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j666
发表于 2014-2-13 16:50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14-2-10 22: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机会真的可以一起寻觅那些即将消失的平静!去冼涤浮躁而虚荣的心灵吧!
宁海的前童村保持完好,不知您去过没有,象山的儒下洋山区可能还会有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14-2-13 20:06
前童我自行车骑去过。但原生态的人文景观被一中国式开发,就变味了!就象石浦老街!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14-2-13 20:25
儒雅洋已多次自行车拜访过!但不如山间原野的纯粹与活力!大都被现代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所谓修缮而失去内在的人文底蕴!当今之社会生态是一个字:利!无利不起早!已成为主流!所以传统文化可以随意戏说、玩弄、粉饰、把玩,需要时拿来装门面,充大师,不需要时随意丢弃、亵渎!视观中华经济腾飞几年以来,有几个真真、实实在在的对民族文化起到引领作用的大师啊?当年"丑陋的中国人"陋习似乎都在当今现原形了!这是发展还是倒退!
tange
发表于 2014-2-14 10:57
正月初三 记忆深处的外婆家
又是一个雾霾天,尽管天空灰蒙蒙的,但我们的心却亮堂堂的,今天我们要去探寻已经消失的村庄——大广营。
广营本是一个乡,记忆中,我的外婆家就住在广营乡街道附近。那是一个有着浓浓亲情的四合院,上横头住着一对终生不育的老夫妻,伙食较好,小时候,我经常应邀去他们家吃鱼。院子里还住着一位全临海市鼎鼎大名的“呆卵小凹”,小凹原名“杜崇浩”,因为天生是个傻瓜,我们的方言,把傻子称为“呆卵”,人们就一直叫他“呆卵小凹”。后来,我们用方言形容某人傻傻的,往往说:“你这个呆卵小凹哦!”“杜崇浩”由于傻,为方言增加了一个名词,他本人也轻轻松松名扬四方。
外婆家住在下横头,外婆非常疼我,太婆也非常疼我。太婆养了一只母鸡,只要母鸡生下一个蛋,太婆就会用心地做成一碗我爱吃的蛋羹,并看着我把一碗蛋羹全部吃掉。
30年前,因为要造牛头山水库,大广营众多百姓全部成了库区移民,外婆一家自行移居宁波。从此,大广营,就只能出现在我的梦里。30年后的今天,我故地重游,大广营早已沧海桑田,面目全非,我亲爱的太婆,也已去了另一个世界。
爸爸说,我们脚下的土地就是大广营了。妈妈激动地睁大眼睛寻找她的老家,可眼前除了水就是黄土,不要说断壁残桓,就是过去的留下来一块石头都很难觅到。还是爸爸方位感强,经过他的精密测算,终于找到外婆老家的准确位置。我们站在外婆家的老地基上,感慨万千。妈妈说,外婆家迁居宁波时,我9岁,弟弟7岁,从此我们与外婆家就隔了千山万水。仅这么一句话,就说的大家都想掉眼泪。
站在这片荒芜的黄土地上,抬眼望着不远处的青山,妈妈还能叫出这山的名字,说这座山上有长眠地下的太婆。我提议去山上看看太婆。
山上,一座座石头垒成的坟墓静静地相守。他们生前是邻居,离世后也是邻居,活人的村庄不存在了,他们的村庄还在。每一年的清明节,移居各地的大广营人会前来扫墓。清明节,是移民户借扫墓之机团聚的日子。
因为老乡团聚需要一个落脚点,于是,大广营人在胜坑村按照老祠堂的原样新建“杜氏宗祠”。胜坑,是今日非去不可的地方。
杜氏宗祠里,记载着大广营杜氏一族的发展。我仿佛回到了9岁那年,依稀记得,大广营的原“杜氏宗祠”里办有学校,虽然我没有在那里上过学,但我还能想起教室和老师办公室的位置。记忆真是个奇怪的东西,30年来没有想起过的内容,一见到与之相关的东西,就全都记起来了。
tange
发表于 2014-2-14 10:59
本帖最后由 tange 于 2014-2-14 15:49 编辑
成根
发表于 2014-2-14 12:19
“生前是邻居,离世后也是邻居;活人的村庄不存在了,他们的村庄还在。”
倘若坟化大革命,他们村庄还在吗?
