦之舍人,太后闻其阴大,欲私得之。吕不韦以假阉,进贡太后,与太后通,封长信侯。始皇九年,事发斩之,灭三族。
    “倷姆嫪毐”等,即你母或姨与嫪毐这种人有染之意。
    徐福与童男女及百作工匠等人留居象山数年,离别家乡父母妻儿,漂泊无定,虽暂居象山,总有思念,遇有不如意处,就拿秦始皇出气,出口“倷姆嫪毐”以消气。或许当时徐福离象出海时,有童男女隐留象山为民,方言为原住民接受,流传至今。
遗物
    沉船 东谷湖建成于1955年,1956年遭“八一”台灾损坏,1958年加固东谷湖堤坝。加宽加固时在湖心取土,发现沉船一艘,颇具规模,船板厚约15公分,并泥浆中挖出刀币若干。部分船板被方井头人抬至丹城小学门口。沉船疑是徐福船队在外洋遇有风暴,船有损坏,避入大目湾至东谷湖沉没。当时没有重视发掘,且船板腐朽,故而还有部分船身没有出土,有待发掘考证。
    刀币  在发现沉船时,挖得刀币若干,方井头农民纷纷前来挖取,弄断弄碎很多,断碎者连土一起挑至坝上填埋。方井头村龙泉井曹明文先生获得一枚莒刀(后因折断磨损,疑为“霾辰女”3字刀)。食品公司职工竺桂良在东门口求得刀币2枚:一是齐刀(面为“齐法化”字,背为“土”字),一是“明”字刀(面“明”字,背“左三”2字),皆战国时物。今方井头村民可能还有收藏者,宜多方探寻(方井头村吴忠兴先生在多方探寻)。
    兹录象贤倪象占“象山杂咏”一首:
    见泊新罗山下舟,
    昔年徐福去何求?
    遗真只恋蓬莱观,
    能信楼船到祖州。
    拙作“徐福东渡留象遗事”二首以记之:
    离却登莱到东海,
    避风进入大漠内,
    触沉楼船东谷前,
    未携齐刀上岸来。

    秦时明月唐时碑,
    万里东渡人未归。
    骂秦尚留姆嫪毐,
    拢船原在蓬莱南。

    注:
    大漠:即大目湾。
    齐刀:齐国产刀币。
    明月:指“明”字刀币,亦称“明月刀”。产秦前。
    唐碑:唐代蓬莱观碑,记东渡事。文存。
    拢船:即拢船津,今作龙泉井,徐福登岸处,在蓬莱山南。(竺桂良)

      稿源: 中国象山港   

鲜花

鸡蛋

握手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1-17 12:17
象山港湾,徐福东渡的集训基地。从《中国海洋预报台》的东海海域海流与水温数值预报资料表明:象山港湾为最佳始发地。其实原先东渡,只是摸索求证、论证预演的可能性。
【泊】——白水,其实是【泉】的隐喻表达,停靠取水的港湾地方。
象山俗语【扯白(泼)水】,农夫架在水车上(农田灌溉提水的设施或者工具装置),相互间的闲聊,即车水闲聊;意为车白水。引申泊车,无稽之谈。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1-17 12:22
徐福东渡日本,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件大事,也是象山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象山是徐福东渡日本前的隐居地和启航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求长生不老,东游海上,希冀遇仙山而未得。方士徐福上书言:“说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始皇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公元前219年至公元前212年,徐福先后在渤海、黄海一带寻觅“仙山”而未得。南下东海,遇风暴而避入象山大目湾,见青翠万叠、千崖玉界,即上岸休整,称此处为蓬莱山,并在山下筑蓬莱观为栖身之处,掘丹井,筑丹灶炼丹,留居象山数年。公元前210年冬,始皇南巡至鄮,徐福获悉,恐事泄获祸,即离象山远航,转折至日本。据考证,象山至今还保有徐福遗留下来的两个风俗。即饮食文化中的“麻粢”和口头文化中的“倷姨嫪毐”。

                                                            【麻粢】

      蓬莱山,山下多产蓬莱。蓬莱即“蓬蒿”,俗称“青蒿”,食之强身。徐福熟知养身之道,当然熟知蓬莱之性能,况其人口数千,口粮不敷,初至象山,一时困难,以蓬莱和粮以减粮耗,食之既增强体质,又去内毒,一举两得。原住民亦学而仿之,逐步改进,外粘松花。成为象山独特的产物,此物由东向西传播至宁海。其它地方少见。此徐福遗留至今的饮食风俗。


【倷姨嫪毐】

      象山方言中有一句“倷姨嫪毐”,是象山最古老的一句方言,方志无载。倷即你之意。姨:妻之姐妹曰姨,母之姐妹曰姨,庶母亦称姨。
      嫪毐:音“老爱”。嫪毐,人名,秦时人,吕不韦之舍人,太后闻其阴大,欲私得之。吕不韦以假阉,进贡太后,与太后通,封长信侯。始皇九年,事发斩之,灭三族。毐:指品行不端正之人。
      “倷姨嫪毐”,即你姨或母与嫪毐这种人有染之意。
      徐福与童男女及百作工匠等人留居象山数年,离别家乡父母妻儿,漂泊无定,虽暂居象山,总有思念,遇有不如意处,就拿秦始皇出气,出口“倷姨嫪毐”以清气。流传至今,石浦一带尤盛。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1-17 12:26
【秦风遗俗】——食俗【麻粢】、俗语【倷姆嫪毐】。作为徐福隐居象山,涉及秦世皇朝的风韵艳史,表露仇秦心态、避秦无奈的艰辛。
蓬蒿、艾草,似乎与【毐】有关。蓬青蒿草——仙药,治疗疟疾的最佳秘方。
既然是遗俗,当然不一定甚至无法从典籍找出依据。不过似乎研究史地的人,和现实社会能拉起关系的,就只是为地方研究当地文化,然后为其带来现实的利益。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2-23 09:59
【方言】是时态延续的活化石。到农村去调查方言,例如俗语,这样比较纯真。尤其是与一些比较健谈、年长者交流,发觉方言受现代文明干扰较少,具有保真性,更能体现语言传承关系和特色。例如本人考证的俗语【潮七廿三】,关键字【潮】的讹传变异,如谐音“绞、搞、搅”等,失去原来真实意思。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4-11 09:15
俗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口头流传的一种通俗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性、适应性和地域性。俗语充满了真知灼见,揭示客观事理,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很强的语言表现力。它不仅“摭千古之虑,成一家之言”,而且是“逸文不坠于世,奇言不绝于今”,去雅取俗,口传心授,流传极广。它在历史上名称繁多,如迩言、俚语、俗言、俗谚、谚语、直语、鄙语、善言、常语、鄙言等等。
    民间方言俗语中存有大量的俗语,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比喻形象,鲜明生动。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4-11 10:34
秦始皇中暑患疟疾而亡,可惜寻仙药未得。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第五次出巡,是从头年十月到第二年七月。六七月份正是高温酷暑时期,天气炎热,加上长途奔波的辛苦,增加了发病的几率,一旦发病又极易使病情恶化。
中暑疟疾而亡,因未得仙草。其实仙草——蓬青蒿草,派徐福赴蓬莱采集,民间常用的清凉解毒、表寒止泻草药。
.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9-23 22:14
象山俗语:跋迹声息,倷姆嫪毐。均与徐福隐迹象山,后销声匿迹而东渡。
回复 海天渔歌 2012-10-10 14:09
经考证:象山高塘岛为人间瀛洲城,流传“沉东津,涨崇明”,岛内村百家徐,为徐福后裔的集聚地。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5-1-15 17: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