tange
发表于 2014-2-14 19:41
来到了胜坑村口,是一定要进村去看看的,据说那里是个即将成型的旅游景点。早就听弟弟说,胜坑村很多村民搬走了,剩下的老房子被开发利用,老房子外表修旧如旧,里面进行了装修,有了现代化的设施。这样的“旧瓶装新酒”,吸引了好奇的城里人前来体验生活。
过去,交通落后,胜坑的村民生活十分不易,要磨米磨粉,得靠肩挑重担,双脚走上几小时,到广营中心村去。换成现在的我们,就是空手走那么远的路,也够呛。就是因为地处偏僻,村民们才陆陆续续搬走的。妈妈还说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广营中心村有一位姑娘,父母做主将她许配到胜坑,那姑娘十分伤心,不愿意嫁到偏远的胜坑去。新婚之日,姑娘走夜路好几个小时,逃回到娘家。第二天一大早,娘家人又将这位姑娘押送到胜坑。这位姑娘没有办法,从此只能含泪安居在胜坑。
到了村里,妈妈首先向村里人打听当年那位广营嫁过来的姑娘,有人指着不远处的一处老房子说:“那就是她的家,她已经做了奶奶,几年前一家人迁往别处居住了。”
胜坑,顾名思义,就是有一条美丽的溪坑,胜坑村的那条小溪果真名符其实。我们走过一座年代久远的小石拱桥,溯溪而上。冬日的胜坑是一幅水墨画,几棵苍老的大树长在溪边,掉光了叶子,光秃秃的枝干尽情向天空伸展。溪水很瘦,却不影响鸭儿鹅儿的兴致,它们在浅水中悠游,时而交头接耳说着只有它们自己才能听懂的语言。溪坑最浅处,露出了溪底凸起的岩石,人踩在岩石上,与浅水为伴,走在溪中,却不湿脚。
溪坑的两岸,随处可见正在修缮中的老房子,一年后,这里将是一番全新的风景。但到了那时,住进这些老房子里的不再是土著居民,而是养尊处优惯了的城里人。住在屋子里的人变了,小村的味道也就变了,到该村全面开放旅游的那一日,一定也不再是现在的这种纯天然的小村模样。
tange
发表于 2014-2-14 19:42
tange
发表于 2014-2-14 19:43
tange
发表于 2014-2-14 23:04
正月初四 野猪湾寻亲 麻山看房
野猪湾已经改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仙泽村,但我们还是习惯于叫它野猪湾,就像一个人长大后改了名,他的旧相识依然用原名称呼他。最初听到野猪湾的名字缘于邻居雪凤嫁到了野猪湾。我永远不能忘记那一天,19岁的雪凤在几件简单的嫁妆陪伴下,出嫁了,听说,她要嫁到野猪湾。看着她跟着迎亲者渐行渐远,我对着她的背影着实怜惜了一番。为了给大龄的哥哥娶媳妇,雪凤是去野猪湾换亲的。父母做主,将雪凤嫁到野猪湾,同时,野猪湾的婆家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雪凤的哥哥。
野猪湾,光听这地名,就很吓人,那是野猪出没的地方吗?听回娘家的雪凤说,村子建在山坡上,村里平地少,就是晒一担谷子,也要上坡下坡地折腾。由于小村离集市很远,上街买点东西十分困难,村民基本上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雪凤描述的时候没有流眼泪,我们却能听出她生活的辛酸艰难。
我从小就很向往去野猪湾,我相当好奇,野猪湾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但由于没有足够的理由,去野猪湾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现在不一样了,据说,上山的路也修通了,今天,我决定开车前去。
安排家人坐上我的小白马,载上家人出发!山脚下的路平坦宽敞,我开车时的心情特别好。上山的路,渐陡渐窄,何况狭小的路建在高山上,又没有护栏。我双手紧握方向盘,手心都沁出了汗,这么小又这么悬空的山路我还是第一回碰到,这全程我都只能保持20码的车速,不敢踩一点点油门。我能感觉坐在车上的人也都很紧张,也许他们很后悔坐我的车上山。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野猪湾,我好不容易上来啦!
爸爸下车后,终于吐出了一句话:“看来你开车的技术还不如我。”老公忙道:“把车钥匙给我,待会儿下山我来开车!”OK,我也乐得休闲,有人帮我开车巴不得,接下来就好好看风景吧!
野猪湾的空气十分新鲜,首先来几口深呼吸,再慢慢走进村里去。几头黄牛在墙角晒太阳,吃吃草,跟人一样享受着春节的悠闲。家家户户都有敞开式的猪圈,猪圈里的猪油光水滑,可见它们平常的伙食不错。一位村妇见有陌生人到来,就主动凑上来询问我们是谁家的亲戚,我连忙报上雪凤的大名。村妇说:“雪凤已经迁到宁波住了,她婆婆还住在村里,就是我对面那一排房子。”
那村妇热情地把我们带到雪凤的婆婆家,她婆婆迎接我们进去,指着一个土灶头说:“这是雪凤以前用过的灶头,现在他们的日子过得可好喽,在宁波分了两套房子,儿媳妇也已经进门了。”当年,因为山上交通不便,赚钱艰难,雪凤一家与其他村民一样,外出谋生,他们一开始在宁波打工,后来就定居宁波了。野猪湾,因为偏远,反而成就了雪凤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站在雪凤老家门前,我欣赏着野猪湾的风景。眼前很宽阔,左边是一个小水库,水质清洌;右边有一座山,山间开辟了一条羊肠小道,顺着山道而上,可以通往一户人家。野猪湾家家户户都住在山间,他们与清风为伴,与鸟儿为伴,与翠竹为伴,与蓝天白云为伴。我突然羡慕起居住在这里村民们,大自然赋予他们这么美的居住环境啊,这日子,赛神仙!我真想在这里小住几天。
tange
发表于 2014-2-14 23:05
tange
发表于 2014-2-14 23:05
tange
发表于 2014-2-15 18:08
从野猪湾下来,到半山腰,是麻山村。麻山也是我向往已久的小村庄,因为那里生活着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在这里,暂且称他为“伟人”吧。伟人早年在麻山发家创业,办了工厂,解决了本村及周边村庄一大批老百姓的就业难题,厂里工人的工资较高,很多老百姓因为到他的厂里上班而脱贫致富,搬出了小山村,到城镇安家。据说他修了能通车的水泥路,方便村里的百姓出行;据说在他的推动下,村里在建养老院,建成后可以让本村及周边村庄的老人入住。这一切,我早有耳闻,今天终于可以去实地考察了。
走在他修建的水泥路上,我已经对他充满了敬意。作为有钱人,他完全有条件在城市定居,假如为了自己,他不需要掏钱修路。无论他的事业如何起起伏伏,无论别人认定他这辈子是成功还是失败,这样一个致富时不忘乡亲的人,在我心中,就是伟人。
首先,我们来到他创业之初开办的那一家工厂门前。工厂已经关闭,虽然不能入内详看,但站在外边张望,已经能想象这个山间工厂的规模小不了,里面的房子一幢又一幢,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人世间很多事无法预料,有荣有衰。
在老工厂门前感慨一番后,我们向村庄走去。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世外桃源,恬静地掩藏在半山腰。一位村民指着一幢白房子自豪地告诉我们:“这是我们村里大老板的房子。”随后,他开始描绘这房子的内外装饰,在他这个一辈子没怎么出过村的农民看来,这座白房子堪比皇宫。我站在伟人的房子前,着实敬仰。过去,是麻山养育了伟人,现在是伟人反哺了麻山。在白房子的附近,有一处全村规模最大的建筑群,那就是传说中的养老院,现在还没有开业。
这里建养老院,的确很适合,要是老人们能来到空气清新的半山腰养老,会更加长寿的。伟人的功德,又增进了不少。
走出麻山村,下山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一个人,对于家人和父老乡亲最好的回报,就是让自己变得优秀,变得有能力改变现状。一切的空话套话都是枉然,最重要是实干!
tange
发表于 2014-2-15 18:08
tange
发表于 2014-2-15 18:09